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艺术鉴赏课教学在高中已普遍开展起来。但就笔者了解的情况看,各学校按规定,课程是开起来了,可开课的形式、教学的效果却千差万别:有的徒有虚名,课程表上的艺术课实际却上成其他科目;有的把艺术课上成了照本宣科的史论课;更有甚者纯粹为了应付高考,把艺术课改为了习题课,试卷讲评课。这种老套的、陈旧的、纯以应试为目的教学方式依然在羁绊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素质教育的发展,如何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尽快探索形成一套科学、高效,旨在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艺术鉴赏教学新模式,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要问题。
根据大纲要求,高中阶段艺术鉴赏课程的推进大体可分两个阶段:一是前期的必修课程;再就是后期的选修科目。即使必修教材,教材的版本,内容的设置都没有作硬性规定,都有选择的余地。这样的课程设置,实际上才真正符合艺术教育的科学规律,也给我们的教学预留了足够的空间,而且能使我们的艺术教师真正发挥自身潜能,并结合自身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用于教学,课堂的形式才会更灵活、更机动,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所以,素质教育的初衷根本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任何以应试为目的,“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模式都是有悖于素质教育初衷的。
从事艺术鉴赏课教学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探索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从而能使学生真正热爱并投入到艺术鉴赏课的学习中去,真正有所收获,达到提升能力的教育目的。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及不断摸索,加上我们备课组集体教研,不断探索创新,逐渐形成了一套基本完善、较为合理的鉴赏教学模式,我们将其命名为“一赏、二析、三动手”教学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肯定,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下面,我就将我们集体教研,摸索形成的“一赏、二析、三动手”教学法结合我校课堂改革实践情况做一下简单介绍,不够完善的地方,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指正。
艺术鉴赏课,顾名思义,以赏为主,以鉴为辅。所以,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赏”的地位,给学生“赏”的时间。老师的作用,只是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鉴赏方法,解决学生欣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对枯燥的课堂讲授不感兴趣,相反,渴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所以,老师“一言堂”式的讲授教学法必须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采取的“一赏”方式是: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模式,打破课本章节的束缚,重新划分模块,然后,从网络上搜集整理相关视频,通过剪辑整合,将模块内容直接生动地展现出来。或将优秀的艺术资源依据一定的顺序:如模块、朝代、类别的不同,以ppt的形式加以展示。事实证明,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比较热衷,效果也好。当然,这就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前期老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对整个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掌控和把握。现代的网络资源可谓应有尽有,丰富多彩,给我们的欣赏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特别是一些书画频道的相关栏目节目,如:《国宝档案》、《鉴宝》及百度的相关视频都有很好的课程资源可利用。
欣赏了好的视频,相对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但并不是说学生就真正学到或学会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就要解决学生只看热闹的状况,这就需要加强引导,也就是要注重课堂的“二析”:
“一析”:老师的课前指导分析。
去看,去欣赏,我们要看些什么?学会些什么?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给出模块整体的知识脉络,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视频。这实际上也就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落实当堂课要解决的问题,带着目标和任务去学习,思路明确了,学习的效率也就提上来了。
“二析”:学生的当堂评析。
看完视频,在老师的引导下,针对问题,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互评,老师点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学生自由发言,鼓励不同见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当然,期间老师的课堂调控很关键。
教学法之“三动手”包括:动手去写,动手去画,动手去制(创)作。
艺术鉴赏课教学光靠听和看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听了、看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动手尝试的愿望与冲动。顺应了学生这种求知的热情,以实践固新知,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当然,动手活动的开展,就需要一定的工具与场地,现有条件下,不同学校会有诸多不便,不过,我们应该争取条件,把动手融入课堂,如: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或直接把鉴赏课搬到活动教室,如:书法教室,绘画室,手工室;或直接走出教室,走入生活,到博物馆,民俗村,展览会,开展直观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投入热情高,自然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更好。
这学期,我在我所任教的高二级部,借开书法选修模块的机会,让学生练习硬笔书法。因为我很早就发现现在的高中生的书写习惯很不好,写出的字更是不可恭维,甚至由于卷面分的缘故影响到了考试成绩。所以很有加强书法练习的必要。于是,我借开书法课的机会,给学生印制了硬笔书法练字本,字帖,每节课,在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让学生像小学生习字一样临习字帖。这项活动的开展,虽然从这学期才开始,但学生积极,热情高,态度端正,信心足,加之学校领导老师积极支持,所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对学生的书写习惯和艺术素养的提高产生帮助。
以上就是我们备课组在课改方面的一点尝试,也是我们集体智慧和实践的结晶,还不够完善。我们将共同努力,不断汲取外界的新经验,以更新、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适应时代,争取真正形成特色,创设适合学科教学特色的高效优质课堂教学模式。也诚恳欢迎领导、老师、同行给予指导帮助,批评指正。
根据大纲要求,高中阶段艺术鉴赏课程的推进大体可分两个阶段:一是前期的必修课程;再就是后期的选修科目。即使必修教材,教材的版本,内容的设置都没有作硬性规定,都有选择的余地。这样的课程设置,实际上才真正符合艺术教育的科学规律,也给我们的教学预留了足够的空间,而且能使我们的艺术教师真正发挥自身潜能,并结合自身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用于教学,课堂的形式才会更灵活、更机动,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所以,素质教育的初衷根本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任何以应试为目的,“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模式都是有悖于素质教育初衷的。
从事艺术鉴赏课教学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探索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从而能使学生真正热爱并投入到艺术鉴赏课的学习中去,真正有所收获,达到提升能力的教育目的。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及不断摸索,加上我们备课组集体教研,不断探索创新,逐渐形成了一套基本完善、较为合理的鉴赏教学模式,我们将其命名为“一赏、二析、三动手”教学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肯定,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下面,我就将我们集体教研,摸索形成的“一赏、二析、三动手”教学法结合我校课堂改革实践情况做一下简单介绍,不够完善的地方,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指正。
艺术鉴赏课,顾名思义,以赏为主,以鉴为辅。所以,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赏”的地位,给学生“赏”的时间。老师的作用,只是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鉴赏方法,解决学生欣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对枯燥的课堂讲授不感兴趣,相反,渴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所以,老师“一言堂”式的讲授教学法必须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采取的“一赏”方式是: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模式,打破课本章节的束缚,重新划分模块,然后,从网络上搜集整理相关视频,通过剪辑整合,将模块内容直接生动地展现出来。或将优秀的艺术资源依据一定的顺序:如模块、朝代、类别的不同,以ppt的形式加以展示。事实证明,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比较热衷,效果也好。当然,这就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前期老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对整个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掌控和把握。现代的网络资源可谓应有尽有,丰富多彩,给我们的欣赏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特别是一些书画频道的相关栏目节目,如:《国宝档案》、《鉴宝》及百度的相关视频都有很好的课程资源可利用。
欣赏了好的视频,相对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但并不是说学生就真正学到或学会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就要解决学生只看热闹的状况,这就需要加强引导,也就是要注重课堂的“二析”:
“一析”:老师的课前指导分析。
去看,去欣赏,我们要看些什么?学会些什么?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给出模块整体的知识脉络,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视频。这实际上也就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落实当堂课要解决的问题,带着目标和任务去学习,思路明确了,学习的效率也就提上来了。
“二析”:学生的当堂评析。
看完视频,在老师的引导下,针对问题,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互评,老师点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学生自由发言,鼓励不同见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当然,期间老师的课堂调控很关键。
教学法之“三动手”包括:动手去写,动手去画,动手去制(创)作。
艺术鉴赏课教学光靠听和看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听了、看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动手尝试的愿望与冲动。顺应了学生这种求知的热情,以实践固新知,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当然,动手活动的开展,就需要一定的工具与场地,现有条件下,不同学校会有诸多不便,不过,我们应该争取条件,把动手融入课堂,如: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或直接把鉴赏课搬到活动教室,如:书法教室,绘画室,手工室;或直接走出教室,走入生活,到博物馆,民俗村,展览会,开展直观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投入热情高,自然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更好。
这学期,我在我所任教的高二级部,借开书法选修模块的机会,让学生练习硬笔书法。因为我很早就发现现在的高中生的书写习惯很不好,写出的字更是不可恭维,甚至由于卷面分的缘故影响到了考试成绩。所以很有加强书法练习的必要。于是,我借开书法课的机会,给学生印制了硬笔书法练字本,字帖,每节课,在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让学生像小学生习字一样临习字帖。这项活动的开展,虽然从这学期才开始,但学生积极,热情高,态度端正,信心足,加之学校领导老师积极支持,所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对学生的书写习惯和艺术素养的提高产生帮助。
以上就是我们备课组在课改方面的一点尝试,也是我们集体智慧和实践的结晶,还不够完善。我们将共同努力,不断汲取外界的新经验,以更新、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适应时代,争取真正形成特色,创设适合学科教学特色的高效优质课堂教学模式。也诚恳欢迎领导、老师、同行给予指导帮助,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