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对学习文化教育课没有兴趣,书不看,题不研,下课欢奔乱跳,上课便是睡觉,或不听讲、不思考、大脑呆滞、搞小动作、故意说话影响他人,更有甚者逃课。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现状的呢?笔者认为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场所,学校老师对学生教育教学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对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起关键作用。好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从而主动去学习和探索。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也就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主要表现有:
1.教师对学生心理和生理研究得不够深入,不能正确引导,教育的方法过于简单,甚至粗暴,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思想意识还未成熟,看待事物不够全面,好动好玩,模仿性、好奇性、自尊心和求知欲望强烈,但情绪易激动,自制能力薄弱。在这个阶段,如果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加以正确引导,可以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主动勤奋学习的进取品质和意志。但是,有时我们老师发现学生犯了错误或有不轨的行为,在没有了解清楚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前,对学生横加指责,说过激的语言,甚至罚站面壁、赶出教室不准上课、动不动找家长等等,这样的不当教育方式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向上的进取心,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对学生缺乏宽容心和包容心,只见缺点,不发现优点,不能正面耐心教育,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一娘九子,各有差异,何况学生。在一个班级里,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有家庭情况好的,也有家庭情况差的;有心理成熟早的,也有心理脆弱的;有智力发展快的,也有智力发展慢的;有好动的,也有稳重的,等等。而多数老师喜欢学习成绩好又比较听话的学生。当遇到比较调皮而自制能力低的学生犯了错误时,不能以平静的心态、宽容的气度对待学生,对学生横眉冷对,大发雷霆,批评的语言过激,没有分寸,吹毛求疵,甚至出现体罚和变向体罚等不当方式,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进取心态被抑制,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对着干,学习也就无主动性可言。
3.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主要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而课堂的主导是教师,主体是学生。如果教师能够采取灵活、多变、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够引导学生这个主体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也就会主动去学习这门课。老师简单、乏味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老师自身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知识水平;不断探索、创新和研究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这门课程。
4.学校各项活动开展得少,一味追求课堂知识的学习,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有益的活动,来展现才华,陶冶情操,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求知欲望。而那种单一枯燥的活动方式(即把学生限制在学习一些主要课程的课堂内),往往使学生产生沉闷的心理压力,特别是那些活泼好动学生,更容易产生此种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我们希望学校科学、合理、精心地组织和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文化娱乐、体育竞技、兴趣小组、知识竞赛等等,不仅使学生陶冶了情趣,调节了学习紧张情绪,也培养了学生多才多艺的生活技能,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影响和侵蚀了一些学生的心灵,使这些学生沾染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第一,有些学生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行为的闲杂人员经常接触,沾染坏习气,抽烟、喝酒,心中无父母,只顾自己吃喝玩乐,丧失学习兴趣。
第二,受网吧游戏和不良信息诱惑,逃离学习。
第三,受腐败现象、就业不平等等社会问题的困扰,不愿学习。
三、家庭不和谐因素的干扰,影响学生的学习
第一,家庭过于溺爱孩子或家庭暴力,都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第二,父母间发生感情纠葛,使学生心灵受到创伤,情绪波动,无法静心学习。
第三,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迫切,给学生的压力太大,使其厌倦学习。
总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好与坏,是多种综合因素造成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趣味、优雅的学习环境,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培养他们的学习情趣,让每一个学生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美好的心灵,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责任编辑 罗 艳)
一、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场所,学校老师对学生教育教学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对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起关键作用。好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从而主动去学习和探索。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也就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主要表现有:
1.教师对学生心理和生理研究得不够深入,不能正确引导,教育的方法过于简单,甚至粗暴,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思想意识还未成熟,看待事物不够全面,好动好玩,模仿性、好奇性、自尊心和求知欲望强烈,但情绪易激动,自制能力薄弱。在这个阶段,如果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加以正确引导,可以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主动勤奋学习的进取品质和意志。但是,有时我们老师发现学生犯了错误或有不轨的行为,在没有了解清楚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前,对学生横加指责,说过激的语言,甚至罚站面壁、赶出教室不准上课、动不动找家长等等,这样的不当教育方式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向上的进取心,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对学生缺乏宽容心和包容心,只见缺点,不发现优点,不能正面耐心教育,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一娘九子,各有差异,何况学生。在一个班级里,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有家庭情况好的,也有家庭情况差的;有心理成熟早的,也有心理脆弱的;有智力发展快的,也有智力发展慢的;有好动的,也有稳重的,等等。而多数老师喜欢学习成绩好又比较听话的学生。当遇到比较调皮而自制能力低的学生犯了错误时,不能以平静的心态、宽容的气度对待学生,对学生横眉冷对,大发雷霆,批评的语言过激,没有分寸,吹毛求疵,甚至出现体罚和变向体罚等不当方式,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进取心态被抑制,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对着干,学习也就无主动性可言。
3.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主要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而课堂的主导是教师,主体是学生。如果教师能够采取灵活、多变、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够引导学生这个主体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也就会主动去学习这门课。老师简单、乏味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老师自身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知识水平;不断探索、创新和研究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这门课程。
4.学校各项活动开展得少,一味追求课堂知识的学习,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有益的活动,来展现才华,陶冶情操,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求知欲望。而那种单一枯燥的活动方式(即把学生限制在学习一些主要课程的课堂内),往往使学生产生沉闷的心理压力,特别是那些活泼好动学生,更容易产生此种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我们希望学校科学、合理、精心地组织和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文化娱乐、体育竞技、兴趣小组、知识竞赛等等,不仅使学生陶冶了情趣,调节了学习紧张情绪,也培养了学生多才多艺的生活技能,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影响和侵蚀了一些学生的心灵,使这些学生沾染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第一,有些学生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行为的闲杂人员经常接触,沾染坏习气,抽烟、喝酒,心中无父母,只顾自己吃喝玩乐,丧失学习兴趣。
第二,受网吧游戏和不良信息诱惑,逃离学习。
第三,受腐败现象、就业不平等等社会问题的困扰,不愿学习。
三、家庭不和谐因素的干扰,影响学生的学习
第一,家庭过于溺爱孩子或家庭暴力,都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第二,父母间发生感情纠葛,使学生心灵受到创伤,情绪波动,无法静心学习。
第三,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迫切,给学生的压力太大,使其厌倦学习。
总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好与坏,是多种综合因素造成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趣味、优雅的学习环境,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培养他们的学习情趣,让每一个学生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美好的心灵,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