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特别突出地强调十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这十大核心素养中,运算能力素养尤为重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开启运算大门的钥匙,有助于运算能力素养的提升。文章从“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笔算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勤于总结、精于整理的学习习惯”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升小学生运算能力素养,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学科素养;提升
运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良好的运算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学生的运算能力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學生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有良好的口算能力,有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的本领。
一、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学生计算习惯包括审题习惯、细心计算习惯及检验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还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每位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素养。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二)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若想把事情做得完美,就必须细心去完成。数学里的计算亦是如此,若想计算准确率高,就必须细心、认真地去完成每一步的运算。如今学生做题时普遍存在急躁心态,经常在计算时该进位的没进位,该约分的没约分,甚至高年级学生出现一位数加、减法运算的错误。笔者在教学生计算时,要求学生一定要细心计算每一步、每一题,在保证能做正确的基础上,加快计算速度。如果不能保证计算结果是正确的,计算速度再快也是徒劳无功。
(三)培养学生检查的好习惯
其实,计算能力再强的学生,也有犯错的时候。如何将错误降到最低?学生要养成做完题后检查的好习惯。检查计算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验算,验算是每个学生必备的计算技能之一。然而,实际情况是学生会验算方法,却没几个会去使用。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怕验算麻烦,且有部分学生总认为自己不会做错。因此大多数学生都缺乏验算的习惯。笔者主要从方法上引导学生检查。检查简单的题目时可以用口算或估算的形式去验算,复杂的就要用到竖式计算。同时,无论课堂作业还是小测试,笔者都会给予学生充足的做题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检查,帮助他们慢慢养成检查的习惯。
二、注重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所学的知识基本都是为生活服务的。在这门基础学科中,口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有的运算都需要口算来支撑。一个学生若口算能力差,学习复杂一点的计算时就会非常吃力,甚至会跟不上其他学生的学习节奏,慢慢地就掉队了。数学知识是一环紧扣一环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断了没能及时补上,形成恶性循环,对以后的学习将是极大的阻碍。学习口算也是一样,学生必须掌握各个学段的教学内容,达到各个学段的口算能力要求。
低年级学生须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凑十法”,并灵活运用。在学习表内乘法时,要让学生熟练地背出乘法口诀,并灵活运用。学生不仅要会算乘法,还要知道运用乘法去计算除法。
中年级口算是在低年级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多位数加减法与低年级两位数加减法相同,整数乘法及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也大体相同。学生除掌握计算方法外,还须熟练掌握“凑百法”,熟记25×4=100、125×8=1000等,并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五大运算定律和减法、除法两大运算性质于口算计算中。
高年级口算主要是在中年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习。如小数除法就是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口算2.4÷0.8时,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将题目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即24÷8=3。百分数的加减法需转化成小数加减法进行计算。学生在接触新的计算方法时,笔者都会要求学生说出口算方法。高年级许多关于计算的新知识都是转化成旧知识来进行计算的,这体现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对于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在高年级中仍需灵活运用。
在各年级学习中,计算方法固然重要,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数学学习中训练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口算训练,也就是平时说的“刷题”,它是提升学生口算能力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因此,训练要讲究方法,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方法、提升技能,形成数感。
三、加强学生笔算能力的训练
比起口算,竖式计算或脱式计算显得更复杂、更繁琐、更枯燥。笔者每新接一个班都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准备练习本,目的是让学生遇到不能口算的题目时,养成笔算的好习惯。笔算也就是竖式计算,格式要求比较严格。如整数加减法要求数位对齐,可以理解成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法其实也是要数位对齐,即小数点要对齐,但不能理解成末位对齐。计算时数位稍微没对齐或小数点没对齐等,都会导致结果错误。因此,学生无论做作业,还是考试,都一定要注意书写格式。
除了注重笔算格式外,还要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学生普遍认为计算都是枯燥乏味的,当遇到数字偏大或步骤复杂的题目时,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厌烦情绪,缺乏耐心,计算时难以认真对待,从而使得计算正确率大大降低。学生刚接触新的计算知识时,笔者要求学生先掌握计算方法,再逐渐加大计算难度,形成一定的梯度。
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勤于总结、精于整理的学习习惯
数学学习需要掌握学习方法及技巧,计算学习亦是如此。学生在提升运算能力时,除掌握计算方法、强化训练外,还需在计算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优化计算方法,以达到灵活、快速计算的目的。如学生熟练掌握加法交换律及乘法交换律后,通过交换律知识的延伸,可以将几种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形成通用型交换律。例如,计算128+85-128时,有部分学生会根据运算顺序计算,也有部分学生会把题目转化成128-128+85来计算。对比计算结果发现是相同的,证明第二种计算方法也是可行的。是否所有题目都可以交换或只交换数字?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验证,答案是否定的。例如:25+13×4≠25×4+13、18÷12×3≠18÷3×12等。最后,学生总结出能用交换律的题型的特征:都必须是在同一级的运算中。也就是,题目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才能运用交换律。归纳总结,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同一级的运算中,可以交换各数的位置,交换时连符号一起交换,结果不变。这个结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发现、验证、总结,将各类有共同特征的题型归纳而得来的。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不断总结、不断整理,将所学知识化繁为简。小学六年的数学,看似学习内容繁多,其实许多知识、解答方法都是相同的,这就需要学生善于发现、勤于总结,将所学知识加以整理、总结,化繁为简。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渐浓,计算素养等方面也会不断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将来学习数学及提升数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能为将来的计算学习以及自身运算能力素养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学科素养;提升
运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良好的运算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学生的运算能力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學生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有良好的口算能力,有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的本领。
一、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学生计算习惯包括审题习惯、细心计算习惯及检验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还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每位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素养。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二)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若想把事情做得完美,就必须细心去完成。数学里的计算亦是如此,若想计算准确率高,就必须细心、认真地去完成每一步的运算。如今学生做题时普遍存在急躁心态,经常在计算时该进位的没进位,该约分的没约分,甚至高年级学生出现一位数加、减法运算的错误。笔者在教学生计算时,要求学生一定要细心计算每一步、每一题,在保证能做正确的基础上,加快计算速度。如果不能保证计算结果是正确的,计算速度再快也是徒劳无功。
(三)培养学生检查的好习惯
其实,计算能力再强的学生,也有犯错的时候。如何将错误降到最低?学生要养成做完题后检查的好习惯。检查计算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验算,验算是每个学生必备的计算技能之一。然而,实际情况是学生会验算方法,却没几个会去使用。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怕验算麻烦,且有部分学生总认为自己不会做错。因此大多数学生都缺乏验算的习惯。笔者主要从方法上引导学生检查。检查简单的题目时可以用口算或估算的形式去验算,复杂的就要用到竖式计算。同时,无论课堂作业还是小测试,笔者都会给予学生充足的做题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检查,帮助他们慢慢养成检查的习惯。
二、注重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所学的知识基本都是为生活服务的。在这门基础学科中,口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有的运算都需要口算来支撑。一个学生若口算能力差,学习复杂一点的计算时就会非常吃力,甚至会跟不上其他学生的学习节奏,慢慢地就掉队了。数学知识是一环紧扣一环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断了没能及时补上,形成恶性循环,对以后的学习将是极大的阻碍。学习口算也是一样,学生必须掌握各个学段的教学内容,达到各个学段的口算能力要求。
低年级学生须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凑十法”,并灵活运用。在学习表内乘法时,要让学生熟练地背出乘法口诀,并灵活运用。学生不仅要会算乘法,还要知道运用乘法去计算除法。
中年级口算是在低年级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多位数加减法与低年级两位数加减法相同,整数乘法及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也大体相同。学生除掌握计算方法外,还须熟练掌握“凑百法”,熟记25×4=100、125×8=1000等,并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五大运算定律和减法、除法两大运算性质于口算计算中。
高年级口算主要是在中年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习。如小数除法就是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口算2.4÷0.8时,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将题目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即24÷8=3。百分数的加减法需转化成小数加减法进行计算。学生在接触新的计算方法时,笔者都会要求学生说出口算方法。高年级许多关于计算的新知识都是转化成旧知识来进行计算的,这体现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对于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在高年级中仍需灵活运用。
在各年级学习中,计算方法固然重要,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数学学习中训练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口算训练,也就是平时说的“刷题”,它是提升学生口算能力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因此,训练要讲究方法,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方法、提升技能,形成数感。
三、加强学生笔算能力的训练
比起口算,竖式计算或脱式计算显得更复杂、更繁琐、更枯燥。笔者每新接一个班都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准备练习本,目的是让学生遇到不能口算的题目时,养成笔算的好习惯。笔算也就是竖式计算,格式要求比较严格。如整数加减法要求数位对齐,可以理解成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法其实也是要数位对齐,即小数点要对齐,但不能理解成末位对齐。计算时数位稍微没对齐或小数点没对齐等,都会导致结果错误。因此,学生无论做作业,还是考试,都一定要注意书写格式。
除了注重笔算格式外,还要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学生普遍认为计算都是枯燥乏味的,当遇到数字偏大或步骤复杂的题目时,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厌烦情绪,缺乏耐心,计算时难以认真对待,从而使得计算正确率大大降低。学生刚接触新的计算知识时,笔者要求学生先掌握计算方法,再逐渐加大计算难度,形成一定的梯度。
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勤于总结、精于整理的学习习惯
数学学习需要掌握学习方法及技巧,计算学习亦是如此。学生在提升运算能力时,除掌握计算方法、强化训练外,还需在计算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优化计算方法,以达到灵活、快速计算的目的。如学生熟练掌握加法交换律及乘法交换律后,通过交换律知识的延伸,可以将几种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形成通用型交换律。例如,计算128+85-128时,有部分学生会根据运算顺序计算,也有部分学生会把题目转化成128-128+85来计算。对比计算结果发现是相同的,证明第二种计算方法也是可行的。是否所有题目都可以交换或只交换数字?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验证,答案是否定的。例如:25+13×4≠25×4+13、18÷12×3≠18÷3×12等。最后,学生总结出能用交换律的题型的特征:都必须是在同一级的运算中。也就是,题目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才能运用交换律。归纳总结,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同一级的运算中,可以交换各数的位置,交换时连符号一起交换,结果不变。这个结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发现、验证、总结,将各类有共同特征的题型归纳而得来的。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不断总结、不断整理,将所学知识化繁为简。小学六年的数学,看似学习内容繁多,其实许多知识、解答方法都是相同的,这就需要学生善于发现、勤于总结,将所学知识加以整理、总结,化繁为简。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渐浓,计算素养等方面也会不断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将来学习数学及提升数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能为将来的计算学习以及自身运算能力素养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