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技术与生物课程教学相整合,就是在生物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并把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提供课程资源,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以及支撑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使得多媒体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和谐互动的课程整体。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生物学科;高中
一, 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内涵
多媒体技术主要指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代表,具有“信息高密度、传递高速度、交互高强度、反馈高效率”的特点。 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 而多媒体教学与生物课程相整合,就是在生物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并把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提供课程资源,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以及支撑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和谐互动的课程整体。生物学科知识是学习的载体,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去,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生物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 多媒体教学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主要目的
高中生物课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课程,同时它又是一门极具动态性的课程。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并不能充分地体现这一特点,这样不仅使整个课堂显得呆板、枯燥,而且更不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久而久之,学生学得无味,教师教得无趣,严重影响该课程目标的实现。而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需要人们不断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另一方面更要积极探索,努力地去体现和活化其实验性强、动态性强的特点,以便不断地提高教学的效益。眼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便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索。“整合”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整合”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二是通过“整合”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在整合学习过程中的示范功能及终身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功能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提高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学生只有在上课时激起强烈的求知欲,调动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课件因为能将文字、声音、图画、动画及影片等融合,以鲜明的色彩、变换的画面创设逼真、形象的界面,用实验展现一些有趣的生命现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讲述“生物的生殖”时,播放《多利羊的诞生》;讲述“基因的表达”时,播放《“人体的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通过这些短剧或影片的播放,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动机,有动机就会主动探索,有探索就会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例如,在讲授“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时,播放精子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的动画,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知道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明白在何时减半,同源染色体在何时分离,着丝点在何时分裂,形成的精细胞又如何变形成为精子,受精作用中精子如何进入卵细胞,等等。这样讲解既形象又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2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微观知识
在生物教学中有动态、抽象、微观的知识,更有许多微小的结构,如细胞的结构等,以前只能用黑板和屏幕上放大的图来讲述显微镜下的图像,而对某些微观知识的展现还不够,造成学生理解困难,这样的教学效果存在很多不足。还有生命的生理过程,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加深学生对生理过程的理解,这是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的关键。如果应用教学录像片演示其过程,就能真实地再现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使其具体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放映时,通过暂停放映,教师解释,或边放映、边解释的方法,把两种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容易接受。 多媒体还可以模拟显示某些微观现象、瞬间突变、长期渐变等过程,且效果逼真。如在学习细胞吸水的实验中,把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以及放入浓盐水溶液后的洋葱表皮细胞,通过结合多媒体清楚再现,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进而让学生分析这一原理,就顺理成章地得出细胞失水的原理。
3: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如果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受一些条件的限制,使有些实验结果不够清晰,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这时需要教师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再模拟予以补充。如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时,洋葱根尖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一般3~4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难度较大,往往得不到现象或现象不明显。所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后,可用多媒体课件将最终的结果和现象放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效果也不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总有一些实验是中学条件下不可能做出的,这时就可以用模拟实验进行教学。如“光合作用”的教学,需要认识光合作用中所释放的氧是来源于水而不是来源于二氧化碳。这个实验要用氧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设备也比较复杂,在中学生物实验室里不能做。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地模拟水的光解及氧的生成过程,学生更易于接受。
总结:
多媒体教学作为最直观、最形象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并具有信息量大、传递方便等特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大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我们在在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势的同时,能够真正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使每位学生能够自觉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生物学科;高中
一, 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内涵
多媒体技术主要指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代表,具有“信息高密度、传递高速度、交互高强度、反馈高效率”的特点。 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 而多媒体教学与生物课程相整合,就是在生物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并把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提供课程资源,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以及支撑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和谐互动的课程整体。生物学科知识是学习的载体,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去,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生物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 多媒体教学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主要目的
高中生物课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课程,同时它又是一门极具动态性的课程。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并不能充分地体现这一特点,这样不仅使整个课堂显得呆板、枯燥,而且更不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久而久之,学生学得无味,教师教得无趣,严重影响该课程目标的实现。而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需要人们不断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另一方面更要积极探索,努力地去体现和活化其实验性强、动态性强的特点,以便不断地提高教学的效益。眼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便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索。“整合”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整合”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二是通过“整合”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在整合学习过程中的示范功能及终身学习过程中的辅助功能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提高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学生只有在上课时激起强烈的求知欲,调动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课件因为能将文字、声音、图画、动画及影片等融合,以鲜明的色彩、变换的画面创设逼真、形象的界面,用实验展现一些有趣的生命现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讲述“生物的生殖”时,播放《多利羊的诞生》;讲述“基因的表达”时,播放《“人体的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通过这些短剧或影片的播放,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动机,有动机就会主动探索,有探索就会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例如,在讲授“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时,播放精子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的动画,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知道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明白在何时减半,同源染色体在何时分离,着丝点在何时分裂,形成的精细胞又如何变形成为精子,受精作用中精子如何进入卵细胞,等等。这样讲解既形象又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2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微观知识
在生物教学中有动态、抽象、微观的知识,更有许多微小的结构,如细胞的结构等,以前只能用黑板和屏幕上放大的图来讲述显微镜下的图像,而对某些微观知识的展现还不够,造成学生理解困难,这样的教学效果存在很多不足。还有生命的生理过程,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加深学生对生理过程的理解,这是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的关键。如果应用教学录像片演示其过程,就能真实地再现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使其具体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放映时,通过暂停放映,教师解释,或边放映、边解释的方法,把两种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容易接受。 多媒体还可以模拟显示某些微观现象、瞬间突变、长期渐变等过程,且效果逼真。如在学习细胞吸水的实验中,把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以及放入浓盐水溶液后的洋葱表皮细胞,通过结合多媒体清楚再现,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进而让学生分析这一原理,就顺理成章地得出细胞失水的原理。
3: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如果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受一些条件的限制,使有些实验结果不够清晰,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这时需要教师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再模拟予以补充。如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时,洋葱根尖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一般3~4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难度较大,往往得不到现象或现象不明显。所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后,可用多媒体课件将最终的结果和现象放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效果也不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总有一些实验是中学条件下不可能做出的,这时就可以用模拟实验进行教学。如“光合作用”的教学,需要认识光合作用中所释放的氧是来源于水而不是来源于二氧化碳。这个实验要用氧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设备也比较复杂,在中学生物实验室里不能做。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地模拟水的光解及氧的生成过程,学生更易于接受。
总结:
多媒体教学作为最直观、最形象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并具有信息量大、传递方便等特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大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我们在在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势的同时,能够真正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使每位学生能够自觉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