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RP自90年代走入中国,一直举步维艰。有数据表明,在我国实施ERP计划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兵败滑铁卢。于是ERP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经历了2000年至2002年漫长的市场低谷后,2004年后中国ERP市场呈现出利好趋势:以ERP软件的实施为主导,包括系统集成、应用软件、IT项目咨询及监理业务的信息化产业链正在悄然形成。
4月6日,中国ERP普及应用的推动者用友公司联手IBM、Intel、微软等50多家ERP产业链上的国际技术平台厂商、管理咨询公司、系统集成商等合作伙伴代表,宣布成立ERP普及产业联盟,共同打造中国技术最领先、产品线最丰富、服务和解决方案最贴近客户应用、服务网络遍布中国的ERP产业集群,推动ERP在中国企业中的快速普及和成功应用。
ERP普及产业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以用友为首的推动中国ERP普及的企业正在构筑庞大的产业阵营,中国ERP普及的战车驶入快车道,ERP在中国已从探索阶段走向成熟,中国的ERP开发商终于明白“ERP必须为企业量体裁衣”这一适应中国国情的ERP之路。
ERP瓶颈时代
通过产业链的打造为更多客户提供服务,从而形成自己的竞争力,这是用友从ERP多年的实施中得出的结论。
事实上,ERP自出现起就遇到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ERP的诞生源自于过去大型企业的需求,它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结合后,就把企业的管理模式固化了。但是企业的发展是动态的,企业管理也是动态的,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对ERP的要求更是千差万别,这种动态与静态之间的矛盾成为绝大部分ERP实施案例失败的根源。要解决这一矛盾,中国企业通常办法就是二次开发,而二次开发必须依赖厂商。对大部分企业而言,二次开发所需时间很长,企业“等”不起,ERP项目的延期或超预算,少则一年,多则三年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一个不争的事实出现了:企业全面实施信息化,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后,收效并不大。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ERP的功能、成熟度、产品的可扩展性以及个性化程度是制约ERP在中国企业中运用的关键所在。简而言之,ERP系统是企业资源和计算机资源的集成化系统,企业实施ERP系统是一项管理创新工程,是一项新旧管理模式互相冲突、交汇、聚合的过程。
这种ERP的“死结”让企业为之扼腕兴叹,企业深陷在ERP泥沼之中。
于是,ERP厂商不断地收到来自用户的抱怨,花上几十万、上百万买来的传统ERP,实施后整体成功应用遥遥无期,扩充功能的交货期总是推迟,系统投入使用变成一个无底洞。
反观国外大型顾问公司。他们的ERP实施方法非常细致,而且步骤严密、实施周期长,但是因为我国企业的生产模式的传统性,以及市场的不规范,国外大型顾问公司对我国商业环境和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低落和人员素质不高、实施经费不足、培训不力等众多因素,同样造成中国多数企业的ERP系统成了摆设的花瓶,企业的全面流程重组难以实现。与企业最初起用ERP的初衷相差甚远,ERP中国市场上一度低迷。
在这种情况下,ERP厂商的发展遇到了极大的阻力。用户需求总是变化,而这种需求往往要受到产品的掣肘。“如果不是中国企业对信息化熄不灭的热情,也许ERP早就成了一个整体葬身的行业。”曾有专家这样评论ERP。
对此,用友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公开表示:我不赞同昂贵的ERP,用友也不走“低价”路线。用友追求的是企业应用ERP的总体拥有成本的降低和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回报率的提高。
ERP是用友的核心产品。去年11月18日,王文京宣布:“ERP的‘红旗’将迅速插满神州大地,中国的ERP应用进入普及时代!”王说这番话的底气来自于用友新发布的ERP-U860企业应用套件。
王文京反复强调自己的U860将开启中国ERP的大众消费时代,它是一款中国的中小企业都用得起的ERP。目前中小企业用户对ERP产品需求旺盛,未来三年将是中小企业市场快速成长的关键性时期。用友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不能错过。但是,企业管理软件分为高、中、低很多层面,中低端市场不会是用友惟一的收入来源。
应对国外巨头
花香自招蜂蝶来。国外ERP服务商对中国市场青睐有加。据统计,目前中国国内约有40家国外厂商与20家国内厂商在角逐ERP。其中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权威性,占主导地位的都是欧美厂商。SAP、Oracle等国际巨头已经囊括了中国市场80%的份额。联想、海尔等大型企业的ERP方案,大都出自他们的手中。
令国内ERP厂商着急的是,无论是服务还是技术水平,自己远不是国际巨头的对手。国外著名的ERP厂商不仅有资金、人才以及经验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着真正的核心技术。SAP、Oracle等跨国企业提供的产品模块众多,有的多达两三百种,而国内ERP厂商往往只有十几种甚至几种。在国际上普遍实行的软件工程质量评估体系CMM中,国内最好的软件公司获得的评级也只是三级(最高为五级)。甚至,从国内ERP厂商的阵容来看,目前的主力军如用友、金蝶、浪潮通软等,几乎都是以财务软件起家,并不擅长管理软件,而其他号称术业有专攻的ERP厂商,如利玛和启明等,他们的产品也几乎是国外产品的翻版,借鉴大于创新。
与此同时,国产软件值得一提的本土化优势,正随着中国入世而消失殆尽。既然更多地与国际接轨的国内企业将被迫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应用能够更方便地与国外企业进行业务往来的管理信息系统,那么服务于企业的ERP方案,也必然要和国际接轨。
况且,接受了“水土不服”教训的国际ERP厂商,也已经开始加大本土化的力度,如SAP携手联想、神州数码、长城进攻软件市场。
面对此情此景,摆在国内ERP厂商们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迅速长大,大到足以与国外巨头们抗衡,否则只有死路一条。用友的全面扩张战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是被逼出来的。先上市融资,拿到钱后就去买技术、买规模。当然,除了行业自身在技术、管理与资金方面的积累必然要导致质变的原因外,国内IT资本在软件市场的突围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用友的举措是从资本运作着手,把ERP向产业化发展推动的。做产业,而不是做企业,是用友的理想。也许,卖了一大堆企业软件的用友最终希望自己能变成具有ERP资格的承包商。因为,中国的ERP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身上,而这并不是一个规范的成熟的市场。用友也承认,对中小企业必须切实能解决他们实际问题的东西,比如能解决生产管理、分销管理或者供应链管理的软件。而对于那些还没有进行任何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他们的需求也将会更多地集中在“财务管理”上。
对国外ERP巨头来讲,服务就是他们的产品。现在国际上软件公司的竞争焦点正由技术变为建立在全新服务理念基础上的个性化服务。我们在国际上知名管理软件公司的主页上基本上看不到产品,见到的都是服务和解决方案。
与之相比较,中国ERP厂商们则还处在技术或产品的层次上。如果说国外先行者只需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话,那么国内ERP厂商面临着提高技术水平和向服务转型两条腿同时起跳的窘境。用王文京三年前的话来说,用友要做的就有两件事,一件是产品,一件是专业服务。这个专业服务王文京能保证到对中高级用户的高级培训,对中低端客户,用友则能提供技术支持。从ERP服务的角度看,这显然是不够的。
王文京日前表示,用友已经做好了准备:经过过去三年的发展,用友已经将自身的产品、服务和业务领域全面升级到管理软件领域,公司的经营模式已经从单一的软件提供商变成一家软件产品、解决方案和应用服务提供商,同时在产品、人才、管理和客户方面完成了积累。“全球的企业应用软件市场,当以ERP为代表,除了以欧洲为基地的SAP和总部在美国的微软,在亚洲地区有可能出现第三个大型ERP厂商。”
为实现三年内做到亚洲第一的目标,用友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国际化为核心,以建立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发挥中国优势,做强中国市场,同时开展国际经营,夯实基础,实现突破。在未来的三年内,用友将主攻三件大事:产业规模布局、国际化推进和产业基地的建设。
在软件产业布局上,用友将致力于形成水平软件、垂直软件和软件外包交叉的立体格局。用友的水平应用软件包括ERP软件、OA软件、电子商务软件、HR软件和财务软件等;垂直应用软件包括各行业应用软件;而软件外包业务则主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专业服务需求。
目前中国ERP厂商,可以说合作是主流,合作大于竞争。合作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ERP产业链的纵向联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提供完整的套餐方案可以降低用户选型的难度,是成功操作的重要保证,可以从节点与节点的竞争,上升到链与节点的竞争,乃至网链竞争。
ERP普及进行时
伴随着中国及亚洲经济的发展与变迁,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中小企业正蓬勃发展,快速成长,ERP作为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已经被众多企业所认同,并用于改造和提升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组织模式、服务模式与业务流程。数据表明,2004年上半年中国ERP市场规模已达到11.9亿元,增长率为29%,预计未来三年中国中小企业ERP市场将会延续快速增长态势,继续成为拉动ERP市场增长的主导力量,大规模消费ERP软件的市场基本形成。同时,随着中国信息化基础架构与设施日益完善,厂商产品适用性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应用经验不断积累,ERP将在中国进入全面普及时代。
但是,扑面而来的中国ERP的普及,为中国管理软件厂商带来的见面礼,并不全是欢欣与喜悦,市场与利润。普及时代的到来,也对整个产业的产品、服务提出了一连串更严格的疑问与要求:如何满足用户快速构建企业各类业务模型并快速实施的要求?如何同时满足企业管理中规范性和灵活性的要求?如何实现ERP与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如何满足用户软硬件技术的兼容和跨平台迁移的要求?如何实现企业的信息化部署与企业战略业务策略高度一致的要求?如何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支持企业信息化管理持续发展?
“这些疑问,只有通过调动整个产业链的资源并进行有效的配置,才能解决。” 王文京给出了答案。
“进入ERP普及时代,客户的需求依靠提供单一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已无法满足,必然由产业链中的管理软件产品提供商、咨询公司、技术及平台厂商、行业及专项领域应用系统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等优势互补,通过标准化的平台、有效的商业合作模式紧密衔接在一起,共同为用户提供增值的水平应用解决方案、行业解决方案及专业化的服务。”王文京说,“在快速、大规模和个性化交付的用户需求下,调动产业链的整体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摆在中国管理软件企业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构建产业联盟,打造ERP普及产业联盟,是整合资源、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道路。”
对于中国软件产业,以“ERP普及产业联盟”的方式带动企业应用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系统软件、中间件等其他整体软件的发展,区别于美国软件产业与印度软件产业发展模式,创造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软件产业发展路径,产业层面意义明显。从这一层面上说,“ERP普及产业联盟”不仅是用友自己的商业模式,也是中国软件产业壮大的发展模式。
ERP应用进入快速成长期,中小企业是应用主体。中国中小企业360万家,个体工商户2769万家,中国企业的ERP应用需求量巨大,市场需求也纷繁复杂。依靠用友公司一家“千里走单骑”,推动中国ERP普及显然存在困难。而通过合作伙伴打造的ERP产业联盟,依靠标准化、开放性的软件产品、可扩展的规模化的服务支持体系以及成功的合作模式和稳固的盈利模式团结大批合作伙伴,共同推动ERP普及,共同营建成熟的利益共享的ERP产业链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用友推动的“ERP普及产业联盟”可谓蓄谋已久。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用友的合作伙伴们可以说得上是“五湖四海”。它们正在或即将在ERP普及产业联盟推动中国ERP的普及。
王文京表示,作为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龙头企业,用友推动建立ERP普及产业联盟,将中国软件业的上下游通过市场利益捆绑在一起,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协调、紧密的产业合作关系,在为用户提供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在事实上以联盟的形式为中国软件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体系。一个健康的联盟,主要是一个协调发展、互为支撑的软件产业链,能使中国软件产业可以有序地发展,迅速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在经历了2000年至2002年漫长的市场低谷后,2004年后中国ERP市场呈现出利好趋势:以ERP软件的实施为主导,包括系统集成、应用软件、IT项目咨询及监理业务的信息化产业链正在悄然形成。
4月6日,中国ERP普及应用的推动者用友公司联手IBM、Intel、微软等50多家ERP产业链上的国际技术平台厂商、管理咨询公司、系统集成商等合作伙伴代表,宣布成立ERP普及产业联盟,共同打造中国技术最领先、产品线最丰富、服务和解决方案最贴近客户应用、服务网络遍布中国的ERP产业集群,推动ERP在中国企业中的快速普及和成功应用。
ERP普及产业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以用友为首的推动中国ERP普及的企业正在构筑庞大的产业阵营,中国ERP普及的战车驶入快车道,ERP在中国已从探索阶段走向成熟,中国的ERP开发商终于明白“ERP必须为企业量体裁衣”这一适应中国国情的ERP之路。
ERP瓶颈时代
通过产业链的打造为更多客户提供服务,从而形成自己的竞争力,这是用友从ERP多年的实施中得出的结论。
事实上,ERP自出现起就遇到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ERP的诞生源自于过去大型企业的需求,它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结合后,就把企业的管理模式固化了。但是企业的发展是动态的,企业管理也是动态的,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对ERP的要求更是千差万别,这种动态与静态之间的矛盾成为绝大部分ERP实施案例失败的根源。要解决这一矛盾,中国企业通常办法就是二次开发,而二次开发必须依赖厂商。对大部分企业而言,二次开发所需时间很长,企业“等”不起,ERP项目的延期或超预算,少则一年,多则三年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一个不争的事实出现了:企业全面实施信息化,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后,收效并不大。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ERP的功能、成熟度、产品的可扩展性以及个性化程度是制约ERP在中国企业中运用的关键所在。简而言之,ERP系统是企业资源和计算机资源的集成化系统,企业实施ERP系统是一项管理创新工程,是一项新旧管理模式互相冲突、交汇、聚合的过程。
这种ERP的“死结”让企业为之扼腕兴叹,企业深陷在ERP泥沼之中。
于是,ERP厂商不断地收到来自用户的抱怨,花上几十万、上百万买来的传统ERP,实施后整体成功应用遥遥无期,扩充功能的交货期总是推迟,系统投入使用变成一个无底洞。
反观国外大型顾问公司。他们的ERP实施方法非常细致,而且步骤严密、实施周期长,但是因为我国企业的生产模式的传统性,以及市场的不规范,国外大型顾问公司对我国商业环境和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低落和人员素质不高、实施经费不足、培训不力等众多因素,同样造成中国多数企业的ERP系统成了摆设的花瓶,企业的全面流程重组难以实现。与企业最初起用ERP的初衷相差甚远,ERP中国市场上一度低迷。
在这种情况下,ERP厂商的发展遇到了极大的阻力。用户需求总是变化,而这种需求往往要受到产品的掣肘。“如果不是中国企业对信息化熄不灭的热情,也许ERP早就成了一个整体葬身的行业。”曾有专家这样评论ERP。
对此,用友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公开表示:我不赞同昂贵的ERP,用友也不走“低价”路线。用友追求的是企业应用ERP的总体拥有成本的降低和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回报率的提高。
ERP是用友的核心产品。去年11月18日,王文京宣布:“ERP的‘红旗’将迅速插满神州大地,中国的ERP应用进入普及时代!”王说这番话的底气来自于用友新发布的ERP-U860企业应用套件。
王文京反复强调自己的U860将开启中国ERP的大众消费时代,它是一款中国的中小企业都用得起的ERP。目前中小企业用户对ERP产品需求旺盛,未来三年将是中小企业市场快速成长的关键性时期。用友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不能错过。但是,企业管理软件分为高、中、低很多层面,中低端市场不会是用友惟一的收入来源。
应对国外巨头
花香自招蜂蝶来。国外ERP服务商对中国市场青睐有加。据统计,目前中国国内约有40家国外厂商与20家国内厂商在角逐ERP。其中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权威性,占主导地位的都是欧美厂商。SAP、Oracle等国际巨头已经囊括了中国市场80%的份额。联想、海尔等大型企业的ERP方案,大都出自他们的手中。
令国内ERP厂商着急的是,无论是服务还是技术水平,自己远不是国际巨头的对手。国外著名的ERP厂商不仅有资金、人才以及经验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着真正的核心技术。SAP、Oracle等跨国企业提供的产品模块众多,有的多达两三百种,而国内ERP厂商往往只有十几种甚至几种。在国际上普遍实行的软件工程质量评估体系CMM中,国内最好的软件公司获得的评级也只是三级(最高为五级)。甚至,从国内ERP厂商的阵容来看,目前的主力军如用友、金蝶、浪潮通软等,几乎都是以财务软件起家,并不擅长管理软件,而其他号称术业有专攻的ERP厂商,如利玛和启明等,他们的产品也几乎是国外产品的翻版,借鉴大于创新。
与此同时,国产软件值得一提的本土化优势,正随着中国入世而消失殆尽。既然更多地与国际接轨的国内企业将被迫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应用能够更方便地与国外企业进行业务往来的管理信息系统,那么服务于企业的ERP方案,也必然要和国际接轨。
况且,接受了“水土不服”教训的国际ERP厂商,也已经开始加大本土化的力度,如SAP携手联想、神州数码、长城进攻软件市场。
面对此情此景,摆在国内ERP厂商们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迅速长大,大到足以与国外巨头们抗衡,否则只有死路一条。用友的全面扩张战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是被逼出来的。先上市融资,拿到钱后就去买技术、买规模。当然,除了行业自身在技术、管理与资金方面的积累必然要导致质变的原因外,国内IT资本在软件市场的突围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用友的举措是从资本运作着手,把ERP向产业化发展推动的。做产业,而不是做企业,是用友的理想。也许,卖了一大堆企业软件的用友最终希望自己能变成具有ERP资格的承包商。因为,中国的ERP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身上,而这并不是一个规范的成熟的市场。用友也承认,对中小企业必须切实能解决他们实际问题的东西,比如能解决生产管理、分销管理或者供应链管理的软件。而对于那些还没有进行任何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他们的需求也将会更多地集中在“财务管理”上。
对国外ERP巨头来讲,服务就是他们的产品。现在国际上软件公司的竞争焦点正由技术变为建立在全新服务理念基础上的个性化服务。我们在国际上知名管理软件公司的主页上基本上看不到产品,见到的都是服务和解决方案。
与之相比较,中国ERP厂商们则还处在技术或产品的层次上。如果说国外先行者只需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话,那么国内ERP厂商面临着提高技术水平和向服务转型两条腿同时起跳的窘境。用王文京三年前的话来说,用友要做的就有两件事,一件是产品,一件是专业服务。这个专业服务王文京能保证到对中高级用户的高级培训,对中低端客户,用友则能提供技术支持。从ERP服务的角度看,这显然是不够的。
王文京日前表示,用友已经做好了准备:经过过去三年的发展,用友已经将自身的产品、服务和业务领域全面升级到管理软件领域,公司的经营模式已经从单一的软件提供商变成一家软件产品、解决方案和应用服务提供商,同时在产品、人才、管理和客户方面完成了积累。“全球的企业应用软件市场,当以ERP为代表,除了以欧洲为基地的SAP和总部在美国的微软,在亚洲地区有可能出现第三个大型ERP厂商。”
为实现三年内做到亚洲第一的目标,用友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国际化为核心,以建立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发挥中国优势,做强中国市场,同时开展国际经营,夯实基础,实现突破。在未来的三年内,用友将主攻三件大事:产业规模布局、国际化推进和产业基地的建设。
在软件产业布局上,用友将致力于形成水平软件、垂直软件和软件外包交叉的立体格局。用友的水平应用软件包括ERP软件、OA软件、电子商务软件、HR软件和财务软件等;垂直应用软件包括各行业应用软件;而软件外包业务则主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专业服务需求。
目前中国ERP厂商,可以说合作是主流,合作大于竞争。合作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ERP产业链的纵向联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提供完整的套餐方案可以降低用户选型的难度,是成功操作的重要保证,可以从节点与节点的竞争,上升到链与节点的竞争,乃至网链竞争。
ERP普及进行时
伴随着中国及亚洲经济的发展与变迁,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中小企业正蓬勃发展,快速成长,ERP作为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已经被众多企业所认同,并用于改造和提升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组织模式、服务模式与业务流程。数据表明,2004年上半年中国ERP市场规模已达到11.9亿元,增长率为29%,预计未来三年中国中小企业ERP市场将会延续快速增长态势,继续成为拉动ERP市场增长的主导力量,大规模消费ERP软件的市场基本形成。同时,随着中国信息化基础架构与设施日益完善,厂商产品适用性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应用经验不断积累,ERP将在中国进入全面普及时代。
但是,扑面而来的中国ERP的普及,为中国管理软件厂商带来的见面礼,并不全是欢欣与喜悦,市场与利润。普及时代的到来,也对整个产业的产品、服务提出了一连串更严格的疑问与要求:如何满足用户快速构建企业各类业务模型并快速实施的要求?如何同时满足企业管理中规范性和灵活性的要求?如何实现ERP与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如何满足用户软硬件技术的兼容和跨平台迁移的要求?如何实现企业的信息化部署与企业战略业务策略高度一致的要求?如何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支持企业信息化管理持续发展?
“这些疑问,只有通过调动整个产业链的资源并进行有效的配置,才能解决。” 王文京给出了答案。
“进入ERP普及时代,客户的需求依靠提供单一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已无法满足,必然由产业链中的管理软件产品提供商、咨询公司、技术及平台厂商、行业及专项领域应用系统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等优势互补,通过标准化的平台、有效的商业合作模式紧密衔接在一起,共同为用户提供增值的水平应用解决方案、行业解决方案及专业化的服务。”王文京说,“在快速、大规模和个性化交付的用户需求下,调动产业链的整体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摆在中国管理软件企业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构建产业联盟,打造ERP普及产业联盟,是整合资源、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道路。”
对于中国软件产业,以“ERP普及产业联盟”的方式带动企业应用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系统软件、中间件等其他整体软件的发展,区别于美国软件产业与印度软件产业发展模式,创造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软件产业发展路径,产业层面意义明显。从这一层面上说,“ERP普及产业联盟”不仅是用友自己的商业模式,也是中国软件产业壮大的发展模式。
ERP应用进入快速成长期,中小企业是应用主体。中国中小企业360万家,个体工商户2769万家,中国企业的ERP应用需求量巨大,市场需求也纷繁复杂。依靠用友公司一家“千里走单骑”,推动中国ERP普及显然存在困难。而通过合作伙伴打造的ERP产业联盟,依靠标准化、开放性的软件产品、可扩展的规模化的服务支持体系以及成功的合作模式和稳固的盈利模式团结大批合作伙伴,共同推动ERP普及,共同营建成熟的利益共享的ERP产业链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用友推动的“ERP普及产业联盟”可谓蓄谋已久。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用友的合作伙伴们可以说得上是“五湖四海”。它们正在或即将在ERP普及产业联盟推动中国ERP的普及。
王文京表示,作为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龙头企业,用友推动建立ERP普及产业联盟,将中国软件业的上下游通过市场利益捆绑在一起,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协调、紧密的产业合作关系,在为用户提供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在事实上以联盟的形式为中国软件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体系。一个健康的联盟,主要是一个协调发展、互为支撑的软件产业链,能使中国软件产业可以有序地发展,迅速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