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滕腾,男,1932年出生于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滕氏布糊画创始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2010年8月26日,79岁的滕腾大清早就起床了,他穿上多年不曾穿的白西装,显得容光焕发、精神抖擞,一改大病初愈的倦容。因为在他心里萦绕多年的一个愿望就要达成了。这天,滕腾和夫人翟翔将他们创作的70余件“滕氏布糊画”精品连同国内其他艺术家赠送给他们的百余件艺术珍品一并捐献给了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我捐赠的这些作品,全都获得过省级以上大奖,好多商人曾出高价要求收购。可我认为,任何一种艺术在发明时是属于个人的,一旦成熟就是属于民族的。”在捐赠仪式上,滕腾坦诚地说道。
布糊画艺术令滕腾名震艺坛、享誉中外,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6年,他又被评上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成为屈指可数的“双料大师”,然而,布糊画其实是滕腾花甲之年的发明。
“1989年,我因公致伤,提前离休。闲寂难耐,就用绵绫绸缎的边角余料与金丝银线堆叠粘贴些花花草草、鱼虫鸟兽等小玩意儿哄孙子玩,不料竟叫许多亲朋好友甚至名人高士纷纷叫好,夸我‘匠心独运’,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滕腾虽只上过4年学,但是他多才多艺,金石书画、编结斫雕,样样皆通,而且干一样钻一样。当他迷上了布糊画创作之后,就对这门艺术进行深入钻研,在清代服饰研究中挖掘并恢复了濒临失传的“补花”技艺。
滕腾介绍说,“补花”是满族的一种独特手工技艺。过去南方有丝绸刺绣,而北方没有丝,做不出华丽的刺绣来,人们为了让自己穿着的衣物也有富丽堂皇之感,就将各种颜色的布补在服饰上。文武官员胸前戴的衔就是补上去的,所以叫补子。
滕腾以“补花”技艺为母体,在此基础上,变补为糊,并结合雕塑、刺绣、裱糊等传统工艺,汲取中国画、唐卡乃至油画等中外艺术的营养,使“补花”在更为简捷的形式下得以艺术再现与升华。
1999年,滕腾将新创作完成的《龙凤宝相瓶》拿去参加“中国工艺美术世纪杯创作大展”,组委会的工作人员直接将这件作品摆放在了景泰蓝区,后来在放作品说明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瓶子不是景泰蓝作品,而是用布糊的。这个看不到任何接缝,有着景泰蓝观感的布糊作品最终荣获了“中国工艺美术世纪杯创作大展”的金奖,于2002年被人民大会堂收藏陈列。
由初创到成熟,滕氏布糊画经过了近20个春秋,共研制作品6000余件。《九龙壁》、《和平昌盛图》等作品金碧辉煌、恢宏富丽、撼人心魄;《水仙》、《蝴蝶萝卜》、《螳螂白菜》等适微入妙的小作品素淡清新、灵蔚柔嘉、引人入胜。
最令人惊叹的是位于丰宁龙腾艺术馆最顶层,占地240平方米的《天下第一布糊寺》,全寺由“天王殿”、“大雄宝殿”组成,里面的三世佛、十八罗汉、弥勒、四大天王及莲台、宝座、供案、匾额、彩柱等寺庙殿堂设施都是用布糊出来的,精美绝伦、蔚为壮观。据工作人员介绍,全套图纸为1214张,共分解为437000余块,用料686种,滕腾带着40多个徒弟花了两年零三个月时间才将其完成。
滕腾的布糊画展露出他独具匠心的艺术巧思,也蕴藏着他的德操与个性。声名远播之后,各个地方求贤若渴者接踵而来,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优越。2002年,浙江一个木雕厂以年薪60万元的条件聘请滕腾去做指导,被他婉言拒绝。其实,那个时候,为了筹建艺术馆,滕腾正面临着资金上的巨大压力,后来,他与家人商量后卖掉了自己居住多年的房子。
与一些手工艺难以传承不同,滕腾有一子五女,其中四个女儿都继承了他的衣钵,而且“手艺都不错”。然而滕腾依然有些担忧,他常常对他的子女说,“艺无止境,需要不停创新,补充新鲜血液,布糊画的发扬光大靠一家人是不行的,需要靠更多人的参与。”除了广收徒弟之外,滕腾还将自己发明的布糊画技艺整理编撰成了书,他说:“此书出版之日,就是专利作废之时。我希望布糊画有个永恒的春天。”
2010年8月26日,79岁的滕腾大清早就起床了,他穿上多年不曾穿的白西装,显得容光焕发、精神抖擞,一改大病初愈的倦容。因为在他心里萦绕多年的一个愿望就要达成了。这天,滕腾和夫人翟翔将他们创作的70余件“滕氏布糊画”精品连同国内其他艺术家赠送给他们的百余件艺术珍品一并捐献给了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我捐赠的这些作品,全都获得过省级以上大奖,好多商人曾出高价要求收购。可我认为,任何一种艺术在发明时是属于个人的,一旦成熟就是属于民族的。”在捐赠仪式上,滕腾坦诚地说道。
布糊画艺术令滕腾名震艺坛、享誉中外,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6年,他又被评上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成为屈指可数的“双料大师”,然而,布糊画其实是滕腾花甲之年的发明。
“1989年,我因公致伤,提前离休。闲寂难耐,就用绵绫绸缎的边角余料与金丝银线堆叠粘贴些花花草草、鱼虫鸟兽等小玩意儿哄孙子玩,不料竟叫许多亲朋好友甚至名人高士纷纷叫好,夸我‘匠心独运’,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滕腾虽只上过4年学,但是他多才多艺,金石书画、编结斫雕,样样皆通,而且干一样钻一样。当他迷上了布糊画创作之后,就对这门艺术进行深入钻研,在清代服饰研究中挖掘并恢复了濒临失传的“补花”技艺。
滕腾介绍说,“补花”是满族的一种独特手工技艺。过去南方有丝绸刺绣,而北方没有丝,做不出华丽的刺绣来,人们为了让自己穿着的衣物也有富丽堂皇之感,就将各种颜色的布补在服饰上。文武官员胸前戴的衔就是补上去的,所以叫补子。
滕腾以“补花”技艺为母体,在此基础上,变补为糊,并结合雕塑、刺绣、裱糊等传统工艺,汲取中国画、唐卡乃至油画等中外艺术的营养,使“补花”在更为简捷的形式下得以艺术再现与升华。
1999年,滕腾将新创作完成的《龙凤宝相瓶》拿去参加“中国工艺美术世纪杯创作大展”,组委会的工作人员直接将这件作品摆放在了景泰蓝区,后来在放作品说明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瓶子不是景泰蓝作品,而是用布糊的。这个看不到任何接缝,有着景泰蓝观感的布糊作品最终荣获了“中国工艺美术世纪杯创作大展”的金奖,于2002年被人民大会堂收藏陈列。
由初创到成熟,滕氏布糊画经过了近20个春秋,共研制作品6000余件。《九龙壁》、《和平昌盛图》等作品金碧辉煌、恢宏富丽、撼人心魄;《水仙》、《蝴蝶萝卜》、《螳螂白菜》等适微入妙的小作品素淡清新、灵蔚柔嘉、引人入胜。
最令人惊叹的是位于丰宁龙腾艺术馆最顶层,占地240平方米的《天下第一布糊寺》,全寺由“天王殿”、“大雄宝殿”组成,里面的三世佛、十八罗汉、弥勒、四大天王及莲台、宝座、供案、匾额、彩柱等寺庙殿堂设施都是用布糊出来的,精美绝伦、蔚为壮观。据工作人员介绍,全套图纸为1214张,共分解为437000余块,用料686种,滕腾带着40多个徒弟花了两年零三个月时间才将其完成。
滕腾的布糊画展露出他独具匠心的艺术巧思,也蕴藏着他的德操与个性。声名远播之后,各个地方求贤若渴者接踵而来,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优越。2002年,浙江一个木雕厂以年薪60万元的条件聘请滕腾去做指导,被他婉言拒绝。其实,那个时候,为了筹建艺术馆,滕腾正面临着资金上的巨大压力,后来,他与家人商量后卖掉了自己居住多年的房子。
与一些手工艺难以传承不同,滕腾有一子五女,其中四个女儿都继承了他的衣钵,而且“手艺都不错”。然而滕腾依然有些担忧,他常常对他的子女说,“艺无止境,需要不停创新,补充新鲜血液,布糊画的发扬光大靠一家人是不行的,需要靠更多人的参与。”除了广收徒弟之外,滕腾还将自己发明的布糊画技艺整理编撰成了书,他说:“此书出版之日,就是专利作废之时。我希望布糊画有个永恒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