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康复期导致病情恶化死亡的原因,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死于康复期的13例住院脑出血患者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3例种7例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3例继发感染,1例食物窒息,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肺栓塞,与急性期死亡原因有明显不同。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期死亡常见危险因素应有充分认识,可减少死亡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R722.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195-02
脑出血已成为脑血管病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最常见的与原因为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同时并存,它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医护人员及家属往往重视急性期的抢救护理工作,而忽视了康复期的死亡,容易导致医疗纠纷。
1临床资料
选择2004-2009年死于康复期13例住院脑出血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65~85岁,平均75岁;均为高血压合并脑动脉硬化所致脑出血。其中,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7例,冠心病史3例,糖尿病史2例,脑卒中病史1例。由于病情长且复杂,人为将病程分为急性期、康复期及恶化后3个时期,从起病至稳定后再恶化的时间为15-49天,平均23天,起病至死亡的时间为26天。神经系统状况:入院时有轻度意识障碍6例,吞咽困难4例。发热5例,肺部感染3例,血压高5里,血糖高4例,心电图改变5例,肾功能受损1例。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11例入院时经头颅CT均证实有新鲜出血灶。治疗2周后复查11例患者头颅CT均示血肿明显缩小,病情再恶化时,头颅CT检查均排除再出血。
2病因分析
本组13例死亡原因:7例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3例继发感染,1例食物窒息,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肺栓塞。
2.1继发感染:老年人由于免疫力地下,长期卧床,不能经口进食的插入鼻饲管或留置导尿管,病情重的还有气管切开吸痰管,容易发生肺炎和泌尿系统感染,一旦发生感染,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易被忽略。
2.2肺栓塞:由于长期卧床,病情恶化前患者下肢肿胀,未行特殊处置,病情恶化时,突发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胸痛,并伴咳暗红色血痰,CT检查发现肺动脉血栓形成。
2.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该患者血糖曾一度控制良好,但由于脱水时间过长,且补糖量过大而出现高渗,在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后抢救无效死亡。
2.4食物窒息:由于吞咽功能差,加之语言表达能力缺陷,消化功能减退。
2.5心理因素:老年人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退行性改变,对各种应激和不良刺激的调节和代偿能力低下,心理调节能力低,情绪改变如极度兴奋、不安、抑郁或担心出院后的护理和自我护理问题,这些因素可刺激自律神经,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3护理措施
3.1加强基础护理和卫生宣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生活起居有规律,各种用具放置要方便牢靠患者易拿取,对患者及家属从入院到出院进行系统、动态的健康教育使他们掌握疾病发生的原因、预后,以平静的心态对待疾病,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及家属都能正确掌握其生活起居饮食原则和预防再次脑出血的一些安全措施。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要经常帮助翻身、按摩,以防褥疮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内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每日清洗外阴1~2次。仔细观察二便情况。
3.1.1讲说进食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进食,为患者提供色、香、味全的饮食,提供良好的进食环境,增进食欲,必要时可静脉补充营养、以满足机体需要。
3.1.2病人机体抵抗力下降。赢注意增加全身营养,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导患者按时翻身,做深呼吸等,预防坠积性肺炎,饭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勤换内衣,保持床铺平整干燥,保持局部卫生。
3.2控制血压,预防再次出血:脑出血恢复患者要每天测量血压1次,使血压保持在120~157/67~90mmHg左右,坚持正确服降压药物,避免血压骤降或过低致脑供血不足,不可用力排便,大便干燥不宜排出者,给予开塞露灌注。
3.3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经过系统的临床治疗后,部分患者留有肢体、语言功能障碍,容貌形态改变在短期内难以恢复,会使患者产生苦闷、抑郁、悲观的心理,表现出烦躁、羞于见人等行为特征,护士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脑出血患者获得良好康复的关键,以心理康复促进功能康复。同时,根据病情安排一些适宜活动,如看电视、下棋、听广播等,使患者感到生活充实,消除寂寞感,从而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3.4坚持功能锻炼:对于面瘫、语言障碍、半身不遂患者,应视病情轻重,把握脑出血肢体功能训练最佳时机,鼓励他们长期坚持功能锻炼,争取最大限度的恢复。具体方法如下:
3.4.1按摩:偏瘫对侧头部用中等强度进行推、揉等按摩,对瘫痪的肢体做由上而下、由近侧端到远侧端的推、揉、捏等手法按摩,要求平衡柔和,以不引起肌肉痉挛为宜。
3.4.2被动运动:在肢体完全瘫痪时,要每日多次给患肢做各个关节生理性的被动运动,并逐渐加大幅度。
3.4.3传递神经冲动练习:当肢体完全瘫痪时,在旁人帮助做被动运动时,患者用意念做肌肉意想性运动,这时由大脑皮层向瘫痪肌肉不断传递神经冲动,因而能促进主动运动的出现。
3.4.4主动运动:当瘫痪肌肉出现主动收缩时,就应该开始运动练习,开始时由于肌力差需要由医务人员适当加一点助力使动作完成,但必须以病人的主动为主,助力为辅,当肌力达3级时,应每日多次练习主动运动,然后再逐渐增加抗阻运动练习,进一步发展肌肉力量,促进功能恢复。
3.4.5练习坐起:背部垫被褥,让病人靠着锻炼躯干肌肉,以后让病人扶床栓起坐和独自坐起,病人能在床上稳坐后,可让其从床沿使两下肢下垂练习两下肢活动,准备下地站立步行。
3.4.6行走练习:当瘫痪下肢肌肉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下地练习行走,开始可用学步车或在旁人扶持下练习行走,以后可挟扶拐杖走路,随着下肢功能的逐渐恢复,可扔开拐杖独自行走。为了纠正走路中的垂足,可穿矫形鞋走路。
在护士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循环渐进的功能锻炼,在锻炼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促进功能改善,是提高康复效果的重要环节。
中图分类号:R722.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195-02
脑出血已成为脑血管病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最常见的与原因为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同时并存,它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医护人员及家属往往重视急性期的抢救护理工作,而忽视了康复期的死亡,容易导致医疗纠纷。
1临床资料
选择2004-2009年死于康复期13例住院脑出血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65~85岁,平均75岁;均为高血压合并脑动脉硬化所致脑出血。其中,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7例,冠心病史3例,糖尿病史2例,脑卒中病史1例。由于病情长且复杂,人为将病程分为急性期、康复期及恶化后3个时期,从起病至稳定后再恶化的时间为15-49天,平均23天,起病至死亡的时间为26天。神经系统状况:入院时有轻度意识障碍6例,吞咽困难4例。发热5例,肺部感染3例,血压高5里,血糖高4例,心电图改变5例,肾功能受损1例。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11例入院时经头颅CT均证实有新鲜出血灶。治疗2周后复查11例患者头颅CT均示血肿明显缩小,病情再恶化时,头颅CT检查均排除再出血。
2病因分析
本组13例死亡原因:7例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3例继发感染,1例食物窒息,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肺栓塞。
2.1继发感染:老年人由于免疫力地下,长期卧床,不能经口进食的插入鼻饲管或留置导尿管,病情重的还有气管切开吸痰管,容易发生肺炎和泌尿系统感染,一旦发生感染,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易被忽略。
2.2肺栓塞:由于长期卧床,病情恶化前患者下肢肿胀,未行特殊处置,病情恶化时,突发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胸痛,并伴咳暗红色血痰,CT检查发现肺动脉血栓形成。
2.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该患者血糖曾一度控制良好,但由于脱水时间过长,且补糖量过大而出现高渗,在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后抢救无效死亡。
2.4食物窒息:由于吞咽功能差,加之语言表达能力缺陷,消化功能减退。
2.5心理因素:老年人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退行性改变,对各种应激和不良刺激的调节和代偿能力低下,心理调节能力低,情绪改变如极度兴奋、不安、抑郁或担心出院后的护理和自我护理问题,这些因素可刺激自律神经,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3护理措施
3.1加强基础护理和卫生宣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生活起居有规律,各种用具放置要方便牢靠患者易拿取,对患者及家属从入院到出院进行系统、动态的健康教育使他们掌握疾病发生的原因、预后,以平静的心态对待疾病,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及家属都能正确掌握其生活起居饮食原则和预防再次脑出血的一些安全措施。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要经常帮助翻身、按摩,以防褥疮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内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每日清洗外阴1~2次。仔细观察二便情况。
3.1.1讲说进食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进食,为患者提供色、香、味全的饮食,提供良好的进食环境,增进食欲,必要时可静脉补充营养、以满足机体需要。
3.1.2病人机体抵抗力下降。赢注意增加全身营养,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导患者按时翻身,做深呼吸等,预防坠积性肺炎,饭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勤换内衣,保持床铺平整干燥,保持局部卫生。
3.2控制血压,预防再次出血:脑出血恢复患者要每天测量血压1次,使血压保持在120~157/67~90mmHg左右,坚持正确服降压药物,避免血压骤降或过低致脑供血不足,不可用力排便,大便干燥不宜排出者,给予开塞露灌注。
3.3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经过系统的临床治疗后,部分患者留有肢体、语言功能障碍,容貌形态改变在短期内难以恢复,会使患者产生苦闷、抑郁、悲观的心理,表现出烦躁、羞于见人等行为特征,护士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脑出血患者获得良好康复的关键,以心理康复促进功能康复。同时,根据病情安排一些适宜活动,如看电视、下棋、听广播等,使患者感到生活充实,消除寂寞感,从而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3.4坚持功能锻炼:对于面瘫、语言障碍、半身不遂患者,应视病情轻重,把握脑出血肢体功能训练最佳时机,鼓励他们长期坚持功能锻炼,争取最大限度的恢复。具体方法如下:
3.4.1按摩:偏瘫对侧头部用中等强度进行推、揉等按摩,对瘫痪的肢体做由上而下、由近侧端到远侧端的推、揉、捏等手法按摩,要求平衡柔和,以不引起肌肉痉挛为宜。
3.4.2被动运动:在肢体完全瘫痪时,要每日多次给患肢做各个关节生理性的被动运动,并逐渐加大幅度。
3.4.3传递神经冲动练习:当肢体完全瘫痪时,在旁人帮助做被动运动时,患者用意念做肌肉意想性运动,这时由大脑皮层向瘫痪肌肉不断传递神经冲动,因而能促进主动运动的出现。
3.4.4主动运动:当瘫痪肌肉出现主动收缩时,就应该开始运动练习,开始时由于肌力差需要由医务人员适当加一点助力使动作完成,但必须以病人的主动为主,助力为辅,当肌力达3级时,应每日多次练习主动运动,然后再逐渐增加抗阻运动练习,进一步发展肌肉力量,促进功能恢复。
3.4.5练习坐起:背部垫被褥,让病人靠着锻炼躯干肌肉,以后让病人扶床栓起坐和独自坐起,病人能在床上稳坐后,可让其从床沿使两下肢下垂练习两下肢活动,准备下地站立步行。
3.4.6行走练习:当瘫痪下肢肌肉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下地练习行走,开始可用学步车或在旁人扶持下练习行走,以后可挟扶拐杖走路,随着下肢功能的逐渐恢复,可扔开拐杖独自行走。为了纠正走路中的垂足,可穿矫形鞋走路。
在护士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循环渐进的功能锻炼,在锻炼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促进功能改善,是提高康复效果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