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语文如何提高文学教学效果

来源 :科教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_s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人学”,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塑造人的灵魂,也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可以磨砺人的意志,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也可以提升人的品质。因此,必须注重文学课教学,加强文学素养教育,形成“大语文”氛围。中学文学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美语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一、开启兴趣,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学习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思维活跃,观察力敏锐,想像力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随之增强。有了浓郁的兴趣,就能开启心灵之门,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欲望,撩拨阅读文学作品的激情。文学教学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始终坚持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学习个性动机与兴趣置于首要地位。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文学作品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文学作品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表达欲,学生、教师、他者(文本,社会以至自然)之间自由进行交流,真实、真诚、自然地倾诉个体生命对世界的体验,学生种种无比鲜活的话语,倾泻而出。需要强调的是老师要特别注意兴奋点的创设,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点。即使是学生不喜欢的课文,教师也应想方设法找到他们能产生共鸣的点。
  二、创设情境,放飞对文学作品的学习热情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每一次发现、每一次探究、每一份想象、每一种设想,都是有价值的,都应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许。学生相信教师及其他同学在引导和帮助自己发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和沟通。从心灵、精神、人格上营造民主平等开放尊重激励的氛围。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内容的引人入胜之处,设置真实的生活场景,营造自由对话的氛围,通过相互交谈、讨论、启发,从生活经验和体悟中发现写作素材,激活形象记忆,诱发想象力,激发倾诉、对话的冲动,进入高峰体验的本真写作状态,抒发真情实感。文学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正如巴赫金所说:“思想只有同他人别的思想发生重要的对话关系之后,才能开始自己的生活,亦即才能形成、发展,寻找更新自己的语言表现形式,衍生新的思想。”围绕文学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在文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时时维护并赞赏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体现出的个性色彩,更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热情鼓励学生的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奇思妙想,甚至胡思乱想,鼓励个性化的阅读、创造性阅读和有创意地表达。如此,学生处处展示自我,追求创新,从而个性鲜明,情感丰富,新意无限,精彩纷呈,自然培育了语文素养。
  三、引进美读,加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悟
  “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鉴赏文学作品,就要把握文学语言,就必须引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谓美读时“文章入于眼,其气出于口,其声闻于耳,其旨记于心”,可以充分感受语言的张力与丰富的意蕴,读出语气、语感、语趣、语味,体现文学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情趣性、哲理性等,加强对文学语言的审美感悟。比如老舍的《五月的青岛》中“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风不凉,波不高,船缓缓地走,燕低低地飞……”这一段行文流畅,物象具体鲜明、生动,语句较为整齐,声韵极富节奏的起伏变化与重复,产生了自然和谐的韵律美。教学时,创设情境,进行反复朗读,不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绿的逼人气势,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声情并茂的音律美。这样的朗读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有陶冶了学生的爱美情趣。 四、注重涵养,提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品位
   悠悠中华有着五千年的辉煌灿烂的文化美,在文明古国的进程中,涌现了一批批世界级的文化名人。如提倡“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的孔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清净无为的老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的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天下黎民苍生忧与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曹雪芹,“峥嵘岁月,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泽东等等。其光辉诗篇流芳百世,其思想洞穿时空,散发了独特的人格魅力,铸造了伟大的精神品质,汇成了博大精深的厚重历史。其人性美与人情美闪烁着民族精魂与高风亮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因此在文学课教学中,以文学作品为依托,立足课堂,放眼课外,旁征博引,引导学生汲取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感受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围。既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自身文化力,又可以涵养人文素质,提升审美品位。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姬杰风《中学文学教育的实施策略》《文学教育》2005.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总目标,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成为教师思考的问题,而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可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应转换的角色,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教师是与学生互动的合作者,教师是教学评价的激励者。教师只有进行各角色的转换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师角色 高效课堂 综合运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