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上,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作品《电梯安全保护装置的保养与维修》获得中职组加工制造类一等奖,作品《生命之盾——危险品货物安全仓储》获得中职组财经商贸类一等奖。此外,在2016年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学校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两项,二、三等奖各一项;在课堂教学信息化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在微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总成绩位列全省第四,创历年来最佳战绩。
“过去的老师靠一把戒尺就可以教一辈子书,到了我们这一代凭着一本好教案也能教书育人,而在互联网高度发展并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如今,一把戒尺或是一本教案,显然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面对教育变革的新命题,学校很早就意识到教学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早、投入大,更重要的是投入准,以硬件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和整体机制建设为三个着力点,开启职教‘智慧’时代。”在副校长王琳看来,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取得的好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对于教育信息化认识的前瞻性和深刻性。
立足基础建设,提升硬件“智慧”
早在2007年,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就在新校区的筹建过程中,严格按照新一代互联网标准设计,建起了万兆进校园、千兆进桌面的高标准网络线路,2008年又引进了进口一二级交换机设备,并始终保持对学校中心机房的持续投入,用于网闸、防火墙、服务器群组、海量存储器的采购和更新。2013年,学校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进一步为智慧化校园建设打下了基础。除了提升整体信息化硬件水平,学校还围绕课堂教学信息化手段的丰富,提供完备的硬件支持;2007年为所有教师配备了办公用笔记本电脑;2009年为全部教室配备了投影机设备;2016年再次对所有办公用笔记本电脑进行了配置升级,并為每位教师配备三个网络账号,分别用于平台、电脑和手机端口的登入,以提升设备使用效率。学校同时启动了触摸式交互一体机进课堂项目,采购了电梯维修VR系统,专业教学设备向智慧化方向大踏步迈进。紧抓师资建设。挖掘人才智慧
“再先进的设备也是‘死物’,只有借助教师们的智慧,才能把它们用活,人机结合,实现教育的智慧化。”在王琳看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因素还是教育者。
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学校主要分三个层面展开,首先针对全体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化理念、思维以及相关手段的普及性学习活动,明确信息化教学的根本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建设重点在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学习资源的提供上。“让老师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弄懂背后的理念和原理,然后在教学手法上做文章。”王琳说。
在此基础上,学校为教师提供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多元化方向选择,教师可以选择参与相关竞赛、课题研究、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技术开发,以及与企业合作的相关产学研项目。学校为此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确保每名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学校有一批个人能力和表现突出的教师,据此学校组建专门的信息化教学名师工作室。如2012年国赛金牌获得者吴金照老师的信息化教育工作室,如今己成为江苏省级名师工作室,成员包含8名青年教师。通过组建名师工作室,学校不仅实现了教师队伍内部的梯队式培养,还对整体信息化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确保教师对不断发展升级中的信息化教学做到同步了解和掌握。
完善机制建设,发挥管理智慧
为了保证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在校级层面成立了专门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副校长专门负责相关工作的开展并建立相关保障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管理智慧。
高效的竞赛组织机制是学校提升信息化技能和水平的重要抓手,学校建立了立体化的工作团队,为指导团队、选手团队、技术团队和保障团队规定了具体的职责、义务和相互协调机制,确保备赛过程中所有人员各安其位,高效工作。
“信息化建设对职业教育是一个绝佳的发展契机,由设备的‘智慧化’来推动教育人才的‘智慧化’,进而推动整个职业教育进入‘智慧化’时代。让职业教育紧贴时代的脉搏,是我们的真正愿景!”王琳说。
“过去的老师靠一把戒尺就可以教一辈子书,到了我们这一代凭着一本好教案也能教书育人,而在互联网高度发展并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如今,一把戒尺或是一本教案,显然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面对教育变革的新命题,学校很早就意识到教学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早、投入大,更重要的是投入准,以硬件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和整体机制建设为三个着力点,开启职教‘智慧’时代。”在副校长王琳看来,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取得的好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对于教育信息化认识的前瞻性和深刻性。
立足基础建设,提升硬件“智慧”
早在2007年,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就在新校区的筹建过程中,严格按照新一代互联网标准设计,建起了万兆进校园、千兆进桌面的高标准网络线路,2008年又引进了进口一二级交换机设备,并始终保持对学校中心机房的持续投入,用于网闸、防火墙、服务器群组、海量存储器的采购和更新。2013年,学校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进一步为智慧化校园建设打下了基础。除了提升整体信息化硬件水平,学校还围绕课堂教学信息化手段的丰富,提供完备的硬件支持;2007年为所有教师配备了办公用笔记本电脑;2009年为全部教室配备了投影机设备;2016年再次对所有办公用笔记本电脑进行了配置升级,并為每位教师配备三个网络账号,分别用于平台、电脑和手机端口的登入,以提升设备使用效率。学校同时启动了触摸式交互一体机进课堂项目,采购了电梯维修VR系统,专业教学设备向智慧化方向大踏步迈进。紧抓师资建设。挖掘人才智慧
“再先进的设备也是‘死物’,只有借助教师们的智慧,才能把它们用活,人机结合,实现教育的智慧化。”在王琳看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因素还是教育者。
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学校主要分三个层面展开,首先针对全体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化理念、思维以及相关手段的普及性学习活动,明确信息化教学的根本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建设重点在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学习资源的提供上。“让老师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弄懂背后的理念和原理,然后在教学手法上做文章。”王琳说。
在此基础上,学校为教师提供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多元化方向选择,教师可以选择参与相关竞赛、课题研究、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技术开发,以及与企业合作的相关产学研项目。学校为此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确保每名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学校有一批个人能力和表现突出的教师,据此学校组建专门的信息化教学名师工作室。如2012年国赛金牌获得者吴金照老师的信息化教育工作室,如今己成为江苏省级名师工作室,成员包含8名青年教师。通过组建名师工作室,学校不仅实现了教师队伍内部的梯队式培养,还对整体信息化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确保教师对不断发展升级中的信息化教学做到同步了解和掌握。
完善机制建设,发挥管理智慧
为了保证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在校级层面成立了专门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副校长专门负责相关工作的开展并建立相关保障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管理智慧。
高效的竞赛组织机制是学校提升信息化技能和水平的重要抓手,学校建立了立体化的工作团队,为指导团队、选手团队、技术团队和保障团队规定了具体的职责、义务和相互协调机制,确保备赛过程中所有人员各安其位,高效工作。
“信息化建设对职业教育是一个绝佳的发展契机,由设备的‘智慧化’来推动教育人才的‘智慧化’,进而推动整个职业教育进入‘智慧化’时代。让职业教育紧贴时代的脉搏,是我们的真正愿景!”王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