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铁锰矿Mn2O3作为正极材料的高比容量可充电水性锌离子电池

来源 :化学研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q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具有低成本、高安全性、组装简易方便等优点,水性可充电锌离子二次电池被认为是太阳能和风能的最佳储能装置,尤其是锌锰二次电池.目前,锰正极材料的研究较多集中在二氧化锰上,同时,也有关于Mn2O3的研究,但比容量及能量密度皆较低.本文合成了方铁锰矿Mn2O3并将其用于水性锌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在0.2C倍率下充放时,获得了475 mAh·g-1的高比容量及637 Wh·kg-1的高能量密度.Mn2 O3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两个氧化还原峰和两个充放电平台,分别对应H+和Zn2+的脱嵌反应,同时,由于H+较Zn2+半径小,更容易发生脱嵌反应,在大电流密度充放条件下,对容量的贡献率更大;在充电过程中,Mn2O3被逐渐氧化为ε-MnO2,+4价锰在放电过程中发生了两电子的转移,从而使其具有高比容量.
其他文献
给出了T型三电平整流器的直流侧电压与交流侧电流的自然开关轨迹.基于该轨迹,将直接功率控制理论与自然开关轨迹理论结合,给出了自然切换控制方法.在该控制方法下,负载扰动时,输出电流超调严重,系统动态过程不平滑.针对该现象,依据直流变换器中电流峰值控制的思想,提出了适用于自然切换控制方法的电流峰值控制策略,即在原有自然开关轨迹上增加第三运行轨迹,对输出电流直接限幅控制,使得系统动态过程更为平滑.并在Matlab 2019a仿真环境中进行了验证.
通过光谱法研究了三种磺化酞菁(α位四磺化酞菁、β位四磺化酞菁和α位单取代磺化酞菁)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 表明,HSA对α位四磺化酞菁的存在状态(单体、聚集体)影响显著,而对β位四磺化酞菁和α位单取代磺化酞菁的存在状态没有明显影响.磺化酞菁与HSA均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且.四磺化酞菁与HSA的结合作用较α位单取代磺化酞菁强.通过温育交换法,制备出α位四磺化酞菁Zn-PcE4和HSA的非共价复合物,复合物中两者的摩尔比约为1∶1.吸收光谱表明,复合物的Q带最大吸收波长从692 nm红移至6
为了得到团簇Ti4P参与化学反应时反应活性最好的结构模型,对团簇Ti4P分析时依据密度泛函理论,并在B3LYP和BP86杂化泛函和Lan12dz赝势基组分别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从能量角度分析团簇Ti4P的稳定性,得到构型1(4)即四重态构型中能量最低的戴帽三角锥构型稳定性最好,3(2)即二重态构型中能量最高的戴帽三角锥构型稳定性最差.然后以电子自旋多重度为前提,分别从HOMO-LUMO图、能隙差以及库普曼斯定理三方面分析团簇Ti4P各优化构型的反应活性强弱.因四重态中能量最高的三角双锥构型4(4)的HOMO
研究ω-氯甲基长叶烯与不同硫氰酸盐的取代反应,选择性合成了含长叶烯结构的ω-硫氰甲基长叶烯和ω-异硫氰甲基长叶烯,采用FTIR、UPLC-QTOF/MS、1H NMR和13C NM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 表明,硫氰酸盐类型和反应体系对产物的选择性有较大影响.在60℃加热搅拌条件下,硬酸型阳离子K+、Na+和NH4+的硫氰酸盐,在以水或正己烷为溶剂的反应体系中,主要产物是ω-硫氰甲基长叶烯,选择性大于75.0%,而在室温无溶剂研磨反应体系中主要产物没有生成;软酸型阳离子Ag+和交界酸型阳离子Pb2+的硫
以自制的氧化石墨烯(GO)、β-环糊精(β-CD)为原料,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β-环糊精/磁性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β-CD/MGO),并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BET和VSM等对其进行形貌态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 表明,Fe4 O3被成功负载到GO上,并枝接上β-环糊精;β-CD/MGO的比表面积为89.72 m2·g-1;饱和磁化强度为47.5 emu·g-1.β-CD/MGO对氧氟沙星(OFL)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准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2.7
以香草醛、溴代十二烷、硝酸等为原料,通过O-烷基化、硝化、还原、酯化、成盐五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含邻硝基苄酯的可光-碱双重降解的吡啶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间体与目标产物都进行了1H NMR结构表征;所得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约为0.3 mol·L-1.以该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进行苯乙烯乳液聚合可以得到稳定的乳液,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将乳液进行紫外光照2h,可明显观察到乳液破乳并变色.经光降解测试证实该表面活性剂可在光作用下降解;发泡测试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具备一定的发泡性能;
拉曼在物质检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SERS增强拉曼为检测液体中的痕量物质提供了一种较为稳定的方法.本实验将包含增强粒子和具有拉曼活性的分析物聚集成液滴状态,并通过激光诱导形成定点增强的干液滴,评估了在此过程中分析物对拉曼信号的响应强度及再现性情况,讨论了在微摩尔和纳摩尔浓度下,该方法定量分析的前景,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对染色和田玉的实际鉴别中,成功获取了染料特征峰,实现对天然和田玉与人工染色和田玉的区分.
合成了一种未见文献报道的键合螺噁嗪单元的1,8-萘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3,通过核磁共振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了其结构.化合物在某些有机溶剂中和粉末状态下都能发射较强的荧光,研究了化合物3在二甲基亚砜中聚集诱导荧光增强(AIE)性质.在滤纸上以及用薄层层析硅胶(TLC)都能检测到螺噁嗪单元的光致变色现象;螺噁嗪单元酸致开环产物最大吸收波长与萘酰亚胺单元的荧光发射波长的有效交叠,使化合物可在紫外光照射下作为荧光共振能量型检测氢离子的荧光探针.
在超声波辐射下,以3-甲酰基色酮,对硝基苯胺和亚磷酸酯为原料,“一锅法”合成了两种含色酮环的α-氨基膦酸酯类化合物,通过IR,1H NMR,13C NMR,31P NMR,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测定和表征.对化合物4a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O,O\'-二乙基-α-对硝基苯氨基-α-(色酮-4-基)-甲基膦酸酯(4a)(CCDC:2080073)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33.6146(11)(A),b=12.7607(4)(A),c=20.5344(4)(A),β=90.943
CuSe2微纳米晶具有独特的光电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微波辅助多元醇介种生长法控制一系列条件制备出十四面体的CuSe2微纳米晶,并研究其生长过程以及电极反应过程动力学.产物制备结果表明:PVP的用量,TETA的用量,反应温度均对CuSe2微纳米晶的形貌有显著的影响;电化学结果表明:CuSe2电极在Na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动力学过程以表面吸附控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