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0月,世界技能大赛在阿布扎比举行,中国代表队出乎世界媒体预料,一举夺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
外国媒体惊呼:“2013年大赛上还看不到中国金牌的影子,2015年大赛中国在瑞士之后排名第五,但眼下中国已经是世界冠军,而且几乎再也无法被打败了。”一些国内媒体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斩获15金,一路逆袭,西方惊呼已赶不上。”
从第2011年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到2013年奖牌零的突破,2015年金牌零的突破,再到2017年中国位列奖牌榜金牌榜第一名,短短六年间,中国在该项赛事中犹如一匹黑马,进步堪称神速奇兵。中国年轻的技能人才团队,在短短的几年内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其中选手、教练、专家等团队挥汗如雨、刻苦拼搏自不必言,国家主管部门政策密集支持和周密部署、相关院校企业的全力投入等等都是取得这一优异成绩的决定力量。这些荣誉值得我们骄傲,但在赞扬声中,也需要保持清醒。
仔细观察奖牌榜,我们会发现,位居奖牌榜第二的韩国共获得过十九次奖牌榜第一,并蝉联了十二届奖牌榜冠军,瑞士排在第3位,日本排在第9位,德国排在第12位,而作为工业强国和世界经济大国的美国却排在第35位,这样的奖牌榜排序,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一、各国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奖牌榜上的表现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奖牌榜上各个国家表现各异,具体如下。
1.中国
中国在2011年加入世界技能大赛,在短短六年时间内取得奖牌榜第一位的优异成绩,成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最大的黑马和亮点,这和中国政府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大赛的重视分不开。作为技工院校的主管部门,人社部历来重视对全国各地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比赛的指导和支持,并且在全国各地技工院校设立世赛集训基地。1995年起,人社部开始评选“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2004年起,组织开展“中国技能大赛”系列活动,并于2017年6月首次举办中国国际技能大赛。2017年10月,上海成功申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2018年6月,人社部举办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在训练方法上,中国采取了全国选拔、集中训练、财政支持、设立基地的方式,经过地方和全国选拔赛产生出来的各个项目的优秀技能人才,在全国各个世赛基地进行为期几个月到一年不等的集中封闭训练,同时配备各个领域优秀专家形成教练团队以及生活补给团队,并给予资金和练习材料等各方面的支持。中央和地方人社系统负责人也多次到世赛基地慰问和看望参赛选手,表明了中国各级政府对于技能大赛的重视。
2.韩国
让我们再来看看世赛奖牌榜十几年的霸主韩国。韩国作为一个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在历届世界技能大赛上的成绩分外抢眼。自1977年第一次夺冠以来,韩国在此后进行的21届比赛中,共获得了19次奖牌榜第一,是世界各国中获得奖牌榜第一次数最多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在这么多世赛强国中脱颖而出,与国家重视和集中备赛机制息息相关。韩国总统在世赛结束后通常会接见世赛冠军,同时国家也给予世赛参赛团队支持和投入。
在第44届世赛中,由于在汽车、航空、机械、电子等传统强项上表现不佳,韩国仅夺取了8枚金牌,未能实现“第20个冠军”,代表团认为,国家投资不足,是导致大赛失利的最大原因。
韩国选手采用全国统一集中备赛的方式,世赛选手产生于国家技能大赛的前两名,所有项目的选手用一年时间在韩国首尔进行封闭式集中训练,除了技能培训,还对选手进行包括职业特点和心理素质等内容在内的系统培训。韩国注重选手的“自我目标意识”,认为这样的选手具有更强的毅力和取胜信念、目标坚定,委托军队开展为期3天左右的野外训练,包括完成挑战极限训练和“我能行”的意志训练及树立国家荣誉感等训练内容。同时,韩国推崇“技术立国”,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建立了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韩国的高中职业教育分两种:一种是特性化高中,即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仍有文化课;另一种则是完全的职业学校,只教授专业知识,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为支持职业教育,政府还向所有职业高中学生提供高额奖学金,而职业学校则免除所有费用。选手的选拔、训练的过程也和企业紧密结合。
提升技能水平,韩国有很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同属于东亚国家,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韩国1949年颁布的《大韩民国教育法》就确立了“实业教育优先”原则。此后,颁布了一系列相關法律,规定韩国要“加强职业教育”,要“确立技能评价制度”。各级政府“要对职业教育进行投资”,“产业界各种技术(能)人员要具备统一技能标准”,要“征收税金建立职业培训基金”等等。韩国通过执行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律相关内容,保证了技能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进而使一个只有5000万人口的东亚国家连续多次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力拔头筹成为了可能。
3.日本
提到日本,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小家电以及日本的“匠人精神”。作为一个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岛国,其以高质量的产品享誉世界,有很多经验是值得借鉴学习的。日本在世赛中的表现历来比较好。日本参加世赛的选手是全国竞赛冠军,选手基本上都是大企业职工。日本对选手的训练多在企业培训中心或类似机构进行,赛前两个月,所有选手集中到东京进行集训。训练过程都是用真实的设备和原材料完成,而且训练强度很大。训练的内容多为往届大赛试题的训练,精益加工的理论在训练过程中得到充分应用。
世赛选手主要由丰田、日产、日立等著名企业负责培训,这些企业建有世赛选手培训基地,政府没有投入,选手的竞赛组织和事务性工作由JAVADA协助解决,各大企业每年从全国各职业高中毕业生中招收操作工,选拔部分优秀的参加全国五轮技能大赛(每年一次)集训。如果在全国的技能大赛中获得各工种前一、二名,将可能入选世赛选手,然后由专家指导进行全脱产封闭训练。一名参加世赛的选手在企业的训练时间大约是2~3年左右。根据丰田的统计,平均每名选手每年需投入约100万日元(约8万元人民币,主要是专家指导和翻译费,不包括设备、材料消耗和学员工资)。 日本人的理念和我们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奥林匹克精神尽量要展现人的技能魅力。他们最担心的是企业内部一些传统手工技能能否保留下来,手工操作比数控操作更能锻炼职业素质,如精益求精、体能心智、工艺能力。但他们在国际大赛集训阶段会使用数控机床和软件。
制造业发达的韩国和日本,在参加世赛的过程中,解决了几个最关键的问题:一是使用世界一流企业认可的实习实训设备和技术。二是由世界一流企业的工程师和技师在企业内部培训选手。三是日本全国比赛的试題工艺难度高,纯粹依靠手工的机械加工就能实现微米级的加工,依靠手工控制的机械加工比数控加工更能锻炼个人的工艺操作能力。四是日本和韩国对选手培养的过程非常注意规范性,每个肢体的操作都有时间要求,并对工作场地实施5S规范,每个工具的使用和放置都有严格的要求。五是日本和韩国越来越重视技工的协同工作能力培训,国际比赛的新趋势是会有更多的比赛以2~3人的小组形式进行,这也是国际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趋势。
总之,中日韩同为亚洲国家,在世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和亚洲国家的教育、文化和历史特性息息相关,他们往往更擅长应试和比赛。国家重视加上一定时间的集训,成绩提高非常显著。
中国这次在世赛奖牌榜上超越了韩国和日本,日本的成绩也只是排在第九名,主要是由于中国对技能人才培养和各级各类比赛的重视和投入较大,韩国等国家的重视和投入则不如中国,所以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对世赛好成绩的取得非常重要。同时,这也是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大国在技能和制造水平上有望赶超发达国家的一个风向标。
4.美国
说完亚洲,我们来看一看美国。
作为工业大国和制造业强国的美国,在世赛奖牌榜中排在第35位,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的国家实力和制造业水平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赛奖牌榜靠后的原因,可能是国家和社会对该项赛事不重视和不关注。
世界技能大赛是一个偏专业性的行业比赛,和奥运会这种各个国家高度关注的比赛不一样,一般都是专业领域的人员和学生关注比较多。在《新闻1 1》中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也分析道,世赛是行业性比赛,知名度主要在行业内部。
美国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才是“宽专多能型”,这与其社会特征是相吻合的。其培养模式主要是CBE模式,“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现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的职业教育中,也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首先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其科学性体现在它打破了以往传统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美国职业教育的实施机构主要是综合高中和社区学院,社区学院是美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由于美国职业教育具有大众性的特征,因此其职业教育主要是由学校或学院这种公共教育机构来承担的,雇主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在美国一直很低,当然这与其职业流动性高也应有一定关系。
由于美国没有足够重视和投入,没有社会舆论导向,没有国家级别的统一部署,企业、学生和技能人才对世赛的参与度比较低,所以在世赛上的表现差强人意,排行榜上只排在第35位。
美国中央政府并没有更多地关注这个行业类比赛,而是由地方政府以及行业协会组织选手参赛,还有选手自发参赛。没有政府的有序组织和财政支持,没有社会的关注,世界技能大赛美国代表队的水平不能完全体现其国家真实的制造业水平。同时,欧美人对于比赛大多抱着重在参与和轻松参加的态度,所以和亚洲国家这样的重视程度比起来,美国在世赛排行榜中排名靠后就不难理解了。
5.瑞士
那么那些欧洲老牌工业国家的情况怎么样呢?
一提到瑞士,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瑞士钟表、军刀等等享誉世界的产品,瑞士在世赛上的表现一直比较突出,可圈可点。瑞士以较少的人口和较小的国土面积,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并在世界经济强国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和瑞士发达的技工教育体系和对技能人才的重视有关。第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大;第二,瑞士人从小就被灌输职业教育的概念,没有人会因为选择了职业教育而感到低人一等,瑞士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第三,“学徒制”或“二元制”的极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形式,全面发展的人的终身教育制度;第四,职教体系灵活开放;第五,企业以培养学徒为荣;第六,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七,课程设置的“4 1”模式,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可以用时间中心钟表学校的一句校训概括:一个国家,不仅需要培养学术尖子,还要培养职业尖子。综上,瑞士排奖牌榜第三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6.德国
同为欧洲工业强国的德国仅获1枚银牌2枚铜牌,排在第12位,也和德国制造的名气不太相称,这可能与德国的参赛力度和重视程度有关。德国选手不是由德国手工业联合会派出,而是独立的德国技能组织安排的。
德国“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双元制”模式针对性较强,重能力,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在这种制度保证下,企业不仅会制订完善的培训规划,促进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培养,而且能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使教学有足够的物质保证。这种模式对德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产品的高质量,以及保持其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世赛奖牌榜排名的秘密
各个国家究竟为什么在第44届世赛排行榜上表现各异?奖牌榜排名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1.世赛奖牌榜和一国的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国家实力具有一定的正相关
始于1947年的世界技能大赛之所以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就是因为一个国家在世界技能大赛中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个国家技术技能发展的水平。
2.世赛奖牌榜和国家社会对比赛和技能的重视程度直接正相关
正由于中国政府对于技工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中国才能在短短几年内实现奖牌榜第一的好成绩。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制造业升级正处于关键阶段。2015年,中国发布了第一个制造业发展十年战略——《中国制造2025》,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着力点不在于只是追求更高的增速,而是要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中国正在重塑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同,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正得到进一步巩固。
3.获得奖牌榜好成绩需要戒骄戒躁
“世界技能大赛”是个偏行业的比赛,主要展示某个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事业发展的成果。世赛成绩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和产品质量,但反映不了全貌。由于参与度的问题,一些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很高的国家,在大赛中的成绩并不很好,如德国。为此,不能简单地以获得奖牌数量为依据来判断一个国家职业教育在国际社会中的位置。技能水平全方位、全民的提升,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从奖牌榜强国变成全民崇尚技能的强国,才是世赛的真正意义
正如奥运强国并不一定是体育强国,一两个世界冠军并不能代表全民身体素质提高中国在世赛获得金牌榜首位后,下一步将是全民技能水平的提高。尽管世赛是个行业活动,但赛事本身还是很有意义的,赛事一方面向世界宣传技能人才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向全世界推广全球化的职业技能标准,推动了各国职业和技能教育,加强了技能领域的国际间交流。但是,也无需过于夸大、拔高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称雄”的意义。
三、中国获世赛奖牌榜首位后如何引领世赛风尚
短短数年内,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着实应该肯定和赞叹。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实力,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得到了体现。位居奖牌榜第一,不僅仅是一种荣誉,更需要承担引领和示范的责任。世界技能大赛的初衷是提高世界各国对于技能和技能人才的重视,为世界各国提供一个最高技能水平、最新前沿技术的比拼和交流的平台,引领技工教育和技能人才发展方向。中国作为新的奖牌榜第一名,需要以此为契机,承担大国责任,引领世赛方向。
1.不仅要成为奖牌强国,还要成为全民技能强国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技工教育在中国的社会地位一直不高,整个社会还存在对技能的偏见,读技校和学技能通常也不被家长和学生们认为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要促进各国形成崇尚技能的氛围。世界技能大赛的15块金牌和奖牌榜雄踞榜首的新闻报道,不仅在中国,更是在全世界形成了热烈的反响,技能和技能人才再次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崇尚技能和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日渐形成。
2.做好世赛成果转化
中国在第44届世赛中取得了很多成果,展示了中国各个领域的较高技能水平。中国在世赛中学习其他国家先进技术,选拔出高水平技能人才,将世赛标准应用于技工院校的教学、实践和训练。中国做好世赛成果转化,将为其他国家树立一个典范。
3.关注世赛选手的职业发展之路
在对往届世赛选手进行回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选手因为参加世赛而改变了命运。他们有的人留校任教,有的人进入知名企业,有的人进入国防、航天、导弹等单位的核心岗位,通过技能报效国家。在这些单位中,世赛选手得到重用,很快破格晋升为教授和技师。中国不是为了参赛而参赛,而是为了通过世赛,培养和选拔建设国家的技能人才,并给予他们职业发展的顺畅路径。这些对其他国家都是一个启发。
4.将中国技工教育的经验分享给世界
中国的技工教育已经达到了世界级水平。在人社部的关心和重视下,技工院校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备赛方法,都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中国在世赛上取得的成功,也可以说是中国技工教育体系的成功,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5.做好面向未来的世界技能大赛和技工教育
不能为了比赛而比赛,也不能将技工教育的目的仅仅认为是为了促进当前经济发展,实际上,参加世赛和发展技工教育也是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夯实人才基础,是为了让学生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准备,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
通过对世赛奖牌榜的分析,中国作为奖牌榜第一的国家,引领世赛风尚的责任更加明确。希望在中国经验的启发下,世界各国形成崇尚技能、重视技工教育的氛围,并且面向未来,帮助青年学会终身学习,让他们在充满变数的未来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外国媒体惊呼:“2013年大赛上还看不到中国金牌的影子,2015年大赛中国在瑞士之后排名第五,但眼下中国已经是世界冠军,而且几乎再也无法被打败了。”一些国内媒体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斩获15金,一路逆袭,西方惊呼已赶不上。”
从第2011年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到2013年奖牌零的突破,2015年金牌零的突破,再到2017年中国位列奖牌榜金牌榜第一名,短短六年间,中国在该项赛事中犹如一匹黑马,进步堪称神速奇兵。中国年轻的技能人才团队,在短短的几年内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其中选手、教练、专家等团队挥汗如雨、刻苦拼搏自不必言,国家主管部门政策密集支持和周密部署、相关院校企业的全力投入等等都是取得这一优异成绩的决定力量。这些荣誉值得我们骄傲,但在赞扬声中,也需要保持清醒。
仔细观察奖牌榜,我们会发现,位居奖牌榜第二的韩国共获得过十九次奖牌榜第一,并蝉联了十二届奖牌榜冠军,瑞士排在第3位,日本排在第9位,德国排在第12位,而作为工业强国和世界经济大国的美国却排在第35位,这样的奖牌榜排序,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一、各国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奖牌榜上的表现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奖牌榜上各个国家表现各异,具体如下。
1.中国
中国在2011年加入世界技能大赛,在短短六年时间内取得奖牌榜第一位的优异成绩,成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最大的黑马和亮点,这和中国政府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大赛的重视分不开。作为技工院校的主管部门,人社部历来重视对全国各地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比赛的指导和支持,并且在全国各地技工院校设立世赛集训基地。1995年起,人社部开始评选“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2004年起,组织开展“中国技能大赛”系列活动,并于2017年6月首次举办中国国际技能大赛。2017年10月,上海成功申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2018年6月,人社部举办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在训练方法上,中国采取了全国选拔、集中训练、财政支持、设立基地的方式,经过地方和全国选拔赛产生出来的各个项目的优秀技能人才,在全国各个世赛基地进行为期几个月到一年不等的集中封闭训练,同时配备各个领域优秀专家形成教练团队以及生活补给团队,并给予资金和练习材料等各方面的支持。中央和地方人社系统负责人也多次到世赛基地慰问和看望参赛选手,表明了中国各级政府对于技能大赛的重视。
2.韩国
让我们再来看看世赛奖牌榜十几年的霸主韩国。韩国作为一个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在历届世界技能大赛上的成绩分外抢眼。自1977年第一次夺冠以来,韩国在此后进行的21届比赛中,共获得了19次奖牌榜第一,是世界各国中获得奖牌榜第一次数最多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在这么多世赛强国中脱颖而出,与国家重视和集中备赛机制息息相关。韩国总统在世赛结束后通常会接见世赛冠军,同时国家也给予世赛参赛团队支持和投入。
在第44届世赛中,由于在汽车、航空、机械、电子等传统强项上表现不佳,韩国仅夺取了8枚金牌,未能实现“第20个冠军”,代表团认为,国家投资不足,是导致大赛失利的最大原因。
韩国选手采用全国统一集中备赛的方式,世赛选手产生于国家技能大赛的前两名,所有项目的选手用一年时间在韩国首尔进行封闭式集中训练,除了技能培训,还对选手进行包括职业特点和心理素质等内容在内的系统培训。韩国注重选手的“自我目标意识”,认为这样的选手具有更强的毅力和取胜信念、目标坚定,委托军队开展为期3天左右的野外训练,包括完成挑战极限训练和“我能行”的意志训练及树立国家荣誉感等训练内容。同时,韩国推崇“技术立国”,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建立了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韩国的高中职业教育分两种:一种是特性化高中,即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仍有文化课;另一种则是完全的职业学校,只教授专业知识,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为支持职业教育,政府还向所有职业高中学生提供高额奖学金,而职业学校则免除所有费用。选手的选拔、训练的过程也和企业紧密结合。
提升技能水平,韩国有很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同属于东亚国家,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韩国1949年颁布的《大韩民国教育法》就确立了“实业教育优先”原则。此后,颁布了一系列相關法律,规定韩国要“加强职业教育”,要“确立技能评价制度”。各级政府“要对职业教育进行投资”,“产业界各种技术(能)人员要具备统一技能标准”,要“征收税金建立职业培训基金”等等。韩国通过执行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律相关内容,保证了技能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进而使一个只有5000万人口的东亚国家连续多次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力拔头筹成为了可能。
3.日本
提到日本,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小家电以及日本的“匠人精神”。作为一个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岛国,其以高质量的产品享誉世界,有很多经验是值得借鉴学习的。日本在世赛中的表现历来比较好。日本参加世赛的选手是全国竞赛冠军,选手基本上都是大企业职工。日本对选手的训练多在企业培训中心或类似机构进行,赛前两个月,所有选手集中到东京进行集训。训练过程都是用真实的设备和原材料完成,而且训练强度很大。训练的内容多为往届大赛试题的训练,精益加工的理论在训练过程中得到充分应用。
世赛选手主要由丰田、日产、日立等著名企业负责培训,这些企业建有世赛选手培训基地,政府没有投入,选手的竞赛组织和事务性工作由JAVADA协助解决,各大企业每年从全国各职业高中毕业生中招收操作工,选拔部分优秀的参加全国五轮技能大赛(每年一次)集训。如果在全国的技能大赛中获得各工种前一、二名,将可能入选世赛选手,然后由专家指导进行全脱产封闭训练。一名参加世赛的选手在企业的训练时间大约是2~3年左右。根据丰田的统计,平均每名选手每年需投入约100万日元(约8万元人民币,主要是专家指导和翻译费,不包括设备、材料消耗和学员工资)。 日本人的理念和我们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奥林匹克精神尽量要展现人的技能魅力。他们最担心的是企业内部一些传统手工技能能否保留下来,手工操作比数控操作更能锻炼职业素质,如精益求精、体能心智、工艺能力。但他们在国际大赛集训阶段会使用数控机床和软件。
制造业发达的韩国和日本,在参加世赛的过程中,解决了几个最关键的问题:一是使用世界一流企业认可的实习实训设备和技术。二是由世界一流企业的工程师和技师在企业内部培训选手。三是日本全国比赛的试題工艺难度高,纯粹依靠手工的机械加工就能实现微米级的加工,依靠手工控制的机械加工比数控加工更能锻炼个人的工艺操作能力。四是日本和韩国对选手培养的过程非常注意规范性,每个肢体的操作都有时间要求,并对工作场地实施5S规范,每个工具的使用和放置都有严格的要求。五是日本和韩国越来越重视技工的协同工作能力培训,国际比赛的新趋势是会有更多的比赛以2~3人的小组形式进行,这也是国际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趋势。
总之,中日韩同为亚洲国家,在世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和亚洲国家的教育、文化和历史特性息息相关,他们往往更擅长应试和比赛。国家重视加上一定时间的集训,成绩提高非常显著。
中国这次在世赛奖牌榜上超越了韩国和日本,日本的成绩也只是排在第九名,主要是由于中国对技能人才培养和各级各类比赛的重视和投入较大,韩国等国家的重视和投入则不如中国,所以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对世赛好成绩的取得非常重要。同时,这也是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大国在技能和制造水平上有望赶超发达国家的一个风向标。
4.美国
说完亚洲,我们来看一看美国。
作为工业大国和制造业强国的美国,在世赛奖牌榜中排在第35位,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的国家实力和制造业水平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赛奖牌榜靠后的原因,可能是国家和社会对该项赛事不重视和不关注。
世界技能大赛是一个偏专业性的行业比赛,和奥运会这种各个国家高度关注的比赛不一样,一般都是专业领域的人员和学生关注比较多。在《新闻1 1》中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也分析道,世赛是行业性比赛,知名度主要在行业内部。
美国职业教育培训的人才是“宽专多能型”,这与其社会特征是相吻合的。其培养模式主要是CBE模式,“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现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的职业教育中,也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首先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其科学性体现在它打破了以往传统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美国职业教育的实施机构主要是综合高中和社区学院,社区学院是美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由于美国职业教育具有大众性的特征,因此其职业教育主要是由学校或学院这种公共教育机构来承担的,雇主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在美国一直很低,当然这与其职业流动性高也应有一定关系。
由于美国没有足够重视和投入,没有社会舆论导向,没有国家级别的统一部署,企业、学生和技能人才对世赛的参与度比较低,所以在世赛上的表现差强人意,排行榜上只排在第35位。
美国中央政府并没有更多地关注这个行业类比赛,而是由地方政府以及行业协会组织选手参赛,还有选手自发参赛。没有政府的有序组织和财政支持,没有社会的关注,世界技能大赛美国代表队的水平不能完全体现其国家真实的制造业水平。同时,欧美人对于比赛大多抱着重在参与和轻松参加的态度,所以和亚洲国家这样的重视程度比起来,美国在世赛排行榜中排名靠后就不难理解了。
5.瑞士
那么那些欧洲老牌工业国家的情况怎么样呢?
一提到瑞士,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瑞士钟表、军刀等等享誉世界的产品,瑞士在世赛上的表现一直比较突出,可圈可点。瑞士以较少的人口和较小的国土面积,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并在世界经济强国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和瑞士发达的技工教育体系和对技能人才的重视有关。第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大;第二,瑞士人从小就被灌输职业教育的概念,没有人会因为选择了职业教育而感到低人一等,瑞士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第三,“学徒制”或“二元制”的极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形式,全面发展的人的终身教育制度;第四,职教体系灵活开放;第五,企业以培养学徒为荣;第六,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七,课程设置的“4 1”模式,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可以用时间中心钟表学校的一句校训概括:一个国家,不仅需要培养学术尖子,还要培养职业尖子。综上,瑞士排奖牌榜第三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6.德国
同为欧洲工业强国的德国仅获1枚银牌2枚铜牌,排在第12位,也和德国制造的名气不太相称,这可能与德国的参赛力度和重视程度有关。德国选手不是由德国手工业联合会派出,而是独立的德国技能组织安排的。
德国“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双元制”模式针对性较强,重能力,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在这种制度保证下,企业不仅会制订完善的培训规划,促进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培养,而且能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使教学有足够的物质保证。这种模式对德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产品的高质量,以及保持其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世赛奖牌榜排名的秘密
各个国家究竟为什么在第44届世赛排行榜上表现各异?奖牌榜排名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1.世赛奖牌榜和一国的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国家实力具有一定的正相关
始于1947年的世界技能大赛之所以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就是因为一个国家在世界技能大赛中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个国家技术技能发展的水平。
2.世赛奖牌榜和国家社会对比赛和技能的重视程度直接正相关
正由于中国政府对于技工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中国才能在短短几年内实现奖牌榜第一的好成绩。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制造业升级正处于关键阶段。2015年,中国发布了第一个制造业发展十年战略——《中国制造2025》,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着力点不在于只是追求更高的增速,而是要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中国正在重塑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同,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正得到进一步巩固。
3.获得奖牌榜好成绩需要戒骄戒躁
“世界技能大赛”是个偏行业的比赛,主要展示某个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事业发展的成果。世赛成绩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和产品质量,但反映不了全貌。由于参与度的问题,一些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很高的国家,在大赛中的成绩并不很好,如德国。为此,不能简单地以获得奖牌数量为依据来判断一个国家职业教育在国际社会中的位置。技能水平全方位、全民的提升,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从奖牌榜强国变成全民崇尚技能的强国,才是世赛的真正意义
正如奥运强国并不一定是体育强国,一两个世界冠军并不能代表全民身体素质提高中国在世赛获得金牌榜首位后,下一步将是全民技能水平的提高。尽管世赛是个行业活动,但赛事本身还是很有意义的,赛事一方面向世界宣传技能人才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向全世界推广全球化的职业技能标准,推动了各国职业和技能教育,加强了技能领域的国际间交流。但是,也无需过于夸大、拔高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称雄”的意义。
三、中国获世赛奖牌榜首位后如何引领世赛风尚
短短数年内,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着实应该肯定和赞叹。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实力,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得到了体现。位居奖牌榜第一,不僅仅是一种荣誉,更需要承担引领和示范的责任。世界技能大赛的初衷是提高世界各国对于技能和技能人才的重视,为世界各国提供一个最高技能水平、最新前沿技术的比拼和交流的平台,引领技工教育和技能人才发展方向。中国作为新的奖牌榜第一名,需要以此为契机,承担大国责任,引领世赛方向。
1.不仅要成为奖牌强国,还要成为全民技能强国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技工教育在中国的社会地位一直不高,整个社会还存在对技能的偏见,读技校和学技能通常也不被家长和学生们认为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要促进各国形成崇尚技能的氛围。世界技能大赛的15块金牌和奖牌榜雄踞榜首的新闻报道,不仅在中国,更是在全世界形成了热烈的反响,技能和技能人才再次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崇尚技能和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日渐形成。
2.做好世赛成果转化
中国在第44届世赛中取得了很多成果,展示了中国各个领域的较高技能水平。中国在世赛中学习其他国家先进技术,选拔出高水平技能人才,将世赛标准应用于技工院校的教学、实践和训练。中国做好世赛成果转化,将为其他国家树立一个典范。
3.关注世赛选手的职业发展之路
在对往届世赛选手进行回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选手因为参加世赛而改变了命运。他们有的人留校任教,有的人进入知名企业,有的人进入国防、航天、导弹等单位的核心岗位,通过技能报效国家。在这些单位中,世赛选手得到重用,很快破格晋升为教授和技师。中国不是为了参赛而参赛,而是为了通过世赛,培养和选拔建设国家的技能人才,并给予他们职业发展的顺畅路径。这些对其他国家都是一个启发。
4.将中国技工教育的经验分享给世界
中国的技工教育已经达到了世界级水平。在人社部的关心和重视下,技工院校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备赛方法,都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中国在世赛上取得的成功,也可以说是中国技工教育体系的成功,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5.做好面向未来的世界技能大赛和技工教育
不能为了比赛而比赛,也不能将技工教育的目的仅仅认为是为了促进当前经济发展,实际上,参加世赛和发展技工教育也是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夯实人才基础,是为了让学生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准备,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
通过对世赛奖牌榜的分析,中国作为奖牌榜第一的国家,引领世赛风尚的责任更加明确。希望在中国经验的启发下,世界各国形成崇尚技能、重视技工教育的氛围,并且面向未来,帮助青年学会终身学习,让他们在充满变数的未来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