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过年逸闻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2585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2月15日,是农历新年。也是合家团圆,除旧迎岁的时刻。在响彻云霄的爆竹声中过一个欢乐吉祥的中国年,是华夏儿女共同的期盼。在此,小编找了一些名人过年的逸闻旧事与大家分享。
  老舍过年最爱春联 胡哥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素爱中国的对联艺术,尤其喜爱春联,在过年的时候,老舍曾经多次写春联,来寄托自己的情怀。老舍还曾经专门写文章称颂春联的特色,在文章中,他欣喜地写道:“欢度春节,要贴春联。大红的纸,黑亮的字,分贴门旁,的确增加喜气。”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就曾多次题写春联,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寄托过年时的快乐之情。老舍写过这样的春联:“吟诗辞旧岁,举杯贺新年。”“诗吟新事物,笔扫旧风流。”“酒热诗歌壮,梅红天地新。”老舍写的这些春联读起来明快喜庆,朗朗上口,而且轻松中饱含着对生活的深深热爱,不仅颇有情趣,而且颇有内蕴。另外,老舍在过年时还写过这样一些简短的春联:“欢庆新春,百花齐放;大办农业,五谷丰登。”“勤俭持家,有备无患;热诚爱国,发愤图强。”“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这些春联看似信手写来,朴实无华,但却都朴实生动,堪称春联中的佳作。
  杨政宁过年爱做饭 胡哥
  曾夺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家杨振宁,22岁便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后来便一直留在美国工作和生活。虽然杨先生常年旅居海外,但难以忘记家乡菜的味道,直到今天杨先生依然保持着吃家乡菜、听家乡戏的生活习惯。
  杨振宁祖籍是安徽合肥,所以安徽菜自然是他的至爱。每逢过年过节,杨先生总会亲自下厨为家人做上一桌子美味。其中安徽菜必然是第一主角,像双脆锅巴、徽州丸子、油煎虾包、虎皮毛豆腐等经典徽菜都是杨先生的拿手绝活。
  杨振宁曾坦言:自己已经进入耄耋之年,工作、事业对他来说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品味生活才是他的乐趣所在。晚年的杨振宁每天最喜欢的三件事就是:写诗、做菜、听黄梅戏!
  鲁迅过年放花爆 陈鲁民
  1933年春节,形势稍微平和一些,年底又得来一笔及时的稿费,鲁迅很高兴,所以对过年格外珍视:“盖如此度岁,不能得者已二年矣。”为庆贺“旧历除夕”,由夫人“治少许肴”,特邀老朋友冯雪峰和自己一家人同吃年夜饭。
  饭后,53岁又多病的鲁迅兴致甚高,“买花爆十余,与海婴同登屋顶燃放之”。鲁迅原本很讨厌爆竹,更不燃放。这次却带着4岁的海婴,不辞辛苦爬上四楼楼顶,一连放了十多种烟花爆竹,在他多灾多难的生涯中实属罕见。这是因为,对孩子来说,“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初一,他先后给许寿裳和日本画家望月玉成及内山完造等人写信,还赠望月玉成一首诗:“风生白下干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1934年除夕,鲁迅给同在上海的三弟周建人家送去火腿和玩具;正月初一,收到母亲从北京寄来的1盒糟鸡和9件玩具。年初二那天,鲁迅写了一篇《过年》,充分肯定了过年及其习俗,对人们过旧历年表现出的“格外的庆贺”“比去年还热闹”“比新历年还起劲”,表示了他的赞赏。他自己则是:“我不过旧歷年已经二十三年了,这回却连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国人也“嘘”了起来,这次放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中仅有的高兴。”
  傅抱石过年宴请亲友 吴复
  新中国成立初年,江西人傅抱石在南京任教,过年就留在南京,他招揽了一些不能回去的江西学子来家一起过年。学生们也很知礼,来了都先去厨房给师母塞些特产、酒品什么的,聊表心意。
  傅抱石的夫人罗时慧女士在厨艺上颇有一些造诣,不一小会儿,桌子上就摆满了各色菜肴。香肠、香肚、板鸭,这是南京特产;酱油猪肝、家乡腊肉、卤猪耳,这是傅抱石的下酒菜;冬笋鱼片、芦蒿睹肉,这是冬日里的时鲜菜;辣子鸡丁、青蒜肉丝、凉拌菠菜、三杯鸡,这都是罗时慧的拿手菜;还有红烧蹄膀、九转大肠,这都是费时费力的大菜。过年还不能少了鱼,“年年有余”的砂锅鱼头总不能没有的。虽然都是些家常菜,但却十足有过年的温馨气氛。
其他文献
在那个物质精神产品极其匮乏的年代,春晚不仅娱乐大众,而且鼓舞民族精神,张明敏高歌一曲《我的中国心》,让诸多海外游子泪流满面,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那更是把冬天里最热的那把火烧遍了整个中国。  《我的中国心》感动亿万中国人  1983年的五一劳动节刚过,春晚导演黄一鹤就开始研究1984年春晚怎么办了。一天,黄一鹤从《光明日报》上好看到一条消息,说1984年年底时,英国首相撤切尔夫人要到北京来,和
期刊
35年来,春晚给观众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诞生出许多让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以及他们曾经表演过的、至今仍然让人难以忘怀的经典节目……那么,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有关春晚的面孔?  【1983年】首任导演黄一鹤  黄一鹤是央视春晚第一任导演。他勇于尝试创新,在晚会中设置实况直播、设主持人、设热线电话等。他先后五次担任春晚总导演。  【1984年】奚秀兰:《我的祖国》  1984年奚秀兰在春晚成功演唱了《
期刊
“老一辈也说,新一辈也说……”舞台上,来自贵州老年大学老干部文化艺术总团黔之韵艺术团50名老同志身着彩衣,精神矍铄,用快板、歌舞、时装表演等形式歌颂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拉开了“致敬改革开放唱响同步小康”——贵州老同志喜迎国庆文艺汇演的序幕。  9月28日下午,由贵州省委老干部局、贵州老年大学联合主办的“致敬改革开放唱响同步小康”——贵州老同志喜迎国庆文艺汇演在贵阳市小十字世纪星光剧场隆重举行。
期刊
更好看 更有品质  新年伊始的北京,天寒地冻,朔风刺骨,在中央电视台复兴路办公区的演播大厅里,却热浪滚滚、暖意融融,一派欢声笑语。1月10日、11日两个下午,在这里进行语言节目终审,被雪藏多日的春晚信息终于在这一时刻,率先通过语言节目揭开了第一幅面纱。  首都300多名大学生和相关专家作为特邀观众,见证了这一时刻。参加终审的10多个语言节目代表了本届春晚语言节目的整体水平。  从“家里”的父慈子孝
期刊
一个深秋初冬的下午,年迈病弱的母亲突然离开了我们。我没有想到母亲会走得这么快,思想上一点准备都没有。我的眼前时常会浮现母亲慈祥的面容,那些关于母亲点点滴滴的往事,令我久久不能平复。在万分悲痛和内疚中写下这篇文章,以寄托我对她深深的思念。  母亲生于1929年,卒于2017年,享年89岁。母亲从小家境贫寒,没进过校门,不识文化。嫁给从事铁路建设、煤矿开采、地质勘探工作的父亲后,跟随父亲辗转到过四川、
期刊
人生,没了健康,就没了一切!  现实的社会,是一个利益至上的社会。于是,我们为了钱,不断地忙碌。从白天到黑夜,从年轻到年迈,从黑发到白发,只要自己还有一丝力气,就绝不停下。于是,熊猫眼、皱纹、白头发、疾病,便早早地来到我们身上。  人生,原本是苦而短暂的,而你的做法让人生更加苦短。  我们为了挣钱,不断熬夜,可是健康允许吗?我们为了虚名,不断忙碌,可是身体允许吗?请你一定记得,有些东西,是你熬夜和
期刊
2015年5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将分别以“大陆领导人”“台湾领导人”身份,在新加坡举行会谈。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现任领导人第一次会面,被国内外高度关注。解决台湾问题,一直是两岸政府的夙愿,即使是在冷战最激烈的时期,彼此间的秘密接触也没有间断过。  上世纪50年代,蒋经国命李次白秘密前往大陆,以缓和大陆攻势  1950年,大陆战事基本平息,毛泽东等着手谋划武力攻台。蒋经国命李次白前往大陆,试探
期刊
李昌钰,华裔美国人、刑事鉴识专家、美国康涅狄格州科学咨询中心的名誉主席、康州纽海文大学终身教授、纽黑文大学法医学全职教授。至今已参与破获了六千多起犯罪案件,有媒体称他是现代的“福尔摩斯”,“让全世界凶手都睡不着觉的人”。自称什么恐怖现场都不怕的李昌钰,惟独怕他百岁的老母生气。  母亲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在李昌钰的心里,母亲的地位永远是最重的。他说:“在这世界上,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母亲。”  李
期刊
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作为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将奖项授予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以表彰他们在我国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期刊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是家族代代相传的风尚,它体现了家族成员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它是整个家族气质的表现。早在《南史》卷二十二中就有“齐有人焉,于斯为盛。其余文雅儒素,各禀家风。箕裘不坠,亦云美矣”中就提到了“家风”是蕴藏有对传统的继承意义。良好的家风是家族成员一代一代积累而来,在俗世的生活中点滴浸润中形成的。  本文是一位普通的家庭近十年来过春节的活动,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一家人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