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研究社会科学的工具和指南,系统科学、先进有效的研究方法利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探索。雖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走过来漫长的发展历程,但由于历史原因及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变化性,至今仍有许多不足与缺陷。当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呈现出现代技术化、范式本土化、多元化及跨学科化的发展趋势与层次化、联系化及杂糅性等特征。具体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内部,选题方法、写作与论述方法、成果检验方法都需要进行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字:发展历程;现状;发展趋势;具体方法
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
从历史的角度看,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经历了一个艰辛漫长的发展过程。
近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产生以前,道德哲学是人们研究社会的主流标准,人性善恶等抽象理念是人们惯用的思维,猜测、思辨是当时的主要研究方法,从亚里士多德一直到16、17世纪的各个社会科学领域的众多思想家都是如此。
“自17 世纪后期社会学鼻祖奥古斯特孔德提出建立‘科学的社会学’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经历了经典实证主义、工具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以及非实证主义后,逐渐向批判主义、建构主义发展。”[1]这其中,尤其以实证主义、批判主义和基于建构主义的结构化理论的发展最有代表性,影响力也最大。实证主义:由孔德创立的实证主义在20世纪迎来长足发展并慢慢演化为其他新的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本质上是逻辑实证主义的逻辑分析方法,“所谓逻辑分析,就是把命题的逻辑形式与对这些命题的经验观察结合起来,使命题形式与经验事实相对应”[2];逻辑实证主义摒弃旧有的以直接经验做判断的标准,转而依据陈述直接经验的语言证实为判断准则;实证主义希望所建立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是以共同的数理逻辑语言为基础的。批判主义:马克思开创了社会学批判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先河,强调其革命的、批判的性质和特点,并重视理论和理论家的改造变革社会的作用;法兰克福学派继承并拓宽了马克思的批判方法理论,而这其中也伴随着对实证主义的不断批判且富于其鲜明的价值色彩;从霍克海默的《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到阿多尔诺基于对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基础上的思辨透视思维再到哈贝马斯的语言学转向后融合社会理论形成的批判理论的规范哲学范式,都丰富和发展了社会科学的批判方法论。结构化理论:这一理论的倡导者是安东尼·吉登斯,他基于“结构二重性”的概念在取代传统二元论前提下开创了一条不同以往的“第三条道路”,这条道路融合了传统实证主义和解释学的优点又有时代新意,实现了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超越。
有关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国内一众专家学者都有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有从系统论和层次论角度来论述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认为应该从有机层次构成联系紧密的整体的系统角度来看待当前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持此观点的有朱红文、孙显元、李承贵等;有从学科间交叉与融合的角度来探讨当代社会科学方法创新的,坚持用综合集成思维和实践来创新研究方法,如王雅芬、徐飞、于景元、刘平峰等;还有坚持借助于计算实验的实证方法来完善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如盛昭瀚、李静、张军等……
毋庸置疑,以上这些分析、探讨和论述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也为我们深入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基础与启发。
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及原因
谈到社会科学自然不能不谈及自然科学,也正是在两者的比较中才更容易发现社会科学在方法论方面存在的滞后与单一,这也是我们需要不断完善乃至创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动力所在、根源所使。面对自然科学层出不穷的成果与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我们应该反思问题的根源还在于方法论方面,科学合理方法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容易硕果累累。
社会科学方法单一与滞后的现状有其历史原因,当然更主要的还在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变化性。社会科学研究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与主体的成分与因素太复杂、太难把握。本身不同的社会规律就难以全面把握,如果再加上研究对象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等因素,想用一种或几种固定的或者万能的模板方法去穷尽研究,无异于痴人说梦;如果再考虑到一些偶然因素或状态,就更没有定式可言。这些都是存在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难题。社会科学研究的变化性主要体现在其自身及其周围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这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又一大难题。不断变化着的自身与环境就很难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去研究和把握。“西方经济学研究讲究实证分析,社会科学研究也讲究实证分析,但社会科学研究难就难在实证分析,就是很难建立实验环境。所以,社会科学研究是需要掌握宏观观察能力与微观观察能力的。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归纳分析,抽象演绎等等也必不可少。”[3]社会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就决定了社会科学较之自然科学很难建立一种或几种易操控、可预测的研究方法,当然也没有自然科学那么易于取得研究成果,即便有一些研究成果也需要很漫长的时间积淀和历史周期的反复验证。正是因为有如此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因素,所以社会科学研究也只能遵循既定的几种单一滞后的研究方法和套路。但随着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已成大势所趋。
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及特征
(一)发展趋势
现代化的大发展大探索为我们的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创造了了宝贵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经验的积累;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也助推了我们的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更上一个新的层次;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科学合理发展及相互交融更为我们的方法论发展创新提供了动力和源泉……未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将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依托于现代网络和通信技术的研究手段和技术将会更加便捷高效高质。相比于传统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等耗时耗力的方式和手段,依托于云数据库、云计算等云技术的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方式和手段显然更方便快捷,也大大缩短了研究成果的周期,而且质量和效果也更高。这一变化目前正在慢慢被学界所接受和掌握,而且这必定是未来的主要趋势。
【关键字:发展历程;现状;发展趋势;具体方法
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
从历史的角度看,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经历了一个艰辛漫长的发展过程。
近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产生以前,道德哲学是人们研究社会的主流标准,人性善恶等抽象理念是人们惯用的思维,猜测、思辨是当时的主要研究方法,从亚里士多德一直到16、17世纪的各个社会科学领域的众多思想家都是如此。
“自17 世纪后期社会学鼻祖奥古斯特孔德提出建立‘科学的社会学’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经历了经典实证主义、工具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以及非实证主义后,逐渐向批判主义、建构主义发展。”[1]这其中,尤其以实证主义、批判主义和基于建构主义的结构化理论的发展最有代表性,影响力也最大。实证主义:由孔德创立的实证主义在20世纪迎来长足发展并慢慢演化为其他新的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本质上是逻辑实证主义的逻辑分析方法,“所谓逻辑分析,就是把命题的逻辑形式与对这些命题的经验观察结合起来,使命题形式与经验事实相对应”[2];逻辑实证主义摒弃旧有的以直接经验做判断的标准,转而依据陈述直接经验的语言证实为判断准则;实证主义希望所建立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是以共同的数理逻辑语言为基础的。批判主义:马克思开创了社会学批判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先河,强调其革命的、批判的性质和特点,并重视理论和理论家的改造变革社会的作用;法兰克福学派继承并拓宽了马克思的批判方法理论,而这其中也伴随着对实证主义的不断批判且富于其鲜明的价值色彩;从霍克海默的《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到阿多尔诺基于对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基础上的思辨透视思维再到哈贝马斯的语言学转向后融合社会理论形成的批判理论的规范哲学范式,都丰富和发展了社会科学的批判方法论。结构化理论:这一理论的倡导者是安东尼·吉登斯,他基于“结构二重性”的概念在取代传统二元论前提下开创了一条不同以往的“第三条道路”,这条道路融合了传统实证主义和解释学的优点又有时代新意,实现了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超越。
有关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国内一众专家学者都有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有从系统论和层次论角度来论述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认为应该从有机层次构成联系紧密的整体的系统角度来看待当前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持此观点的有朱红文、孙显元、李承贵等;有从学科间交叉与融合的角度来探讨当代社会科学方法创新的,坚持用综合集成思维和实践来创新研究方法,如王雅芬、徐飞、于景元、刘平峰等;还有坚持借助于计算实验的实证方法来完善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如盛昭瀚、李静、张军等……
毋庸置疑,以上这些分析、探讨和论述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也为我们深入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基础与启发。
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及原因
谈到社会科学自然不能不谈及自然科学,也正是在两者的比较中才更容易发现社会科学在方法论方面存在的滞后与单一,这也是我们需要不断完善乃至创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动力所在、根源所使。面对自然科学层出不穷的成果与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我们应该反思问题的根源还在于方法论方面,科学合理方法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容易硕果累累。
社会科学方法单一与滞后的现状有其历史原因,当然更主要的还在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变化性。社会科学研究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与主体的成分与因素太复杂、太难把握。本身不同的社会规律就难以全面把握,如果再加上研究对象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等因素,想用一种或几种固定的或者万能的模板方法去穷尽研究,无异于痴人说梦;如果再考虑到一些偶然因素或状态,就更没有定式可言。这些都是存在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难题。社会科学研究的变化性主要体现在其自身及其周围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这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又一大难题。不断变化着的自身与环境就很难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去研究和把握。“西方经济学研究讲究实证分析,社会科学研究也讲究实证分析,但社会科学研究难就难在实证分析,就是很难建立实验环境。所以,社会科学研究是需要掌握宏观观察能力与微观观察能力的。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归纳分析,抽象演绎等等也必不可少。”[3]社会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就决定了社会科学较之自然科学很难建立一种或几种易操控、可预测的研究方法,当然也没有自然科学那么易于取得研究成果,即便有一些研究成果也需要很漫长的时间积淀和历史周期的反复验证。正是因为有如此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因素,所以社会科学研究也只能遵循既定的几种单一滞后的研究方法和套路。但随着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已成大势所趋。
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及特征
(一)发展趋势
现代化的大发展大探索为我们的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创造了了宝贵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经验的积累;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也助推了我们的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更上一个新的层次;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科学合理发展及相互交融更为我们的方法论发展创新提供了动力和源泉……未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将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依托于现代网络和通信技术的研究手段和技术将会更加便捷高效高质。相比于传统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等耗时耗力的方式和手段,依托于云数据库、云计算等云技术的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方式和手段显然更方便快捷,也大大缩短了研究成果的周期,而且质量和效果也更高。这一变化目前正在慢慢被学界所接受和掌握,而且这必定是未来的主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