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爱师而爱学
她,我的英语启蒙老师。她是那么清爽,她的课让我们如坐春风;她是那么充满磁力,吸引着我们随她一起在课堂律动;她的笑容是那么甜美,顽皮的我们没想过在她的课堂放肆;…… 因为她,我们爱好英语;因为她,我们期待英语课堂。
时至今日,我已无法描绘老师清晰的面容,挥之不去的是她作为老师的倩影。她的课堂告诉我: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知识的讲解,而在于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元化的,或欲求好的分数,或欲求好的工作,或因为喜爱英语,或因为仰慕老师等等。而我觉得,以我们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赢得学生的爱戴,是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如果老师关爱学生,学生喜欢老师,那么师生就容易产生教学的共鸣,教学就容易取得成效。“亲其师,信其道。”便是此理。如果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一位老师,可能任何高明的教学方法都很难发挥它的功效。正如赞科夫所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欲,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的作用。”因此,在师魂的指引下,我们应该努力赢得学生的爱戴,这是我们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动因,这也是我们教学目标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博爱而平等
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我们,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然而我们能否好好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时地见到有些老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苛刻有加。这时,我们是否冷静地思考过:我们是否会令学生喜爱?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我们能否以更加人性、更加容易的方式去教授学生?我们是否认识到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与速度呢?我们在课堂所给予学生的难道只是知识吗?我们是否明白教育家皆因能够将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为一流的人才而成为教育家的?我们可否给予那些“差生”更多的时间、关心和宽容呢?《百万富翁的脑筋》的作者曾经调查分析了许多百万富翁的成功之道,发现百万富翁的人群中基本没有优等生,其中不少人小时候还学习困难,甚至是问题学生。对此,我们老师该作何感想呢?
苏格拉底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太阳”,教育的责任就是让它发光播撒。爱学生,不仅要疼爱,更要博爱,要不时地觉察学生身上潜藏的“太阳”,要平等地关爱所有的学生。只有博爱才能持久,因为它有着师魂的指引。只有博爱,我们的眼中才不会有“差生”,我们才会对所有的学生更加宽容、更加耐心,才会用发展的眼光去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才会多鼓励,少责怪,多理解,少苛刻,才会努力让所有的学生在充满希望的阳光课堂里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因爱生而发展
时至填鸭式教育、照本宣科式教育和体罚式教育逐渐远去的今天,我们相信曾采用传统教育方式的老师一样关爱他们的学生。但是,我们能否勇敢承认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曾经有过一些失误、我们对学生有过一些错爱呢?我们有没有追求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呢?爱学生,就要让学生因为老师的发展、教学的进步而获得更好的发展,静止不变的爱心不但不会让学生获得发展,相反会贻误学生。
当钱学森忧虑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培养出创新人才的时候,当留美学者黄全愈发觉在中国学习“学多悟少”,在美国学习“学少悟多”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有没有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我们的教学方法有没有激发学生的思维?我们有没有坚持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分配?我们的教育教学内容是否真的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有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我们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的批判性反思,及时改进教学,我们的教育理念、方法与内容才可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
作为英语老师,我们也许都思考过“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这个问题。在学生的英语表达很难摆脱汉语影响的情况下,我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在课堂采用了“一句多译 灵活表达”的英语写作训练法。该法通过强调英语五种基本句型的学习,从一开始就规范学生的英语表达,在规范的约束下让学生的英语表达逐渐规范起来。我将口语与翻译、写作相结合,带领学生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地进行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句式的训练。试验证明,该法的训练能够基本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与英语表达能力均有较大提高,学生的汉语式表达错误明显减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同时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方法对自己的英语表达有较大帮助;在外贸函电的邮件书写中,我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基础表达以外,还提醒学生根据邮件的效果需要进行灵活表达,比如我们在与熟悉的客户沟通时,更常用较口语化的work together代替较书面化的cooperate以显亲近,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他的邮件应该尽可能与客户产生共鸣;我将生活与职场的内容融入教学,将新知识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职场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做准备;通过对一些语言现象、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假说、收集资料、交流与反思、得出结论,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归纳法、交际法、情景法教学以求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针对公共英语教学中班级规模过大的问题,我就努力探寻影响大班英语教学的因素,践行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面对学生的英语应试技能培养与英语运用能力培养的矛盾,我就设法将等级考试的能力要求有机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去;为了保持学生学习的持续兴趣,我就注意适时变换或更新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有着师魂的指引,才能在层出不穷的教学矛盾中不断地反思教学、解决矛盾,无条件地为学生的发展而默默地努力。当听到学生说,“老师,这个方法真好。”“老师,希望你一直教我们。”我感到所有的苦与累都不算什么,唯有欣慰与幸福在心底荡漾。
奉献是我们老师的责任,可“蜡烛”不足以描绘教师的形象。老师是“蜡烛”,更是“储电池”,需要不断地“充电”,在教学问题与矛盾的解决中不断地提升自己,让学生因此而获得新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学生的将来。学生在学校学不完,老师也教不完,我们唯有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与自学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塑造一对能飞的翅膀。因此老师对学生的爱不能静止,只有不断发展的爱才是教育教学所真正需要的,而这种爱的意识与爱的动力则源自于师魂的指引。 因信仰而坚守
纪伯伦说:“信仰是心中的绿洲。”信仰是精神支柱,是高度指引,有了信仰才会坚守。
11年前,初为人师的我,满怀激情,满怀希望。可在当初应试教育的形势下,我的课堂不知何时也变得程式与刻板,我的内心经受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市场的诱惑、朋友的劝解、自我的冲动,令我中途放弃了曾坚守5年的教育事业而去从事外贸工作。在外贸市场,一个个成功的谈判与订单曾让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我曾以为干外贸就是自己的位置。但是渐渐地感觉自己活得累而无趣,我顿然醒悟:原来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说外贸是我的职业,是挑战自我的一个机会,那么一直割舍不断的教育便是我的事业。教育就像一颗幼苗,一直在我的心底存活着,它似乎一直在牵引着我的灵魂,于是我毅然回首。
重回教育,发现校园更加亲切,学生更加可爱。我在课堂不断践行新课标理念与市场理念,教学效果形成了质的飞跃,学生因此而获得了新的发展。当一项项佳绩接踵而至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身为老师的幸福,感觉到了英语启蒙老师的教学形象在我身上的闪现。我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源自于专注的力量、教育的信仰和师魂的指引。
亚加达教育机构的董事长覃毅健先生说:“在任何一个组织里,有些人是精英,是骨干,有些人是废物,是寄生虫,并不是因为他有没有本事,也许他很有知识,甚至有高学历、高职称,都一样,关键是有没有一个灵魂的指引。” 每一个人都是人才,每一个人都有适合他的人生位置。那么我们的人生位置在哪里呢?没有定位,便没有灵魂的指引。如果我们的定位不是教育,那么就没有师魂的指引,就没有教育的信仰,我们就不会全心全意地投入教学,也享受不到作为老师的幸福。有了教育的信仰,我们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行为的准则,就知道自己该坚持什么,该放弃什么。
也许经过不懈地努力,我们还是没能关注好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是师魂的指引,这就是教育的信仰。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育的进步,师魂与信仰会始终引领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努力求索。
教育在等待
有师魂的指引,我们才会懂得博爱,才会不断追求师生的共同发展,才会始终坚守默默奉献的教育事业。有师魂的指引,我们才会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有师魂的指引,我们才能心系学生,建立合作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唤醒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涌动,让学生在课堂享受多彩的精神生活,让学生的价值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中得以实现。
然而,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业,它需要一群人为之不懈地奋斗,他们应该是充满博爱、有着师魂的指引、视教育为信仰的一群人,教育需要他们,教育在等待他们……
(作者单位:广东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她,我的英语启蒙老师。她是那么清爽,她的课让我们如坐春风;她是那么充满磁力,吸引着我们随她一起在课堂律动;她的笑容是那么甜美,顽皮的我们没想过在她的课堂放肆;…… 因为她,我们爱好英语;因为她,我们期待英语课堂。
时至今日,我已无法描绘老师清晰的面容,挥之不去的是她作为老师的倩影。她的课堂告诉我: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知识的讲解,而在于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唤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元化的,或欲求好的分数,或欲求好的工作,或因为喜爱英语,或因为仰慕老师等等。而我觉得,以我们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赢得学生的爱戴,是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如果老师关爱学生,学生喜欢老师,那么师生就容易产生教学的共鸣,教学就容易取得成效。“亲其师,信其道。”便是此理。如果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一位老师,可能任何高明的教学方法都很难发挥它的功效。正如赞科夫所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欲,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的作用。”因此,在师魂的指引下,我们应该努力赢得学生的爱戴,这是我们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动因,这也是我们教学目标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博爱而平等
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我们,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然而我们能否好好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时地见到有些老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苛刻有加。这时,我们是否冷静地思考过:我们是否会令学生喜爱?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我们能否以更加人性、更加容易的方式去教授学生?我们是否认识到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与速度呢?我们在课堂所给予学生的难道只是知识吗?我们是否明白教育家皆因能够将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为一流的人才而成为教育家的?我们可否给予那些“差生”更多的时间、关心和宽容呢?《百万富翁的脑筋》的作者曾经调查分析了许多百万富翁的成功之道,发现百万富翁的人群中基本没有优等生,其中不少人小时候还学习困难,甚至是问题学生。对此,我们老师该作何感想呢?
苏格拉底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太阳”,教育的责任就是让它发光播撒。爱学生,不仅要疼爱,更要博爱,要不时地觉察学生身上潜藏的“太阳”,要平等地关爱所有的学生。只有博爱才能持久,因为它有着师魂的指引。只有博爱,我们的眼中才不会有“差生”,我们才会对所有的学生更加宽容、更加耐心,才会用发展的眼光去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才会多鼓励,少责怪,多理解,少苛刻,才会努力让所有的学生在充满希望的阳光课堂里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因爱生而发展
时至填鸭式教育、照本宣科式教育和体罚式教育逐渐远去的今天,我们相信曾采用传统教育方式的老师一样关爱他们的学生。但是,我们能否勇敢承认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曾经有过一些失误、我们对学生有过一些错爱呢?我们有没有追求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呢?爱学生,就要让学生因为老师的发展、教学的进步而获得更好的发展,静止不变的爱心不但不会让学生获得发展,相反会贻误学生。
当钱学森忧虑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培养出创新人才的时候,当留美学者黄全愈发觉在中国学习“学多悟少”,在美国学习“学少悟多”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有没有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我们的教学方法有没有激发学生的思维?我们有没有坚持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分配?我们的教育教学内容是否真的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有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我们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的批判性反思,及时改进教学,我们的教育理念、方法与内容才可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
作为英语老师,我们也许都思考过“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这个问题。在学生的英语表达很难摆脱汉语影响的情况下,我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在课堂采用了“一句多译 灵活表达”的英语写作训练法。该法通过强调英语五种基本句型的学习,从一开始就规范学生的英语表达,在规范的约束下让学生的英语表达逐渐规范起来。我将口语与翻译、写作相结合,带领学生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地进行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句式的训练。试验证明,该法的训练能够基本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与英语表达能力均有较大提高,学生的汉语式表达错误明显减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同时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方法对自己的英语表达有较大帮助;在外贸函电的邮件书写中,我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基础表达以外,还提醒学生根据邮件的效果需要进行灵活表达,比如我们在与熟悉的客户沟通时,更常用较口语化的work together代替较书面化的cooperate以显亲近,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他的邮件应该尽可能与客户产生共鸣;我将生活与职场的内容融入教学,将新知识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职场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做准备;通过对一些语言现象、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假说、收集资料、交流与反思、得出结论,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归纳法、交际法、情景法教学以求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针对公共英语教学中班级规模过大的问题,我就努力探寻影响大班英语教学的因素,践行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面对学生的英语应试技能培养与英语运用能力培养的矛盾,我就设法将等级考试的能力要求有机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去;为了保持学生学习的持续兴趣,我就注意适时变换或更新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有着师魂的指引,才能在层出不穷的教学矛盾中不断地反思教学、解决矛盾,无条件地为学生的发展而默默地努力。当听到学生说,“老师,这个方法真好。”“老师,希望你一直教我们。”我感到所有的苦与累都不算什么,唯有欣慰与幸福在心底荡漾。
奉献是我们老师的责任,可“蜡烛”不足以描绘教师的形象。老师是“蜡烛”,更是“储电池”,需要不断地“充电”,在教学问题与矛盾的解决中不断地提升自己,让学生因此而获得新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学生的将来。学生在学校学不完,老师也教不完,我们唯有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与自学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塑造一对能飞的翅膀。因此老师对学生的爱不能静止,只有不断发展的爱才是教育教学所真正需要的,而这种爱的意识与爱的动力则源自于师魂的指引。 因信仰而坚守
纪伯伦说:“信仰是心中的绿洲。”信仰是精神支柱,是高度指引,有了信仰才会坚守。
11年前,初为人师的我,满怀激情,满怀希望。可在当初应试教育的形势下,我的课堂不知何时也变得程式与刻板,我的内心经受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市场的诱惑、朋友的劝解、自我的冲动,令我中途放弃了曾坚守5年的教育事业而去从事外贸工作。在外贸市场,一个个成功的谈判与订单曾让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我曾以为干外贸就是自己的位置。但是渐渐地感觉自己活得累而无趣,我顿然醒悟:原来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说外贸是我的职业,是挑战自我的一个机会,那么一直割舍不断的教育便是我的事业。教育就像一颗幼苗,一直在我的心底存活着,它似乎一直在牵引着我的灵魂,于是我毅然回首。
重回教育,发现校园更加亲切,学生更加可爱。我在课堂不断践行新课标理念与市场理念,教学效果形成了质的飞跃,学生因此而获得了新的发展。当一项项佳绩接踵而至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身为老师的幸福,感觉到了英语启蒙老师的教学形象在我身上的闪现。我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源自于专注的力量、教育的信仰和师魂的指引。
亚加达教育机构的董事长覃毅健先生说:“在任何一个组织里,有些人是精英,是骨干,有些人是废物,是寄生虫,并不是因为他有没有本事,也许他很有知识,甚至有高学历、高职称,都一样,关键是有没有一个灵魂的指引。” 每一个人都是人才,每一个人都有适合他的人生位置。那么我们的人生位置在哪里呢?没有定位,便没有灵魂的指引。如果我们的定位不是教育,那么就没有师魂的指引,就没有教育的信仰,我们就不会全心全意地投入教学,也享受不到作为老师的幸福。有了教育的信仰,我们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行为的准则,就知道自己该坚持什么,该放弃什么。
也许经过不懈地努力,我们还是没能关注好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是师魂的指引,这就是教育的信仰。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育的进步,师魂与信仰会始终引领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努力求索。
教育在等待
有师魂的指引,我们才会懂得博爱,才会不断追求师生的共同发展,才会始终坚守默默奉献的教育事业。有师魂的指引,我们才会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有师魂的指引,我们才能心系学生,建立合作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唤醒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涌动,让学生在课堂享受多彩的精神生活,让学生的价值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中得以实现。
然而,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业,它需要一群人为之不懈地奋斗,他们应该是充满博爱、有着师魂的指引、视教育为信仰的一群人,教育需要他们,教育在等待他们……
(作者单位:广东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