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和导师关系的日益复杂,各种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事情越来越多,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研究生和导师关系现状,然后提出了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3
一、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现状分析
周文辉(2010)等人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我国高校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的制度仍然是单一导师制度,也就是一个导师一般带几个研究生,这几个研究生在生活、学习、科研等方面遇到问题的时候一般只能从自己的导师那获得帮助,而与其他导师的联系很少甚至为零。另外,一个导师一般不会给予自己所带研究生以外的学生指导或帮助;二是,对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关系的认识过于传统,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指导作用,到了研究生阶段,研究生也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术研究,导师和研究生习惯的认为他们之间是师徒或师生关系,而不是合作伙伴关系。
目前,研究生阶段还出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很多研究生不再称呼自己导师为老师,而是直呼老板。这种现象间接地说明了研究生和导师之间不再是单纯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是利益关系。研究生阶段,很多研究生都会帮助导师做一些课题或参与一些项目,作为回报导师会给研究生发放生活补助,可见研究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导师,这就是研究生导师变身为老板的主要原因。但是,因为存在利益关系,近些年出现了很多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发生矛盾的事件,比如有新闻报道某高校的一位研究生因为不堪忍受导师的“剥削”而选择申请退学,还有一些研究生甚至做出了拿硫酸泼导师的恶劣行为。一幕幕悲剧的产生说明了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复杂,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二、研究生和导师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
不像本科阶段,学生几乎一天见自己的辅导员好几次,甚至有些辅导员还会主动去学生宿舍走访或主动打电话给学生了解一些事情,而到了研究生阶段课程变得非常少,一周只上三四节课,很多研究生一周都见不到自己的导师一面,严重的甚至几周或一个月才见一次。这种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造成了双方之间的互相不了解,理解更是天方夜谭。笔者认为,缺乏沟通交流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研究生导师的工作比较繁忙,各种课题、项目应接不暇,很多研究生导师还经常出差去外地讲课,这造成了导师没时间了解、指导自己的学生;其次,很多研究生没有主动联系导师的意识,认为导师不联系自己就是不想让自己联系他、打扰他,还有些研究生不敢主动联系导师,不知道和导师要谈些什么。
(二)背离了师生应有的职责和义务
《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从古人的名言里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职责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为学生解答各种疑问。就是现在,我们也坚定不移的认为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学生的义务就是认真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但是,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和导师都背离了原始的职责和义务,一方面导师天天忙于自己的职称提升,为了升上教授只顾钻研自己的课题和项目,或者为了多赚些钱,隔三差五的去全国各地为MBA或MPA等讲课,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学生,不引导他们做学术研究、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另一方面研究生在学术方面遇到难题或者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也不及时同导师沟通,很多研究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不会及时的向导师提出一些问题或探讨一些问题。
(三)师生之间的功力思想严重
从导师的角度来看,很多導师为了提升职称一味的要求自己的学生多写论文、多发表论文,甚至有的导师逼迫自己的学生将文章发表在核心类期刊上,坚决不允许不经过自己的同意而随便发表,这给研究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从研究生的角度来看,当导师让帮忙做课题或项目时,很多研究生首先想到的便是有没有报酬、报酬是多少,如果得知没什么好处一般会找各种理由拒绝帮导师做课题、搜集资料等,这不利于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措施
(一)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需要研究生和导师双方都要做出努力,首先,导师应该定期召开“师门会议”,将自己所带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全面了解学生近期都在干些什么、遇到哪些问题,并适当的给出指导、建议或帮助;其次,研究生应该一星期联系导师一次以上,主动将自己的科研情况、学习生活情况向导师汇报,如果在学术上遇到瓶颈,应该及时同导师电话、QQ或当面讨论,如果在生活上遇到问题也应主动找导师谈心以获得导师的帮助和引导。如果长期不联系导师,会让导师误认为自己没有什么问题,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二)研究生和导师应该认清自己的职责义务
一方面,导师应该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能为了自身利益而忽略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和引导。首先导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起认真做学问的榜样,将自己的科研心得体会、科研技巧等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打好做科研的基础。其次导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其为人处世的道理;另一方面,研究生应该发扬勤学好问的传统美德,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任何课题或项目都要踏实认真的对待,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应及时向导师求教。另外,研究生不应该受制于导师的研究方向,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对导师的研究成果也应批判性对待,争取在导师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三)研究生和导师均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师生之间应该是互相理解,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能为了利益而破坏师生之间的关系。这要求研究生和导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导师应该转变观点,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为了提升职称而逼迫学生拼命写文章、发文章,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另外,导师不应该把学生当作为自己工作的机器,应该为学生的成长考虑;其次,当导师让自己跟着做课题研究或参与项目时,研究生应该将其看作一次锻炼和提升科研能力的机会,而不应该把报酬或好处放在第一位。
参考文献
[1]刘恒坤.关于正确处理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9.
[2]刘鲁萍.和谐的本质及其在大学校园文化构建中的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3
一、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现状分析
周文辉(2010)等人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我国高校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的制度仍然是单一导师制度,也就是一个导师一般带几个研究生,这几个研究生在生活、学习、科研等方面遇到问题的时候一般只能从自己的导师那获得帮助,而与其他导师的联系很少甚至为零。另外,一个导师一般不会给予自己所带研究生以外的学生指导或帮助;二是,对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关系的认识过于传统,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指导作用,到了研究生阶段,研究生也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术研究,导师和研究生习惯的认为他们之间是师徒或师生关系,而不是合作伙伴关系。
目前,研究生阶段还出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很多研究生不再称呼自己导师为老师,而是直呼老板。这种现象间接地说明了研究生和导师之间不再是单纯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是利益关系。研究生阶段,很多研究生都会帮助导师做一些课题或参与一些项目,作为回报导师会给研究生发放生活补助,可见研究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导师,这就是研究生导师变身为老板的主要原因。但是,因为存在利益关系,近些年出现了很多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发生矛盾的事件,比如有新闻报道某高校的一位研究生因为不堪忍受导师的“剥削”而选择申请退学,还有一些研究生甚至做出了拿硫酸泼导师的恶劣行为。一幕幕悲剧的产生说明了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复杂,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二、研究生和导师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
不像本科阶段,学生几乎一天见自己的辅导员好几次,甚至有些辅导员还会主动去学生宿舍走访或主动打电话给学生了解一些事情,而到了研究生阶段课程变得非常少,一周只上三四节课,很多研究生一周都见不到自己的导师一面,严重的甚至几周或一个月才见一次。这种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造成了双方之间的互相不了解,理解更是天方夜谭。笔者认为,缺乏沟通交流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研究生导师的工作比较繁忙,各种课题、项目应接不暇,很多研究生导师还经常出差去外地讲课,这造成了导师没时间了解、指导自己的学生;其次,很多研究生没有主动联系导师的意识,认为导师不联系自己就是不想让自己联系他、打扰他,还有些研究生不敢主动联系导师,不知道和导师要谈些什么。
(二)背离了师生应有的职责和义务
《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从古人的名言里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职责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为学生解答各种疑问。就是现在,我们也坚定不移的认为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学生的义务就是认真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但是,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和导师都背离了原始的职责和义务,一方面导师天天忙于自己的职称提升,为了升上教授只顾钻研自己的课题和项目,或者为了多赚些钱,隔三差五的去全国各地为MBA或MPA等讲课,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学生,不引导他们做学术研究、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另一方面研究生在学术方面遇到难题或者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也不及时同导师沟通,很多研究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不会及时的向导师提出一些问题或探讨一些问题。
(三)师生之间的功力思想严重
从导师的角度来看,很多導师为了提升职称一味的要求自己的学生多写论文、多发表论文,甚至有的导师逼迫自己的学生将文章发表在核心类期刊上,坚决不允许不经过自己的同意而随便发表,这给研究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从研究生的角度来看,当导师让帮忙做课题或项目时,很多研究生首先想到的便是有没有报酬、报酬是多少,如果得知没什么好处一般会找各种理由拒绝帮导师做课题、搜集资料等,这不利于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措施
(一)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需要研究生和导师双方都要做出努力,首先,导师应该定期召开“师门会议”,将自己所带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全面了解学生近期都在干些什么、遇到哪些问题,并适当的给出指导、建议或帮助;其次,研究生应该一星期联系导师一次以上,主动将自己的科研情况、学习生活情况向导师汇报,如果在学术上遇到瓶颈,应该及时同导师电话、QQ或当面讨论,如果在生活上遇到问题也应主动找导师谈心以获得导师的帮助和引导。如果长期不联系导师,会让导师误认为自己没有什么问题,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二)研究生和导师应该认清自己的职责义务
一方面,导师应该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能为了自身利益而忽略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和引导。首先导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起认真做学问的榜样,将自己的科研心得体会、科研技巧等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打好做科研的基础。其次导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其为人处世的道理;另一方面,研究生应该发扬勤学好问的传统美德,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任何课题或项目都要踏实认真的对待,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应及时向导师求教。另外,研究生不应该受制于导师的研究方向,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对导师的研究成果也应批判性对待,争取在导师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三)研究生和导师均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师生之间应该是互相理解,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能为了利益而破坏师生之间的关系。这要求研究生和导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导师应该转变观点,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为了提升职称而逼迫学生拼命写文章、发文章,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另外,导师不应该把学生当作为自己工作的机器,应该为学生的成长考虑;其次,当导师让自己跟着做课题研究或参与项目时,研究生应该将其看作一次锻炼和提升科研能力的机会,而不应该把报酬或好处放在第一位。
参考文献
[1]刘恒坤.关于正确处理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9.
[2]刘鲁萍.和谐的本质及其在大学校园文化构建中的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