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道3年的程璧一直以清丽温存的民谣女歌手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提到她,熟悉的读者第一时间可能会想起她唱过的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的《春的临终》、土耳其诗人塔朗吉的《火车》,可你并不知道,这位外表乖巧优雅的女歌手内心并不拘束,业余时间她不仅尝试其他风格的歌曲制作,也一直在不断跨界,尝试各种各样的艺术可能性。
“对我而言,活着就是去接近世间那些珍贵而无用的东西。”她曾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表达自己的人生信条。带着这样的生活理念,程璧不断地去接近绘画、设计、音乐这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许是因为在原研哉工作室做过助理的缘故,程璧深受启发,喜欢上了小而美的东西,她曾尝试过和朋友一起做一款叫丹桂窨的茶叶,专门设计精致的logo附在盒子上,她做过一款限量版的精油网上卖得异常火爆,还设计过一个外表画着复杂线条图案的旅行箱受到无数好评……
不过,除了这些随性而又生活化的设计创作,北大日语系毕业的程璧不忘自己的老本行,在2016年翻译了素有日本安徒生之称的诗人宫泽贤治的诗集《不畏风雨》。作家廖伟棠这样评价:“歌者程璧翻译出一种民谣风味——不只是音乐性丰富、押韵和节奏的讲究,更在于民谣歌唱者的从容自然,正与宫泽贤治追求的质朴坦荡的心灵相称。”
翻译出了民谣的味道
不畏雨/不畏风/也不畏冬雪/和酷暑……不光是作家廖伟棠,许多网友看了程璧翻译的诗歌也大呼“太有民谣的味道”。不过,程璧本人倒并不觉得惊奇。“我就是唱民谣的啊!”听到无数这样的评价,在“种下一颗种子——程璧见面分享会即签售会”现场,她手持话筒笑着回应,甚至忘记了主持人在活动开场白后提问的第二个问题。
很多人不自觉地给程璧贴上了“民谣歌手”的标签,认为她翻译这样的诗集是顺其自然的事儿,不过,程璧倒不认同这样的标签化印象。“我的歌风格也没说限定就要是民谣,可能现在我的歌大家觉得更贴近民谣。”她这样说。
曾在北大日语系攻读研究生的程璧其实并不是翻译方向科班出身,她的研究方向是日本文化。但程璧认为,翻译里的“信达雅”这样的标准是无论学哪个方向都要秉承的。“先做到‘信’,‘信’不能违背原始意味,‘达’是很充分的表现出来,‘雅’要带有美感,里面带有很多译者个人的表现……”本着这样的原则,程璧开始了《不畏风雨》的翻译。
那是2016年的夏末秋初,程璧正在忙着创作新专辑《早声的铃虫》,新专辑里有很多金子美铃的诗歌,《我和小鸟和铃铛》和《向着明亮那方》都是欢快、明亮,充满着童趣的。这时候,程璧参与到了《不畏风雨》的绘本翻译中来。
作为日本人尽皆知的一本绘本,《不畏风雨》的创作背景是日本上世纪30年代初。那时,美国经济危机殃及日本,1931年,东北部又遭遇冷灾,农村陷入危机,甚至出现了卖妇鬻女。宫泽贤治在卧床不起的生命最后关头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首“风雨诗”,死后被后人发现。全诗没有主语,但文字背后的张力可见一斑。“整个世界不幸福起来,就不会有个人的幸福。”他曾说过这样铿锵有力的话语。宫泽贤治这样振奋人心的诗句,让人们在经历一次次的地震灾难后依然鼓起勇气,众志成城,不输给灾难,不向风雨低头。
程璧感叹,这是一种巧合,做新专辑的当口去翻译绘本,让宫泽贤治和金子美铃交汇,而他们共同的结点就是童真、孩子以及对未来的乐观。她很享受这种自然而然的魅力,“从自然中取材,再扩散到人性上……”
日本的现代诗是口语化的,基调是柔软的,表达是内敛的,这在程璧看来,为她的翻译节省了很多麻烦。“像这本(《不畏风雨》),我在翻译的时候觉得很容易翻译,本身没有深奥的词汇,不会这个词和那个词有很微妙差异。这种口语化的诗歌就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基本能够把原作者的意味更简单地传达出来。”
程璧坦言,拥有四个声调的汉语给了她很多灵感。汉语很大的优势在于有4个声调,本身带有旋律性。程璧说,自己的第一首歌《春的临终》就是在读了一遍就发现了那些音调的起伏, “我把活着喜欢过了……”哼唱过几句歌词后她发现,自己的哼唱跟最后成型的旋律已经很贴近了。
“把日子过成诗”是毒鸡汤
在北大读书期间,程璧最热衷的是去哲学系听课。她说,自己并不喜欢逻辑严密、秩序感很强的西方哲学,而是更偏好质感性的东方美学。
在北大读研的三年,程璧爱上了朱志良老师的美学课。“他是用诗歌、用绘画、用更具体的美的表现形势来讲美学。对于美学的观点用几首诗来分享,你会觉得很享受,而不是用康德这些更西方式的……”程璧认为,这些与自己的感性性格不谋而合。“我还是不适合做思考性的人,我还是去表达吧,(我是)很感性的一个人。”
感性的程璧把日子过得随性又坦然,毕业后,她去东京给原研哉当助理,后来自学了吉他开始了创作,从《晴日共剪窗》开始,她慢慢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了大众心中的“民谣女神”,后来,她不仅唱歌,还设计精油、茶叶logo、旅行箱,做着当下一切文艺女青年热衷做的事情。她的演唱会舞台摆放着各色新鲜的花花草草,微博里净是自然、美食那些浓郁的生活情调,网友在淘宝里甚至都可以搜到程璧同款的日本古装长裙。
有人不禁艳羡程璧把日子过成了诗。程璧幽默地回应:“‘把生活过成诗’这句话简直就是现在的毒鸡汤!”“就是把喜欢的东西,把现实的工作、学习融合进去。”程璧如是说。程璧甚至发明了一个新词“内心释能”来形容自己对于喜爱事物的执著程度。
“就像黑洞一样,不受控制地就被它吸引过去了。”她进一步解释。高中时代的程璧还挣扎在山东严苛的应试教育中,没有什么时间投入到喜爱的音乐、美术中去,那时候的她觉得,对艺术欣赏一下就好,但到后来她才慢慢发现,单纯的欣赏已经不能满足自己。
“我要去创作和表达,我把它变成生活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内容!”本着这样执著的想法,程璧踏上了艺术这条路。不过,说到兴奋处,她的话锋一转:“这世界上不全是艺术创作者,也需要建筑师、医学、工程师……需要实际的、扎实的、更实用的……如果大家都变成了艺术家,都变成了精神领域的,那这个世界谁去维持正常的秩序?所以这个世界需要各種各样的人,不是每个人都成为诗人,但是内心可以留着(诗意)。”
责任编辑:钟鑫
“对我而言,活着就是去接近世间那些珍贵而无用的东西。”她曾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表达自己的人生信条。带着这样的生活理念,程璧不断地去接近绘画、设计、音乐这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许是因为在原研哉工作室做过助理的缘故,程璧深受启发,喜欢上了小而美的东西,她曾尝试过和朋友一起做一款叫丹桂窨的茶叶,专门设计精致的logo附在盒子上,她做过一款限量版的精油网上卖得异常火爆,还设计过一个外表画着复杂线条图案的旅行箱受到无数好评……
不过,除了这些随性而又生活化的设计创作,北大日语系毕业的程璧不忘自己的老本行,在2016年翻译了素有日本安徒生之称的诗人宫泽贤治的诗集《不畏风雨》。作家廖伟棠这样评价:“歌者程璧翻译出一种民谣风味——不只是音乐性丰富、押韵和节奏的讲究,更在于民谣歌唱者的从容自然,正与宫泽贤治追求的质朴坦荡的心灵相称。”
翻译出了民谣的味道
不畏雨/不畏风/也不畏冬雪/和酷暑……不光是作家廖伟棠,许多网友看了程璧翻译的诗歌也大呼“太有民谣的味道”。不过,程璧本人倒并不觉得惊奇。“我就是唱民谣的啊!”听到无数这样的评价,在“种下一颗种子——程璧见面分享会即签售会”现场,她手持话筒笑着回应,甚至忘记了主持人在活动开场白后提问的第二个问题。
很多人不自觉地给程璧贴上了“民谣歌手”的标签,认为她翻译这样的诗集是顺其自然的事儿,不过,程璧倒不认同这样的标签化印象。“我的歌风格也没说限定就要是民谣,可能现在我的歌大家觉得更贴近民谣。”她这样说。
曾在北大日语系攻读研究生的程璧其实并不是翻译方向科班出身,她的研究方向是日本文化。但程璧认为,翻译里的“信达雅”这样的标准是无论学哪个方向都要秉承的。“先做到‘信’,‘信’不能违背原始意味,‘达’是很充分的表现出来,‘雅’要带有美感,里面带有很多译者个人的表现……”本着这样的原则,程璧开始了《不畏风雨》的翻译。
那是2016年的夏末秋初,程璧正在忙着创作新专辑《早声的铃虫》,新专辑里有很多金子美铃的诗歌,《我和小鸟和铃铛》和《向着明亮那方》都是欢快、明亮,充满着童趣的。这时候,程璧参与到了《不畏风雨》的绘本翻译中来。
作为日本人尽皆知的一本绘本,《不畏风雨》的创作背景是日本上世纪30年代初。那时,美国经济危机殃及日本,1931年,东北部又遭遇冷灾,农村陷入危机,甚至出现了卖妇鬻女。宫泽贤治在卧床不起的生命最后关头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首“风雨诗”,死后被后人发现。全诗没有主语,但文字背后的张力可见一斑。“整个世界不幸福起来,就不会有个人的幸福。”他曾说过这样铿锵有力的话语。宫泽贤治这样振奋人心的诗句,让人们在经历一次次的地震灾难后依然鼓起勇气,众志成城,不输给灾难,不向风雨低头。
程璧感叹,这是一种巧合,做新专辑的当口去翻译绘本,让宫泽贤治和金子美铃交汇,而他们共同的结点就是童真、孩子以及对未来的乐观。她很享受这种自然而然的魅力,“从自然中取材,再扩散到人性上……”
日本的现代诗是口语化的,基调是柔软的,表达是内敛的,这在程璧看来,为她的翻译节省了很多麻烦。“像这本(《不畏风雨》),我在翻译的时候觉得很容易翻译,本身没有深奥的词汇,不会这个词和那个词有很微妙差异。这种口语化的诗歌就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基本能够把原作者的意味更简单地传达出来。”
程璧坦言,拥有四个声调的汉语给了她很多灵感。汉语很大的优势在于有4个声调,本身带有旋律性。程璧说,自己的第一首歌《春的临终》就是在读了一遍就发现了那些音调的起伏, “我把活着喜欢过了……”哼唱过几句歌词后她发现,自己的哼唱跟最后成型的旋律已经很贴近了。
“把日子过成诗”是毒鸡汤
在北大读书期间,程璧最热衷的是去哲学系听课。她说,自己并不喜欢逻辑严密、秩序感很强的西方哲学,而是更偏好质感性的东方美学。
在北大读研的三年,程璧爱上了朱志良老师的美学课。“他是用诗歌、用绘画、用更具体的美的表现形势来讲美学。对于美学的观点用几首诗来分享,你会觉得很享受,而不是用康德这些更西方式的……”程璧认为,这些与自己的感性性格不谋而合。“我还是不适合做思考性的人,我还是去表达吧,(我是)很感性的一个人。”
感性的程璧把日子过得随性又坦然,毕业后,她去东京给原研哉当助理,后来自学了吉他开始了创作,从《晴日共剪窗》开始,她慢慢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了大众心中的“民谣女神”,后来,她不仅唱歌,还设计精油、茶叶logo、旅行箱,做着当下一切文艺女青年热衷做的事情。她的演唱会舞台摆放着各色新鲜的花花草草,微博里净是自然、美食那些浓郁的生活情调,网友在淘宝里甚至都可以搜到程璧同款的日本古装长裙。
有人不禁艳羡程璧把日子过成了诗。程璧幽默地回应:“‘把生活过成诗’这句话简直就是现在的毒鸡汤!”“就是把喜欢的东西,把现实的工作、学习融合进去。”程璧如是说。程璧甚至发明了一个新词“内心释能”来形容自己对于喜爱事物的执著程度。
“就像黑洞一样,不受控制地就被它吸引过去了。”她进一步解释。高中时代的程璧还挣扎在山东严苛的应试教育中,没有什么时间投入到喜爱的音乐、美术中去,那时候的她觉得,对艺术欣赏一下就好,但到后来她才慢慢发现,单纯的欣赏已经不能满足自己。
“我要去创作和表达,我把它变成生活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内容!”本着这样执著的想法,程璧踏上了艺术这条路。不过,说到兴奋处,她的话锋一转:“这世界上不全是艺术创作者,也需要建筑师、医学、工程师……需要实际的、扎实的、更实用的……如果大家都变成了艺术家,都变成了精神领域的,那这个世界谁去维持正常的秩序?所以这个世界需要各種各样的人,不是每个人都成为诗人,但是内心可以留着(诗意)。”
责任编辑:钟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