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种资源,人力资源才是第一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和培训。企业员工教育和培训是企业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企业效益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助推器,是企业在知识经济竞争中制胜的 “法宝”。现结合本企业实际,谈八点建议。
1、提高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领导支持和参与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是搞好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重要保证。企业教育培训不像具体的经济开发项目那样立竿见影,效果具有滞后性。所以,企业培训工作的好坏,和领导重视程度有密切关系。应该把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成效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绩效考核的一个主要内容,使各级领导干部从思想上重视教育培训工作,行动上参与和支持教育培训工作。
2、建立并完善培训效果的评估与跟踪制度。培训需求分析的基本目标是确认差距;培训效果的评估则应侧重于这些差距在培训前后的比较。但由于培训效果评估的不同层次带来衡量标准、效果体现时间的长短不一,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跟踪制度。培训评估会带来一系列作用,如取得管理层的认同和支持、使培训活动持续改善、帮助培训者提高专业能力等等。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反馈信息,它将为下一轮培训需求分析提供有力的数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3、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所遵循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道德品质的总和。企业由于其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对员工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把培育员工的职业情感、职业操守,树立爱岗敬业的观念,增强诚心服务的意识,作为抓好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正确认识企业定位,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在社会上树立起企业员工的良好形象。
4、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存在形态,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永远是激励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课题。企业在加快企业发展的进程中,要坚持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倡导“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文化;坚持以生产经营管理为中心,以“珍惜生命,心系安全”为理念的安全文化,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源动力,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
5、集中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企业面对安全生产日益重要的局面,通过进行技能随机抽考,分析研究生产人员队伍现状,在系统内主要生产岗位全面推行生产人员岗位资格准人培训考核工作。用2至3年时间对生产人员开展以提高职业道德、安全意识、标准化作业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为目的的岗位资格培训与考核,建立生产人员培训考核的常态机制,推行岗位资格准人制度。对现有生产人员立足现场抓技能训练,实行拉网式轮训和考核,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享受相应待遇,考核不合格者实行待岗培训。
6、及时更新培训内容。企业要从企业与员工两个需求的契合点出发,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采用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针对不同工种的需要细分培训内容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各种企业采用。不搞“说教”式培训模式,而是侧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按照参训人员的个性特点、发展方向、专业水平、学习方法、时间的安排不一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企业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艺与制作、操作与服务等丰富的素材和多类型的课程。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中,还可以使用仿真处理系统,进行事故演练培训,以逼真的形式加强安全教育效果,这样与现场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可以切实提高职工防范事故、处理事故的能力,为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与生产实践之间架起一座理性的桥梁,从而真正实现职工教育培训的目的。
7、利用现代培训技术手段。远程教育是企业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在企业的教育培训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企业专业技術性强、下属单位分布广、员工分散不易组织集中等客观因素,远程教育系统能够很好地为企业员工提供学习、培训考试、作业、交流、调查、统计评估等多功能服务,能够实现对知识进行自学、培训、练习、网上考试、调查、交流和资料查询等功能。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大培训的信息量,改善教学和学习的条件有利于个别化训练,其模拟的现场情境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为培训职工实际操作技术提供了一个经济、安全的环境。
8、积极转化和体现培训效果。培训后返回岗位,员工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在员工的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着诸多阻碍员工进行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如部门管理者的不支持、同事的不支持以及时间紧迫、资金短缺、设备匮乏等工作本身原因。企业应积极培育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要积极提倡将培训运用到工作中并奖励运用得好的员工,关注新的受训员工,与他们讨论如何将培训成果运用到工作中,有利于培训内容的转化。
1、提高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领导支持和参与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是搞好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重要保证。企业教育培训不像具体的经济开发项目那样立竿见影,效果具有滞后性。所以,企业培训工作的好坏,和领导重视程度有密切关系。应该把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的成效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绩效考核的一个主要内容,使各级领导干部从思想上重视教育培训工作,行动上参与和支持教育培训工作。
2、建立并完善培训效果的评估与跟踪制度。培训需求分析的基本目标是确认差距;培训效果的评估则应侧重于这些差距在培训前后的比较。但由于培训效果评估的不同层次带来衡量标准、效果体现时间的长短不一,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跟踪制度。培训评估会带来一系列作用,如取得管理层的认同和支持、使培训活动持续改善、帮助培训者提高专业能力等等。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反馈信息,它将为下一轮培训需求分析提供有力的数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3、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所遵循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道德品质的总和。企业由于其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对员工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把培育员工的职业情感、职业操守,树立爱岗敬业的观念,增强诚心服务的意识,作为抓好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正确认识企业定位,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在社会上树立起企业员工的良好形象。
4、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存在形态,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永远是激励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课题。企业在加快企业发展的进程中,要坚持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倡导“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文化;坚持以生产经营管理为中心,以“珍惜生命,心系安全”为理念的安全文化,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源动力,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
5、集中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企业面对安全生产日益重要的局面,通过进行技能随机抽考,分析研究生产人员队伍现状,在系统内主要生产岗位全面推行生产人员岗位资格准人培训考核工作。用2至3年时间对生产人员开展以提高职业道德、安全意识、标准化作业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为目的的岗位资格培训与考核,建立生产人员培训考核的常态机制,推行岗位资格准人制度。对现有生产人员立足现场抓技能训练,实行拉网式轮训和考核,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享受相应待遇,考核不合格者实行待岗培训。
6、及时更新培训内容。企业要从企业与员工两个需求的契合点出发,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采用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针对不同工种的需要细分培训内容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各种企业采用。不搞“说教”式培训模式,而是侧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按照参训人员的个性特点、发展方向、专业水平、学习方法、时间的安排不一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企业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艺与制作、操作与服务等丰富的素材和多类型的课程。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中,还可以使用仿真处理系统,进行事故演练培训,以逼真的形式加强安全教育效果,这样与现场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可以切实提高职工防范事故、处理事故的能力,为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与生产实践之间架起一座理性的桥梁,从而真正实现职工教育培训的目的。
7、利用现代培训技术手段。远程教育是企业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在企业的教育培训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企业专业技術性强、下属单位分布广、员工分散不易组织集中等客观因素,远程教育系统能够很好地为企业员工提供学习、培训考试、作业、交流、调查、统计评估等多功能服务,能够实现对知识进行自学、培训、练习、网上考试、调查、交流和资料查询等功能。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大培训的信息量,改善教学和学习的条件有利于个别化训练,其模拟的现场情境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为培训职工实际操作技术提供了一个经济、安全的环境。
8、积极转化和体现培训效果。培训后返回岗位,员工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在员工的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着诸多阻碍员工进行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如部门管理者的不支持、同事的不支持以及时间紧迫、资金短缺、设备匮乏等工作本身原因。企业应积极培育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要积极提倡将培训运用到工作中并奖励运用得好的员工,关注新的受训员工,与他们讨论如何将培训成果运用到工作中,有利于培训内容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