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郴州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类型多样,近年来在汝城沙洲引领下,郴州红色旅游发展迅速。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背景下,郴州红色旅游资源如何进行文旅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实现其旅游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明晰郴州的主要红色旅游资源状况,探讨红色旅游资源与红色文化、地方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地方产业文化的相互融合,从而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目的。
关键词:红色旅游资源;文旅融合;路径;郴州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1年郴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郴州红色文旅产品开发研究——以‘红色沙洲’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czsskl2021023)。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是湖南的“南大门”,地处南岭山脉中段与罗霄山脉南段交汇处,自古便是中原通向华南沿海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近代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郴州留下了英勇的战斗足迹,同时郴州出现了邓中夏、黄克诚、萧克、邓力群等一大批政治军事人才,郴州是一座具有光荣传统的英雄城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文旅之间的融合,已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十四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文旅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策略就是文旅融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背景下,深化文旅融合,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并有效融合当地特有的地方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的载体,初期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在党创建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历史时期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在国家二期紅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拓宽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红色旅游资源包含从1840年以来至今在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活动和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精神,如承载“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奥运”精神等纪念地。
(一)郴州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广泛
郴州作为湘南起义策源地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是红色革命的源头。郴州作为一片红色热土,全市共有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郴州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郴州辖1市2区8县,每个县市区都有典型的红色旅游资源分布。根据郴州市红色教育分布图,可以看出郴州市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处以上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宜章县、汝城县、桂东县、资兴市、苏仙区等5个县区市分别都有5处以上的红色旅游资源。
(二)郴州红色旅游类型多样
郴州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类型多样。根据郴州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类型[1]。一是革命历史事件和活动遗址、遗迹类。郴州是湘南起义的策源地,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第三道封锁线和红军长征重要途经地,红军誓师西征首发地,遗留下的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活动旧址以及遗留下来的物质或非物质遗产。如朱范谈判合作旧址、湘南起义特别军事委员会旧址、湘南起义汝城会议旧址、湘南年关暴动旧址、《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县沙洲村等。二是伟人故居。主要是指出生成长于郴州的革命伟人、将帅等故居。郴州有宜章县太平里乡邓家湾村的邓中夏故居、永兴县三塘乡下青村的黄克诚故居、嘉禾县袁家镇小街田村的萧克故居、安仁县华王乡杨柳田村唐天际故居、桂阳县欧阳海乡凤凰村的欧阳海故居等。三是墓碑及烈士陵园。为缅怀革命烈士修建的墓碑、烈士陵园,如郴州临武县汾市乡南福村盘观岭下十八岿半坡的十八岿烈士墓、郴州市东塔岭的郴州市烈士公园等。四是综合性革命历史纪念馆。为纪念革命历史,建造的综合性纪念馆和其他标志性建筑物,主要是指纪念碑、博物馆、纪念馆及收藏的物品等,如湘南起义纪念馆、湘南起义纪念碑、桂东革命纪念馆等。五是承载时代精神的纪念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的具有特定时代背景,并承载特定中国精神的标志性建。如承载拼搏精神的郴州中国女排“五连冠”腾飞地、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两弹一星”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郴州“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711矿所在地等。
2020年,郴州汝城沙洲红色景区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亿元。在沙洲红色旅游带动下,郴州红色旅游发展迅速,为更好地发挥革命遗址旧址、革命博物馆、纪念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挖掘相应红色文化、地方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地方产业文化,并相互融合,从而推动红色旅游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产业经济、人文景观的融合发展[2]。
(一)深挖郴州红色旅游资源蕴含的红色文化,摸清红色旅游的时空规律
如何让红色旅游景观活起来,就要把革命遗址、遗迹等背后包含的人物事迹、典型事件、特有的精神内涵进行深挖,并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传递给旅游者。红色旅游资源不只是遗留下来的物件与事迹,其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光荣革命传统才是核心,深层次的开发其核心价值才是重中之重[3]。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在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于徐解秀老人家中,走的时候,她们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也留下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半条被子”故事虽小,但包裹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伟大情怀和崇高精神。
郴州的红色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分布广泛,首先要厘清红色旅游资源背后的红色事件、人物、建筑等物质或非物质遗产的时间和空间脉络,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并根据时空脉络串点成线,形成特色经典红色旅游线路[4]。例如,根据湘南起义的时间脉络可以串联起相关的红色旅游资源,1927年11月19日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从江西崇义上堡到郴州汝城后,利用与国民党十六军军长范石生的特殊关系,开展合作谈判,并且召开了“汝城会议”,为成功发动湘南起义起到了巨大的支持作用,形成了朱范谈判合作旧址、湘南起义特别军事委员会旧址、湘南起义汝城会议旧址等;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领导了的“宜章年关暴动”,不费一枪一弹智取了郴州宜章县城,从此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留下了湘南年关暴动旧址。根据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对一地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组合,形成地方典型红色旅游线路。例如,郴州汝城有湘南起义旧址群、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旧址群、中央红军长征“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朱德旧居、李涛故居、朱良才故居等红色旅游资源。 (二)融入郴州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构建独特红色旅游项目
郴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现有2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在湖南省排第6位,民俗文化丰富、地域特色独特;郴州各辖区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形成特色旅游项目。“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地郴州汝城沙洲村就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沙洲村是文明乡瑶族村,共有142户51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6%。沙洲作为瑶族村寨,应挖掘其瑶族特有的民俗文化,要在弘扬红色文化过程中融入瑶族民俗文化。如瑶族特色服饰,从制作到穿着、表演都可以展示出来,游客可观赏可体验;瑶族美食应进行特色开发,形成独特餐桌美食和风味小吃;瑶族采茶歌、斗笠舞、长鼓舞等民间艺术可以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演绎给游客观赏和体验;目前沙洲推出的主题歌舞和农耕剧目就有着浓郁的瑶族特色,游客在沙洲村接受了红色教育同时也饱览了民俗文化。
郴州的红色遗址、故居等建筑都属于独特的湘南古民居风格,在红色旅游资源中应融入湘南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文化。郴州汝城沙洲村是“湖南省传统村落”“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古建筑大多为砖墙、木梁架和青砖铺地,多为“一明两暗”三开间的平面形式,青瓦、灰墙为典型的湘南古村落,应挖掘其建筑的选址、布局、装饰等具有的传统文化、艺术价值融入当前的红色旅游开发中。中村宗祠位于永兴县高亭司镇乡板梁村,是湘南起义时期的重要纪念建筑,是开国大将黄克诚早期革命活动地点之一,属湘南起义旧址。中村宗祠位于郴州板梁古村,古村是典型的湘南宗族聚落,“湘南第一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中村宗祠既是红色遗址,也是古村古建筑的组成部分,因而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有效融合古村的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相互结合,丰富红色旅游中的文化体验。
(三)结合郴州各级各类“非遗”文化,增强红色旅游的体验性
郴州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已有两千余年,是湖南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郴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昆曲、桂阳湘剧、瑶族盘王节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0项,大布江拼布绣、桂东玲珑茶制作技艺、瑶族高台长鼓舞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3项,桂东黄糍粑制作技艺、桂东红色歌谣、莽山蕨根糍粑制作技艺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83项。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地的非遗文化[5]。国家级“非遗”昆曲于明代万历年间传入湖南,盛于郴州桂阳一带,位于郴州的湖南省昆剧团是全国六大昆劇院团之一,昆曲曲调清逸婉转,富于诗的意蕴、画的风采,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昆曲除《牡丹亭》等经典传统曲目外,剧团还结合庆祝建党百年,创新推出了红色曲目《飞夺泸定桥》,在郴州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可以结合红色旅游资源编排红色曲目,如把“半条被子”等红色故事编排成曲目,更好地宣传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省级“非遗”大布江拼布绣为湘南民间的原生态造型艺术,以民间随处可见的碎布和旧衣物为原料,拼制成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是以各色碎布拼贴缝合为特色的刺绣种类,充满了浓郁乡土气息。在大布江拼布绣的设计中可以融入郴州的红色旅游元素,以郴州红色人物、事件、物品、建筑等为图案,旅游者可以参与体验绣制的过程,也可以作为旅游纪念品购买。
(四)融合地方产业文化,拓展红色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
郴州资源丰富,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文化,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可有机融合地方产业形成的特色文化,如矿产文化、生态文化等。郴州矿产资源丰富,现已经发现的矿种达110种,是全球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合格铀材料就来自郴州的711矿。核工业711功勋铀矿作为我国最早发现和勘探的大型铀矿山,为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作为核地矿光荣传统教育基地既要弘扬红色文化精神,也要融合郴州矿产文化,郴州矿物晶体品种多、储量大、品质高,一年一度的矿博会也被誉为“开在矿井口”的博览会。郴州桂东毗邻于井冈山,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同时桂东海拔较高,超过1 000 m的山峰多达479座,形成了特殊的山地气候,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5.4 ℃,冬天没有连续5天低于0 ℃的天气,加之山地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非常好,适宜优质茶的生长,形成了独特的玲珑茶产业,可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化理念和茶文化融入红色旅游当中,可开展采茶、手工制茶、品茶等体验活动。
郴州不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地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悠久,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在郴州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有机地融合红色文化、地方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地方产业文化等,将有效推动郴州红色旅游的全面发展。
[1] 方世敏,邓丽娟.红色旅游资源分类及其评价[J].旅游研究,2013(1):36-40.
[2] 段七零,许金如,董广智,等.江苏文旅深度融合的原则与十大融合路径[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74-79.
[3] 黄静波,罗婷.郴州市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2(6):1-6.
[4] 张怀鹏,侯媛媛,李树良.文旅融合背景下胶东红色旅游开发与红色文化传播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2):10-12.
[5] 林倩.基于文旅融合的平潭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路径探析[J].当代旅游,2021(9):20-22.
关键词:红色旅游资源;文旅融合;路径;郴州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1年郴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郴州红色文旅产品开发研究——以‘红色沙洲’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czsskl2021023)。
引言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是湖南的“南大门”,地处南岭山脉中段与罗霄山脉南段交汇处,自古便是中原通向华南沿海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近代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郴州留下了英勇的战斗足迹,同时郴州出现了邓中夏、黄克诚、萧克、邓力群等一大批政治军事人才,郴州是一座具有光荣传统的英雄城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文旅之间的融合,已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十四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文旅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策略就是文旅融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背景下,深化文旅融合,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并有效融合当地特有的地方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郴州红色旅游资源状况
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的载体,初期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在党创建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历史时期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在国家二期紅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拓宽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红色旅游资源包含从1840年以来至今在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活动和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精神,如承载“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奥运”精神等纪念地。
(一)郴州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广泛
郴州作为湘南起义策源地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是红色革命的源头。郴州作为一片红色热土,全市共有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郴州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郴州辖1市2区8县,每个县市区都有典型的红色旅游资源分布。根据郴州市红色教育分布图,可以看出郴州市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处以上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宜章县、汝城县、桂东县、资兴市、苏仙区等5个县区市分别都有5处以上的红色旅游资源。
(二)郴州红色旅游类型多样
郴州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类型多样。根据郴州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类型[1]。一是革命历史事件和活动遗址、遗迹类。郴州是湘南起义的策源地,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第三道封锁线和红军长征重要途经地,红军誓师西征首发地,遗留下的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活动旧址以及遗留下来的物质或非物质遗产。如朱范谈判合作旧址、湘南起义特别军事委员会旧址、湘南起义汝城会议旧址、湘南年关暴动旧址、《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县沙洲村等。二是伟人故居。主要是指出生成长于郴州的革命伟人、将帅等故居。郴州有宜章县太平里乡邓家湾村的邓中夏故居、永兴县三塘乡下青村的黄克诚故居、嘉禾县袁家镇小街田村的萧克故居、安仁县华王乡杨柳田村唐天际故居、桂阳县欧阳海乡凤凰村的欧阳海故居等。三是墓碑及烈士陵园。为缅怀革命烈士修建的墓碑、烈士陵园,如郴州临武县汾市乡南福村盘观岭下十八岿半坡的十八岿烈士墓、郴州市东塔岭的郴州市烈士公园等。四是综合性革命历史纪念馆。为纪念革命历史,建造的综合性纪念馆和其他标志性建筑物,主要是指纪念碑、博物馆、纪念馆及收藏的物品等,如湘南起义纪念馆、湘南起义纪念碑、桂东革命纪念馆等。五是承载时代精神的纪念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的具有特定时代背景,并承载特定中国精神的标志性建。如承载拼搏精神的郴州中国女排“五连冠”腾飞地、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两弹一星”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郴州“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711矿所在地等。
二、郴州红色旅游资源文旅融合的路径
2020年,郴州汝城沙洲红色景区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亿元。在沙洲红色旅游带动下,郴州红色旅游发展迅速,为更好地发挥革命遗址旧址、革命博物馆、纪念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挖掘相应红色文化、地方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地方产业文化,并相互融合,从而推动红色旅游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产业经济、人文景观的融合发展[2]。
(一)深挖郴州红色旅游资源蕴含的红色文化,摸清红色旅游的时空规律
如何让红色旅游景观活起来,就要把革命遗址、遗迹等背后包含的人物事迹、典型事件、特有的精神内涵进行深挖,并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传递给旅游者。红色旅游资源不只是遗留下来的物件与事迹,其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光荣革命传统才是核心,深层次的开发其核心价值才是重中之重[3]。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在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于徐解秀老人家中,走的时候,她们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也留下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半条被子”故事虽小,但包裹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伟大情怀和崇高精神。
郴州的红色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分布广泛,首先要厘清红色旅游资源背后的红色事件、人物、建筑等物质或非物质遗产的时间和空间脉络,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并根据时空脉络串点成线,形成特色经典红色旅游线路[4]。例如,根据湘南起义的时间脉络可以串联起相关的红色旅游资源,1927年11月19日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从江西崇义上堡到郴州汝城后,利用与国民党十六军军长范石生的特殊关系,开展合作谈判,并且召开了“汝城会议”,为成功发动湘南起义起到了巨大的支持作用,形成了朱范谈判合作旧址、湘南起义特别军事委员会旧址、湘南起义汝城会议旧址等;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领导了的“宜章年关暴动”,不费一枪一弹智取了郴州宜章县城,从此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留下了湘南年关暴动旧址。根据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对一地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组合,形成地方典型红色旅游线路。例如,郴州汝城有湘南起义旧址群、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旧址群、中央红军长征“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朱德旧居、李涛故居、朱良才故居等红色旅游资源。 (二)融入郴州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构建独特红色旅游项目
郴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现有2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在湖南省排第6位,民俗文化丰富、地域特色独特;郴州各辖区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形成特色旅游项目。“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地郴州汝城沙洲村就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沙洲村是文明乡瑶族村,共有142户51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6%。沙洲作为瑶族村寨,应挖掘其瑶族特有的民俗文化,要在弘扬红色文化过程中融入瑶族民俗文化。如瑶族特色服饰,从制作到穿着、表演都可以展示出来,游客可观赏可体验;瑶族美食应进行特色开发,形成独特餐桌美食和风味小吃;瑶族采茶歌、斗笠舞、长鼓舞等民间艺术可以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演绎给游客观赏和体验;目前沙洲推出的主题歌舞和农耕剧目就有着浓郁的瑶族特色,游客在沙洲村接受了红色教育同时也饱览了民俗文化。
郴州的红色遗址、故居等建筑都属于独特的湘南古民居风格,在红色旅游资源中应融入湘南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文化。郴州汝城沙洲村是“湖南省传统村落”“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古建筑大多为砖墙、木梁架和青砖铺地,多为“一明两暗”三开间的平面形式,青瓦、灰墙为典型的湘南古村落,应挖掘其建筑的选址、布局、装饰等具有的传统文化、艺术价值融入当前的红色旅游开发中。中村宗祠位于永兴县高亭司镇乡板梁村,是湘南起义时期的重要纪念建筑,是开国大将黄克诚早期革命活动地点之一,属湘南起义旧址。中村宗祠位于郴州板梁古村,古村是典型的湘南宗族聚落,“湘南第一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中村宗祠既是红色遗址,也是古村古建筑的组成部分,因而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有效融合古村的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相互结合,丰富红色旅游中的文化体验。
(三)结合郴州各级各类“非遗”文化,增强红色旅游的体验性
郴州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已有两千余年,是湖南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郴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昆曲、桂阳湘剧、瑶族盘王节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0项,大布江拼布绣、桂东玲珑茶制作技艺、瑶族高台长鼓舞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3项,桂东黄糍粑制作技艺、桂东红色歌谣、莽山蕨根糍粑制作技艺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83项。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地的非遗文化[5]。国家级“非遗”昆曲于明代万历年间传入湖南,盛于郴州桂阳一带,位于郴州的湖南省昆剧团是全国六大昆劇院团之一,昆曲曲调清逸婉转,富于诗的意蕴、画的风采,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昆曲除《牡丹亭》等经典传统曲目外,剧团还结合庆祝建党百年,创新推出了红色曲目《飞夺泸定桥》,在郴州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可以结合红色旅游资源编排红色曲目,如把“半条被子”等红色故事编排成曲目,更好地宣传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省级“非遗”大布江拼布绣为湘南民间的原生态造型艺术,以民间随处可见的碎布和旧衣物为原料,拼制成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是以各色碎布拼贴缝合为特色的刺绣种类,充满了浓郁乡土气息。在大布江拼布绣的设计中可以融入郴州的红色旅游元素,以郴州红色人物、事件、物品、建筑等为图案,旅游者可以参与体验绣制的过程,也可以作为旅游纪念品购买。
(四)融合地方产业文化,拓展红色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
郴州资源丰富,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文化,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可有机融合地方产业形成的特色文化,如矿产文化、生态文化等。郴州矿产资源丰富,现已经发现的矿种达110种,是全球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合格铀材料就来自郴州的711矿。核工业711功勋铀矿作为我国最早发现和勘探的大型铀矿山,为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作为核地矿光荣传统教育基地既要弘扬红色文化精神,也要融合郴州矿产文化,郴州矿物晶体品种多、储量大、品质高,一年一度的矿博会也被誉为“开在矿井口”的博览会。郴州桂东毗邻于井冈山,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同时桂东海拔较高,超过1 000 m的山峰多达479座,形成了特殊的山地气候,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5.4 ℃,冬天没有连续5天低于0 ℃的天气,加之山地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非常好,适宜优质茶的生长,形成了独特的玲珑茶产业,可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化理念和茶文化融入红色旅游当中,可开展采茶、手工制茶、品茶等体验活动。
郴州不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地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悠久,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在郴州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有机地融合红色文化、地方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地方产业文化等,将有效推动郴州红色旅游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世敏,邓丽娟.红色旅游资源分类及其评价[J].旅游研究,2013(1):36-40.
[2] 段七零,许金如,董广智,等.江苏文旅深度融合的原则与十大融合路径[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74-79.
[3] 黄静波,罗婷.郴州市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2(6):1-6.
[4] 张怀鹏,侯媛媛,李树良.文旅融合背景下胶东红色旅游开发与红色文化传播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2):10-12.
[5] 林倩.基于文旅融合的平潭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路径探析[J].当代旅游,202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