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差异 迈好台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tsai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具有概念抽象,思维要求高,解题方法多样,分析问题灵活等特点,使不少刚由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感觉“物理非常难学”。随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日趋下降,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逐渐丧失,最终陷入“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状态。如何使高一学生尽快熟悉高中物理的学习特点,跨过这一过渡期的“台阶”,变被动学习为自觉学习就成了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现就本人多年来的物理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台阶”的形成原因
  (一)教材的缺憾
  初中教材介绍的物理知识大都比较简单,趣味性浓。书中涉及的物理现象都是从实验、生产或生活中来,对学生来说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介绍物理规律时,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而定量计算比较少,形象具体,易于学生接受。而高中物理教材行文多以叙述为主,兼以议论,辅以实验,表达方式相对单调,在学生眼中不免显得有些枯燥。教材对物理现象、规律的解读经常是建立在抽象模型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分析、定量说明,且多采用数学化的描述。这对于抽象思维还不发达的高一学生来说不仅难度很大,还不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同样是摩擦力的教学,初中和高中就有很大的区别。初中对摩擦力的教學是由在粗糙水平木板上推动小车的实验来进行的,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到撤去推力后,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最后停下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就得出“在粗糙的接触面上存在起阻碍作用的摩擦力”这一定性结论。而且,这个物理规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得到验证,甚至还能让人亲身去体验,所以学生学到这个知识点后也不易遗忘。而高中摩擦力的教学则是要求学生首先弄清摩擦力是“矢量”,其方向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而“相对运动(趋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难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先要分清“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是相对哪个面,接着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和方向。在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中,还要用物体的平衡知识才能得出结论。除此之外,初高中物理教材中对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也不同。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可由公式 F=μFN 求得,而静摩擦力的计算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用,往往还要运用运动学知识和物体平衡知识才能求解。而且,“摩擦力既可能是阻力,又可能是动力”这一点更让学生难以接受。因为在初中时,摩擦力只是作为阻力形式出现,掌握这一知识的要求比较简单,一旦出现类似上述复杂的解题要求,学生就会倍感吃力。
  (二)教师的影响
  有些高一物理教师因不熟悉所教学生过去使用的初中物理教材,对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心中没数,且对初高中教材的结构、知识梯度、教法等方面研究不透,教学中又没能找准初高中两学段教学的衔接点,直接以高中物理的要求和方法来进行教学,更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能力,一方面教学速度过快,讲解复杂枯燥,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单一陈旧,致使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物理很难学”的畏难心理。相比之下,初中教师平时课讲得细,内容归纳全,学生练得熟。考试时出现的常见题型较多,学生一般可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取得好成绩,一来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二来教学效果也较好,自然更受学生欢迎。因此,如果高一物理教师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一旦出现诸如授课过快,课堂密度过大,练习、考试不注意设置梯度等问题,就很容易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迫接受失败,不能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进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学生的问题
  1.学习思维方面
  初中生的思维还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此时的他们虽然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一般而言,初中研究的物理问题比较具体形象,主要表现为一些形象思维过程。而高中则要求学生迅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例如,关于“质点”、“轻杆”、“单摆”等物理模型的教学,理解这些内容需要学生从大量的物理实验现象中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和普遍的共同特征,再经过科学的想象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有所得。这对于刚升入高一的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因为他们解决问题时抽象思维往往滞后于形象思维,再加上这些物理模型和物理规律很少在现实生产或生活中体现出来,没能给学生留下感性认识的痕迹,所以即使他们当时学到并理解了这些知识点,过后也容易遗忘。再者,一部分学生受初中物理知识的限制和思维惯性的影响,只能直观地接受知识,无法触及其本质,从而造成生活经验与物理科学性的不一致。如学生总是认为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等,这种心理往往造成学生在分析物理现象或问题时仅仅停留在表面,带来进一步学习的困难。
  2.学习方法方面
  由于初中物理涉及的问题较简单,物理现象具体直观,容易理解。物理概念、公式少,容易记。物理题型也相对简单,解题思路转弯少,且题目中出现的数字小,易于计算。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教师传授的知识,他们并没有养成预习教材和进行相关课外阅读及实验观察的习惯。进入高中后,由于物理现象复杂,定义、概念多,公式、规律也多,教材又多以叙述为主,不如初中教材生动。而且,教师上课进度加快,思维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再加上高中学习的科目也多,学生如果仍沿用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不管用的。因为理解能力差,学生即使能把定义、公式都背下来也往往因为不解其意,不注意其适用条件,在学习中频频出现乱代公式、乱用数据的现象。在面对万花筒一样变幻多端的题型时,学生更是束手无策,望而生畏,最终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3.学习心理方面
  从心理学上来看,高一的学生正处在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转型期,心理上具有强烈的闭锁性,而且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与同学、老师之间比较陌生,碍于面子,学生在学习中很缺乏交流讨论。加上部分学生存在青春期独有的害羞心理,有了问题,也不一定能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如此一来,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如滚雪球般不断增加。同时,这段时期的学生感情易于冲动,对高中学习的不适应以及学习中的困难难以解决都可能会催生其畏难心理,并导致其步入放任自流的境地。
  二、跨越“台阶”的对策
  (一)搭好桥,铺好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从研究、比较初高中教材的特点入手,准确把握初高中物理教学上的衔接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上的复习与补充不失为一条好的对策。
  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教师可通过统一复习使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先要做好调查、分析学生学习状况的工作,摸清学生在初中时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和习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仔细揣摩初高中教材研究相同问题时在语言表达、思维特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哪些差异,并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顺利地实现知识的自然衔接和拓宽。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必备的数学知识,如三角函数、一次函数斜率、一元二次方程的极值等,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排除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
  (二)抓教学,促提高
  紧扣教学大纲,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其知识积累呈螺旋式上升这是笔者提出的第二条对策。
  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本质的认识和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高一“衔接期”的教学要求高一物理教师应对教材本质有充分的认识,做到紧扣教学大纲,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物理课抽象难懂,教师在授课时如果能把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尽量讲解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些,学生接受起来会容易得多。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加强直观性教学,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想象”、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同时,教师还应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新情境,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刚接触高中物理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操之过急,要按物理学概念和规律的发展一步步帮助他们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思维方法,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对所学的知识,教师不能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放慢教学进度,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三)多指导,养习惯
  加强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个跨越“台阶”的好办法。
  对高一物理教学来说,教师的学法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学习方法的转变与否直接决定着能否顺利跨越“台阶”。教师在学法的指导上应实际一点,具体一点。比如针对高一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公式,不会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弱点,要专门进行“怎样求解物理题”的学法指导,介绍一些不同题型的特殊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这是关键。现在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最大的毛病是懒于动脑去思考问题,而高中物理最重要的学习目的恰恰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独立做题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一些物理知识和解题方法,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践。在听懂的基础上,教师可尝试着让学生独立地解决一些高质量的题目。当然,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种种状况:有时慢一些,有时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不管怎样,这都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最后,要培养学生善于积累和总结的习惯。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习中一定要提醒学生做好积累,比如除了准备一本记录好题或好的解题方法的“好题本”之外,也要准备一本记录自己易错题的“错题本”,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在今后的复习中都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把学过的零碎的知识点系统化和结构化,形成“知识链”,避免遗忘。
  (四)据学情,降难度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学情,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和测试难度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一的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还处于劣势当中,他们在学習中往往凭兴趣学的多,凭志趣学的少;课上学得多,课下学得少。对此,教师应特别注意控制教学难度,比如对书本上精炼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可做适当的语法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其含义,从多角度去阐述它们,使学生能听懂。尽量不要过早涉及一些偏、难、怪的复杂问题。随着深入学习之后再不断提高要求,循序渐进才是正道。否则,学生一旦出现听不懂的情况就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于每一章的知识,教师应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业、测验、考试都是反馈学生情况的常用的基本手段。在这些反馈过程中,只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成才能提升其自信心。所以,教师应注重检测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注意学习的基础性和层次性,以免出现盲目乐观或丧失信心等极端现象。值得注意的是,适当的分数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进一步巩固其信心,而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特别的鼓励将会产生极好的效果。
  (五)常沟通,建和谐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尽管被不少人当做是老生常谈,但在解决教学问题时往往能收到奇效。“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话道出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敞开心扉,主动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初上高中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也应尽快熟悉学生,了解学情,这么做反过来也有助于教师“备学生”,“备教法”。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学生感到老师很亲切,确系良师益友,从而因为喜欢物理老师进而喜欢上物理这门课。
  总之,高一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物理时会遇到较陡的“台阶”,产生这个“台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与学的经验都表明,这个“台阶”是可以跨越的。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多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考虑,了解研究他们的学习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跨越这个“台阶”,解决这一难题。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可见,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生物教学中,一个恰当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增添课堂活力,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俗语导入法日常生活俗语,既贴近生活,又通俗易懂。因而在生物课堂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俗语导入新课,可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
人类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思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表现出多面性.但符合逻辑的、精密的、深刻的、聪慧的思维是每个人希望达到的最高境界之一.数学与数学教育如此受重视,不完全是因为其广泛的用途,也不能完全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待数学.数学除能提供观察世界的一般观念和方法外,实际上数学对人的其他发展,尤其是对人的思维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价值,数学是为人的更完美发展提供了良好训练.人们常把数学形容为思维的体操.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应像一块石头,一入水,就要能激起学生们串串思维的浪花,唤醒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反思。这样的“浪千层”的物理课堂,就不再是让人窒息的死水,而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波浪,一浪接一浪,精彩纷呈,这样的课堂才会抓住学生的目光,使其大胆投入其中,并乐在其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老师这块“石头”,如何激起物理课堂的“浪花”。一、转个向——让学生从结果经历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
在“轻负优质”的大背景下,倡导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是一个热门话题。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值得推崇,但方法、过程并不受现代人欢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要求我们营造趣味性的教学环境,进行乐学教育,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学生会迷上游戏等娱乐活动,不外乎它们本身的趣味性。要使学生乐于学,也得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他们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
摘 要:“预学示学验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教学模式、预习、展示、测试、教学效果《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兴趣,改变过去过分依赖教材、过分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近年来我积极探讨教学方法,大
我经常有这样的体会,上完一节课后,总感觉有的地方没有处理好:如重难点不够突出,引导不到点子上,学生给出了预设之外的结果,甚至有时感觉缺乏条理性等等.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最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如何让课堂教学高效呢?一、精心备课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2010年10月份,我们学校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了“高效课堂”大赛.我们数学组的参赛课题是苏科
落实新课标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在于转变教学观念,本文结合中考情况作些分析探讨。    一、抓基础,抓广度,创新教育思想  传统教育观念的“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穿新鞋,走旧路。”用应试教育的眼光审视现行教材,影响升学率。随着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中考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物理教学应该狠抓基础知识的教学,增加物理教学内容的广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降低物理教学的深度。在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精心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洋思中学提高素质教育的有力手段。在化学教学中将实验教学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效结合,让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种先进的教学策略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的认同和肯定。一、建构背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目前已经顺利实施了四年,是我省新高考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语、数、外科目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高中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既可以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可以对高中生在校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检测。学业水平测试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合格水平,虽然只记等级,分数不计入高考,但是普通考生需要全部达C(及格),才能参加高考。特别是在我们学校,学生的基础普遍薄弱,能否顺利
生物科学与技术是20世纪以来发展最迅猛的学科之一,随着全球环境的日渐恶化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生物科学素养已经被称为当代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生活资源,通过相互交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充分利用本地的生物资源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