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性,介绍了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四种途径。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培养;重要性;培养
前言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我需求而产生的思想倾向和态度体验,如高兴、悲伤、激动、悲伤、愤怒、惊恐、忧愁等。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来寄托及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具有情感性、审美性、抽象性等特征,它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审美理想、陶冶道德情操等。在音乐艺术中,音乐情感是最核心的内容,它是人类情感的抽象化、艺术化表达,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张弛有度、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音乐情感能与人的情感状态相融合,表达出复杂的生命感受及心灵境界。
一、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性
当代青少年,正是情感活动非常丰富和活跃的群体。他们正处于青春勃发的成长时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是其人格、性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情感强烈,喜怒哀乐的变化十分鲜明。因此,在青少年群体中,对他们丰富的情感进行适当地引导和教育,可以保证他们心灵的健康,帮助他们形成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烈的抒情性与表达性是音乐所具有的最突出的特点。罗马美学家朗吉弩斯曾经说过:“和谐的乐调对于人不仅是一种很自然的工具,能够说服人,使人愉悦,而且它还有一种惊人的力量,能够表达强烈的情感。”音乐中跌宕起伏的情感倾诉能够激发起当代青少年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等强烈情感,对于他们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此外,音乐还具有鲜明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这种艺术特质与青少年青春勃发的年龄特征相契合。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可以使青少年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激发他们产生创造的愿望。因此,高品位的音乐能够较容易地被广大青少年所接受,利用这种音乐来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情感培养,具有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一)音乐情境的创设
音乐情境的创设,是要根据音乐的风格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和具体内容来创设相对应的情境氛围。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状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思维。首先,要求师生间应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真实地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进而更好地了解与感染学生。其次,教师应将音乐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创设贴近生活的音乐教学情境。贴近生活的情境体验能够有效地放松学生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陶冶学生情操。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音乐教学,这对于情感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最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情绪来引导学生释放情感。此外,在多媒体教学帮助的同时还可以结合实物演示,对学生进行各种感官的调动,在实际教学中综合使用各种手段找到最佳的方法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创设教学情境,进而让学生的感官能够充分的调动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容易激发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与音乐个性。
(二)音乐情感因素的体会
音乐语言既是传达感情的手段,也是表现感情的结果。每一首乐曲与歌曲都蕴含了创作者真挚的思想情感,音乐的不同风格与情感,在乐曲、歌曲的节奏、旋律、速度的变化中都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只有充分抓住音乐自身的特点,才能正确地启发学生去感受、体会音乐的美。通常在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会产生灵魂的触动与共鸣,将自身与音乐融为一体。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情感进行充分的把握。音乐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融入了创作者自身的感情色彩,准确地把握这些语言文字,体会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才能更加全面地把握整首歌曲。此外,优秀的音乐作品通常都离不开创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创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加强音乐作品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教师情感的投入
音乐教师在课堂中情感的充分投入是音乐教学过程中所必需的,这是由音乐教学的本质所决定的。这种情感投入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让学生能够接受的,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当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是学生的榜样与学习对象,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是面部表情的变化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及模仿。因此,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把音乐所表达的内在的情感通过眉宇欢笑及生动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对音乐的感知。另外,审美情趣对于音乐教师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地探知,将音乐蕴含的情感与思想表达出来,这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音乐素质。在教学初期,教师需要对音乐教材有一定的了解,准确把握音乐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要深入研究创作者当时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用准确地情感表达来引导与感染学生,将自己所理解的音乐情感与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丰富的讲解技巧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会音乐的情感张力,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准确理解与把握,提升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
(四)学生听觉上的触动
音乐教学中还应注重让学生在听觉上实现与音乐情感的共鸣。无论何种音乐,在不同的音色与旋律之下所表达出来的音乐情感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聆听音乐的过程能让学生直接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灵魂感触,因此,无论处于什么阶段的学生都应该首先学会聆听。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聆听,学会从音乐的节奏及乐器表达中去体会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能从听觉上了解音乐的表达。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具象手段让学生对音乐进行认真仔细地聆听,使学生全面地了解音乐。例如,在学习草原主体歌曲时,除了要让学生在播放音乐的时候专心聆听,还可以配上独特的草原景色图片或者视频,通过贴近音乐主题且具有浓厚少数民族色彩的画面,促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发挥视觉及想象力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仿佛置身于广阔的草原下,将自己的情感与创作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相融合,引起学生与音乐作品的共鸣与感悟,更深刻的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四、总结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情感的真正投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培养;重要性;培养
前言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我需求而产生的思想倾向和态度体验,如高兴、悲伤、激动、悲伤、愤怒、惊恐、忧愁等。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来寄托及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具有情感性、审美性、抽象性等特征,它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审美理想、陶冶道德情操等。在音乐艺术中,音乐情感是最核心的内容,它是人类情感的抽象化、艺术化表达,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张弛有度、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音乐情感能与人的情感状态相融合,表达出复杂的生命感受及心灵境界。
一、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性
当代青少年,正是情感活动非常丰富和活跃的群体。他们正处于青春勃发的成长时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是其人格、性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情感强烈,喜怒哀乐的变化十分鲜明。因此,在青少年群体中,对他们丰富的情感进行适当地引导和教育,可以保证他们心灵的健康,帮助他们形成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烈的抒情性与表达性是音乐所具有的最突出的特点。罗马美学家朗吉弩斯曾经说过:“和谐的乐调对于人不仅是一种很自然的工具,能够说服人,使人愉悦,而且它还有一种惊人的力量,能够表达强烈的情感。”音乐中跌宕起伏的情感倾诉能够激发起当代青少年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等强烈情感,对于他们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此外,音乐还具有鲜明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这种艺术特质与青少年青春勃发的年龄特征相契合。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可以使青少年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激发他们产生创造的愿望。因此,高品位的音乐能够较容易地被广大青少年所接受,利用这种音乐来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情感培养,具有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一)音乐情境的创设
音乐情境的创设,是要根据音乐的风格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和具体内容来创设相对应的情境氛围。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状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思维。首先,要求师生间应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真实地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进而更好地了解与感染学生。其次,教师应将音乐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创设贴近生活的音乐教学情境。贴近生活的情境体验能够有效地放松学生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陶冶学生情操。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音乐教学,这对于情感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最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情绪来引导学生释放情感。此外,在多媒体教学帮助的同时还可以结合实物演示,对学生进行各种感官的调动,在实际教学中综合使用各种手段找到最佳的方法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创设教学情境,进而让学生的感官能够充分的调动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容易激发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与音乐个性。
(二)音乐情感因素的体会
音乐语言既是传达感情的手段,也是表现感情的结果。每一首乐曲与歌曲都蕴含了创作者真挚的思想情感,音乐的不同风格与情感,在乐曲、歌曲的节奏、旋律、速度的变化中都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只有充分抓住音乐自身的特点,才能正确地启发学生去感受、体会音乐的美。通常在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会产生灵魂的触动与共鸣,将自身与音乐融为一体。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情感进行充分的把握。音乐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融入了创作者自身的感情色彩,准确地把握这些语言文字,体会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才能更加全面地把握整首歌曲。此外,优秀的音乐作品通常都离不开创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创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加强音乐作品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教师情感的投入
音乐教师在课堂中情感的充分投入是音乐教学过程中所必需的,这是由音乐教学的本质所决定的。这种情感投入必须是真实的、自然的,让学生能够接受的,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当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是学生的榜样与学习对象,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是面部表情的变化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及模仿。因此,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把音乐所表达的内在的情感通过眉宇欢笑及生动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对音乐的感知。另外,审美情趣对于音乐教师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地探知,将音乐蕴含的情感与思想表达出来,这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音乐素质。在教学初期,教师需要对音乐教材有一定的了解,准确把握音乐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要深入研究创作者当时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用准确地情感表达来引导与感染学生,将自己所理解的音乐情感与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丰富的讲解技巧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体会音乐的情感张力,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准确理解与把握,提升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
(四)学生听觉上的触动
音乐教学中还应注重让学生在听觉上实现与音乐情感的共鸣。无论何种音乐,在不同的音色与旋律之下所表达出来的音乐情感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聆听音乐的过程能让学生直接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灵魂感触,因此,无论处于什么阶段的学生都应该首先学会聆听。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聆听,学会从音乐的节奏及乐器表达中去体会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能从听觉上了解音乐的表达。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具象手段让学生对音乐进行认真仔细地聆听,使学生全面地了解音乐。例如,在学习草原主体歌曲时,除了要让学生在播放音乐的时候专心聆听,还可以配上独特的草原景色图片或者视频,通过贴近音乐主题且具有浓厚少数民族色彩的画面,促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发挥视觉及想象力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仿佛置身于广阔的草原下,将自己的情感与创作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相融合,引起学生与音乐作品的共鸣与感悟,更深刻的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四、总结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情感的真正投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