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坐落于古运河民俗环境中的水弄堂幼儿园,虽四周错落的古旧民居难以显示往昔的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风貌,但透过保护、挖掘、抢救、恢复之后的古运河文化遗产——游览潺潺的小桥流水、观赏美丽的古运河景区、探究技术深厚的古窑博物馆、参观历史博大精深的锡博馆、欣赏锡剧院的艺术佳作、品味风味十足的穆桂英美食城等,依然能够感受到源远流长的无锡民俗文化的宜人风彩以及对浸润其中的南长区中心幼儿园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南长区中心幼儿园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浸润古运河民俗文化,以园所文化建设为核心,自觉、主动探索特色园所发展之路。自2008年起,幼儿园以校本教研的方式,开发民俗文化教育资源,在园所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民俗特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革和探索,形成了以江南水弄堂文化为特色的园所发展模式。一所幼儿园能够溯本求源,反朴归真、寻找教育的文化根基和源头,为幼教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幼教实践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值得关注和研究。
一、自觉追求园所文化,传承民俗文化传统、促进园所管理
在大一统教育、功利主义教育盛行,本土文化、民族文化失落的时代,南长区中心幼儿园并没有随大流,而是在自觉地探索园所文化,从办园特色和发展方向的高度,积极寻找园所自主发展之路。通过园所文化建设,园所管理上了新的台阶,形成了特色品牌。这看似“不合时宜”、“别出心裁”,其实不然。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探索和实践。
首先,立意高远,以创新管理文化为举措,寻找管理文化的突破点。一所幼儿园能够站在文化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实属不易。这需要对教育的本质属性有深刻地认识,并且胸怀远大。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民俗文化更是绚丽多彩,采撷精华,积极挖掘“古运河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 办“水弄堂”里的特色幼儿园,寻找园所文化的突破口,走文化发展之路,成为南长区中心幼儿园的鲜明特色。
其次,继承和创新并举,在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重视民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南长区中心幼儿园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将古运河民俗文化进行再创造,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发挥其更大的文化价值。
再次,探索民俗文化的鲜活载体,承续民族文化血脉,凸显民族精神教育之追求。民风民俗直接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是民族文化的血脉和发展与进步的活水源泉,是民族精神的生动载体。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个体精神成长的文化根基,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延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优秀民俗文化教育幼儿,更容易被其认同和接纳,有助于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道德情感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培养。
最后,充分整合古运河民俗文化各方资源,为园所文化发展建立文化脉络。幼儿园充分整合地域资源、社区资源、专家资源、教师资源、家长资源,先后成立了古运河民俗文化顾问组、古运河民俗教育专家组、古运河民俗教师采风组,以及古运河景区、古窑博物馆、无锡锡博馆、无锡锡剧院、穆桂英美食城等10多个古运河社区教育基地,为发现古运河民俗文化进行资源整合,有效地促进园所在高层次上的发展,为更理性地思考园所发展的文化脉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师幼发展为本,开发民俗文化教育资源,促进师幼成长
首先,教师在民俗文化开发中获得快速成长。幼儿园秉着“智慧教育、快乐研究”的理念,与国内教育专家、民俗文化研究专家合作,营造了团结、合作、分享,实践、反思、创新,信任、支持、互助的园本教研文化氛围,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通过对古运河民俗文化课程资源的搜集、普查、筛选、整理、创新,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师在多层次、多领域的专家团队引领下,提升了教育理念,形成了教育智慧,丰富了文化底蕴;教师通过“网上业务学习”、“教研博客”“QQ在线”等网络对话平台,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尤其是,教师的反思实践能力,在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中获得迅速提高。多年的努力,南长区幼儿园打造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其次,幼儿在民俗文化教育中身心获得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供幼儿成长的民俗文化教育资源,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施加古运河民俗文化的影响,激发幼儿对古运河民俗文化的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达的欲望,体验古运河民俗文化的特色,感悟古运河文化的魅力;幼儿园还利用民俗文化的多元教育价值,开发幼儿的心智。在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视角感受古运河民俗文化的魅力,了解古运河,认识古运河,亲近古运河,感受古运河的独特文化价值,拓展了幼儿的民俗知识,培育了幼儿民族精神,促进了幼儿自主性发展,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幼儿亲社会能力的形成,有效地开发了幼儿的心智,陶冶了幼儿的性情,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三、统筹布局,创设具有古运河民俗特色的园所环境,充分发挥园所的民俗文化特色
环境是隐性课程的主要载体,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兴趣,南长区中心幼儿园非常注重营造民俗文化的氛围和环境创设。到过幼儿园的人们,途经高低错落民居、错落有致码头石埠、别具风情的小桥流水、枕河人家、桨声惊梦的水弄堂,感受浓浓的水乡气息,无不感叹其民俗文化建设的独具匠心。竹林、桃花、小桥、流水、大红灯笼、鸡篓、竹椅、对联、龙船、水井,古色古香的“小阿福博物馆”门牌、幼儿园墙上的大幅喷绘“水乡风光”图,大厅、走廊、过道里的水弄堂游戏、江南民居图、五颜六色写有字谜、童谣灯笼、水墨画、班级环境等……无不洋溢着浓浓的运河韵味,演绎着那充满江南水乡风情、婉约、动人的故事,散发着古运河特有的文化魅力。园所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在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的有机融合,以及师幼成长的生命历程中。
四、开展特色教研,开发民俗文化特色课程,为园所文化发展提供有效载体
自2008年开始,幼儿园进行了“基于古运河民俗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充分利用有着 “古运河文化绝版之地”之称的江南水弄堂的风土人情以及先进的幼儿教育思想与理念,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开发和利用幼儿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本土特色课程。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出五大类型的古运河民俗文化课程资源——童谣吟诵、弄堂游戏、运河巡游、创意线描、锡剧传唱,形成了较成熟的古运河民俗文化特色活动215个,特色主题活动6个,民间游戏47个,比较适合孩子游戏的童谣作品82首。特色教研活动使这些具有一定地域性、原创性、时代性的古运河民俗文化特色课程充满了文化魅力。特色教研完成了古运河民俗文化的加工、整理、发掘和创新,也使老师、家长、孩子、同行共同参与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和运用,快速获得了成长。“课程资源库”的建立,不仅弥补园本课程体系中地域文化的不足,而且丰富了我国幼教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园所文化有效地促进了无锡市南长区中心幼儿园的发展,正日益显现出无限的生命活力。
作者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栏目责编 王永丽)
一、自觉追求园所文化,传承民俗文化传统、促进园所管理
在大一统教育、功利主义教育盛行,本土文化、民族文化失落的时代,南长区中心幼儿园并没有随大流,而是在自觉地探索园所文化,从办园特色和发展方向的高度,积极寻找园所自主发展之路。通过园所文化建设,园所管理上了新的台阶,形成了特色品牌。这看似“不合时宜”、“别出心裁”,其实不然。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探索和实践。
首先,立意高远,以创新管理文化为举措,寻找管理文化的突破点。一所幼儿园能够站在文化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实属不易。这需要对教育的本质属性有深刻地认识,并且胸怀远大。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民俗文化更是绚丽多彩,采撷精华,积极挖掘“古运河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 办“水弄堂”里的特色幼儿园,寻找园所文化的突破口,走文化发展之路,成为南长区中心幼儿园的鲜明特色。
其次,继承和创新并举,在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重视民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南长区中心幼儿园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将古运河民俗文化进行再创造,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发挥其更大的文化价值。
再次,探索民俗文化的鲜活载体,承续民族文化血脉,凸显民族精神教育之追求。民风民俗直接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是民族文化的血脉和发展与进步的活水源泉,是民族精神的生动载体。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个体精神成长的文化根基,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延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优秀民俗文化教育幼儿,更容易被其认同和接纳,有助于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道德情感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培养。
最后,充分整合古运河民俗文化各方资源,为园所文化发展建立文化脉络。幼儿园充分整合地域资源、社区资源、专家资源、教师资源、家长资源,先后成立了古运河民俗文化顾问组、古运河民俗教育专家组、古运河民俗教师采风组,以及古运河景区、古窑博物馆、无锡锡博馆、无锡锡剧院、穆桂英美食城等10多个古运河社区教育基地,为发现古运河民俗文化进行资源整合,有效地促进园所在高层次上的发展,为更理性地思考园所发展的文化脉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师幼发展为本,开发民俗文化教育资源,促进师幼成长
首先,教师在民俗文化开发中获得快速成长。幼儿园秉着“智慧教育、快乐研究”的理念,与国内教育专家、民俗文化研究专家合作,营造了团结、合作、分享,实践、反思、创新,信任、支持、互助的园本教研文化氛围,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通过对古运河民俗文化课程资源的搜集、普查、筛选、整理、创新,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师在多层次、多领域的专家团队引领下,提升了教育理念,形成了教育智慧,丰富了文化底蕴;教师通过“网上业务学习”、“教研博客”“QQ在线”等网络对话平台,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尤其是,教师的反思实践能力,在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中获得迅速提高。多年的努力,南长区幼儿园打造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其次,幼儿在民俗文化教育中身心获得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供幼儿成长的民俗文化教育资源,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施加古运河民俗文化的影响,激发幼儿对古运河民俗文化的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达的欲望,体验古运河民俗文化的特色,感悟古运河文化的魅力;幼儿园还利用民俗文化的多元教育价值,开发幼儿的心智。在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视角感受古运河民俗文化的魅力,了解古运河,认识古运河,亲近古运河,感受古运河的独特文化价值,拓展了幼儿的民俗知识,培育了幼儿民族精神,促进了幼儿自主性发展,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幼儿亲社会能力的形成,有效地开发了幼儿的心智,陶冶了幼儿的性情,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三、统筹布局,创设具有古运河民俗特色的园所环境,充分发挥园所的民俗文化特色
环境是隐性课程的主要载体,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兴趣,南长区中心幼儿园非常注重营造民俗文化的氛围和环境创设。到过幼儿园的人们,途经高低错落民居、错落有致码头石埠、别具风情的小桥流水、枕河人家、桨声惊梦的水弄堂,感受浓浓的水乡气息,无不感叹其民俗文化建设的独具匠心。竹林、桃花、小桥、流水、大红灯笼、鸡篓、竹椅、对联、龙船、水井,古色古香的“小阿福博物馆”门牌、幼儿园墙上的大幅喷绘“水乡风光”图,大厅、走廊、过道里的水弄堂游戏、江南民居图、五颜六色写有字谜、童谣灯笼、水墨画、班级环境等……无不洋溢着浓浓的运河韵味,演绎着那充满江南水乡风情、婉约、动人的故事,散发着古运河特有的文化魅力。园所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在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的有机融合,以及师幼成长的生命历程中。
四、开展特色教研,开发民俗文化特色课程,为园所文化发展提供有效载体
自2008年开始,幼儿园进行了“基于古运河民俗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充分利用有着 “古运河文化绝版之地”之称的江南水弄堂的风土人情以及先进的幼儿教育思想与理念,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开发和利用幼儿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本土特色课程。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出五大类型的古运河民俗文化课程资源——童谣吟诵、弄堂游戏、运河巡游、创意线描、锡剧传唱,形成了较成熟的古运河民俗文化特色活动215个,特色主题活动6个,民间游戏47个,比较适合孩子游戏的童谣作品82首。特色教研活动使这些具有一定地域性、原创性、时代性的古运河民俗文化特色课程充满了文化魅力。特色教研完成了古运河民俗文化的加工、整理、发掘和创新,也使老师、家长、孩子、同行共同参与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和运用,快速获得了成长。“课程资源库”的建立,不仅弥补园本课程体系中地域文化的不足,而且丰富了我国幼教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园所文化有效地促进了无锡市南长区中心幼儿园的发展,正日益显现出无限的生命活力。
作者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栏目责编 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