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电子商务之后,中国保险服务业正在成为PE眼中的又一座“富矿”。
9月26日,中国保险救援集团副总裁傅鹏表示,中国保险救援集团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外资风投的资金注入,并将赴港上市提上公司日程。目前该集团旗下还有数家子公司:如广州救援在线公司、广州幸福保险代理公司。
近年来,IDG VC、美国创业投资公司经纬创投(Matrix Partners)中国基金两轮投资华康保险代理,美国华平投资4.18亿元从泛华集团手中收购大量股份,PE在中国保险服务行业的布局呈加速态势。尽管9月15日TPG宣布收购泛华中止,但是PE的身影仍旧活跃在国内保险服务行业。
近年来,美国风险投资公司IDG、红杉中国基金分别投资华康和众合,德同资本投资车盟等等,10多家外资相继投入到保险中介行业,谋求上市之路。
知名度及规模远不及保险公司的保险服务行业,究竟在PE眼中有着怎样的投资魅力?
保险的投资魅力
由于发展前景广阔,外资风投巨头非常看好中国的保险中介行业。据权威部门统计,保险中介市场的业务规模从2005年底的3,596.73 亿元人民币发展到2010年底的10,991.14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41.17%,是保险业中发展最快的子行业之一。
截至2010年底,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0,991.14亿元人民币,其中专业中介机构(代理、经纪、公估公司)、营销员队伍和兼业代理机构分别实现保费收入844.64亿元人民币、4,682.08亿元人民币和5,464.42亿元人民币,与2006年相比分别增长了611.37亿元人民币、3,088.72亿元人民币和2,813.54亿元人民币。保险中介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健全。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代理、经纪、公估公司)2,550家,兼业代理机构189,877家,保险营销员(保险代理人)3,297,786人,较之2005年底分别增长了41.67%、57.38%和124.66%。
保险中介市场的开放度已经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保险经纪行业,韦莱、达信和怡安等国际著名的保险经纪公司全面进入中国,达信和韦莱等还实现了独资经营。虽然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保险中介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略有起伏,但是业务收入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0年的外资保险中介机构的业务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与保险中介市场有关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不仅积极推进了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同时也为营销员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保监会注重对中介市场秩序的维护,严厉查处了保险中介市场非法集资、制售假保单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了这些行为在保险中介领域的蔓延。保监会确立了属地管理原则,有效划分了保监会与地方保监局的监管边界,实现了属地监管与垂直监管的有机结合,同时建立“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提高非现场监管水平。
中国保险中介行业贡献的保费收入共达到27,475.48亿元人民币,占全国保险行业保费收入的82.26%,对于保险业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市场结构不合理
在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看保险中介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保险中介市场结构不够合理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中国保险中介行业的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失衡现象,即专业中介机构发展较为缓慢,而营销员渠道和兼业代理机构等非专业中介机构占据了主导地位,无论是贡献的保费收入还是业务收入,专业中介机构都只占了较小份额。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专业中介机构的占比较低,导致了中国保险中介行业专业服务能力供给不足,这势必成为影响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隐患。
同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在成熟的保险市场中,保险经纪公司、专业代理公司和保险公估公司等专业保险中介机构是行业发展的主要支柱。“十一五”期间中国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资本金、业务收入、技术水平、服务能力等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竞争力还比较弱。
这些中介机构普遍规模较小,资本实力偏弱,经营成本较高,盈利能力差。同时,业务结构单一。例如,在从事财产险业务的中介机构中,有相当数量的业务集中在低水平的车险业务上,由于车险条款相对单一,费用率不断攀升且透明度高,利润空间减少,大部分机构处于亏损经营的边缘。此外,中介机构的产品创新不足,由于目前国内中介行业缺乏具有真正创新性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因此同质化经营较为普遍。一些业务量较大的领域如建筑工程保险及风险咨询等方面,由于缺乏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中介机构的经营规范性不够,业务透明度不高,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违规行为较为普遍。部分代理公司没有主营业务,成为保险公司虚构中介业务套取手续费的工具,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行业改制存弊端
保险中介市场不仅结构不合理,营销员体制改革也十分缓慢。现行的营销员体制对于促进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固有的弊端也逐渐显现。首先是公司对营销员的招募比较粗放、随意,人员素质较差且流动性太高,统计数据显示,保险营销员(保险代理人)一年留存率为30%,两年留存率仅为15%。其次,保险营销员被作为公司员工管理,但是在法律上又只是代理人,享受不到员工的合法权益,职业安全感和归属感差,保险营销员与公司的矛盾和纠纷不断出现。第三,保险公司普遍采取的介绍加入、组成网络、复式计酬等做法与国家有关法律要求不完全符合,且容易带来误导销售、违规销售等问题,损害保险行业的声誉。
现行营销员体制的上述弊端,对保险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正所谓“成也营销员体制,败也营销员体制”,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发展速度和保费收入依旧被作为保险公司重要考核指标的条件下,保险公司受已有利益格局和政策导向的限制,没有动力也不敢首先改革营销员体制。而专业中介市场尚未出现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新型营销体制,现有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受到发展规模和资本的限制,市场创新能力十分有限,难以有效承接保险公司的营销需求。
兼业代理机构经营不规范的现象在行业中也较为严重。“十一五”期间兼业代理机构发展十分迅速,对行业的贡献度也比较大,但在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同时却忽视了规范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兼业代理资格管理不完善、兼业代理经营行为不规范,以及保险公司管控不到位等。
违规行为丛生
中国的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规违法行为很普遍,这是保险市场秩序混乱的根源,主要体现为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在业务财务等方面不合法、不真实、不透明的合作关系,主要存在保险公司利用中介业务和中介渠道弄虚作假、虚增成本、非法套取资金等违规操作,损害保险消费者利益。从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中介业务的检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保险公司中介业务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业务弄虚作假,直接业务虚挂中介业务。一些基层保险公司为了套取中介费用,将直接业务转保险中介机构套取资金,或是将直接业务转入保险营销员名下套取资金,甚至有的基层公司直接虚构营销员来套取费用,且这种现象较为普遍。
其次是财务数据失真,套取手续费金额巨大。有的保险基层机构通过虚挂中介业务套取的手续费占总手续费金额比例高达90%,有的保险基层机构通过中介机构虚开发票及虚增业务管理费套取资金,有的保险机构串通中介机构虚假退保、虚假理赔套取资金,甚至通过中介机构向利益关联单位和个人非法输送利益,违法金额巨大。
第三则是经营成本因中介业务违规操作而居高不下,侵蚀了企业利润。通过虚挂中介业务的方式套取手续费,不仅提升了保险行业经营成本、侵蚀经营利润,造成虚假亏损,也使保险产品价格居高不下,被保险人的利益受损,同时还滋生腐败,影响十分恶劣。
PE扎堆保险业
中国保险服务业正在成为PE眼中的又一座“富矿”。对此,霸菱亚洲投资基金暨汉富国际有限公司的投资专家Richard Willianson认为。首先是因为中国保险中介机构依托国内快速发展的保险市场,很有投资吸引力。其次,中介机构既可受益于中国快速发展的保险市场,又无须承担保险业的承保风险。第三,中国保险中介机构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因此很有吸引力。此外,中国的金融服务机构在国外的资本市场很受欢迎,比如泛华保险、诺亚财富管理公司等,这些机构都获得了7-9倍的估值。
对于PE来说,“投资——上市——退出”是他们获利了结的惯有模式。同保险公司相比,PE看中保险中介的主要原因是其“盘子小、潜力大”。一位业内人士一语道破了PE看重保险服务行业的天机:“保险服务业只要数千万就能拿到控制权,运作上市也更容易。”能套利离场才是PE蜂拥保险服务业的最关键原因。
(本文节选自金融街PE研究报告)
9月26日,中国保险救援集团副总裁傅鹏表示,中国保险救援集团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外资风投的资金注入,并将赴港上市提上公司日程。目前该集团旗下还有数家子公司:如广州救援在线公司、广州幸福保险代理公司。
近年来,IDG VC、美国创业投资公司经纬创投(Matrix Partners)中国基金两轮投资华康保险代理,美国华平投资4.18亿元从泛华集团手中收购大量股份,PE在中国保险服务行业的布局呈加速态势。尽管9月15日TPG宣布收购泛华中止,但是PE的身影仍旧活跃在国内保险服务行业。
近年来,美国风险投资公司IDG、红杉中国基金分别投资华康和众合,德同资本投资车盟等等,10多家外资相继投入到保险中介行业,谋求上市之路。
知名度及规模远不及保险公司的保险服务行业,究竟在PE眼中有着怎样的投资魅力?
保险的投资魅力
由于发展前景广阔,外资风投巨头非常看好中国的保险中介行业。据权威部门统计,保险中介市场的业务规模从2005年底的3,596.73 亿元人民币发展到2010年底的10,991.14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41.17%,是保险业中发展最快的子行业之一。
截至2010年底,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0,991.14亿元人民币,其中专业中介机构(代理、经纪、公估公司)、营销员队伍和兼业代理机构分别实现保费收入844.64亿元人民币、4,682.08亿元人民币和5,464.42亿元人民币,与2006年相比分别增长了611.37亿元人民币、3,088.72亿元人民币和2,813.54亿元人民币。保险中介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健全。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代理、经纪、公估公司)2,550家,兼业代理机构189,877家,保险营销员(保险代理人)3,297,786人,较之2005年底分别增长了41.67%、57.38%和124.66%。
保险中介市场的开放度已经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保险经纪行业,韦莱、达信和怡安等国际著名的保险经纪公司全面进入中国,达信和韦莱等还实现了独资经营。虽然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保险中介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略有起伏,但是业务收入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0年的外资保险中介机构的业务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与保险中介市场有关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不仅积极推进了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同时也为营销员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保监会注重对中介市场秩序的维护,严厉查处了保险中介市场非法集资、制售假保单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了这些行为在保险中介领域的蔓延。保监会确立了属地管理原则,有效划分了保监会与地方保监局的监管边界,实现了属地监管与垂直监管的有机结合,同时建立“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提高非现场监管水平。
中国保险中介行业贡献的保费收入共达到27,475.48亿元人民币,占全国保险行业保费收入的82.26%,对于保险业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市场结构不合理
在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看保险中介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保险中介市场结构不够合理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中国保险中介行业的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失衡现象,即专业中介机构发展较为缓慢,而营销员渠道和兼业代理机构等非专业中介机构占据了主导地位,无论是贡献的保费收入还是业务收入,专业中介机构都只占了较小份额。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专业中介机构的占比较低,导致了中国保险中介行业专业服务能力供给不足,这势必成为影响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隐患。
同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在成熟的保险市场中,保险经纪公司、专业代理公司和保险公估公司等专业保险中介机构是行业发展的主要支柱。“十一五”期间中国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资本金、业务收入、技术水平、服务能力等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竞争力还比较弱。
这些中介机构普遍规模较小,资本实力偏弱,经营成本较高,盈利能力差。同时,业务结构单一。例如,在从事财产险业务的中介机构中,有相当数量的业务集中在低水平的车险业务上,由于车险条款相对单一,费用率不断攀升且透明度高,利润空间减少,大部分机构处于亏损经营的边缘。此外,中介机构的产品创新不足,由于目前国内中介行业缺乏具有真正创新性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因此同质化经营较为普遍。一些业务量较大的领域如建筑工程保险及风险咨询等方面,由于缺乏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中介机构的经营规范性不够,业务透明度不高,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违规行为较为普遍。部分代理公司没有主营业务,成为保险公司虚构中介业务套取手续费的工具,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行业改制存弊端
保险中介市场不仅结构不合理,营销员体制改革也十分缓慢。现行的营销员体制对于促进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固有的弊端也逐渐显现。首先是公司对营销员的招募比较粗放、随意,人员素质较差且流动性太高,统计数据显示,保险营销员(保险代理人)一年留存率为30%,两年留存率仅为15%。其次,保险营销员被作为公司员工管理,但是在法律上又只是代理人,享受不到员工的合法权益,职业安全感和归属感差,保险营销员与公司的矛盾和纠纷不断出现。第三,保险公司普遍采取的介绍加入、组成网络、复式计酬等做法与国家有关法律要求不完全符合,且容易带来误导销售、违规销售等问题,损害保险行业的声誉。
现行营销员体制的上述弊端,对保险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正所谓“成也营销员体制,败也营销员体制”,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发展速度和保费收入依旧被作为保险公司重要考核指标的条件下,保险公司受已有利益格局和政策导向的限制,没有动力也不敢首先改革营销员体制。而专业中介市场尚未出现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新型营销体制,现有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受到发展规模和资本的限制,市场创新能力十分有限,难以有效承接保险公司的营销需求。
兼业代理机构经营不规范的现象在行业中也较为严重。“十一五”期间兼业代理机构发展十分迅速,对行业的贡献度也比较大,但在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同时却忽视了规范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兼业代理资格管理不完善、兼业代理经营行为不规范,以及保险公司管控不到位等。
违规行为丛生
中国的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规违法行为很普遍,这是保险市场秩序混乱的根源,主要体现为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在业务财务等方面不合法、不真实、不透明的合作关系,主要存在保险公司利用中介业务和中介渠道弄虚作假、虚增成本、非法套取资金等违规操作,损害保险消费者利益。从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中介业务的检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保险公司中介业务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业务弄虚作假,直接业务虚挂中介业务。一些基层保险公司为了套取中介费用,将直接业务转保险中介机构套取资金,或是将直接业务转入保险营销员名下套取资金,甚至有的基层公司直接虚构营销员来套取费用,且这种现象较为普遍。
其次是财务数据失真,套取手续费金额巨大。有的保险基层机构通过虚挂中介业务套取的手续费占总手续费金额比例高达90%,有的保险基层机构通过中介机构虚开发票及虚增业务管理费套取资金,有的保险机构串通中介机构虚假退保、虚假理赔套取资金,甚至通过中介机构向利益关联单位和个人非法输送利益,违法金额巨大。
第三则是经营成本因中介业务违规操作而居高不下,侵蚀了企业利润。通过虚挂中介业务的方式套取手续费,不仅提升了保险行业经营成本、侵蚀经营利润,造成虚假亏损,也使保险产品价格居高不下,被保险人的利益受损,同时还滋生腐败,影响十分恶劣。
PE扎堆保险业
中国保险服务业正在成为PE眼中的又一座“富矿”。对此,霸菱亚洲投资基金暨汉富国际有限公司的投资专家Richard Willianson认为。首先是因为中国保险中介机构依托国内快速发展的保险市场,很有投资吸引力。其次,中介机构既可受益于中国快速发展的保险市场,又无须承担保险业的承保风险。第三,中国保险中介机构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因此很有吸引力。此外,中国的金融服务机构在国外的资本市场很受欢迎,比如泛华保险、诺亚财富管理公司等,这些机构都获得了7-9倍的估值。
对于PE来说,“投资——上市——退出”是他们获利了结的惯有模式。同保险公司相比,PE看中保险中介的主要原因是其“盘子小、潜力大”。一位业内人士一语道破了PE看重保险服务行业的天机:“保险服务业只要数千万就能拿到控制权,运作上市也更容易。”能套利离场才是PE蜂拥保险服务业的最关键原因。
(本文节选自金融街PE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