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月亮,轮回的人生悲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jia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亮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常用的意象,欣赏中国文学离不开对月亮的欣赏。张爱玲的世界中月亮的意象俯拾皆是,而把月亮这一意象发展到顶峰,则当推《金锁记》。在这片小说中,共六次描写到月亮,有的一笔带过,有的浓墨重彩,汇成一条动人的月亮河。文中的月亮照耀着我们,使一切深刻的内涵都包蕴、贯穿在月亮之中。在小说情节的关键时刻、人物命运的重要关头,月亮的意象都会出现,与人物同喜同悲,成为贯穿全篇的主题意象,强调了悲剧的深刻性和一贯性、彻底性。
  小说一开头就提到了月亮:“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作者用了年轻人和老年人眼中不同的月亮作比较,“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模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着凄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月亮本没有变化,只不过是时间在流逝,三十年也许只是一个悲剧的轮回。三十年前悲剧开始,三十年后我们在这里追忆过往,那么下一个三十年呢,是否今天的青年人就是三十年后的那些老人呢?这场悲剧的轮回是否一致延续下去呢?今天的年轻人对未来充满好奇,不屑于老人的往事,实际上他们的未来也只有雷同到烂熟的故事。月亮的永久的时空性,渲染了浓浓的悲凉气氛,突出了人生悲剧的深刻性,也暗含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三十年前的悲剧故事是这样的:叙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大户人家残废的二少爷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三十年。在财欲和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了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致死,还拆散了女儿的爱情。“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一个人得不到幸福,就拿身边的人的幸福做陪葬,女儿、儿子和儿媳都成了她的殉葬品。女儿长安是七巧畸形生活的第一个牺牲品,七巧用她满蘸着残忍的手策划了长安的人生悲剧。而在长安的悲剧中,又一次伴随着月亮这个重要的意象。长安进了学堂,刚刚和外界接触,并从新空气中得到一些孩童的快乐。“不上半年,脸色也红润了,胳膊腿腕也粗了一圈。”七巧对钱的极端护卫,到学堂胡搅蛮缠,断送了长安的求学生涯。在无奈退学的前一晚,长安爬下床来,半蹲半坐在地上,偷偷摸摸,竭力按捺着吹起了口琴……“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在长安的泪眼里,那天边的缺月就是她自己,残缺的、模糊的、不完整的。“缺月”正是长安非健全的人性和悲剧命运的写照。在漆黑的夜,璀璨的星只有几点,月也缺而模糊,她半夜坐在寒冷沉寂中独自吹忧伤的口琴,斑斓的少女梦幻,终被阴森苍凉的家庭所吞噬,只剩下残月在苟延残喘。“在母亲眼里,女儿是她的另一自己,却又是另外一个人;一方面对女儿过度亲密,另一方面又对女儿敌视;她将自己的命运缚在女儿身上,是一种骄傲的伸张自己女性之表现,却又是一种为自己报复的表现。”长安走不出母亲的阴影,走不出女性悲剧的命运。
  芝寿也是七巧扭曲人性的受害者,七巧对她的折磨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在七巧的世界里,芝寿是一个自己闯进来的意外。她与长安不同。长安是生于斯,长于斯,在母亲的逼压下渐渐被同化了。芝寿的闯入,完全因为一场婚姻,她的出现对长白是一种诱惑,对七巧则是一种威胁。曹七巧对儿子长白有一种潜意识的占有欲,她牢牢控制了长白,她望着儿子长白,“这些年来生命里只有这一个男人。只有他,她不怕他想她的钱——横竖钱都是他的,可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他这个人还抵不了半个——就连这半个人她也保不住——他娶了亲。”曹七巧一生没有幸福,也嫉妒别人的幸福。七巧让儿子整夜给自己烧烟,不让他和芝寿同房。半夜三更的烟塌上,母子对抽鸦片,讨论另外一个女子的隐私。七巧连接着让长白烧了两晚上的烟,芝寿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恍惚已不在人间。她知道婆婆又在那里盘问她丈夫,丈夫又在那里叙说一些什么事。周围的世界发了疯,可是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漆黑的天上的一个白太阳。”月亮那样圆满,但是月亮下的人呢?月亮的圆满反衬着芝寿的悲剧。月亮像白太阳,初看荒诞,再看就令人汗毛凛凛感到恐怖。身处月光下,被人窥探,本是隐私的夜晚,却变成昭然若揭的白天,月亮成为让人汗毛凛凛的白太阳。一切都是反常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却又是无法摆脱的。活人就在“白太阳”的炙烤下,失去意识,失去生命。
  月光下的一切物体都是阴暗的。张爱玲无意间触摸到了人类命运的思考,即时间的必然流逝和个体的偶然经历,这二者矛盾所表现出来是月亮式的忧伤来揭示人类悲剧性命运,这也是这篇小說所具有的人类学意义之所在。正如小说结尾所写: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小说首尾呼应,一如神秘的命运怪圈。
  曹七巧的世界随着生命的谢幕而结束,然而现实的生活仍在继续,月亮照样升起。《金锁记》这篇小说从月亮开始,又以月亮结束,月亮这个意象始终贯穿着全篇,加深了悲剧的深刻性和一贯性。故事完了,但是月亮仍然存在。张爱玲以其幽深的笔触及独特的构思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迂回含蓄的意境,构筑了一曲绵延悠长的永恒的“月光曲”。这月亮构筑的永恒悲剧,不但是女性的悲剧,而且是轮回的人生悲剧。
其他文献
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试题以考查能力为主,特别是增强了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勇于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表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培养实际能力是为了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尽快提高教学质量。  要培养这些实际能力,一方面要依靠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另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
一  课改是好事,益师益生,利国利民,模式化教学是课改的重要成果。近十多年来,多个地区、多所名校推出各自的课堂教学模式。模式化教学的好处不一而足,主要体现在摒弃陈旧的以师为主的教学方法,改以生为主,先学后教,有的放矢。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模式化课堂教学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惑和阻碍。由于教学模式这一“模”字的存在,不可避免地要被质疑和诟病。不可否认,
摘 要: 本文简析了唐代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教育思想,以此引出他教与自教重要性的对比。  关键词: 《师说》 他教 自教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但是人们对他的文学成就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对他教育思想的研究。其实,韩愈算得上是继孔子之后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韩愈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几篇散文里,如《原道》、《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和领路人。班主任工作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处处充满艰辛和挑战,尤其是在教改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今天,班主任工作更注意操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人文性。否则班主任工作将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班主任在工作时应及时替换陈旧的理念,代之以符合时代精神的、操作性极强的、科学的新理念。每位班主任应时刻铭记:“人不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三、四年级应完成英语课程的一级目标,五、六年级完成二级目标。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他们表现出对英语的好奇,学习兴趣浓厚。但是,当学生们进入五、六年级之后,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大,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习英语很吃力,产生了种种的不适应,从而引起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降。因此,如何做好小学英语一级与二级的衔接教学,是当前英语教师必须探讨的课题。  一、现状的分析  1.
摘 要: 托尼·库什纳是当代美国剧坛一位重要的剧作家,《一间叫做白昼的明亮房间》是他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优秀当代剧作。检索发现,国内学界目前尚未出现关于该部作品的评析。本文以剧作家对历史的观照为切入点,分析了该剧将历史与现实并置的平行写作手法与叙事技巧,深入探讨了作品除审美欣赏价值以外的现实意义的问题。  关键词: 戏剧《一间叫做白昼的明亮房间》 历史 平行主线    托尼·库什纳(Tony
摘 要: 面对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心理状态不一的教育现状,教师如果能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昭示,去除光环效应的影响,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深入学生,注意学生情绪的心境化和文饰现象,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就一定会成为他们爱戴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 多元智能 光环效应 学生情绪    2011年的6月7日是明星邓超和孙俪牵手走上红地毯的日子,就在那天晚上我在网上看了由李静和戴军主持的一期《超级访问》,
摘 要: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摇篮,是教师开展科研、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是实验室能否适应新型教育体制的关键。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优化对高校的科学发展至关重要。作者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就如何促进实验室管理优化这一问题,从实验室师资队伍建
摘 要: 一节公开课,往往是教师精打细磨、反复推敲出来的,常让听者受益匪浅。不过,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的,不免存在不足。作者结合实例分析教学中常见的不足:拘泥于预设;浮躁的浅阅读;脱离文本的热闹;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关键词: 语文公开课 常见问题 四个方面    公开课,是教师精打细磨、反复推敲出来的,常让听者受益匪浅。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很多令人感动的课堂中,也常有
摘 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之一,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集中体现。高中语文课堂应该如何应对“人性善恶”的命题,彰显怎样的价值观,是教师始终绕不过去的难题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人性中的“平庸之恶”,提倡检省自我,启迪良知,实践公共责任,达成与世界的自然和解,以深化对高中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價值观教育 人性善恶论 “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