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2
摘 要 通过探讨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各阶段的训练指导思想,发现各时期我国的篮球训练指导思想在形成风格,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方面起到良好的宏观引领作用,但对制胜因素的动态变化特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 浅析 中国竞技篮球 训练指导思想 变迁
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各阶段的训练指导思想在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起着引领作用,但中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水平却始终未能跻身世界强队行列,其训练指导思想难辞其咎。因此,篮球界对我国竞技篮球运动指导思想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研讨,褒贬不一,莫衷一是。本文从探讨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各阶段的训练指导思想是否把握住了制胜因素的变异入手,从而为科学制定指导思想提供参考。
一、从篮球制胜因素影响浅析各阶段中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
自1892年奈史密斯编写了概括为五项十三条规则的《青年会篮球规则》,至二十世纪中叶的五十多年间,“准、高、快、全、智、狠、特、灵、稳、变”十项竞技篮球制胜因素已完全显现,并始终表现着制胜因素的“组合优化性和动态变化性”特征。而在这五十年间,中国由于政治经济上的内忧外患造成的不稳定、不和谐的国情,致使中国篮球,乃至中国体育根本无法开展系统规范的训练比赛,更无从谈及篮球训练指导思想的建立。因此,本研究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始。
(一)五、六十年代篮球训练指导思想浅析
从1955年、1957年和1959年我国的三次指导思想的发展变化看,主要突出了一个“快”字,确实顺应了当时世界篮球“快速”的趋势,并形成了“快攻、跳投、紧逼”三大制胜法宝,创立了“狠、快、准、灵”的技战术风格。但这也掩盖和忽略了对高大队员的培养,忽视了阵地进攻、防守和篮板球等技战术的发展。
六十年代因“文化大革命”,我國竞技篮球全面停滞。
(二)七十年代篮球训练指导思想浅析
1972年年底在北京召开的篮、排、足三大球的训练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积极主动、勇猛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十六字篮球训练指导思想。这个十六字方针在以前的“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准确”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勇猛顽强”和“全面”6个字,这是符合当时我国的运动员身高劣势却处于世界篮球运动对抗强势、技术全面的处境的。但从贯彻执行看,主要侧重于进攻训练上,这和当时世界篮球已更加重视防守的发展趋势存在一定差距,未能很好解决我国篮球长期以来的重攻轻守问题,也未能指引我国篮球运动走上高与快、灵、全等结合的道路。
(三)八十年代篮球训练指导思想浅析
篮球运动发展至八十年代,攻防对抗的激烈性和内外功效的失衡性使规则做了两次均衡性调整。增加“5秒违例”罚则,鼓励了防守的积极性和攻击性;同时也促进了进攻的灵活性与对抗性。加之场地的扩大,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此时的竞技篮球更加体现出篮球运动的本质——激烈对抗下的比准。从我国在八十年代提出的三次指导思想看,由于七十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篮球运动开始接触到世界上更多的流派和风格,对我国篮球运动发展起促进作用;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也开始对篮球界产生不良影响,致使训练态度消极,训练作风涣散。因此,在史称我国篮球发展的第二次重要会议的1981年杭州全国篮球训练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苦”和“三从一大”训练指导思想,该思想在当时提出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它有利于转变不良风气,端正训风赛风,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以应对规则变化带来的制胜新要求。“以小打大”和“快速、灵活、全面、准确”是1981年杭州会议上提出,1985年沈阳会议上再次统一的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指导思想,此思想与当时世界篮球攻防对抗激烈强悍,内线外线功效均衡的发展趋势存有距离,在以高、全、狠、智、变为主要制胜手段的竞技篮球时代,仍采取“以小打大”战略,寄希望于回避对抗,靠“快”、“灵”、“准”来取得好成绩越来越难。虽然此时我国在选材时注重发掘高大队员,但却没有彻悟“身高不等于内线实力”的道理;选材上注重了高大队员的重要,训练上却在贯彻“以小打大”思想,使我国的内线惟有身高而已,在世界强队的集“高、全、狠、快、灵”于一身的内线队员面前成了呆板笨拙的衬托;受“小”、“快”、“灵”思想统治的我国外线队员在对方凶狠强悍的防守面前充分暴露了对抗心理弱的问题,降低了最终的“准”。
(四)九十年代篮球训练指导思想浅析
九十年代,世界篮球运动进入了“更加全面,对抗更强,变化更多”的时代。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自1995年实行了职业化改革以来,竞技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一直处于一种困惑状态,时而学习美国NBA,时而学习欧洲,时而又学习南美,时而又学习韩国,以致失去了自己的篮球理念。
(五)新世纪篮球训练指导思想浅析
2000年和2003年提出的两个指导思想大体一致,“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和“系统训练、打好基础、加强体能、全面创新、百花齐放”二十字方针符合当代中国竞技篮球的训练发展方向,“全面创新”和“百花齐放”将解放中国竞技篮球进步的腿脚;“快、准、灵、防、狠”正是世界篮坛主要的制胜因素。但由于在“与世界篮球强国对抗战略模糊”及“小、快、灵与高度的重要性”认识问题上的分歧,这两个指导思想在篮球界未达成共识,以致会后没有很好地落实,使指导思想仍停留在纸上。
2005年宁波会议提出的“以世界先进篮球技战术为方向,形成全面、快速、准确、稳定、凶悍的技术风格和内外结合、攻守兼备、以守促进、快速多变、多点进攻的战术风格”指导思想,更加贴近世界篮球潮流,为我国篮球技战术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风格和理论导向。
综观二十一世纪我国提出的三次指导思想,均未将“高度”的制胜定位上升到指导思想层次,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篮球队员在身高上已占据了绝对优势,因此,必须提升“内外结合,以内为主”思想的战略地位。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研究发现,各时期我国的篮球训练指导思想在形成风格,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方面起到良好的宏观引领作用;加之思想统一下形成的“快攻、跳投、紧逼”三大制胜法宝和“狠、快、准、灵”技术风格,促使新中国篮球的技战术水平得到明显、快速的提升。
2.综观中国各时期篮球训练指导思想,在对竞技篮球制胜规律的理解上明显滞后于世界篮球,人快我快,人狠我狠,亦步亦趋,缺乏前瞻性;再是对制胜因素的动态变化特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过分强调“风格”的培养,“小、快、灵、准”统领中国篮球数十年,以致我们的“死穴”暴露无遗,作茧自缚,缺乏创新性。
3.篮球运动自诞生之日起,高度(身高、高空优势)即是制胜主要因素,而我国各时期的篮球训练指导思想均将“高度”置于“对立面”,将“小、巧”等要素认定为“非我末属”,“常胜法宝”。尤其在我国篮球队员身高已占优势的新时期,对“高度”的认识仍未上升到起统领作用的训练指导思想的地位。
4.从我国各时期的篮球训练指导思想对制胜因素的把握上可以看出,中国篮球运动的领导层对规则变化与项目本质规律关系的认识不够透彻,并缺乏钻研项目本质规律的意识和精神。因此,不能站在“制高点”上制定指导思想,也就抓不住制胜核心因素。
(二)建议
1.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的制定要有前瞻性。提出篮球训练指导思想首先必须了解世界篮球的发展趋势,因此,既要考虑当前短期内我国篮球运动如何发展,也要兼顾其长远的发展,充分重视起超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2.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的制定必须深刻了解篮球规则与篮球运动本质规律的关系,要站在“规则即规律”的认识高度去把握篮球运动各时期的制胜因素,并结合自身特点,充分理解规则变化的新限定引起的新矛盾,从而寻找突破点,发现规则限定与创新的最佳结合点,积极变被动为主动,摒弃死板的“风格”羁绊,创新技战术风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创新,百花齐放”。
3.篮球理念是真正左右教练员、运动员思维决策、技战术行动的深层次的核心问题,因此,提出竞技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当务之急是培养一种“人的綜合素质全面较量”的竞技篮球理念。
参考文献:
[1] 杨华.竞技体育与奥运备战重要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 刘丹.球类运动训练理念批判[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3] 杨华,池建.竞技体育实战制胜案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4] 叶国雄,陈树华.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
[5] 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0:75.
摘 要 通过探讨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各阶段的训练指导思想,发现各时期我国的篮球训练指导思想在形成风格,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方面起到良好的宏观引领作用,但对制胜因素的动态变化特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 浅析 中国竞技篮球 训练指导思想 变迁
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各阶段的训练指导思想在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起着引领作用,但中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水平却始终未能跻身世界强队行列,其训练指导思想难辞其咎。因此,篮球界对我国竞技篮球运动指导思想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研讨,褒贬不一,莫衷一是。本文从探讨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各阶段的训练指导思想是否把握住了制胜因素的变异入手,从而为科学制定指导思想提供参考。
一、从篮球制胜因素影响浅析各阶段中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
自1892年奈史密斯编写了概括为五项十三条规则的《青年会篮球规则》,至二十世纪中叶的五十多年间,“准、高、快、全、智、狠、特、灵、稳、变”十项竞技篮球制胜因素已完全显现,并始终表现着制胜因素的“组合优化性和动态变化性”特征。而在这五十年间,中国由于政治经济上的内忧外患造成的不稳定、不和谐的国情,致使中国篮球,乃至中国体育根本无法开展系统规范的训练比赛,更无从谈及篮球训练指导思想的建立。因此,本研究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始。
(一)五、六十年代篮球训练指导思想浅析
从1955年、1957年和1959年我国的三次指导思想的发展变化看,主要突出了一个“快”字,确实顺应了当时世界篮球“快速”的趋势,并形成了“快攻、跳投、紧逼”三大制胜法宝,创立了“狠、快、准、灵”的技战术风格。但这也掩盖和忽略了对高大队员的培养,忽视了阵地进攻、防守和篮板球等技战术的发展。
六十年代因“文化大革命”,我國竞技篮球全面停滞。
(二)七十年代篮球训练指导思想浅析
1972年年底在北京召开的篮、排、足三大球的训练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积极主动、勇猛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十六字篮球训练指导思想。这个十六字方针在以前的“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准确”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勇猛顽强”和“全面”6个字,这是符合当时我国的运动员身高劣势却处于世界篮球运动对抗强势、技术全面的处境的。但从贯彻执行看,主要侧重于进攻训练上,这和当时世界篮球已更加重视防守的发展趋势存在一定差距,未能很好解决我国篮球长期以来的重攻轻守问题,也未能指引我国篮球运动走上高与快、灵、全等结合的道路。
(三)八十年代篮球训练指导思想浅析
篮球运动发展至八十年代,攻防对抗的激烈性和内外功效的失衡性使规则做了两次均衡性调整。增加“5秒违例”罚则,鼓励了防守的积极性和攻击性;同时也促进了进攻的灵活性与对抗性。加之场地的扩大,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此时的竞技篮球更加体现出篮球运动的本质——激烈对抗下的比准。从我国在八十年代提出的三次指导思想看,由于七十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篮球运动开始接触到世界上更多的流派和风格,对我国篮球运动发展起促进作用;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也开始对篮球界产生不良影响,致使训练态度消极,训练作风涣散。因此,在史称我国篮球发展的第二次重要会议的1981年杭州全国篮球训练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苦”和“三从一大”训练指导思想,该思想在当时提出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它有利于转变不良风气,端正训风赛风,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以应对规则变化带来的制胜新要求。“以小打大”和“快速、灵活、全面、准确”是1981年杭州会议上提出,1985年沈阳会议上再次统一的我国竞技篮球训练指导思想,此思想与当时世界篮球攻防对抗激烈强悍,内线外线功效均衡的发展趋势存有距离,在以高、全、狠、智、变为主要制胜手段的竞技篮球时代,仍采取“以小打大”战略,寄希望于回避对抗,靠“快”、“灵”、“准”来取得好成绩越来越难。虽然此时我国在选材时注重发掘高大队员,但却没有彻悟“身高不等于内线实力”的道理;选材上注重了高大队员的重要,训练上却在贯彻“以小打大”思想,使我国的内线惟有身高而已,在世界强队的集“高、全、狠、快、灵”于一身的内线队员面前成了呆板笨拙的衬托;受“小”、“快”、“灵”思想统治的我国外线队员在对方凶狠强悍的防守面前充分暴露了对抗心理弱的问题,降低了最终的“准”。
(四)九十年代篮球训练指导思想浅析
九十年代,世界篮球运动进入了“更加全面,对抗更强,变化更多”的时代。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自1995年实行了职业化改革以来,竞技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一直处于一种困惑状态,时而学习美国NBA,时而学习欧洲,时而又学习南美,时而又学习韩国,以致失去了自己的篮球理念。
(五)新世纪篮球训练指导思想浅析
2000年和2003年提出的两个指导思想大体一致,“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和“系统训练、打好基础、加强体能、全面创新、百花齐放”二十字方针符合当代中国竞技篮球的训练发展方向,“全面创新”和“百花齐放”将解放中国竞技篮球进步的腿脚;“快、准、灵、防、狠”正是世界篮坛主要的制胜因素。但由于在“与世界篮球强国对抗战略模糊”及“小、快、灵与高度的重要性”认识问题上的分歧,这两个指导思想在篮球界未达成共识,以致会后没有很好地落实,使指导思想仍停留在纸上。
2005年宁波会议提出的“以世界先进篮球技战术为方向,形成全面、快速、准确、稳定、凶悍的技术风格和内外结合、攻守兼备、以守促进、快速多变、多点进攻的战术风格”指导思想,更加贴近世界篮球潮流,为我国篮球技战术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风格和理论导向。
综观二十一世纪我国提出的三次指导思想,均未将“高度”的制胜定位上升到指导思想层次,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篮球队员在身高上已占据了绝对优势,因此,必须提升“内外结合,以内为主”思想的战略地位。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研究发现,各时期我国的篮球训练指导思想在形成风格,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方面起到良好的宏观引领作用;加之思想统一下形成的“快攻、跳投、紧逼”三大制胜法宝和“狠、快、准、灵”技术风格,促使新中国篮球的技战术水平得到明显、快速的提升。
2.综观中国各时期篮球训练指导思想,在对竞技篮球制胜规律的理解上明显滞后于世界篮球,人快我快,人狠我狠,亦步亦趋,缺乏前瞻性;再是对制胜因素的动态变化特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过分强调“风格”的培养,“小、快、灵、准”统领中国篮球数十年,以致我们的“死穴”暴露无遗,作茧自缚,缺乏创新性。
3.篮球运动自诞生之日起,高度(身高、高空优势)即是制胜主要因素,而我国各时期的篮球训练指导思想均将“高度”置于“对立面”,将“小、巧”等要素认定为“非我末属”,“常胜法宝”。尤其在我国篮球队员身高已占优势的新时期,对“高度”的认识仍未上升到起统领作用的训练指导思想的地位。
4.从我国各时期的篮球训练指导思想对制胜因素的把握上可以看出,中国篮球运动的领导层对规则变化与项目本质规律关系的认识不够透彻,并缺乏钻研项目本质规律的意识和精神。因此,不能站在“制高点”上制定指导思想,也就抓不住制胜核心因素。
(二)建议
1.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的制定要有前瞻性。提出篮球训练指导思想首先必须了解世界篮球的发展趋势,因此,既要考虑当前短期内我国篮球运动如何发展,也要兼顾其长远的发展,充分重视起超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2.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的制定必须深刻了解篮球规则与篮球运动本质规律的关系,要站在“规则即规律”的认识高度去把握篮球运动各时期的制胜因素,并结合自身特点,充分理解规则变化的新限定引起的新矛盾,从而寻找突破点,发现规则限定与创新的最佳结合点,积极变被动为主动,摒弃死板的“风格”羁绊,创新技战术风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创新,百花齐放”。
3.篮球理念是真正左右教练员、运动员思维决策、技战术行动的深层次的核心问题,因此,提出竞技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当务之急是培养一种“人的綜合素质全面较量”的竞技篮球理念。
参考文献:
[1] 杨华.竞技体育与奥运备战重要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 刘丹.球类运动训练理念批判[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3] 杨华,池建.竞技体育实战制胜案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4] 叶国雄,陈树华.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
[5] 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