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悬挂“手机袋”是否合理:对前提预设的反思

来源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n613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10多年来,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课堂开始悬挂“手机收纳袋”,大力倡导“无手机课堂”.总体看来,这种做法主要出于三个前提预设,一是“手机干扰课堂教学”,二是“学生自控能力太弱”,三是“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文章从制度建设角度对这三个前提预设的合理性、对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了反思.
其他文献
当代社会对环境设计的认可度与接受度在不断提升,但发展中的环境设计仍存在许多不足.在环境设计理论研究领域,就“设计论设计”的局限思想很难产生理论的新突破,因而必须拓宽视野和思路.顺应时代潮流,融合经济学理论思想,并从社会整体发展现状的角度寻找答案,以体现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是当代环境设计创新的切入点.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并初步探索环境设计未来发展前景及其方向.
小写意花鸟画在笔墨上立足传统,在题材上与时代并进,将大众喜闻乐见的自然形象呈现在画面之中,以书法用笔、色和墨的变化营造出清秀雅丽的艺术境界,既生动活泼又富有生活气息.在国画教学中,它的特点发展为独特的优势,适应了国画课堂的种种因素,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花鸟画奠定了扎实的笔墨基础,并为国画课程打造了鲜明又“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在当今时代视觉文化多样性的环境下,各种艺术形式纷繁复杂,艺术家回到视觉艺术的源点,研究绘画形式语言具有重要意义.绘画形式语言的基本要素包括图形、色彩、材质和空间场域,艺术家将它们有机、完整地编排,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传达意图.一千多年前的龟兹壁画,瑰丽多彩,是中国美术史上一朵灿烂的奇葩.壁画中包含了形、色、质、场所有的绘画形式语言,对这些要素的研究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绘画的有效通道和途径.本文从这四个要素解析龟兹壁画如何通过组织绘画的形式语言来表达宗教情怀和意义.研究其形式语言要素的组织形式和规律,可以对当代
中国共产党百年学前教育质量观依次经历了从探索保育为主的战时需要质量观、注重国家需求的国家本位质量观、关注科学保教的规范性质量观、强调在园数量的保障性质量观、重视幼儿地位的儿童本位质量观到坚持儿童发展的全面质量观的演进.我国学前教育质量观的发展呈现出质量内容上从强调结果到过程结果并重,质量标准上从合乎需要到更强调合乎发展,质量实施路径上从课堂教学到游戏活动,质量取向上从社会取向到社会和个人取向并行.展望未来,我国学前教育质量观应当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以关键过程性质量为重点,以明确质量标准为前提,以权威质量检测
内生式学校改革是基于学校自身、以学校为主导力量进行的改革与发展,这意味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彰显一种“自我”立场.不仅如此,实践中的内生式改革还应体现为基于自我的关系性发展.内生式改革存在自治型和互动型两种诠释方式,在网络化的生存环境下,学校越发需要在坚持自我的同时确立“我们”立场,提升合作能力,确立“对话”意识,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开展协作,并围绕学校认同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开展持续性的探索与创新.
高质量教育的观念革新以教师素养的发展与培育作为其实现前提.目前,高质量教育推动教师素养发展的特点呈现出教师素养培育的优质化、教师素养形成的深度化、教师素养呈现的多元化特征.围绕高质量教育发展,教师素养的构建大体包括层级化知识、教学价值观与教师的优质再发展.相应的,基于高质量教育的教师素养培育策略,需要供给不同层级的教师专业知识,关注价值的整合功能;培育教师的教学价值观,促进教师的情感认同;加强学校组织因素建设,合力助推教师的优质再发展,从而有效实现高质量教育背景下教师素养的发展及其培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历经了创建与初步探索、停滞与扭曲、恢复与发展、转型与创新四个主要发展阶段.在以往发展历程中,新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取得了重要成就:育人价值取向逐渐凸显、劳动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劳动教育形式不断丰富等.反思过往的发展历程与成就,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政策、积极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落实、健全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是未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发展道路上的应然选择.
建党百年来,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萌芽起步阶段、曲折蜕变阶段、纵深发展阶段.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不断走向育人本质,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不断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式不断趋于多样化.展望未来,劳动教育课程应设置融会贯通的课程目标,构建融合开放的课程内容,推进创新互融的课程实施.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施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者在不同时期所提出的“教劳结合”,在表述方式上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其现实关注点也有所不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统一于“教劳结合”之中,由此,我们不能仅仅从教育的角度来理解“教劳结合”,它不仅是教育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而且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新时代要真正实践好“教劳结合”,就必须按照新时代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需要来培养人才.
“对话式”教学(DT)是应对当前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满足学生课堂学习需求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电子产品依赖性过大、效率低下等问题,致使教学效果不明显,无法有效达成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而“对话式”教学是在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的参与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便于教师利用交际教学法(CLT)因材施教,既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于表达不同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