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小写意花鸟画在笔墨上立足传统,在题材上与时代并进,将大众喜闻乐见的自然形象呈现在画面之中,以书法用笔、色和墨的变化营造出清秀雅丽的艺术境界,既生动活泼又富有生活气息.在国画教学中,它的特点发展为独特的优势,适应了国画课堂的种种因素,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花鸟画奠定了扎实的笔墨基础,并为国画课程打造了鲜明又“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写意花鸟画在笔墨上立足传统,在题材上与时代并进,将大众喜闻乐见的自然形象呈现在画面之中,以书法用笔、色和墨的变化营造出清秀雅丽的艺术境界,既生动活泼又富有生活气息.在国画教学中,它的特点发展为独特的优势,适应了国画课堂的种种因素,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花鸟画奠定了扎实的笔墨基础,并为国画课程打造了鲜明又“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2002年,天津美术学院成立了实验艺术学院的前身——现代艺术学院,开创性地将时代这一学术维度作为院系设立的核心,标志着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开始以学院为单位,系统研究艺术发展的最前沿问题,体系化教授当代艺术创作方法.rn“实验”作为一个方法论概念,被当代艺术或前卫艺术所运用,并被证明能够保证艺术机制的更新.“何为当代”以及“如何实验”是一个常问常新的问题,当代艺术的发展动向,是实验艺术学院不断思考的核心问题,也是实验艺术专业在艺术学院中需要承担的学术责任.针对这一问题,实验艺术学院采用论坛的方式,收集世界的声音
本文以徐禹功作品《雪中梅竹图》为研究对象,从中国传统雪景绘画与梅竹题材的关系着手,结合相关史料和图像,初探徐禹功的艺术脉络.同时,通过对《雪中梅竹图》题跋进行分析,勾勒出徐禹功个人生平及作品信息.最后,通过研究《雪中梅竹图》画面构图、意趣、笔墨间的呼应关系,以及徐禹功于写竹梅的具体技法,分析其艺术的承继与创新.
深受技术进步的影响,工业设计作品由“韵味性”向“物质性”转化,呈现出可被“量产”与“复制”的设计现象,重置了技术美学的时代立场.本文立足20世纪工业设计由行业制造转向产业经济的发展历程,思考以“机械选择”作为创作尺度、审美尺度及加工尺度而量化形成的工业技术美学,评议其相关“秩序感”的建立源流及作用机制,以期为当代极具逻辑秩序意味的工业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中学校园作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空间环境设计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往往会起到重要作用.深度解读我国中学校园景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从中学生生理、心理需求和行为发展特征入手,引入互动景观理念,针对互动景观的概念、特点、功能及需求等,结合中学教育发展需要,提出互动景观的设计重点,探究中学校园互动景观设计原则,将有利于促进校园互动景观建设.
数字图像创作课程是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摄影艺术系二年级的专业必修课程,此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图像思维进行训练,主要讲授数字设备基础以及周边设备应用,重点要求掌握图像的生产与再造.数字图像作为一种媒介,虽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但仍在图像艺术的范畴内,是带有数字特征的图像艺术.区别于传统摄影,数字图像艺术拥有其自身的技术和美学.随着图像软件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人们面对新手段创造的图像时,对其所展现出来的魅力就提出了新的审美需求.
《豳风》,尤其是《七月》一章,是历代《诗经图》中出现最多的主题.由于制画群体与绘制目的的不同,各个朝代的《豳风图》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本文按朝代对《豳风图》依次进行探析,从中发掘各朝之间《豳风图》的关联,寻求每个朝代《豳风图》中值得被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显现美学”是当代德国美学家马丁·泽尔以“显现”为核心构建的一种注重审美感知过程的新美学,强调“显现”是在审美感知的当下情境中呈现的同时或暂时的“诸显象间游戏”.中国书法的美学研究一直以来都偏重于艺术作品的风格描述或审美思想阐释,而审美的过程——显现却始终没有得到充分关注.“显现美学”聚焦于审美过程的时间性,对书法审美中出现的任意显象游戏都保持着感知上的开放,从“显现美学”的理论视角来审视中国书法审美过程中的“显象游戏”,使得书法在不同的显现过程中得以揭示自身.对“显现”的关注也将带给我们全新的、更加宽阔
雕版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是构筑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是延续历史文脉的基因符码,也是传承艺术文化的关键载体.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雕版印本的两大视觉因素——图像与文字关系进行梳理,从应用性、视觉性、艺术性的角度分析其形态规律,以互补、互释、互映、互证四种类型作为切入点,旨在厘清中国古代雕版印本中的图文错综交互关系,对两者所体现的相互作用、相互表征、相互衍生等内在特性作出思考.
当精神的消解、人的功能化、人的物化等生存悖谬使人遭遇意义困顿与价值匮乏时,作为教师的个体也迷失了方向.当下,教师德行操守的问题日益突显,社会上存在的教师追求的功利性、教师意识的混沌化、教师信念的荒芜化现象呈不断蔓延之势,引发社会公众的关注和热议.个体何以成为教师?成为教师的个体又为何?教师德行对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破解这些关乎教师存在与生存的、直接指向教师意义与价值的问题,唯有从让教师认识“教师”、让教师观察自我、让“教师”寓于教师三个维度出发,对教师成为存在者的生存论维度予以分析,才能寻觅可行的解救之道
当代社会对环境设计的认可度与接受度在不断提升,但发展中的环境设计仍存在许多不足.在环境设计理论研究领域,就“设计论设计”的局限思想很难产生理论的新突破,因而必须拓宽视野和思路.顺应时代潮流,融合经济学理论思想,并从社会整体发展现状的角度寻找答案,以体现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是当代环境设计创新的切入点.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并初步探索环境设计未来发展前景及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