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在推动音乐教学事业迈向新台阶的过程中每个音乐教师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音乐教师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良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们都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音乐教学能力和水平。一个音乐教师音乐教学美感能力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音乐课程教学效果的吸收。因此,在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美感作为音乐教师的心理动力结构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中小学;教学美感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在当下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要求以及新的教学素材,我们音乐课程的教学如果再一味的照搬照抄传统的教学模式恐怕已经不能符合当下的教学需求了。新的教学要求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都对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小学的音乐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会影响到音乐课程的教学那就是音乐教师的心理动力结构。音乐教师的心理动力结构总共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教学动机、教学兴趣和教学美感,这个三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而且缺一不可,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我们需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心理动力结构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本文选取了心理动力结构中的第三个部分教学美感来进行论述教师心理动力结构的培养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教学美感主要从音乐美的发现以及音乐美的赞美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在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学会去发现音乐的美,如果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来教会学生机械的唱会一首歌或者学会听完一首乐曲,这样的音乐教学是完全毫无意义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不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在哪里也就更加谈不上去感受音乐的美和正真的爱上音乐这门艺术形式,这和我们平时教授的文化课也就没有了任何区别。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和认识音乐中的美,换个角度来说就是需要告诉学生音乐是通过什么来塑造音乐形象的,是一些什么因素构成了我们听到的旋律和唱的旋律。在整个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对音乐的构成元素进行识别并对这些元素进行记忆一遍下次学生能主动的发现音乐的美和对音乐进行审美。要想完成这一系列的教学任务,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首先需要的就是自己能发现音乐中的美,自己对这些音乐素材要能进行认识和识别并且对这些音乐构成的元素了如指掌。在自己接触音乐的过程中要让自己真正的处于音乐的天地中全身心的去感受音乐并且去发现音乐的美,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去感受和发现音乐的美。
具备发现音乐美的能力后,我们更要学会对音乐进行赞美,我们对音乐美的赞赏可以从音乐情绪与意境的判断、音乐风格的把握以及内容与意义的理解三个方面着手。不同的音乐作品肯定有着不一样的思想情感和风格,我们不可能把同一种对音乐的理解方式用到所有的音乐作品中去。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以及不同的作曲家写出来的作品都是具有他们特定的时代的意义的,不可能统一为同一种风格同一种情感,与此同时我们在理解音乐作品和赞美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不能明确的割裂音乐作品与时代和社会的关系。我们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同时需要对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史实都需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对于音乐美的赞美会显得更加与音乐作品创作的初衷相接近,更能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我们可以试想,作为音乐教师能对音乐作品理解达到这样的程度,那么在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带领学生学习歌曲同时更多的我们教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音樂和感受音乐,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来,音乐课堂一定是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也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而且整个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音乐课程的教学也就不是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在向着美育一步一步的靠近了。
作为基础音乐的教学工作者,我们在注重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自己心里动力结构的培养,良好和扎实的心理动力结构不仅能让作为教师自己正在意义是去发现音乐的美和感受音乐的美更加能带动学生们一起积极的参与到音乐这门艺术的审美活动中来,因此我们在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也要学会提高自己心理方面的知识储备量,为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打下更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会让自己和学生们一起去发现音乐的美和感受音乐的美。
【参考文献】
[1]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郑茂平,江琦.音乐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邰方,耿坚,胥娟.小学音乐教学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王晓蓉.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5]赵岩.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黄磊,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5级研究生。
关键词:音乐教育;中小学;教学美感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在当下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要求以及新的教学素材,我们音乐课程的教学如果再一味的照搬照抄传统的教学模式恐怕已经不能符合当下的教学需求了。新的教学要求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都对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小学的音乐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会影响到音乐课程的教学那就是音乐教师的心理动力结构。音乐教师的心理动力结构总共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教学动机、教学兴趣和教学美感,这个三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而且缺一不可,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我们需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心理动力结构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本文选取了心理动力结构中的第三个部分教学美感来进行论述教师心理动力结构的培养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教学美感主要从音乐美的发现以及音乐美的赞美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在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学会去发现音乐的美,如果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来教会学生机械的唱会一首歌或者学会听完一首乐曲,这样的音乐教学是完全毫无意义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不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在哪里也就更加谈不上去感受音乐的美和正真的爱上音乐这门艺术形式,这和我们平时教授的文化课也就没有了任何区别。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和认识音乐中的美,换个角度来说就是需要告诉学生音乐是通过什么来塑造音乐形象的,是一些什么因素构成了我们听到的旋律和唱的旋律。在整个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对音乐的构成元素进行识别并对这些元素进行记忆一遍下次学生能主动的发现音乐的美和对音乐进行审美。要想完成这一系列的教学任务,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首先需要的就是自己能发现音乐中的美,自己对这些音乐素材要能进行认识和识别并且对这些音乐构成的元素了如指掌。在自己接触音乐的过程中要让自己真正的处于音乐的天地中全身心的去感受音乐并且去发现音乐的美,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去感受和发现音乐的美。
具备发现音乐美的能力后,我们更要学会对音乐进行赞美,我们对音乐美的赞赏可以从音乐情绪与意境的判断、音乐风格的把握以及内容与意义的理解三个方面着手。不同的音乐作品肯定有着不一样的思想情感和风格,我们不可能把同一种对音乐的理解方式用到所有的音乐作品中去。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以及不同的作曲家写出来的作品都是具有他们特定的时代的意义的,不可能统一为同一种风格同一种情感,与此同时我们在理解音乐作品和赞美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不能明确的割裂音乐作品与时代和社会的关系。我们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同时需要对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史实都需要做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对于音乐美的赞美会显得更加与音乐作品创作的初衷相接近,更能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我们可以试想,作为音乐教师能对音乐作品理解达到这样的程度,那么在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带领学生学习歌曲同时更多的我们教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音樂和感受音乐,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来,音乐课堂一定是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也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而且整个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音乐课程的教学也就不是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在向着美育一步一步的靠近了。
作为基础音乐的教学工作者,我们在注重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自己心里动力结构的培养,良好和扎实的心理动力结构不仅能让作为教师自己正在意义是去发现音乐的美和感受音乐的美更加能带动学生们一起积极的参与到音乐这门艺术的审美活动中来,因此我们在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也要学会提高自己心理方面的知识储备量,为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打下更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会让自己和学生们一起去发现音乐的美和感受音乐的美。
【参考文献】
[1]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郑茂平,江琦.音乐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邰方,耿坚,胥娟.小学音乐教学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王晓蓉.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5]赵岩.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黄磊,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5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