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放思想是改革创新的前提,是经济、政治、社会、人自身发展进步的引擎。社会实践的一味重复,简单听命,对矛盾问题在现有框架内已无出路仍不思改革等,都不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突破、要开拓、要创新。解放思想的基础,是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但更依赖于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社会的包容能力,法律政策的导向,以及当局对解放思想的激励机制与整合能力。更深层次看,解放思想反映了国民的生存质量、国家的发展活力与核心竞争力。
解放思想,最主要的是敢想。敢于对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没有开创的事业大胆地构想,敢于对思想理论方面的禁区挑战,敢于对“权威”和所谓真理中的谬误发出诘问,敢于对一切不合时宜、有违人性压抑人的创造力的东西提出批评、进行抵制,等等。
对于公众而言,敢想,当然首先要消除心理的障碍,摆脱对上级、对长者的依附,消除对权威的迷信,摒弃奴隶主义和盲从心理,实现人格的独立。敢想,要基于事实,同时要符合逻辑,错了也不要紧,圣人不免也会犯错误,要相信党、政府和人民的宽容和社会实践中的纠错能力。
对于党政官员而言,解放思想,本质的要求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和出现的现实问题,解决人在自身发展中所有人为的、不应有的阻力、障碍、约束。这也是解放思想的生命力所在。从发展的观点看,绝对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在实际生活中,困扰国家、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和人自身发展的矛盾问题比比皆是。这本不足为怪。一如穿在孩子身上的衣服和鞋子,也如小虾的躯壳,只有不断地蜕变,不断地更新,才能适应生命体不断生长的需要。而解放思想的魅力,就在于对解决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不断地提出带有突破性的解决方案。这种建设性的方案,从哲学的角度看,又必然伴随着对既有的、现存中曾经带有革命意义,而如今显然已经走向自己反面的东西(诸如体制、机制、法律、政策和管理)不断更新、突破、整合与重建。所以,思想的解放和改革的实践就成为在破中立,在立中破的发展动力。
问题在于,解放思想必须成为上下联动,广泛参与,牵动全局的整个社会行为。这首先基于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但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从已经过去的三十年改革开放经验来看,解放思想如果只停留在百姓层面、局限在个别人的鼓吹,是不会形成发展动力的。因为解放思想的大潮,其势有待于正确的引导、整合,以恰如其分的渠道去释放。所以,在思想解放向社会改革的转化过程中,人民群众自发的、分散的、无序的思想行为,都有待于决策者和管理者以梳理、概括、升华的方式加以吸纳,使之结出法律、体制、机制和政策的成果。这就要求领导者首先要破除封建家长制思想,把改革开放事业作为人民的事业而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克服左的思想障碍,勇于挥别旧体制阴影,形成开放的眼光、开放的胸襟、开放民主的管理。而且,解放思想和改革的原始动力既来自于每个个体生存的本能,更来自于人们在追求发展中所体现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职业良知,来自基于每个个体的群体公共意识,来自于民族的自尊心。如果出于一己私利,出于小团体既得利益,这样的所谓解放思想就难免会平庸化,最终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绊脚石。
解放思想必然带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使然。比如,“吃饭”问题解决之后,经济体制中的问题就提上日程;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地位让位之后,政治体制改革就提到突出位置等等。解放思想必然要突出重点领域,必然要突出多数利益群体的意愿表达,但这种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的确立,当然不能、也不应该影响到其多元化和普遍性。如果解放思想被加以重重限制,事先就划出种种框子,这样的解放思想就会脱离群众,泯灭个性,成为对人民群众的愚弄,以致形成新的思想牢笼。
解放思想绝对不是空想,必须基于社会实践,读好有字书和无字书。知识和经验具有贯通古今、连接已知未知的功能。要解放思想,就应该对一些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带有人类普遍认可的宝贵经验加以借鉴。毕竟解放思想作为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既不是从零开始的,也不是在孤军作战。所以,当一个或是一堆问题暴露出来之后,重要的是要搞清问题的性质,分析这些问题是人类共有的,还是我国所独有的,进而增强学习借鉴的针对性,以少走或不走弯路。如果我们在学习阶段就自我设置禁区,这也不相信,那也不许搞,抱残守缺,“主义”至上,自己又拿不出解决的办法,又怎能给思想之树提供营养?
(作者系吉林省松原市人事局局长)
解放思想,最主要的是敢想。敢于对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没有开创的事业大胆地构想,敢于对思想理论方面的禁区挑战,敢于对“权威”和所谓真理中的谬误发出诘问,敢于对一切不合时宜、有违人性压抑人的创造力的东西提出批评、进行抵制,等等。
对于公众而言,敢想,当然首先要消除心理的障碍,摆脱对上级、对长者的依附,消除对权威的迷信,摒弃奴隶主义和盲从心理,实现人格的独立。敢想,要基于事实,同时要符合逻辑,错了也不要紧,圣人不免也会犯错误,要相信党、政府和人民的宽容和社会实践中的纠错能力。
对于党政官员而言,解放思想,本质的要求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和出现的现实问题,解决人在自身发展中所有人为的、不应有的阻力、障碍、约束。这也是解放思想的生命力所在。从发展的观点看,绝对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在实际生活中,困扰国家、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和人自身发展的矛盾问题比比皆是。这本不足为怪。一如穿在孩子身上的衣服和鞋子,也如小虾的躯壳,只有不断地蜕变,不断地更新,才能适应生命体不断生长的需要。而解放思想的魅力,就在于对解决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不断地提出带有突破性的解决方案。这种建设性的方案,从哲学的角度看,又必然伴随着对既有的、现存中曾经带有革命意义,而如今显然已经走向自己反面的东西(诸如体制、机制、法律、政策和管理)不断更新、突破、整合与重建。所以,思想的解放和改革的实践就成为在破中立,在立中破的发展动力。
问题在于,解放思想必须成为上下联动,广泛参与,牵动全局的整个社会行为。这首先基于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但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从已经过去的三十年改革开放经验来看,解放思想如果只停留在百姓层面、局限在个别人的鼓吹,是不会形成发展动力的。因为解放思想的大潮,其势有待于正确的引导、整合,以恰如其分的渠道去释放。所以,在思想解放向社会改革的转化过程中,人民群众自发的、分散的、无序的思想行为,都有待于决策者和管理者以梳理、概括、升华的方式加以吸纳,使之结出法律、体制、机制和政策的成果。这就要求领导者首先要破除封建家长制思想,把改革开放事业作为人民的事业而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克服左的思想障碍,勇于挥别旧体制阴影,形成开放的眼光、开放的胸襟、开放民主的管理。而且,解放思想和改革的原始动力既来自于每个个体生存的本能,更来自于人们在追求发展中所体现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职业良知,来自基于每个个体的群体公共意识,来自于民族的自尊心。如果出于一己私利,出于小团体既得利益,这样的所谓解放思想就难免会平庸化,最终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绊脚石。
解放思想必然带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使然。比如,“吃饭”问题解决之后,经济体制中的问题就提上日程;经济体制改革的主体地位让位之后,政治体制改革就提到突出位置等等。解放思想必然要突出重点领域,必然要突出多数利益群体的意愿表达,但这种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的确立,当然不能、也不应该影响到其多元化和普遍性。如果解放思想被加以重重限制,事先就划出种种框子,这样的解放思想就会脱离群众,泯灭个性,成为对人民群众的愚弄,以致形成新的思想牢笼。
解放思想绝对不是空想,必须基于社会实践,读好有字书和无字书。知识和经验具有贯通古今、连接已知未知的功能。要解放思想,就应该对一些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带有人类普遍认可的宝贵经验加以借鉴。毕竟解放思想作为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既不是从零开始的,也不是在孤军作战。所以,当一个或是一堆问题暴露出来之后,重要的是要搞清问题的性质,分析这些问题是人类共有的,还是我国所独有的,进而增强学习借鉴的针对性,以少走或不走弯路。如果我们在学习阶段就自我设置禁区,这也不相信,那也不许搞,抱残守缺,“主义”至上,自己又拿不出解决的办法,又怎能给思想之树提供营养?
(作者系吉林省松原市人事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