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教国标版三语文上册第11课《第八次》,因为是上学校公开课,因此也稍重视,除了上网搜寻外,还精心思考了各个环节的处理与衔接,想象着课堂中学生会出现种种状况。课上得较圆满,学生也积极投入,与老师的配合很和谐。其中一个环节的生成,因为自己的灵机一动,而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
因为第二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精读第3-5小节,其中重点是第3小节。我从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这一节:“(1)这是一只__________的蜘蛛。从哪些语句看出来?请你边读边画一画。(2)就在他唉声叹气、心灰意冷的时候,他看到蜘蛛结网的整个过程,他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一边读,一边体会,然后用笔在字里行间写下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了讨论,之后师生一起互动交流,学生的答案不一,但也很切合文意,有的说:这是一只顽强的蜘蛛,因为从它一次次失败了,又一次次结网;有的说:这是一只坚持不懈的蜘蛛,因为这个蜘蛛失败了,但从不灰心,结了断,断了结,一直坚持到成功的那一刻;有的说:这是一只勤劳的蜘蛛,他为了建造他的家,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不怕吃苦;有的说:这是一只能干的蜘蛛,那么大的风,它不辞辛苦,想方设法终于结成了一张网,真是太能干了。
刚巧,当几乎没有孩子举手时,我身旁一个孩子在底下悄悄说:“这一只充满智慧的蜘蛛。”声音虽不大,可桌位间隙处都是听课的老师。如果放弃这个的答案,那似乎有些残忍,何况也不符合教育规律呀。
师:为什么呀?这是个新奇的想法,能把你的理解说出来吗?
生(一怔,犹豫片刻):蜘蛛是想通过织网的过程,让布鲁斯王子知道,让他受到启发,鼓起他的信心。
生2(接着话茬):蜘蛛是想告诉王子,要像它一样顽强,一样坚持不懈。
师(笑):那这只蜘蛛真是有仙人的灵魂附体了。是吗?
生:不是。
师(因势利导):这只蜘蛛是聪明的,因为他知道为了生活,为了捕虫,一次又一次的结网,在那么大的风下终于织成一张网。它的坚持是一种聪明,可比蜘蛛更聪明,更智慧的是谁呢?
生:是布鲁斯王子。
师:那王子比蜘蛛更聪明更智慧的地方在哪儿?
生:王子能从蜘蛛身上受到启发,知道振作起来,重新战斗,他比蜘蛛更了不起。
生:不是所有的人看到蜘蛛结网都能受到启发,王子做到了,他更智慧。
生:蜘蛛一个人工作,王子还要率领全体将士们一起团结起来,重新投入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斗中。实在太了不起了。
师:这就是智慧,智慧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
……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虽然课的设计超出了预设,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激活了整个课堂,笔者以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1.纲举目张,引导学生玩味语言。笔者在课上也只抓住一两个主要问题,以期达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之功效。学生围绕着“这是一只怎样的蜘蛛?”展开阅读和思考,进而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教师也主动参其中,与学生一起走进布鲁斯王子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作者的用意。这也达到笔者在设计此课的目标——内容学习与言语形式感悟有机融合。表面看是情节的分析,实质上是对言语形式的关注和玩味;表面是人物形象的剖析,实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表面是内容的理解,中心的体会,实质是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形式和内容融为一体,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2.巧用生成,尊重学生多元解读。可以说,“这是一只智慧的蜘蛛。”答案还是出乎了笔者的意料,对比于其它答案,这只“智慧”蜘蛛似乎来得不是时候,何况还在公开课上,笔者可考虑多种因素,不必要这样费尽心思让他表述完。可是,笔者还是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并极力肯定学生的思考的深度和丰富的想象力。歌德曾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我们语文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读懂文本内涵,让学生也成为文本阅读的有心人。笔者以为,学生的智慧生成,是尊重学生思考的结果,是注重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培养的结果,也是提倡学生多角度、多创意阅读的结果。多元解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3.给予空间,鼓励学生放飞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未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给予空间就是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笔者在课堂中极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不强加以学生死的答案,不讲究模式的框框,而多鼓励学生自己的感悟和思想。课例中,笔者引导学生说说:布鲁斯王子的智慧在哪儿?似乎是离题了,可也巧妙的地和后文的内容契合在一起,之后教学中再来理解布鲁斯王子的精神也顺理成章了。
笔者很庆幸有了这个智慧的蜘蛛,更庆幸抓住了这次“智慧”的生成。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 江苏】
因为第二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精读第3-5小节,其中重点是第3小节。我从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这一节:“(1)这是一只__________的蜘蛛。从哪些语句看出来?请你边读边画一画。(2)就在他唉声叹气、心灰意冷的时候,他看到蜘蛛结网的整个过程,他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一边读,一边体会,然后用笔在字里行间写下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了讨论,之后师生一起互动交流,学生的答案不一,但也很切合文意,有的说:这是一只顽强的蜘蛛,因为从它一次次失败了,又一次次结网;有的说:这是一只坚持不懈的蜘蛛,因为这个蜘蛛失败了,但从不灰心,结了断,断了结,一直坚持到成功的那一刻;有的说:这是一只勤劳的蜘蛛,他为了建造他的家,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不怕吃苦;有的说:这是一只能干的蜘蛛,那么大的风,它不辞辛苦,想方设法终于结成了一张网,真是太能干了。
刚巧,当几乎没有孩子举手时,我身旁一个孩子在底下悄悄说:“这一只充满智慧的蜘蛛。”声音虽不大,可桌位间隙处都是听课的老师。如果放弃这个的答案,那似乎有些残忍,何况也不符合教育规律呀。
师:为什么呀?这是个新奇的想法,能把你的理解说出来吗?
生(一怔,犹豫片刻):蜘蛛是想通过织网的过程,让布鲁斯王子知道,让他受到启发,鼓起他的信心。
生2(接着话茬):蜘蛛是想告诉王子,要像它一样顽强,一样坚持不懈。
师(笑):那这只蜘蛛真是有仙人的灵魂附体了。是吗?
生:不是。
师(因势利导):这只蜘蛛是聪明的,因为他知道为了生活,为了捕虫,一次又一次的结网,在那么大的风下终于织成一张网。它的坚持是一种聪明,可比蜘蛛更聪明,更智慧的是谁呢?
生:是布鲁斯王子。
师:那王子比蜘蛛更聪明更智慧的地方在哪儿?
生:王子能从蜘蛛身上受到启发,知道振作起来,重新战斗,他比蜘蛛更了不起。
生:不是所有的人看到蜘蛛结网都能受到启发,王子做到了,他更智慧。
生:蜘蛛一个人工作,王子还要率领全体将士们一起团结起来,重新投入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斗中。实在太了不起了。
师:这就是智慧,智慧是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
……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虽然课的设计超出了预设,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激活了整个课堂,笔者以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1.纲举目张,引导学生玩味语言。笔者在课上也只抓住一两个主要问题,以期达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之功效。学生围绕着“这是一只怎样的蜘蛛?”展开阅读和思考,进而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教师也主动参其中,与学生一起走进布鲁斯王子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作者的用意。这也达到笔者在设计此课的目标——内容学习与言语形式感悟有机融合。表面看是情节的分析,实质上是对言语形式的关注和玩味;表面是人物形象的剖析,实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表面是内容的理解,中心的体会,实质是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形式和内容融为一体,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2.巧用生成,尊重学生多元解读。可以说,“这是一只智慧的蜘蛛。”答案还是出乎了笔者的意料,对比于其它答案,这只“智慧”蜘蛛似乎来得不是时候,何况还在公开课上,笔者可考虑多种因素,不必要这样费尽心思让他表述完。可是,笔者还是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并极力肯定学生的思考的深度和丰富的想象力。歌德曾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我们语文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读懂文本内涵,让学生也成为文本阅读的有心人。笔者以为,学生的智慧生成,是尊重学生思考的结果,是注重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培养的结果,也是提倡学生多角度、多创意阅读的结果。多元解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3.给予空间,鼓励学生放飞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未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给予空间就是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笔者在课堂中极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不强加以学生死的答案,不讲究模式的框框,而多鼓励学生自己的感悟和思想。课例中,笔者引导学生说说:布鲁斯王子的智慧在哪儿?似乎是离题了,可也巧妙的地和后文的内容契合在一起,之后教学中再来理解布鲁斯王子的精神也顺理成章了。
笔者很庆幸有了这个智慧的蜘蛛,更庆幸抓住了这次“智慧”的生成。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