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关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其实,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不是现在才有,早在我国的古代,文史哲就密不可分。可见,语文从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与生俱来就决定了语文在自身学习中的整合性和实践性。所以,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不是缺乏有关资料,而是缺少具体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综合性学习呢?
抓准时机,沟通上下联系
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抓准时机,沟通上下联系活跃课堂气氛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学生学了《鱼我所欲也》后,课后作业有:“熟读课文,结合古往今来志士仁人的感人事迹,谈谈你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此题旨在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和主旨的把握,结合事迹可以让学生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现代社会里,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人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这就和学过的《生命之舟》一文联系起来。舍生取义的积极献身精神,在今天仍然是值得大力提倡的。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社会现实中,许多人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个人主义和名利思想过渡膨胀,忘却社会责任感。这样好不好呢?(学生共同回答)“肯定不好”。这样的沟通,既让学生完成思考练习,又给学生上了一堂人生的价值课。
利用资源,找准契合点,培养探究学习方法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两部分。典型新颖的成语故事、详实科学的有关史料、历练情操的文化积淀,是语文与历史契合点的三大突破口;人文、方言、宗教、生态系统等,是语文和地理学科整合的着手处;数理化学科的定义定理的表述以及逻辑推理的过程,则是语文学科说明文教学的归纳概括、已知信息推断新信息、长短句变换等语文能力的支撑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同思想政治学科的宣传教育性,正是二者结合的强调熏陶感染的提升作用。教师应充分尊重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注重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将重点放在不同文化的比较上。
比如在单元测试题中有一个材料,说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乎乎的棺材,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登”一下,就凉了半截,这个秀才心想:完了,活见鬼,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当走进考场时,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这个秀才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同样“咯登”了一下,可是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噢!那不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会高中的。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棺材”真的好灵。题目要求学生把这节材料提炼一个中心。
笔者引导学生说: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是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消极思维的人,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总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得到了消极的结果。如上面材料中第一个秀才。学生中很快就议论开了,都说“人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接下来,又引导学生从消极的结果又会逆向强化人消极的情绪,从而使他成为更加消极的思维者,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教育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习生活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明白“越哭越伤心”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习也是如此。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作用
如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神舟七号”飞船上天,物理学科侧重的是重力、加速度等,化学学科侧重大气酸碱度、飞行环境、宇航员出仓等,数学学科可能侧重飞行轨道、各种参数等,地理学科要研究大气状况,历史和政治学科可能关注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以及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等,而语文学科则要充分利用相关的报道训练学习者对重要信息的辨别、筛选和归纳概括能力,新闻报道及写作能力,如利用相关的报道材料训练学习者的语言压缩(概括)能力、写作新闻报道的能力。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者强烈的探究心理,及时组织一场好像有各科教师参与的热点问题讨论会一样,让各个学科发挥特长,身体力行地引领学习者关注生活,关注科学,激发其学有所用的学习意识,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习者实践精神和综合性学习的意识。
因此,笔者认为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既是利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社会生活走向课堂,让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有机衔接,有利于新世纪人才的需求,又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霞岚中学)
抓准时机,沟通上下联系
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抓准时机,沟通上下联系活跃课堂气氛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学生学了《鱼我所欲也》后,课后作业有:“熟读课文,结合古往今来志士仁人的感人事迹,谈谈你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此题旨在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和主旨的把握,结合事迹可以让学生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现代社会里,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人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这就和学过的《生命之舟》一文联系起来。舍生取义的积极献身精神,在今天仍然是值得大力提倡的。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社会现实中,许多人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个人主义和名利思想过渡膨胀,忘却社会责任感。这样好不好呢?(学生共同回答)“肯定不好”。这样的沟通,既让学生完成思考练习,又给学生上了一堂人生的价值课。
利用资源,找准契合点,培养探究学习方法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两部分。典型新颖的成语故事、详实科学的有关史料、历练情操的文化积淀,是语文与历史契合点的三大突破口;人文、方言、宗教、生态系统等,是语文和地理学科整合的着手处;数理化学科的定义定理的表述以及逻辑推理的过程,则是语文学科说明文教学的归纳概括、已知信息推断新信息、长短句变换等语文能力的支撑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同思想政治学科的宣传教育性,正是二者结合的强调熏陶感染的提升作用。教师应充分尊重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注重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将重点放在不同文化的比较上。
比如在单元测试题中有一个材料,说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乎乎的棺材,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登”一下,就凉了半截,这个秀才心想:完了,活见鬼,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当走进考场时,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这个秀才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同样“咯登”了一下,可是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噢!那不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会高中的。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棺材”真的好灵。题目要求学生把这节材料提炼一个中心。
笔者引导学生说: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是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消极思维的人,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总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得到了消极的结果。如上面材料中第一个秀才。学生中很快就议论开了,都说“人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接下来,又引导学生从消极的结果又会逆向强化人消极的情绪,从而使他成为更加消极的思维者,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教育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习生活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明白“越哭越伤心”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习也是如此。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作用
如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神舟七号”飞船上天,物理学科侧重的是重力、加速度等,化学学科侧重大气酸碱度、飞行环境、宇航员出仓等,数学学科可能侧重飞行轨道、各种参数等,地理学科要研究大气状况,历史和政治学科可能关注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以及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等,而语文学科则要充分利用相关的报道训练学习者对重要信息的辨别、筛选和归纳概括能力,新闻报道及写作能力,如利用相关的报道材料训练学习者的语言压缩(概括)能力、写作新闻报道的能力。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者强烈的探究心理,及时组织一场好像有各科教师参与的热点问题讨论会一样,让各个学科发挥特长,身体力行地引领学习者关注生活,关注科学,激发其学有所用的学习意识,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习者实践精神和综合性学习的意识。
因此,笔者认为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既是利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社会生活走向课堂,让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有机衔接,有利于新世纪人才的需求,又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霞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