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子》,品孟子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王安石
  《孟子》“四书 ”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同孔子一样,孟子也是受得弟子的尊崇,除却弟子,更有无数后人的称赞与敬佩。这大概是源于他的“论战纵横捭阖,口才简直独步天下”。时代的远逝,剥夺了我们拥有时间交集的可能性,穿越版的痴人妄说也只能是笑谈臆想,要走进亚圣孟子,还得回到国学原典《孟子》。
  《孟子》里孟子的出场似乎不是很风光,梁惠王——在这本书里他见到的第一位国君是这样向孟子打招呼的:“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这个梁惠王很坦率,一点也不装,能用“红包”表达的尽量不用语言。第一次面对面,就是这样的尴尬,孟子那可是圣人呀,不管怎样说,这样斯文扫地,是可忍孰不可忍?更何况,“仁政”功在千秋,利在万世,我告诉你们这些国君诸侯,可是帮你千秋万代,基业永保,干嘛还要这样低三下四?要是孔子在世,道不同不相与谋,说不定回来一场扭头便走的旅行。孟子却留下来了,我们替孟子窝火,这跟伟大的差距也实在太大了。
  孟子会慢慢的调教这个梁惠王的。
  《寡人之于国》章讲到,终于有一天,梁惠王与孟子谈心,讲到近来一件很费脑筋,也很让自己感伤的事情:“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看看梁惠王这个语气“尽心焉耳矣”,一连用了“焉耳矣”三个语气词,这当中有自我的肯定,有对孟子如何正确认识梁惠王伟大贡献的委婉提示,还有对不谙官场风情一直在沉思不肯点赞的孟子的期待。越是这样,孟子回答这个问题的难度很大,因为梁惠王的逻辑是建立在自己毫无过失而错在天下负我的基础之上的,他的疑惑就那样的怨天尤人:这百姓的良心哪里去了?我那五星级的执政能力为何得不到承认?不仅如此,如果大家懂得梁惠王,回答问题还有风险的。孟子说:“王好战,请以战喻。”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即兴发挥出来的类比,让我们感到了孟子强大的逻辑能力与应变速度,也感觉到了孟子在棘手的问题、难缠的对手面前展示出的论辩技巧!能在刹那能将对手打的哑火,还能“引君入彀”,让对手在深刻的反思之后毫无怨言,恐怕所有的读者都异常的快意于这次成功的突围!
  孟子这样的胜利还有很多。但是,如果把这种论战技巧的高妙这当做孟子的伟大,难免低幼了,也不能把孟子与战国时那些巧舌如簧的纵横家区别开来。真的伟大恰恰在孟子的论战技巧的背后——那些真实的尴尬与困窘。列位看官,我们看到了孟子潇洒,甚至“跋扈”的一面,但是谁人看到这一幕幕背后的酸楚与艰辛?我们还记得当时面对梁惠王好不礼貌的称谓“叟”,孟子选择了留下来;当他发现了梁惠王其实执政能力不过接近及格线,而且证据确凿的时候,孟子不是一鼓作气将死梁惠王,而且循循善诱,颇有耐心。这让我们很多热血青年抱打不平,要是换了我们,一定让梁惠王好看!
  但是,有谁想过在这个世界上,离开比留下更容易,意气用事就可以;快意比隐忍更容易,荷尔蒙一攀升,直接引爆就可以。不过,走了之后,快意之后呢?成大事者,单凭意气鲜有成功者。换句话,没有这份隐忍,不肯委屈自己,是无法成事的。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面对齐宣王的時候,孟子简直是上演了三进三退的悲情大戏,孟子在逻辑上三次引君入彀,酣畅淋漓,无一失手。
  然而,认真的读者会发现,明明是齐宣王没有资格与齐桓晋文相提并论,孟子也不愿谈及齐桓晋文的“霸道”,但是孟子还是委婉的提醒齐宣王世间还有“王道”;明明知道吝啬小气的齐宣王很难爱民行仁政,但孟子还是借齐宣王在祭祀时用羊代替了牛这个事件,大赞齐宣王是极富爱心的好青年,替齐宣王掩藏了本质吝啬这个秘密;明明知道齐宣王不愿行仁政,还是用了“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这样的话。替一个装睡的人打圆场,是一场感人的退避三舍。
  我一直在疑惑:难道孟子的学生在旁边看着,他们会不会很沮丧甚至无地自容:夫子的浩然正气呢?夫子的伟大与不挠呢?
  孟子这样做当然有自己的理由,因为心中还有“仁政”“王道乐土”的理想,断然不能因为意气用事就荒废了理想。孟子的理想,一如所有伟大的理想,只要他是先驱,就会碰到很多真实的尴尬,遭遇很多世俗乃至鄙夷的挑衅,更不谈不上一帆风顺,所向披靡。这种在理想面前的自我委曲,你可以说它不刚猛,但是无法否认它充满了一种韧性的坚强。
  如果你还不能足够感动,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孟子的理想如果实现了,谁是最大受益者?为了这个理想,谁又是最大受害者?成则天下幸,败则一人苦。如果一个人是为了天下人而委屈了自己,这难道不比为了自己而委屈自己,或者为了自己都不能委屈自己更高尚,更有一种自我牺牲的悲壮吗?这大概就是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壮吧!即使愚钝如我,对“圣人”这个大写的词汇也感到了一种仰望的冲动。所以,孟子的伟大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他的理想快意呈现的方式,一是他的理想真实呈现的部分。前者因为后者而有了真实与伟大的感觉。
  孟子有一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恐怕真正能读懂这段话的还是孟子本人吧,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生活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历史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那其中的真谛需要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品味。
其他文献
摘 要:建筑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造价管理以及控制是建筑企业工作开展的核心部分,是整个建筑工程工作的关键部分。造价管理内容通常比较繁多,控制措施较为复杂,应创建效率较高的造价管控体系,使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及内部管理更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造价控制措施  1 前言  建筑施工中,人们将工程策划到竣工阶段所有费用计算的过程称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当前建筑工程具有规模化
期刊
摘 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也更多的涌入人们的视野中,与此同时建筑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而建筑企业要想获得更加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做好资源管理和配置工作,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才能有效的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而预决算审核作为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资金的有效应用与监督有重要作用,做好预决算审核工作,可以有效的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可以有效的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各种新型施工技术被应用到建筑施工领域,比如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体现出较高的价值,能够降低施工成本,确保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但是在应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时候,普遍存在一定不足,这就需要加强对这一技术的研究,促进工程施工水平的提升。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为建筑施工提供一些有效参考依据。  关键词:建筑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大数据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发展飞快,其中金融行业先天的数字特性决定了大数据在金融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本篇文章将从大数据应用于金融业的理论基础与必要性、大数据金融的现状、大数据在金融业中的典型应用情景,结合现实分析大数据金融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借此展望大数据金融的未来。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金融创新  “大数据”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最早在统计领域得到应用,并
期刊
摘 要:在建筑工程中,防水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工程内容,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使用条件和卫生条件。防水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居住、生活质量等方面。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做好防渗漏技术的应用,对整个工程质量的控制有积极的作用,既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也能促使整个建筑更趋于稳定、可靠。本文对建筑发生渗漏的原因及防水防渗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  渗漏是影响建筑物安全性、耐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安全监管主要是确保施工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这需要及时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日常维护保养情况,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还需要对施工人员,各个领域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近些年来建筑工程的质量却屡屡出现问题,由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
期刊
摘 要:目前,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建设质量管理。为此,要认真分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合理的对策,以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施工过程中要优化管理,保证施工环节的质量,负责整个工程,是施工单位必须做好的工作。本文在全面分析施工现场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施工现
期刊
摘 要:从能量平衡的角度,对风口布置以及分层空调系统整体规划进行调查。通过研究改进风口布置,减少分层空调系统整体的机组负荷,增强室内整体的气流组织,提高分层空调系统的节能能力。通过研究对分层空调系统在不同类型的建筑当中风口布置对空调区温度的影响,验证风口布置对整体环境舒适性以及空调节能能力的影响,可以相应解决采用全室空调形式造成的资源消耗过大的难题,通过与传统全室空调系统的对比,将分层空调系统进行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棵常青树,见证着中国的一步步前进;中国传统文化又像一位年长的智者,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的走向未来;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人生中的一个风向标,指导着我们一步步的前进着。  传统文化从初生到成长直到现在,它经历了坎坎坷坷,一路走来,它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发展,所以,在当代的生活中,我们依旧离不开传统文化,离不开它的指导,离不开它的引领。  传统文化教育着我们“要百善孝为先”。“孝”,作
期刊
摘 要:曹植是建安时期的杰出诗人,其诗歌中的意象往往随着生活遭遇与心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蓬草意象就是其诗歌意象之一。曹植运用蓬草多方面的生物特征来展现自己孤苦无依的心情,并且赋予蓬草叙事的功能,使自己与蓬草合为一体,营造出浑厚的诗歌境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曹植;蓬草;意象;诗歌意境  一、曹植诗歌中的“蓬草”意象  (一)选择“蓬草”作为诗歌意象的原因  1.时代风气。东汉末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