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语是汉语言和文化的精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成语的普及度和应用率都在提高,甚至被广泛改编使用于广告宣传中,然而与发展共生的矛盾是成语在传播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了人们在书写和应用时经常犯错误,文章对这些错误类型进行了分类分析并提出了独特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成语误用;望文生义;单字理解;记忆方法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然而使用成语时对严谨性的要求也非常高,因为成语有意义整体性、结构凝固性、风格典雅性的特点,如果不注意成语的隐含意义;任意变更了次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或不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就很容易造成表达及理解的错误。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才能找到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它。虽然各国的生存环境各异,但是人们对于外界的刺激反应和对生态环境的看法是具有一致性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中英互译来协助我们在了解了成语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并记住成语的写法及意义。
一、常见的成语误用
以下是对较为常见的错误的不完全统计,具体的分类会在第二部分指出(此表顺序与第二部分分类顺序相符):
二、按照犯错原因对成语误用的分类
1、只见表意,忽略隐含的实际含义
成语在表意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它的意义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这个意义是隐含于表面意义之后的,表面意义则只是实际含义所借以表现的手段。如果不能正确熟记成语的整体意义,就会使成语变得苍白无色并且不能够熟练运用。
例如:“破釜沉舟”表面意义是“砸破饭锅沉下船”,实际含义是“下定决心干到底”,如果只知其表面意思,那么破釜沉舟的使用范围将大大缩小。
2、对成语中的某个字理解错误导致的意义颠覆
成语是汉语言的浓缩,是用四个字(也有三个字或五个字的成语,但大多为四个字,在此以四个字为例)表达本身需要一个长句才能描述的意境,因此在用词组词方面十分精炼,但由此也便引发了理解上的困难,往往对一个字的理解错误就会导致整个成语的意义完全颠覆,或导致分不清词义的褒贬,在使用时闹笑话。
最有代表性的成语当数“七月流火”,出自《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其中的“火”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但是现在人们单用“火”字时大多代表物质燃烧过程中散发出光和热的现象,例如火焰,着火,火灾,不得不留下“热”的印象,因此这个成语大多被误用为天气变热了。
3、混淆词序导致的词义更改
很多成语在表达词义时十分依赖本身的词序构造,借以表达前因后果、陈述与被陈述或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词序一旦被调换,所表达的意思就会完全被更改,然而正是由于这层逻辑关系,人们在使用时往往会自乱阵脚,不能确定怎样的词序才是正确的,更甚者有的人丝毫不注重对与错,随意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使用成语,导致这类错误频频发生并混淆着人们对这个词语的正确记忆,产生朦胧感。
“事半功倍”是最容易被人们所混淆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如果调换词序为事倍功半,则意义完全相反,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因而在使用时需切记成语词序,否则只会让整个句子意思颠倒,让成语成为“误用”。
4、按照自己的理解放大成语用途
现今使用的很多成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多出自古诗文或历史故事,有着自己的独特含义。但是因为汉字的象形特征和多意特征,组合成四字成语时容易赋予它本身意义之外的放大意义,让人误以为这个成语可以广泛使用,却不知实际上它只能用于特别的对象。
现在人们很喜欢用“美轮美奂”这个成语来修饰一切美好的事物,虽然这个成语本身看起来就非常美,然而却鲜有人知道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房屋高大华丽。它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不过随着广泛使用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成语的用途似乎也就被默认得越来越广泛了,例如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人将之错误地写为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美轮美焕,都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5、忽略成语出处,对词义完全摸不着头脑
成语中有一部分是非常难以理解的,或用词偏僻、或组词奇特,总之让人一看就毫无头绪,即便自己能记住词义,当说予别人的时候常常不能得到理解,因为使用率就会变得越来越低。可是这类成语却是汉语言文化中的经典,不应被淘汰。
这类成语是最难理解也是最难记住的,因为很难直接通过字面来猜测成语的意思。
例如“老骥伏枥”,“骥”和“枥”都不算常用字,又被放在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位置,加大了理解的难度,但如果知道此成语出自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并知道骥是良马、千里马,枥是马槽,养马的地方的话,就更容易记住了,按照原文翻译是老了的良马虽然伏处在马房里,仍想奔腾千里,这样有了后一句的辅助,要记住成语的意思“比喻有志之士,年纪虽老而仍有雄心壮志”就容易多了。
三、利用英译手段进行对外成语教学
1、可以采用此方法的原因
首先,虽然全球的人们在生活方式、交际行为、固定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存在着极大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差异性,然而人类对于外界刺激的及时反应以及对自然界的适应是相同的,这就使得很多成语可以译为英文来记忆,在理解方面是共通的。
其次,英语单词意义的唯一性和常用性是此方式的一大优势之一,利用英语单词来记忆容易准确定义成语中某个单字的意义,可以极大地避免因为理解错一个字而全盘皆输的误用。
最后,很大一部分学习中文的群体都是以英语为母语或者英语水平较为出色的,这个方法比较容易被这些群体所接受,降低其学习成语的难度。
2、利用英译手段学习汉语示例
从理论上说所有的成语都可以翻译为英语来记忆,但以下示例以帮助记忆容易误用的成语为主。
例如,现今几乎被百分之九十的人误用的成语“七月流火”,如果从中文意义来理解就比较容易误用为天气变得炎热,但利用英译帮助记忆时“火”字就不翻译为火焰的“fire”而是翻译为代表火星的“Mars”,自然也就知道此火非彼火,并不是变炎热而是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的意思。
再例如“罪不容诛”,“容”字易被理解为“容许”而让成语被误用为“罪行还达不到被诛杀的程度”,但成语的正确意义是“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容”可以译为代表足够的“enough”,不过最不容易错的记忆方式是将其意思逐字翻译或者更简单的是直接译为不能被原谅“can’t be forgiven”来帮助理解即可。
最后,“感同身受“这个词的本意目前已近乎被所有人遗忘,就连词典改版时都收录了新语意。现今人们在使用這个成语时都做“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之意,而其正确意思却是“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对“感”字的理解,如果在英译时不要翻译为感受“feeling”而是翻译为感激“thankful”便能很好的记忆了。
由此可见,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在理解和使用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其中,望文生义既容易犯错,却也可以帮助我们用联想的方式牢记成语正解,而“望文生义”的最好的手段就是利用英译来定义单字,或者将繁杂的意义简单化,协助记忆。
参考文献:
[1]英语常用成语手册. 外语研究社. 1998.
[2]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3]马春来等. 实用汉语成语词典. [C].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
[4]段世萍. 望文生义—英语成语和习语的理解和翻译之大忌. 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 第8卷第2期2001年6月.
[5] 常宝儒. 汉语语言的心理学. 北京:知识出版社. 1990.
关键词:成语误用;望文生义;单字理解;记忆方法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然而使用成语时对严谨性的要求也非常高,因为成语有意义整体性、结构凝固性、风格典雅性的特点,如果不注意成语的隐含意义;任意变更了次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或不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就很容易造成表达及理解的错误。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才能找到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它。虽然各国的生存环境各异,但是人们对于外界的刺激反应和对生态环境的看法是具有一致性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中英互译来协助我们在了解了成语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并记住成语的写法及意义。
一、常见的成语误用
以下是对较为常见的错误的不完全统计,具体的分类会在第二部分指出(此表顺序与第二部分分类顺序相符):
二、按照犯错原因对成语误用的分类
1、只见表意,忽略隐含的实际含义
成语在表意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它的意义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这个意义是隐含于表面意义之后的,表面意义则只是实际含义所借以表现的手段。如果不能正确熟记成语的整体意义,就会使成语变得苍白无色并且不能够熟练运用。
例如:“破釜沉舟”表面意义是“砸破饭锅沉下船”,实际含义是“下定决心干到底”,如果只知其表面意思,那么破釜沉舟的使用范围将大大缩小。
2、对成语中的某个字理解错误导致的意义颠覆
成语是汉语言的浓缩,是用四个字(也有三个字或五个字的成语,但大多为四个字,在此以四个字为例)表达本身需要一个长句才能描述的意境,因此在用词组词方面十分精炼,但由此也便引发了理解上的困难,往往对一个字的理解错误就会导致整个成语的意义完全颠覆,或导致分不清词义的褒贬,在使用时闹笑话。
最有代表性的成语当数“七月流火”,出自《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其中的“火”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但是现在人们单用“火”字时大多代表物质燃烧过程中散发出光和热的现象,例如火焰,着火,火灾,不得不留下“热”的印象,因此这个成语大多被误用为天气变热了。
3、混淆词序导致的词义更改
很多成语在表达词义时十分依赖本身的词序构造,借以表达前因后果、陈述与被陈述或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词序一旦被调换,所表达的意思就会完全被更改,然而正是由于这层逻辑关系,人们在使用时往往会自乱阵脚,不能确定怎样的词序才是正确的,更甚者有的人丝毫不注重对与错,随意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使用成语,导致这类错误频频发生并混淆着人们对这个词语的正确记忆,产生朦胧感。
“事半功倍”是最容易被人们所混淆的,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如果调换词序为事倍功半,则意义完全相反,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因而在使用时需切记成语词序,否则只会让整个句子意思颠倒,让成语成为“误用”。
4、按照自己的理解放大成语用途
现今使用的很多成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多出自古诗文或历史故事,有着自己的独特含义。但是因为汉字的象形特征和多意特征,组合成四字成语时容易赋予它本身意义之外的放大意义,让人误以为这个成语可以广泛使用,却不知实际上它只能用于特别的对象。
现在人们很喜欢用“美轮美奂”这个成语来修饰一切美好的事物,虽然这个成语本身看起来就非常美,然而却鲜有人知道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房屋高大华丽。它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不过随着广泛使用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成语的用途似乎也就被默认得越来越广泛了,例如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人将之错误地写为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美轮美焕,都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5、忽略成语出处,对词义完全摸不着头脑
成语中有一部分是非常难以理解的,或用词偏僻、或组词奇特,总之让人一看就毫无头绪,即便自己能记住词义,当说予别人的时候常常不能得到理解,因为使用率就会变得越来越低。可是这类成语却是汉语言文化中的经典,不应被淘汰。
这类成语是最难理解也是最难记住的,因为很难直接通过字面来猜测成语的意思。
例如“老骥伏枥”,“骥”和“枥”都不算常用字,又被放在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位置,加大了理解的难度,但如果知道此成语出自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并知道骥是良马、千里马,枥是马槽,养马的地方的话,就更容易记住了,按照原文翻译是老了的良马虽然伏处在马房里,仍想奔腾千里,这样有了后一句的辅助,要记住成语的意思“比喻有志之士,年纪虽老而仍有雄心壮志”就容易多了。
三、利用英译手段进行对外成语教学
1、可以采用此方法的原因
首先,虽然全球的人们在生活方式、交际行为、固定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存在着极大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差异性,然而人类对于外界刺激的及时反应以及对自然界的适应是相同的,这就使得很多成语可以译为英文来记忆,在理解方面是共通的。
其次,英语单词意义的唯一性和常用性是此方式的一大优势之一,利用英语单词来记忆容易准确定义成语中某个单字的意义,可以极大地避免因为理解错一个字而全盘皆输的误用。
最后,很大一部分学习中文的群体都是以英语为母语或者英语水平较为出色的,这个方法比较容易被这些群体所接受,降低其学习成语的难度。
2、利用英译手段学习汉语示例
从理论上说所有的成语都可以翻译为英语来记忆,但以下示例以帮助记忆容易误用的成语为主。
例如,现今几乎被百分之九十的人误用的成语“七月流火”,如果从中文意义来理解就比较容易误用为天气变得炎热,但利用英译帮助记忆时“火”字就不翻译为火焰的“fire”而是翻译为代表火星的“Mars”,自然也就知道此火非彼火,并不是变炎热而是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的意思。
再例如“罪不容诛”,“容”字易被理解为“容许”而让成语被误用为“罪行还达不到被诛杀的程度”,但成语的正确意义是“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容”可以译为代表足够的“enough”,不过最不容易错的记忆方式是将其意思逐字翻译或者更简单的是直接译为不能被原谅“can’t be forgiven”来帮助理解即可。
最后,“感同身受“这个词的本意目前已近乎被所有人遗忘,就连词典改版时都收录了新语意。现今人们在使用這个成语时都做“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之意,而其正确意思却是“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对“感”字的理解,如果在英译时不要翻译为感受“feeling”而是翻译为感激“thankful”便能很好的记忆了。
由此可见,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在理解和使用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其中,望文生义既容易犯错,却也可以帮助我们用联想的方式牢记成语正解,而“望文生义”的最好的手段就是利用英译来定义单字,或者将繁杂的意义简单化,协助记忆。
参考文献:
[1]英语常用成语手册. 外语研究社. 1998.
[2]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3]马春来等. 实用汉语成语词典. [C].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
[4]段世萍. 望文生义—英语成语和习语的理解和翻译之大忌. 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 第8卷第2期2001年6月.
[5] 常宝儒. 汉语语言的心理学. 北京:知识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