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义务教育改革历程及启示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yq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石,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纵观西方义务教育的改革历程:从学生入学权力角度经历了自由入学、就近入学、选择入学,从国家经费保障角度经历了干预、免费、收费;从义务教育本质角度经历了私有、公共、多样。其改革历程给我国义务教育改革的重要启示为:扩大教育的选择权、国家承担义务教育全部费用、义务教育学校类型多样化。
  关键词:西方国家;义务教育;改革历程
  中图分类号:G40-01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166-02
  义务教育来源于西方的普及教育思想,它萌芽于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在普及教育思潮的影响和带动下,西方各国纷纷通过颁布法律法令等,开始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探索之路。德意志魏玛公国1619年颁布的学校法令,从某种意义上被作为实施义务教育的开端。西方各国在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在强制、免费、平等、公共等方面对义务教育本质逐渐达成了共识,但随着义务教育的深入发展,已达成的共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致使西方义务教育改革之路并不平坦,而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一、西方义务教育的改革历程
  在西方义务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尽管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但总体来看,却有着相同的发展历程。
  (一)从学生入学权力角度经历了自由入学、就近入学、选择入学的历程
  西方国家义务教育的发展实际上经历了从自由入学、就近入学再到选择入学的发展轨迹。所谓自由入学,主要是指在义务教育实施的初期,对于家长和学生能否选择学校的问题,国家并没有明确和严格的规定,也就是说家长和学生在入学时是没有强制性要求的,可以就近入学也可以选择学校入学。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进入垄断阶段后,基于维护社会稳定、避免受教者机会不均等及社会分化等因素的考虑,国家才明确提出了就近入学的规定,但此规定并未能得以长久的执行和延续。尤其到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就近入学就受到了诸多学者的批判,如美国弗里德曼从新自由主义观点对义务教育就近入学进行反驳,古德曼则直接用著书立说的方式对义务教育强制就近入学进行驳斥。与此同时,义务教育质量低下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迫使国家不得不对义务教育进行改革,允许家长选择学校入学。在西方义务教育改革实践中,选择学校入学主要体现为家长可以在公立学校之间和公私立学校之间进行选择两种形式,一些国家也采用了发放教育证券的形式,但不管何种形式,都只局限在家长和学生对学校选择权,学校并没有选择学生的自由。
  (二)从国家经费保障角度经历了干预、免费、收费的历程
  义务教育在历史上一度担负着社会公平的角色,其免费性从某种程度上是实现教育平等的保障,但从义务教育的本质来看,免费性绝不等同于义务教育本身,它仅仅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手段之一,从义务教育的发展阶段来看,免费是义务教育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从公共经济学对义务教育是否是公共产品的观点来看,义务教育应由国家和个人共同出资,而不应该是免费的。但从义务教育的实施范围、国民性及公共性来看,义务教育费用就应该由国家承担。
  从国家经费保障的角度,之所以说义务教育第一个历程为干预,主要是因为西方早期义务教育思想并不是来自国家政府意志,而是由教会发起,被教会控制和掌握,义务教育的学校只是教会的附属机构,义务教育的经费也主要由教会负责。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不断发展,国家政府逐渐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作用,各个国家纷纷开始干预学校教育,从教会手中收回了教育权。收回教育权的政府一开始对义务教育并没有实行免费政策,直到19世纪,教育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后,各个国家才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资助,逐步使免费得以实现。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公立学校教育质量下降引起了人们对公、私立学校的重新审视,而结果则认为私立学校无论从设施、质量和管理效率,都高于公立学校。因此,家长更愿意把孩子送入收费的私立学校接受普通教育,由此掀起了西方义务教育改革的高潮。
  (三)从义务教育本质角度经历了私有、公共、多样的历程
  早期西方义务教育在被教会掌控时期,其公共性是无法体现的,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政府干预教育的加强,西方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才逐步形成共识,从西方经济学的观点,义务教育被看作是公共产品,既然作为公共产品,就不能被某一政党垄断,而要面向全体民众,民主、平等的思想在义务教育公共性当中必须体现,这也是历来被认可和赞同的观点。但随着私有化浪潮在全球的扩展,原来同属于公共部门的卫生、住房等领域在私有化过程中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因此,就出现了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同样也可以私有化的呼声,这也一度成为西方义务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在义务教育改革初期阶段,西方国家主要采取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改革思路,但改革的结果和效果都并不理想。西方国家在义务教育私有化方面的改革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私营企业承包公立学校,并对其经营,比如美国历史上的“爱迪生”计划,可以说是教育私有化最大胆的一个尝试,它以创办及经营1000所新型学校为目标,所谓新型就是学校性质上属于私营,在经营上力求追求低成本及营利,但却能够反映当时先进的科技工艺和水平。另一种形式为在不改变公立性质的基础上改革公立学校,美国的“特许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类学校由已有的公立学校改变而来,也可以是新办的,但不管以何种形式,都不会改变其公立性质和地位,且有来自政府的经费和受法律的保障。
  二、对我国义务教育改革的启示
  由于历史及社会原因,我国义务教育实施较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300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钦定学堂章程》,尽管当中没有明确提出义务教育一词,但已有义务教育思想的萌芽。1904清政府在对《钦定学堂章程》修订基础上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的概念,意味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开端。我国义务教育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从法律法规制订、权利义务内容等方面都经历了逐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义务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挑战,西方义务教育的改革历程对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扩大教育的选择权
  从西方义务教育的改革实践来反观我国的义务教育,对于家长及学生能否选择学校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争论较大的问题,也形成了截然相反的两大派别,反对派始终坚持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的论断,坚决反对选择学校;支持排则从选择学校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动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弥补政府教育拨款不足等方面理由,大力支持选择学校。但不可否认,我国学生的教育选择权较小确实是不争的现实,不管是英国的“入学开放”政策、“公助学额计划”,还是美国发放的教育券的改革实践,都对我国的义务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借鉴的价值。因此,从我国国情及现实看,必须打破义务教育中吃“大锅饭”的现象,将市场经济的理念引入改革之中,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学生受教育的选择权应该作为其核心问题,也就是说在义务教育中同样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应该允许家长和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选择学校,实现义务教育不定校,以促进义务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国家承担义务教育全部费用
  我国义务教育受西方国家改革的影响,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我国义务教育在实施初期,并不是免费的,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尚不足50%,尽管国家主要负责义务教育经费问题,但家长还是要交一定的费用,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极低,甚至后来一度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乱收费问题。直到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第一次用立法的形式提出义务教育为免费教育,但此次立法所提出的免费教育指的是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只免除了义务教育费用中的部分。到了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在免费教育上又向前跨了一步,即在免收学费的基础上增加免收杂费的内容,但这一规定并没有在全国范围执行,而是在农村地区先行实施,一直到2007年,农村地区全部免除了学费和杂费之后,逐步推广到了城市地区,到2008年秋季开学,我国的义务教育才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学费和杂费。
  (三)义务教育学校类型多样化
  尽管我国的义务教育由政府承担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但义务教育的完全实现离不开全社会力量的关注和支持,政府不可能对义务教育完全包办,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多元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也需要走向多样化,而实际上这才是义务教育真正获得健康发展的长久之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的改革思路。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社会力量办学和私立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和压力,从理念上也并不被更多的民众认可和接纳,它们在政策、管理、条件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和挑战,生存发展环境并不乐观。因此,政府应从政策和法律保障制度入手,为非公立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和氛围。同时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可以借鉴西方改革经验,大力支持和扶持民办或私立中小学,《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质上也是在法律上为义务教育学校类型的多样化提供了保障。此外,还可以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成熟的可以对条件薄弱,发展困难的公立学校进行改制,这也是推进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体制的改革增加义务教育办学的活力。此外,近些年盛行的私塾教育也作为义务教育的补充形式,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因此,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类型的多元化来满足社会多元发展与需求,从而提高义务教育办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斌贤.外国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张瑞■,王承绪.中外教育比较史纲(近代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3]肖萧,郭槐.论义务教育国家履行之义务[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4).
  [4]吴庆荣,李文.私塾:义务教育法律下的一种教育补充形式[J].北学刊,2013(6).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叠栅条纹解调技术,我们称它为频移叠栅法,它不同于相移叠栅法,前者改变了叠栅条件分布的频率,后者只是改变了叠栅条纹的相位。本文从阴影叠栅图分布的基本公式出发
研究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干煤粉气化技术因其清洁环保、转化效率高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高压浓相气力输送是气化过程中关键技术之一。料仓中的粉体在出料过程中易出现聚团、结拱、流动停滞等现象,导致出料稳定性下降,严重影响了气化炉安全稳定的运行。由于出料过程中粉体应力分布和流动特性复杂,该领域的理论仍不完善。本课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并搭建了三维常压料仓,对粉体在出料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料仓中粉体在出料初
【摘 要】 “探究”式教学是中外教育科学思想和实践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它是相对“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言的,其本质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使其由未知到已知掌握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全体的学生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符合我国目前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目标。笔者通过六法实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现提出来以供各位同仁参考,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 探究;政治;课堂;教
为了进一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给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充分的支持,2008年9月8~10日,SGS审核专家组对佛山市陶瓷研究所&金刚企业进行了ISO9001:2000标准
本文对纵列式直升机悬停时空中共振稳定性进行了理论研究。首先建立了纵列式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建立旋翼动力学模型时考虑桨叶的刚体挥舞和摆振运动,在挥舞铰和摆振铰上附加线性阻尼和弹性约束刚度,计入前后旋翼之间气动干扰,应用牛顿法推导了桨叶运动方程;建立机体动力学模型时假设机身为弹性梁,考虑机身的弯曲和扭转一阶弹性模态,利用有限元的方法推导了机体运动方程。然后采用小扰动假设和多桨叶坐标变换
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且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正确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环节。有效的预习,可以
【摘 要】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合作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组织前提,而对于合作小组的学习,评价又是关键。我采用的是高效课堂“捆绑式”评价。  【关键词】高效课堂合作学习 小组“捆绑式”评价 初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为了把握高效课堂的灵魂,把课堂还给学生,切实把现行的“先教
木心文学的一个基本特质是"智性",他的文学作品是他对人生的炽爱与参悟的载体,不管是散文、俳句、诗,均满含智性的文学思想。其中他对于"奖"的看法和他"精微的悲观主义"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