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FJ是什么?
面对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印刷产品事业本部中国区营业总监王庆,这是第一个问题,也是贯穿采访始终的问题。
“i-FJ就是在兼容数码印刷的情况下,如何把现有胶印运用到极致的一种技术。”
那i-FJ卖什么?
“结果。”
……
对话的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然而就像6月的深圳,天气阴晴不定、难以琢磨,反而更增加了对“答案”的好奇与期待。
富士胶片在中国启动的这项特别行动,到底做什么?怎么做?为何这样做?还将做什么?
切肤之痛
4月13日,2012第四届富士(国际)印刷技术高端交流会座无虚席,受邀而来的台湾、香港、德国、瑞士、新加坡专家,就“要赚钱的色彩管理,不要理论的色彩管理”、“国外普及的认证能给中国中小印企带来好处吗?”、“中小企业也能做到标准化吗?”、“大钱是从印刷中省出来的”等主题,同到场的400余名业内人士做了精彩的探讨与分享。
“这个高端交流会议是一个基于印刷管理和技术的纯粹公益性交流平台,业内罕有。”而这一平台,正是经王庆之手打造并延续至今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同的企业面临的困境自然各有不同,成本、效率、质量……王庆在策划会议主题时也尽可能考虑周全,希望通过交流平台带给印刷企业更多思考,而在会后的调查问卷上,他似乎读出了更为浓重的紧迫感,“大家有很多难题,并且非常急切地需要我们帮助企业解决”。
2011年,全球经济陷入新一轮危机,在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国内印刷行业生态也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外向型企业首当其冲,订单量下滑、资金风险加大;大型外资企业转嫁压力,触角伸向内需业务,甚至转战内地;大部分企业疲于应对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到了2012年,所有的压力只增不减,越来越多的人判断“形势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差”,“活下去”再次成为首要任务……在王庆看来,“切肤之痛”让企业感受深刻,也更能凸显“做出改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富士胶片东京总部和神奈川研究所有不少工作人员到中国的一些印刷企业当中做调查,他们分成各个调查组,深入企业了解环保措施、自动化程度、数码印刷应用等问题。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之一是:在中国这些印刷企业的印刷机比日本很多印刷企业的还新、还先进,但他们并没有把这些机器用好。
“比如很多企业购买印刷机的时候都配备了基于CIP3标准的预放墨技术,但研究人员考察的时候发现这些都没有用,空闲在那里,他们觉得很惊讶。”为此,王庆也组织专人到企业调查情况,发现偶尔有几个企业用过这些配置,但一般半年左右就放弃了,因为觉得“太浪费时间,效果不明显”。
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很多企业在生产流程中不少细节的改进上并未坚持下去,然而这种忽略与放弃所带来的影响却是“系统性”的,印刷品质与效率的提升无望,成本控制和管理出效益成为空谈……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出在“经济不好”,也并不是“订单多”就能化解一切困境,更多的时候企业需要从自身综合素质上找出问题的根源,供应商也必须提供更加专业务实的解决方案,继而共同寻得出路。
常有从日本考察归来的企业家、经理人感慨“日本印刷企业里竟然是两个人开3台印刷机”等,熟悉日本企业经营之道的王庆则将这些“感慨”转变为“问题”:“为什么日本企业能做到两个人开3台机器?为什么他们的换版速度那么快?为什么在同样规模投入的情况下,他们的产值比国内的企业高很多?”而与此同时,王庆也强调,“日本的印刷工价未必高,竞争一样很激烈”。
是不是标准化程度不足?是不是数字化工作没做到位……印刷企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对于富士胶片而言是重要的,“问题”是客户的烦恼,同时也是富士胶片的使命,i-FJ就是在解决问题中应运而生的。
i-FJ在行动
尽管“类i-FJ”的想法在王庆脑海里酝酿的时间不短,但从2011年组建i-FJ印刷数字化方案部,到2012年正式导入i-FJ给中国客户,i-FJ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仍是陌生的。“很多同事认为i-FJ是服务,我说不是,i-FJ是结果,是成本、效率、品质和管理的结果。”作为i-FJ的缔造者,王庆的解读耐人寻味。
结果导向
在采访进行的同时,富士胶片全国的销售人员正集中在深圳公司接受为期数天的培训,主题便是i-FJ。表面上看,i-FJ似乎是几套软件、硬件的组合,其中既包括C-Fit智能色彩转化系统、数字化色彩测量仪器、ColorPath Verified网络式评估管理系统等富士胶片的自有产品,也涵盖了业界许多国际优秀品牌产品,比如(美国)爱色丽IntelliTrax轨道自动扫描系统、(瑞士)InkZone Perfect印刷机油墨预置系统、InkZone Loop印刷机自动闭环校正系统等,还包括多项国际行业标准认证服务,但王庆强调,i-FJ的含义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打包的套餐,“一切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接受i-FJ的客户首先前期会接受一次系统的“体检”,富士胶片的工作人员从印前、印刷到印后全面跟进,涉及问题包括一班能出多少套版,CTP损耗情况如何,文件处理所用人员数量、所花费时间长短,废纸量是多少,油墨损耗量情况,胶辊、橡皮布印刷的频率次数,检测手段如何,返工情况,甚至包括机长的经验倾向于冷色调还是暖色调……据透露,在这份“体检报告”中,涉及多达10页、大小近百个项目和子项目的评估,它们以“量化”的形式体现,报告完成后可直接为企业的“健康情况”打出分数。“我们的人在客户企业里至少得待上一周,才能完成这份体检报告。”
如此一来,健康问题所在已清晰明了,富士胶片便可对症下药,制定系统的i-FJ实施方案,弥补软硬件方面的不足,“在同客户更深入地探讨一些问题时,我们还会派出i-FJ专家团队,明确给出方案实施后的‘结果’,比如从60分提升到70分”。
富士胶片一向以稳健、务实的风格著称,“我们绝不会信口开河,承诺达到100分,这是不现实的”。但i-FJ能够做到的,是在实施过程中修正企业存在的系统问题,按其所期待的程度,从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品质稳定、管理有效四个方面帮助企业达到“可见的结果”。 整合之妙
“市面上有不少装修公司,它可以组建优秀的室内设计团队,利用上好的装修材料,针对客户的喜好和户型提供最适合的装修方案。i-FJ的功能就类似于装修公司”。王庆换了个角度阐述i-FJ,而这种理解方式令i-FJ顿时“立体”起来。
如果需要装修房子,你是会去找生产墙纸、地板、地砖的公司,还是找一个专业装修公司?想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了。装修公司并不生产所有的装修材料,但他们具备系统整合这些材料、完成装修工作所需要的条件——专业的人员、知识,专门的流程、制度,他们对一个客户从头到尾负责到底,从现场考察到方案设计,同客户沟通、遴选合适的装修材料,施工、监督、反复沟通、改进直至最终交出“结果”——一个能够让客户满意而归的爱巢。
术业有专攻。同理,i-FJ这一角色的关键即在于为达最终目的进行的整合,而不论i-FJ可以提供的产品之前富士胶片在中国是否卖过、代理过。从中也可以看出,富士胶片对自身定位已发生明显变化,“过去很多人对富士胶片的理解就局限于版材,我们一些销售人员也习惯说自己是‘卖版的’,现在大家都要从这个定位中解脱出来,到客户那里去并不是简单地问‘版材有什么问题’,而是首先检查一下整套工艺流程是否存在漏洞。”
印刷企业最重要的是整个系统的协调,专业化细分让众家供应商“各卖各的”,“很多时候搞印前的不大懂印刷、搞印刷的没有兼顾印前”,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系统性”,而这也正是滋生成本、效率、品质以及管理方面问题的土壤。“比如那些说油墨预置系统没有用的企业,如果仅仅只是改进了这一个环节,其他环节没有进行相应的检测和匹配,‘没用’也是可想而知的,最好的状态应该是保持‘动态中的静态’。”浅尝辄止,一直是印刷标准化、数字化建设中的最大敌人。
“i-FJ团队还有一个最大特征是,不但融入了中国团队以结果为导向的变通包容和创新理念,同时兼备作风严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日本企业精神”。而这点,或将成为促动中国印刷企业转变观念,重视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坚实后盾
i-FJ可以说是为中国印刷企业量身打造的,是一次彻底的“中国行动”。事实上,在日本以及欧美等印刷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富士胶片一直就拥有专门的团队为印刷企业提供专业的管理及技术支持等全套服务,只是并不称之为i-FJ。由于种种因素,这种理念在中国迟迟没有找到发力点,直到不断加大的压力迫使印刷企业提出更专业的服务需求。
这对富士胶片在中国的印刷产品事业团队而言是不小的挑战,但令这个团队欣慰的是,“公司对i-FJ项目、对i-FJ团队给予了空前的扶持,前期派出技术人员赴德国、瑞士学习,其他人员培训,还有i-FJ实施所需要的各种仪器和工具的购置等方面,公司都给予了特别资助。”由此,i-FJ项目推进的速度飞快,从去工商局注册商标,到组建团队,再到整合国际品牌产品,不过半年光景。这对于一家跨国公司来讲,实属难得,足见其对i-FJ的信心和期待。
当然,i-FJ团队也不负众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实践,他们已经有足够的视野和能力承担起为客户诊断、开方的责任。“首先,我们拥有强大的专家团队,有来自新加坡的从事印刷30多年的资深专家,有中国内地首位G7专家,目前共有G7专家和G7 PC专家各1人,Fogra PSO专家6人, Ugra PSO专家6人,阵容空前;其次,我们并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有章可循’,富士胶片凭借对日本印刷业的了解积累了丰富的数据经验,另外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成熟销售模式也为i-FJ提供了范本;第三,i-FJ团队经过严格挑选,吸纳了具备多年印刷从业经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他们中有的曾在大型印刷企业里面担任生产经理,有的是印前主管,还有开了10年印刷机的资深印刷机长。”
除此之外,i-FJ还辅以科学的管理。除了前期客户测评,内部还设有详细的SOP作业指引,大到项目实施和培训课件,小到每个软件、每个仪器的安装步骤以及故障排除等,全部包含在内。
从基层到管理层,从印前到印后,从印刷工艺经验、标准化经验到数据经验乃至团员素质,i-FJ团队可以说是全副武装。
“整个团队还是需要磨练的,现有的i-FJ团队不可能既去推广产品又去维护产品。”不同类型企业存在的问题不同,期望也不同,在成本、效率、品质、管理四个要素中,有的企业更倾向于提升品质,有的则侧重效率及成本,相应的,i-FJ给出的方案自然是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在王庆看来,这个过程应该更多交给销售团队,所以必须加强培训。而i-FJ并不是一次性的,要想保持期望的结果或者取得进一步提高,需要对客户进行持续维护,“这个环节则会交给技术支持团队”。
据了解,富士胶片在全国技术支持方面的网点布局已在2011年结束,全国范围内数十个城市都建立了i-FJ与原有版材维护同步的服务支持网络。“除了北上广、香港等重点城市和地区,东北三省、西北偏远地区,都有我们的常驻工程师,他们将承担起i-FJ后期维护的工作。”王庆认为,“简单地做好色彩匹配或者连线都是不够的,如何能够做到持续管控才是成败的关键,所以一支有着丰富经验的技术支持团队尤为关键”。然而,建设庞大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绝非一日之功,富士胶片用了10年。王庆说,“这点让我们感到特别踏实”。
i-FJ在寻找
在构思“i-FJ”这个名字的时候,王庆着实想了很久,也想了很多:“i”有多种理解方式,image、information、impaction、 international,跟传媒有关、与信息相连、代表着冲击力、更能走向国际,一如人们现在钟爱的苹果品牌电子产品,iPhone、iPad,天然地对接着创新精神;“FJ”就是“FUJIFILM”(富士胶片)。
i-FJ,王庆希望通过这个称呼、通过它的实施、通过富士胶片的努力,将这些有益于印刷业发展的理念传达出去,“任何事情都不要孤立地看待,不要偏安一隅,要培养全球视野;从技术上来讲,企业不需要局限于某些品牌的产品,而应高屋建瓴地分析如何能够用好设备;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应明确自身定位,找到独特之处、找到冲击力所在,而非人云亦云,迷失自我……” 对于印刷企业而言,i-FJ是收获系统的解决方案和健全的体魄,也是同富士胶片一道找出这份“印刷事业”的意义所在。
“很多人说印刷‘完蛋’了,作为一个印刷人也是这么想、这么说吗?”富士胶片远不止人们刻板印象中的“版材供应商”,它不仅拥有印刷、影像、医疗、光电等支柱产业,更凭借“透明导电薄膜”等产品跻身高科技、高新能源企业行列,“比如经过‘高耐候PET膜处理’的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吸收太阳能的能量大幅提高”。换句话说,科技的日新月异让一切皆有可能。“研究纸张的公司如果成功研究出可被动物消化的植物型纸张,辅以纯植物型油墨,我们读过的书籍、报刊就可以直接送去养殖场。现在日本已经有研究所在研究这种项目。”
富士胶片在印刷板块投入的研发费用每天都有几亿日元,凭借这份基础,王庆大胆推想,当回收体系、当相关供应商同步进行“革命”的时候,印刷业就会发生一场新的革命。
“印刷不会完蛋,关键是企业是不是有追求、能坚持到那场革命的来临,是不是能在那之前把标准化、数字化做好,把胶印做到极致。”在王庆眼中,“有志者”自然会惺惺相惜,有理想的客户更能接受i-FJ的精神,i-FJ寻找的就是如此的志同道合者。“i-FJ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一个立竿见影的项目,它需要对印刷有着良性思考的企业家换个角度和高度来看待中国印刷业的未来和自己企业的希望。”
对于富士胶片而言,i-FJ则塑造了一个顾问式、专家型的销售模式,更是对原有“产品销售”理念的打破。“要从问题出发去提出解决方案,要‘顾全大局’,这一点会使得原来的销售思想发生深层次变化,不会让客户觉得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印刷也是我们的事业。”
王庆为i-FJ设立的目标是,争取用2年左右的时间,培养100家i-FJ实施客户,而且这100家要覆盖到中国的各个省份。“每个省大概有5家左右的i-FJ实施客户,就足以覆盖当地的优秀印刷力量。”而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这100家客户,将是未来主导并购整合的关键力量和行业整体升级的触发点。
i-FJ是“开放的”系统,在王庆的规划中,根据中国印刷企业的需求“节奏”,未来还将有更多内容导入i-FJ,比如ERP和环保。
“现在大部分ERP还是通用型的,没有很深入地研究每一个企业的特质,我们希望为客户量身定做ERP系统。”王庆认为,富士胶片的优势在于了解客户需求,而在北京、深圳等城市,软件人才的聚集则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技术支持,实现个性化的ERP并不难。
同样,环保也能量体裁衣。“绿富士”为人所熟知,不仅拥有一系列绿色环保产品,也积极参加国家平版印刷绿色标准的制定,王庆还亲自上阵支持全国8大城市的绿色印刷宣贯会。受i-FJ的启发,结合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绿色实践,王庆对环保又有了新认识,“为什么不能像i-FJ一样做系统规划?针对印刷企业的业务结构、产能规模等特点,我们可以量身定做废水、废气的持续循环处理系统。”其实在这方面,富士胶片已经开始行动了。
i-FJ究竟还有多少探索,创造哪些改变,愈发值得期待。
面对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印刷产品事业本部中国区营业总监王庆,这是第一个问题,也是贯穿采访始终的问题。
“i-FJ就是在兼容数码印刷的情况下,如何把现有胶印运用到极致的一种技术。”
那i-FJ卖什么?
“结果。”
……
对话的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然而就像6月的深圳,天气阴晴不定、难以琢磨,反而更增加了对“答案”的好奇与期待。
富士胶片在中国启动的这项特别行动,到底做什么?怎么做?为何这样做?还将做什么?
切肤之痛
4月13日,2012第四届富士(国际)印刷技术高端交流会座无虚席,受邀而来的台湾、香港、德国、瑞士、新加坡专家,就“要赚钱的色彩管理,不要理论的色彩管理”、“国外普及的认证能给中国中小印企带来好处吗?”、“中小企业也能做到标准化吗?”、“大钱是从印刷中省出来的”等主题,同到场的400余名业内人士做了精彩的探讨与分享。
“这个高端交流会议是一个基于印刷管理和技术的纯粹公益性交流平台,业内罕有。”而这一平台,正是经王庆之手打造并延续至今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同的企业面临的困境自然各有不同,成本、效率、质量……王庆在策划会议主题时也尽可能考虑周全,希望通过交流平台带给印刷企业更多思考,而在会后的调查问卷上,他似乎读出了更为浓重的紧迫感,“大家有很多难题,并且非常急切地需要我们帮助企业解决”。
2011年,全球经济陷入新一轮危机,在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国内印刷行业生态也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外向型企业首当其冲,订单量下滑、资金风险加大;大型外资企业转嫁压力,触角伸向内需业务,甚至转战内地;大部分企业疲于应对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到了2012年,所有的压力只增不减,越来越多的人判断“形势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差”,“活下去”再次成为首要任务……在王庆看来,“切肤之痛”让企业感受深刻,也更能凸显“做出改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富士胶片东京总部和神奈川研究所有不少工作人员到中国的一些印刷企业当中做调查,他们分成各个调查组,深入企业了解环保措施、自动化程度、数码印刷应用等问题。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之一是:在中国这些印刷企业的印刷机比日本很多印刷企业的还新、还先进,但他们并没有把这些机器用好。
“比如很多企业购买印刷机的时候都配备了基于CIP3标准的预放墨技术,但研究人员考察的时候发现这些都没有用,空闲在那里,他们觉得很惊讶。”为此,王庆也组织专人到企业调查情况,发现偶尔有几个企业用过这些配置,但一般半年左右就放弃了,因为觉得“太浪费时间,效果不明显”。
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很多企业在生产流程中不少细节的改进上并未坚持下去,然而这种忽略与放弃所带来的影响却是“系统性”的,印刷品质与效率的提升无望,成本控制和管理出效益成为空谈……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出在“经济不好”,也并不是“订单多”就能化解一切困境,更多的时候企业需要从自身综合素质上找出问题的根源,供应商也必须提供更加专业务实的解决方案,继而共同寻得出路。
常有从日本考察归来的企业家、经理人感慨“日本印刷企业里竟然是两个人开3台印刷机”等,熟悉日本企业经营之道的王庆则将这些“感慨”转变为“问题”:“为什么日本企业能做到两个人开3台机器?为什么他们的换版速度那么快?为什么在同样规模投入的情况下,他们的产值比国内的企业高很多?”而与此同时,王庆也强调,“日本的印刷工价未必高,竞争一样很激烈”。
是不是标准化程度不足?是不是数字化工作没做到位……印刷企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对于富士胶片而言是重要的,“问题”是客户的烦恼,同时也是富士胶片的使命,i-FJ就是在解决问题中应运而生的。
i-FJ在行动
尽管“类i-FJ”的想法在王庆脑海里酝酿的时间不短,但从2011年组建i-FJ印刷数字化方案部,到2012年正式导入i-FJ给中国客户,i-FJ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仍是陌生的。“很多同事认为i-FJ是服务,我说不是,i-FJ是结果,是成本、效率、品质和管理的结果。”作为i-FJ的缔造者,王庆的解读耐人寻味。
结果导向
在采访进行的同时,富士胶片全国的销售人员正集中在深圳公司接受为期数天的培训,主题便是i-FJ。表面上看,i-FJ似乎是几套软件、硬件的组合,其中既包括C-Fit智能色彩转化系统、数字化色彩测量仪器、ColorPath Verified网络式评估管理系统等富士胶片的自有产品,也涵盖了业界许多国际优秀品牌产品,比如(美国)爱色丽IntelliTrax轨道自动扫描系统、(瑞士)InkZone Perfect印刷机油墨预置系统、InkZone Loop印刷机自动闭环校正系统等,还包括多项国际行业标准认证服务,但王庆强调,i-FJ的含义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打包的套餐,“一切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接受i-FJ的客户首先前期会接受一次系统的“体检”,富士胶片的工作人员从印前、印刷到印后全面跟进,涉及问题包括一班能出多少套版,CTP损耗情况如何,文件处理所用人员数量、所花费时间长短,废纸量是多少,油墨损耗量情况,胶辊、橡皮布印刷的频率次数,检测手段如何,返工情况,甚至包括机长的经验倾向于冷色调还是暖色调……据透露,在这份“体检报告”中,涉及多达10页、大小近百个项目和子项目的评估,它们以“量化”的形式体现,报告完成后可直接为企业的“健康情况”打出分数。“我们的人在客户企业里至少得待上一周,才能完成这份体检报告。”
如此一来,健康问题所在已清晰明了,富士胶片便可对症下药,制定系统的i-FJ实施方案,弥补软硬件方面的不足,“在同客户更深入地探讨一些问题时,我们还会派出i-FJ专家团队,明确给出方案实施后的‘结果’,比如从60分提升到70分”。
富士胶片一向以稳健、务实的风格著称,“我们绝不会信口开河,承诺达到100分,这是不现实的”。但i-FJ能够做到的,是在实施过程中修正企业存在的系统问题,按其所期待的程度,从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品质稳定、管理有效四个方面帮助企业达到“可见的结果”。 整合之妙
“市面上有不少装修公司,它可以组建优秀的室内设计团队,利用上好的装修材料,针对客户的喜好和户型提供最适合的装修方案。i-FJ的功能就类似于装修公司”。王庆换了个角度阐述i-FJ,而这种理解方式令i-FJ顿时“立体”起来。
如果需要装修房子,你是会去找生产墙纸、地板、地砖的公司,还是找一个专业装修公司?想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了。装修公司并不生产所有的装修材料,但他们具备系统整合这些材料、完成装修工作所需要的条件——专业的人员、知识,专门的流程、制度,他们对一个客户从头到尾负责到底,从现场考察到方案设计,同客户沟通、遴选合适的装修材料,施工、监督、反复沟通、改进直至最终交出“结果”——一个能够让客户满意而归的爱巢。
术业有专攻。同理,i-FJ这一角色的关键即在于为达最终目的进行的整合,而不论i-FJ可以提供的产品之前富士胶片在中国是否卖过、代理过。从中也可以看出,富士胶片对自身定位已发生明显变化,“过去很多人对富士胶片的理解就局限于版材,我们一些销售人员也习惯说自己是‘卖版的’,现在大家都要从这个定位中解脱出来,到客户那里去并不是简单地问‘版材有什么问题’,而是首先检查一下整套工艺流程是否存在漏洞。”
印刷企业最重要的是整个系统的协调,专业化细分让众家供应商“各卖各的”,“很多时候搞印前的不大懂印刷、搞印刷的没有兼顾印前”,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系统性”,而这也正是滋生成本、效率、品质以及管理方面问题的土壤。“比如那些说油墨预置系统没有用的企业,如果仅仅只是改进了这一个环节,其他环节没有进行相应的检测和匹配,‘没用’也是可想而知的,最好的状态应该是保持‘动态中的静态’。”浅尝辄止,一直是印刷标准化、数字化建设中的最大敌人。
“i-FJ团队还有一个最大特征是,不但融入了中国团队以结果为导向的变通包容和创新理念,同时兼备作风严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日本企业精神”。而这点,或将成为促动中国印刷企业转变观念,重视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坚实后盾
i-FJ可以说是为中国印刷企业量身打造的,是一次彻底的“中国行动”。事实上,在日本以及欧美等印刷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富士胶片一直就拥有专门的团队为印刷企业提供专业的管理及技术支持等全套服务,只是并不称之为i-FJ。由于种种因素,这种理念在中国迟迟没有找到发力点,直到不断加大的压力迫使印刷企业提出更专业的服务需求。
这对富士胶片在中国的印刷产品事业团队而言是不小的挑战,但令这个团队欣慰的是,“公司对i-FJ项目、对i-FJ团队给予了空前的扶持,前期派出技术人员赴德国、瑞士学习,其他人员培训,还有i-FJ实施所需要的各种仪器和工具的购置等方面,公司都给予了特别资助。”由此,i-FJ项目推进的速度飞快,从去工商局注册商标,到组建团队,再到整合国际品牌产品,不过半年光景。这对于一家跨国公司来讲,实属难得,足见其对i-FJ的信心和期待。
当然,i-FJ团队也不负众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实践,他们已经有足够的视野和能力承担起为客户诊断、开方的责任。“首先,我们拥有强大的专家团队,有来自新加坡的从事印刷30多年的资深专家,有中国内地首位G7专家,目前共有G7专家和G7 PC专家各1人,Fogra PSO专家6人, Ugra PSO专家6人,阵容空前;其次,我们并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有章可循’,富士胶片凭借对日本印刷业的了解积累了丰富的数据经验,另外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成熟销售模式也为i-FJ提供了范本;第三,i-FJ团队经过严格挑选,吸纳了具备多年印刷从业经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他们中有的曾在大型印刷企业里面担任生产经理,有的是印前主管,还有开了10年印刷机的资深印刷机长。”
除此之外,i-FJ还辅以科学的管理。除了前期客户测评,内部还设有详细的SOP作业指引,大到项目实施和培训课件,小到每个软件、每个仪器的安装步骤以及故障排除等,全部包含在内。
从基层到管理层,从印前到印后,从印刷工艺经验、标准化经验到数据经验乃至团员素质,i-FJ团队可以说是全副武装。
“整个团队还是需要磨练的,现有的i-FJ团队不可能既去推广产品又去维护产品。”不同类型企业存在的问题不同,期望也不同,在成本、效率、品质、管理四个要素中,有的企业更倾向于提升品质,有的则侧重效率及成本,相应的,i-FJ给出的方案自然是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在王庆看来,这个过程应该更多交给销售团队,所以必须加强培训。而i-FJ并不是一次性的,要想保持期望的结果或者取得进一步提高,需要对客户进行持续维护,“这个环节则会交给技术支持团队”。
据了解,富士胶片在全国技术支持方面的网点布局已在2011年结束,全国范围内数十个城市都建立了i-FJ与原有版材维护同步的服务支持网络。“除了北上广、香港等重点城市和地区,东北三省、西北偏远地区,都有我们的常驻工程师,他们将承担起i-FJ后期维护的工作。”王庆认为,“简单地做好色彩匹配或者连线都是不够的,如何能够做到持续管控才是成败的关键,所以一支有着丰富经验的技术支持团队尤为关键”。然而,建设庞大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绝非一日之功,富士胶片用了10年。王庆说,“这点让我们感到特别踏实”。
i-FJ在寻找
在构思“i-FJ”这个名字的时候,王庆着实想了很久,也想了很多:“i”有多种理解方式,image、information、impaction、 international,跟传媒有关、与信息相连、代表着冲击力、更能走向国际,一如人们现在钟爱的苹果品牌电子产品,iPhone、iPad,天然地对接着创新精神;“FJ”就是“FUJIFILM”(富士胶片)。
i-FJ,王庆希望通过这个称呼、通过它的实施、通过富士胶片的努力,将这些有益于印刷业发展的理念传达出去,“任何事情都不要孤立地看待,不要偏安一隅,要培养全球视野;从技术上来讲,企业不需要局限于某些品牌的产品,而应高屋建瓴地分析如何能够用好设备;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应明确自身定位,找到独特之处、找到冲击力所在,而非人云亦云,迷失自我……” 对于印刷企业而言,i-FJ是收获系统的解决方案和健全的体魄,也是同富士胶片一道找出这份“印刷事业”的意义所在。
“很多人说印刷‘完蛋’了,作为一个印刷人也是这么想、这么说吗?”富士胶片远不止人们刻板印象中的“版材供应商”,它不仅拥有印刷、影像、医疗、光电等支柱产业,更凭借“透明导电薄膜”等产品跻身高科技、高新能源企业行列,“比如经过‘高耐候PET膜处理’的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吸收太阳能的能量大幅提高”。换句话说,科技的日新月异让一切皆有可能。“研究纸张的公司如果成功研究出可被动物消化的植物型纸张,辅以纯植物型油墨,我们读过的书籍、报刊就可以直接送去养殖场。现在日本已经有研究所在研究这种项目。”
富士胶片在印刷板块投入的研发费用每天都有几亿日元,凭借这份基础,王庆大胆推想,当回收体系、当相关供应商同步进行“革命”的时候,印刷业就会发生一场新的革命。
“印刷不会完蛋,关键是企业是不是有追求、能坚持到那场革命的来临,是不是能在那之前把标准化、数字化做好,把胶印做到极致。”在王庆眼中,“有志者”自然会惺惺相惜,有理想的客户更能接受i-FJ的精神,i-FJ寻找的就是如此的志同道合者。“i-FJ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一个立竿见影的项目,它需要对印刷有着良性思考的企业家换个角度和高度来看待中国印刷业的未来和自己企业的希望。”
对于富士胶片而言,i-FJ则塑造了一个顾问式、专家型的销售模式,更是对原有“产品销售”理念的打破。“要从问题出发去提出解决方案,要‘顾全大局’,这一点会使得原来的销售思想发生深层次变化,不会让客户觉得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印刷也是我们的事业。”
王庆为i-FJ设立的目标是,争取用2年左右的时间,培养100家i-FJ实施客户,而且这100家要覆盖到中国的各个省份。“每个省大概有5家左右的i-FJ实施客户,就足以覆盖当地的优秀印刷力量。”而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这100家客户,将是未来主导并购整合的关键力量和行业整体升级的触发点。
i-FJ是“开放的”系统,在王庆的规划中,根据中国印刷企业的需求“节奏”,未来还将有更多内容导入i-FJ,比如ERP和环保。
“现在大部分ERP还是通用型的,没有很深入地研究每一个企业的特质,我们希望为客户量身定做ERP系统。”王庆认为,富士胶片的优势在于了解客户需求,而在北京、深圳等城市,软件人才的聚集则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技术支持,实现个性化的ERP并不难。
同样,环保也能量体裁衣。“绿富士”为人所熟知,不仅拥有一系列绿色环保产品,也积极参加国家平版印刷绿色标准的制定,王庆还亲自上阵支持全国8大城市的绿色印刷宣贯会。受i-FJ的启发,结合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绿色实践,王庆对环保又有了新认识,“为什么不能像i-FJ一样做系统规划?针对印刷企业的业务结构、产能规模等特点,我们可以量身定做废水、废气的持续循环处理系统。”其实在这方面,富士胶片已经开始行动了。
i-FJ究竟还有多少探索,创造哪些改变,愈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