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环氧合酶-2(COX-2)在实验性肝硬化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CCl4每周2次共8周诱导雄性SD大鼠肝硬化模型.将SD大鼠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n=10)、模型对照组(n=15)和罗非昔布治疗组(10 mg·kg-1·d-1,n=15).光镜下观察肝组织标本,电镜观察肝窦超微结构改变.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基底膜蛋白主要成分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
【机 构】
:
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环氧合酶-2(COX-2)在实验性肝硬化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CCl4每周2次共8周诱导雄性SD大鼠肝硬化模型.将SD大鼠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n=10)、模型对照组(n=15)和罗非昔布治疗组(10 mg·kg-1·d-1,n=15).光镜下观察肝组织标本,电镜观察肝窦超微结构改变.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基底膜蛋白主要成分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同时通过Ⅷ因子相关抗原(vWF)免疫组化标记微血管牛成密度.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罗非昔布干预治疗能减少肝纤维化面积(分别为30.7±8.9和23.5±6.5,P<0.05).光镜及电镜提示,在模型对照组可见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减少、缩小,有完整的基底膜形成,Disse腔隙内有大量的胶原纤维沉积,罗非昔布组上述病变有所减轻.随着肝硬化的形成,肝组织微血管密度明显升高,罗非昔布组肝组织微血管密度(6.4±0.7)较模型对照组(11.3±1.6)明显降低(P<0.01).肝硬化时肝组织表达Ⅳ型胶原和LN蛋白明显增加(分别为3.8±0.4和3.7±0.5),罗非昔布能降低Ⅳ犁胶原和LN的表达(分别为3.0±0.5和3.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两者均为P<O.05).结论 在CCl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模型中,早期给予罗非昔布能有效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
其他文献
人物题材在传统雕漆作品中并不占主导,因为雕刻的特殊性,雕漆工艺对表现人物并不十分擅长。殷秀云却在这条路上深耕笃行,独辟蹊径。刻刀之下,百相欲出,衣袂飘飘,栩栩如生。她的情感、思考都凝结在刀影之中,赋予了作品中的人物。 雕漆这门工艺对于大众来说略显陌生,甚至是在中国土生土长了7000多年的漆器,人们对它的了解也还很少。作为与陶器几乎同时出现的中国最早的工艺美术品,漆器承载了先民对世界、对美的最初认
患者女,30岁,因"腹胀伴腹围进行性增大20 d"入院.患者20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不适,以腹胀为主,同时自觉腹围进行性增大,尿量减少,曾在当地医院住院5 d,行腹水诊断性穿刺,为淡血性腹水,李凡他试验可疑阳性,细胞计数620个/μl,间皮细胞0.36,淋巴细胞0.64,总蛋白44.1 g/L,乳酸脱氢酶(LDH)872 U/L,腺苷脱氨酶(ADA)25 U/L,CA125>1000×10
胆总管结石多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但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常因结石过大无法用取石网篮套取,胆总管下端相对狭窄无法取出结石,老年患者体质较弱,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而导致不能或不愿耐受较长时间ERCP下取石或外科手术。
食管胃黏膜异位(heterotopic gastrjc mucosa,HGM)是指胃黏膜出现于食管上段,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其常发生于颈段食管,多位于食管上括约肌下方,故又称食管人口斑(inlet patch)[1].HGM常伴有慢性炎性反应,黏膜充血可使HGM界限不清,常规内镜模式下观察容易漏诊。
患者女,60岁,因腹胀、恶心、尿黄1个月入院.体温37℃,血压110/60 mmHg(1 mmHg=0.133 kPa).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扪及,肝区无叩击痛,下肢无水肿。
目的 分析孤立性胃静脉曲张的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1例孤立性胃静脉曲张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 31例占同期胃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7.38%(31/420).病因依次为左侧门脉高压(14例,45.2%)、肝硬化(8例,25.8%)、不明原因(6例,19.4%)、原发性肝癌(2例,6.5%)、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例,3.2%
摘 要:在新《课标》的科学导引下,为行之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综合能力,有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且精准地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整体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
患者男,50岁.因间断腹痛半年于2002年7月入院.入院前半年,无诱因出现腹痛,右侧明显,偶有脓血便、黑便,就诊于外院,胃镜示慢性胃炎,钡灌肠未见明显异常,予抑酸等治疗,效果差。
目的 了解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OS)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肺转移的时间间隔并寻找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6例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各项临床参数、治疗方法、无转移间隔时间(DFI)和OS进行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6个月、1年、2年、3年和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9%、46%、25%、20%和18%,中位OS为16个月.有或无特异性肺部及相关症状、性别、年龄、伴或不伴肝转移、肺转移灶
胰腺癌是一种临床症状隐匿、发展迅速、预后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改善预后的惟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