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信念在心中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tes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他的梦想是像父亲那样成为意气风发的北大才子。然而,他还没高中毕业,还没资格“穿竹布长衫,读北大中文系”,就被“上山下乡”的潮流从天津裹挟到千里之外的哈尔滨市香坊区向阳公社黄河大队一队,当起了插队知青。
  在那个滴水成冰的广阔天地里,他拜那些上了年纪的庄稼把式为师,把自己的泪水、汗水和血水挥洒在那片黑土地上,骨子里燃烧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
  一年后,他被社员们推选为队里的会计。为回报社员们对他的品行及吃苦精神的信任,他干得更加带劲,只恨不能呕出自己的心,沥尽自己的血。
  后来,他作为百里挑一的“好知青”,迎来了幸福敲门的日子——社员们联名推荐他上大学。可是,他的事迹材料上报到向阳公社时,因难以通过父亲的“历史问题”这一关,被别人给替换掉了。他欲哭无泪。社员们纷纷安慰他,说“好事多磨”,“明年还有推荐上大学的机会,该你得的飞不了”。他眼巴巴地等到第二年寒冬,推荐上大学的名额再次被别人挤占。得知这一消息,他如遭晴天霹雳。
  当天夜里,他在邻村的一个老社员家里,满腹委屈地向老人诉说自己的“不幸”。
  待他絮絮叨叨地说完,老人开口了:“为什么顶替你的那两个人就不应该上大学呢?”这一问,倒把他给问懵了,好久回不过神来。老人接着说:“你要是会造氢弹,毛主席派飞机接你去北京哩!”
  这话如醍醐灌顶,让他当下彻悟——与其抱怨别人,不如责备自己没本事;只要是一块真金,无论埋得多深,总有一天会被挖掘出来的。
  随后,老人把他带进了一间低矮的土坯房,安排他躺在温热的土炕上。听着窗外一阵紧似一阵、呼啸不停的寒风,他睡意全无。见桌上放着一台破旧的手摇唱机,里面有一张唱片。插队前,他吹过口琴,拉过胡琴,算是一个业余级别的音乐爱好者。他好奇地打开手摇唱机,原来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
  如水的乐曲响了起来,从他心头流过,缓缓地、暖暖地。继而,急转直下,像是从一个老人胸腔里发出的喉音,开始了感人肺腑的倾诉。经过一段痛苦而又漫长的求索,那弱起强收、时时被打断却渴望着一泻千里的激情,像一股被困在坚硬岩壁间的旋风,左冲右突,一直在苦寻着属于自己的出路。终于,高耸的石崖被撞开了,风停了,雨住了,晴空丽日下,涌出了一溪温暖而明亮的泉。雷霆滚过无边无际的天庭,心灵的搏斗结束了,呈现的是金子般的旋律。这里,是故人,是乡音,是初春的微雨,是盛夏的荷风,是大地的丰收,是冬天的太阳——那样轻柔,那样甜美,又是那样的惊心动魄。这是从绝望中跃出的光明的旋律,令他激动不已,“悲怆”的情绪被美好的憧憬所取代……
  窗外,传来此起彼伏的鸡鸣。他推开门,又是一个东北常见的清晨:干冷干冷的,却分外明亮,充满着生命力。他对自己说:上大学念书,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却不是生活的全部,在老柴的旋律里,生活有着好多条出路。于是,他哼着老柴的旋律,下地扬粪去了……
  两年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老师前来哈尔滨招生,他闻讯后赶了过去。萦绕在他心头的老柴的旋律,帮了他的大忙,他被招生老师一眼看中,从此与音乐结下了难解之缘。
  他就是田青,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及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
  与“哼着老柴的旋律,下地扬粪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湖北石首市有一个初中毕业的乡村少年,与一个老乡带着东拼西凑借来的300元钱,来到武汉,摆摊卖起了鱼糕和鱼丸,生意还不错。谁知好景不长,因无照经营,遭到工商管理部门取缔。首次创业的失败,让两人抱头痛哭。嗓子哭哑后,两人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加在一起,刚好够搭上回老家的长途客车。老乡提议一起回去承包鱼塘。他说:“回去可以,我想去游一下黄鹤楼。”老乡哭笑不得,说:“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游黄鹤楼?再说,你手中的钱也没多少了,还是省一省吧。”
  可他坚持要去。老乡劝他别买票了,站在公园门口看一看黄鹤楼吧。他急了,说:“站在楼下与站在楼上的感觉,能一样吗?”最终,老乡拗不过他,只好同他分道扬镳。他怀揣着仅有的二十几元钱,直奔黄鹤楼,花十元钱买了张票,一步步登了上去。
  他平生第一次站在“天下江山第一楼”上,望着眼前滔滔流淌的长江、汉水和星罗棋布的武汉三镇,还有隔江相对的龟蛇两山,一种豪情涌上心头。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的这首诗,让他下定决心:尽快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无论如何也要留在武汉。不久,他凭着一点点美术基础,应聘进了武汉一家服装公司当美工。
  十几年后,在广东东莞市打工的他,利用工余时间发愤创作,终于成了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王十月,出版了长篇小说《烦躁不安》、《活物》、《31区》、《大哥》、《无碑》及中篇小说集《国家订单》、短篇小说集《成长的仪式》、散文集《总有微光照亮》。其中,中篇小说《国家订单》获得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无碑》入围茅盾文学奖。而当年与他一起来到武汉的那个老乡则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以种地和养鱼为生。
  回望来路苍茫,王十月最大的感慨是,这些年来,他在武汉、佛山、东莞、深圳、广州等地闯荡,从事过美工、工厂杂工、调色工、广告公司艺术总监、杂志社编辑、自由撰稿人等多种职业,穷困潦倒时连一张属于自己的床也没有,晚上提心吊胆地睡在烂尾楼里,半梦半醒间听到查暂住证的治安员的叫骂声随即翻身逃跑……无数次面对着严酷的生存压力,王十月的心中一直安放着黄鹤楼,这给了自己以莫大的安慰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田青到王十月,从老柴的旋律到黄鹤楼,从外在的物象到内心的信念,何尝不是一条向上、向上、再向上的奋斗之旅呢?何尝不是生命的能量积聚、积聚、再积聚的必经过程呢?命运的手掌翻云覆雨,变数多多,任何一个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打入低谷,如果听任焦虑、苦闷、孤独、绝望、愤怒等不良情绪蔓延,只会把自己推上穷途末路。
  “哼着老柴的旋律,下地扬粪去”、“游一下黄鹤楼,再去找一份糊口的工作吧”,一半是梦想,一半是现实;一半是对生命的追问,一半是对生活的包容;一半是境界的高远,一半是态度的平和。这是怎样的豁达与乐天精神啊!
  心中自有老柴的旋律萦绕不去,心中自有挺拔独秀的黄鹤楼,离春暖花开、苦尽甘来的好日子,还会远吗?
其他文献
2011年10月2日,由经济观察报社主办的新·绿时代-2011低碳·可持续发展企业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论坛发布了2011年中国优秀案例评选·中国低碳典范企业名单,招商银行荣获“201
通过解读巴黎气候大会中国低碳家庭欧阳湘萍的消费模式,提炼出生鲜果皮自制环保酵素、天然洗涤替代化学用品、阳台养鸡消化厨余、种菜养花室内绿化、中水利用节能减排等中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领导舞台,当代女性的自我观念逐渐变强.21世纪时经济与知识的时代,女性的生理特征弱势变得不再明显,知识、才能等在生产要素中发挥着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当前开展定向运动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制约吉林省高校开展定向运动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师资、经费、政策等等,为进一步在吉林省高校中开展定向运动教学提出
2011年国庆期间,鄂东北部山区秋雨连绵,淅淅沥沥滋润着干渴的大地,城市、村落、山林、田野都被洗得一尘不染,格外鲜亮朗润,苍翠清新。  尽管雨季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不便,但湖北红安的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依然车来车往、游人如织,大家撑起五颜六色的雨伞,在园内各个景点瞻仰革命遗址、参观揽胜。10月2日,我参加一个朋友聚会后就急匆匆驱车赶到这里,挤进川流不息的车流人流。此行主要是来探望安息在这里已有近5个月的一
在园林项目施工过程中,园林施工新工艺不仅能够保持植物正常生长与园林景观整体效果,节约水资源、土资源以及生物资源,还能促进城市园林建设项目的持续化进程.但是,由于园林
厲鶚是清代雍乾時期的詩詞創作大家,典故運用是其詩歌最爲顯著的藝術表現手法。厲鶚詩歌中的典故運用建立在他“以學爲詩”的詩學主張之上。厲鶚喜愛在詩中運用宋代典故,其原
历史经验和中国现实都表明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中有一些内容是规模化的,可能高层级政府做比较好,但是更多的服务可能是非常琐碎的,差异很大,所以公共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突出,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建筑企业需要针对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健全相应
工民建建筑作为建筑行业中的主要构成部门,其在进行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将节能施工技术充分的运用其中,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耗,使得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更好,还能够带来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