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春市中考语文试卷中有名著阅读这一题型,其出题范围包括四大名著等作品,其中《红楼梦》因艺术水平较高,初中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兴衰,反应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现将这部作品中的重点考点按照章回前后顺序(1—20回)整理如下。
第三回,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从这一回中即可看出。请你概括一下贾府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从仆人的吃穿用度、建筑的宏伟气派并居于繁华闹市、规矩繁多并等级分明等几处都可以看出贾府的与众不同之处。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黛玉小心谨慎、自重自尊的性格特點?“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说明了什么?说明贾府与皇族有着密切关系,地位显赫。
王熙凤的出场方式是怎样的?可以说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了王熙凤的张扬、放诞无礼,更加凸显了她在贾府的身份和地位极其特殊。作者还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方法突出了王熙凤张扬、精明、城府极深的性格特点。
初见林黛玉,王熙凤少不了对林黛玉的一番夸奖,她在赞誉黛玉长得“标致”之后,为什么说“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是一种对老祖宗的讨好之词,借着夸赞黛玉而讨得老祖宗的欢心,可见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她也因此深得贾母喜欢而成为了贾府真正的掌权者。曹雪芹笔墨高超,书中人物林林总总,作者采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把王熙凤这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宝玉出场前夕,“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是黛玉心中唤起的一种印象。这种在人物出场前一再加以贬抑手法的好处是什么?这样写使宝玉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增强人物神秘性吸引读者注意力;后文黛玉亲见宝玉后的感受发生很大变化,人物的心理变化十分曲折。“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黛玉本无意相见的“惫懒人物、懵懂顽劣之童”,相见后给黛玉留下的又是怎样的印象?宝玉是一位风流倜傥、英俊多情的公子。
曹雪芹用浪漫主义手法写黛玉与宝玉的心灵相通,“一存于中,一发于外”。在这一回中,找出与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一句相照应的句子。“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两人初次见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一方面来自神瑛侍者和绛珠草的故事,另一方面为后文宝黛爱情的发展做好铺垫。
作者塑造人物时,或浓墨重彩,或含而不露,展示出不同凡响的艺术功力,本回中林黛玉给宝玉留下哪些印象?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飘逸且具神韵。
贾宝玉为什么骂“通灵宝玉”不“通灵”呢?因为除了他有这块玉之外,家里别的人都没有,新来的黛玉也没有。选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表现见到黛玉后,黛玉给他留下的不同寻常的印象?“神仙似的妹妹”。
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可后来贾雨村却徇情枉法,胡乱判了此案。分析贾雨村的性格特点,贾雨村是一个道貌岸然、老奸巨猾、虚伪狡诈、欺上瞒下、心狠手辣的人物。你怎样看待贾雨村自相矛盾的言行?贾雨村的官职是受到贾家的帮助得来的,他为了保住官位,就胡乱判案、草菅人命,为他自己铺平攀附权贵之路和仕途之路。
第七回“送宫花”情节中,那句话最能体现黛玉的尖刻多疑?“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试着分析一下黛玉这种性格的成因?黛玉尖酸刻薄多疑的性格与她寄人篱下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她幼年就孤苦无依,流落他乡,因此她具有很敏感的细腻心理。
第八回中有一处细节描写,“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而程甲本写的是“林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走了进来”,但多数红学研究者认为前者更好,请你结合林黛玉的特点分析理由。“摇摇摆摆”显得人物过分张扬,大大咧咧,“摇摇”体现了林黛玉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的特点。
这一回中,黛玉旁敲侧击的是什么意思?黛玉借训斥雪雁听紫鹃的话而讽刺宝玉听宝钗的话,平时我说你你不听,怎么宝钗说一句你就听了呢?你认为黛玉的所作所为是小心眼吗?黛玉希望宝玉和自己关系更加亲厚,希望宝玉把自己看得更重,她的心理来源于感情世界中内心的渴望。林黛玉是全书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之一。“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这里的“半含酸”指什么?黛玉实际上是有些吃醋的,但是她又不能明说,只能含沙射影地奚落宝玉。
第十三、十四回“协理宁国府”情节中,体现了王熙凤哪方面的能力?王熙凤先找出宁国府的弊端,分析了可能出现的情况,再按照主次,逐个解决;人力安排合理清晰、分工井然有序,这些都能体现她具有极强的管理才能。
第十七、十八回元春省亲情节中,元春的“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体现了元春怎样的心理呢?元春对于家人将自己送入宫中感到极度不满和怨怒,她厌恶宫廷生活而感到十分孤独,对家庭生活极其向往,而这些内心的感受是无法对人言说的。
“大观园试才”情节体现了黛玉心思的细腻,这一回多处内容体现了这一特点,概括出其中一处。“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黛玉写好后搓成纸团避开众人扔给宝玉,帮助他解围。“宝玉打开一看,只觉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真是喜出望外,遂忙恭楷呈上。”此句对表现黛玉形象而言是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侧面描写,烘托了黛玉的才华横溢、才思敏捷。
说说宝玉因何要称宝钗为“一字师”“师父”?宝钗提醒宝玉把“绿玉春犹卷”的“玉”改成“蜡”,并告诉了宝玉诗句的出处。在宝钗回答宝玉的话语中,先后出现了“金殿”“黄袍”这两个词语,无意间暴露出其内心深处哪些不为人知的想法?暴露了宝钗追名逐利,追求荣华富贵,羡慕元妃的心理。
第二十回中,湘云认为宝钗和黛玉各具有怎样的特点?湘云认为宝钗完美无缺、无可挑剔;黛玉则刁钻清高、嘴尖牙利。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湘云伶牙俐齿、心直口快、为人率真的特点。
《红楼梦》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每个人物形象都富有个性特点。笔者对前二十回的主要情节和考点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初中生解答名著阅读题型有所帮助。
第三回,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从这一回中即可看出。请你概括一下贾府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从仆人的吃穿用度、建筑的宏伟气派并居于繁华闹市、规矩繁多并等级分明等几处都可以看出贾府的与众不同之处。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黛玉小心谨慎、自重自尊的性格特點?“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说明了什么?说明贾府与皇族有着密切关系,地位显赫。
王熙凤的出场方式是怎样的?可以说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了王熙凤的张扬、放诞无礼,更加凸显了她在贾府的身份和地位极其特殊。作者还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方法突出了王熙凤张扬、精明、城府极深的性格特点。
初见林黛玉,王熙凤少不了对林黛玉的一番夸奖,她在赞誉黛玉长得“标致”之后,为什么说“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是一种对老祖宗的讨好之词,借着夸赞黛玉而讨得老祖宗的欢心,可见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她也因此深得贾母喜欢而成为了贾府真正的掌权者。曹雪芹笔墨高超,书中人物林林总总,作者采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把王熙凤这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宝玉出场前夕,“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是黛玉心中唤起的一种印象。这种在人物出场前一再加以贬抑手法的好处是什么?这样写使宝玉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增强人物神秘性吸引读者注意力;后文黛玉亲见宝玉后的感受发生很大变化,人物的心理变化十分曲折。“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黛玉本无意相见的“惫懒人物、懵懂顽劣之童”,相见后给黛玉留下的又是怎样的印象?宝玉是一位风流倜傥、英俊多情的公子。
曹雪芹用浪漫主义手法写黛玉与宝玉的心灵相通,“一存于中,一发于外”。在这一回中,找出与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一句相照应的句子。“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两人初次见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一方面来自神瑛侍者和绛珠草的故事,另一方面为后文宝黛爱情的发展做好铺垫。
作者塑造人物时,或浓墨重彩,或含而不露,展示出不同凡响的艺术功力,本回中林黛玉给宝玉留下哪些印象?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飘逸且具神韵。
贾宝玉为什么骂“通灵宝玉”不“通灵”呢?因为除了他有这块玉之外,家里别的人都没有,新来的黛玉也没有。选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表现见到黛玉后,黛玉给他留下的不同寻常的印象?“神仙似的妹妹”。
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可后来贾雨村却徇情枉法,胡乱判了此案。分析贾雨村的性格特点,贾雨村是一个道貌岸然、老奸巨猾、虚伪狡诈、欺上瞒下、心狠手辣的人物。你怎样看待贾雨村自相矛盾的言行?贾雨村的官职是受到贾家的帮助得来的,他为了保住官位,就胡乱判案、草菅人命,为他自己铺平攀附权贵之路和仕途之路。
第七回“送宫花”情节中,那句话最能体现黛玉的尖刻多疑?“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试着分析一下黛玉这种性格的成因?黛玉尖酸刻薄多疑的性格与她寄人篱下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她幼年就孤苦无依,流落他乡,因此她具有很敏感的细腻心理。
第八回中有一处细节描写,“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而程甲本写的是“林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走了进来”,但多数红学研究者认为前者更好,请你结合林黛玉的特点分析理由。“摇摇摆摆”显得人物过分张扬,大大咧咧,“摇摇”体现了林黛玉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的特点。
这一回中,黛玉旁敲侧击的是什么意思?黛玉借训斥雪雁听紫鹃的话而讽刺宝玉听宝钗的话,平时我说你你不听,怎么宝钗说一句你就听了呢?你认为黛玉的所作所为是小心眼吗?黛玉希望宝玉和自己关系更加亲厚,希望宝玉把自己看得更重,她的心理来源于感情世界中内心的渴望。林黛玉是全书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之一。“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这里的“半含酸”指什么?黛玉实际上是有些吃醋的,但是她又不能明说,只能含沙射影地奚落宝玉。
第十三、十四回“协理宁国府”情节中,体现了王熙凤哪方面的能力?王熙凤先找出宁国府的弊端,分析了可能出现的情况,再按照主次,逐个解决;人力安排合理清晰、分工井然有序,这些都能体现她具有极强的管理才能。
第十七、十八回元春省亲情节中,元春的“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体现了元春怎样的心理呢?元春对于家人将自己送入宫中感到极度不满和怨怒,她厌恶宫廷生活而感到十分孤独,对家庭生活极其向往,而这些内心的感受是无法对人言说的。
“大观园试才”情节体现了黛玉心思的细腻,这一回多处内容体现了这一特点,概括出其中一处。“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黛玉写好后搓成纸团避开众人扔给宝玉,帮助他解围。“宝玉打开一看,只觉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真是喜出望外,遂忙恭楷呈上。”此句对表现黛玉形象而言是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侧面描写,烘托了黛玉的才华横溢、才思敏捷。
说说宝玉因何要称宝钗为“一字师”“师父”?宝钗提醒宝玉把“绿玉春犹卷”的“玉”改成“蜡”,并告诉了宝玉诗句的出处。在宝钗回答宝玉的话语中,先后出现了“金殿”“黄袍”这两个词语,无意间暴露出其内心深处哪些不为人知的想法?暴露了宝钗追名逐利,追求荣华富贵,羡慕元妃的心理。
第二十回中,湘云认为宝钗和黛玉各具有怎样的特点?湘云认为宝钗完美无缺、无可挑剔;黛玉则刁钻清高、嘴尖牙利。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湘云伶牙俐齿、心直口快、为人率真的特点。
《红楼梦》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每个人物形象都富有个性特点。笔者对前二十回的主要情节和考点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初中生解答名著阅读题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