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呢?
关键词:数学教学 探索实践 生活化数学 情景创设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上提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是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掌握、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内容,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处理。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结合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所谓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就是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数学知识、数学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生活情景和矛盾冲突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数学学习的世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菱形的时候,也不一定要按课本的设计进行教学,可以设计与生活有关的题目:两张等宽的纸片,交叉重合的部分是不是菱形?等等。这里,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得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创设活动化情景,善于捕捉生活现象
新课标在描述学习目标时,更多地运用“经历、探索、体验”等过程性的目标。这说明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现,同时还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升和丰富学生的经验,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之中,动手动脑“做数学”,在多样的方式中不断获得丰富的学习数学的体验。根据这一要求,我非常重视教材安排的数学活动课。例如:平面图形的镶嵌。此外,我还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和校内外条件创设活动化情景。如学完相似图形和解直角三角形后,指导学生利用有限工具测量学校旗杆高度和教学楼高度等。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经历了像科学家那样研究事物规律的过程,他们再也不会感到数学问题枯燥乏味、神秘难懂了。
三,合理改组教材,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并正确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
“新基础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口号是“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指着门窗上的一块碎玻璃,问:怎样才能配到一块合适的玻璃呢?让学生充分考虑,用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一生活问题。
四、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习惯
写数学日记是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体会、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的好方式,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思考,会越来越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 ,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生日的那天,爸爸拿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很高兴地对我说:“小艳,爸爸祝你生日快乐,但爸爸要问你一个问题,你能量出这个苹果的体积吗?”我一下愣了,这是个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才能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考了片刻,爸爸看到我为难的样子,从房间里拿出有刻度的杯子,笑着对我说:“你能用它试试吗?”我顿时明白了,通过杯子量出苹果排开水的体积,而这个值就是苹果的体积。我很快做出了这个实验,爸爸夸我很棒。我当时觉得这个生日过得非常有意义,因为我掌握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就这样,学生通过写日记,会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总之,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通过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又把数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不再觉得数学只是在课堂里书本上,而是感受到了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教学体现“生活化”的方法很多,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研究,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唐经惠《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索》.广西教育。
[2]湘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
[3]数学教学实施指南。
[4]数学课程标准。
[5]新课标下的数学设计方式。
关键词:数学教学 探索实践 生活化数学 情景创设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上提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是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掌握、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内容,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处理。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结合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所谓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就是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数学知识、数学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生活情景和矛盾冲突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数学学习的世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菱形的时候,也不一定要按课本的设计进行教学,可以设计与生活有关的题目:两张等宽的纸片,交叉重合的部分是不是菱形?等等。这里,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得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创设活动化情景,善于捕捉生活现象
新课标在描述学习目标时,更多地运用“经历、探索、体验”等过程性的目标。这说明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现,同时还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升和丰富学生的经验,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之中,动手动脑“做数学”,在多样的方式中不断获得丰富的学习数学的体验。根据这一要求,我非常重视教材安排的数学活动课。例如:平面图形的镶嵌。此外,我还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和校内外条件创设活动化情景。如学完相似图形和解直角三角形后,指导学生利用有限工具测量学校旗杆高度和教学楼高度等。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经历了像科学家那样研究事物规律的过程,他们再也不会感到数学问题枯燥乏味、神秘难懂了。
三,合理改组教材,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并正确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
“新基础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口号是“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指着门窗上的一块碎玻璃,问:怎样才能配到一块合适的玻璃呢?让学生充分考虑,用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一生活问题。
四、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习惯
写数学日记是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体会、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的好方式,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思考,会越来越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 ,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生日的那天,爸爸拿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很高兴地对我说:“小艳,爸爸祝你生日快乐,但爸爸要问你一个问题,你能量出这个苹果的体积吗?”我一下愣了,这是个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才能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考了片刻,爸爸看到我为难的样子,从房间里拿出有刻度的杯子,笑着对我说:“你能用它试试吗?”我顿时明白了,通过杯子量出苹果排开水的体积,而这个值就是苹果的体积。我很快做出了这个实验,爸爸夸我很棒。我当时觉得这个生日过得非常有意义,因为我掌握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就这样,学生通过写日记,会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总之,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通过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又把数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不再觉得数学只是在课堂里书本上,而是感受到了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教学体现“生活化”的方法很多,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研究,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唐经惠《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索》.广西教育。
[2]湘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
[3]数学教学实施指南。
[4]数学课程标准。
[5]新课标下的数学设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