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要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展,方便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活跃起来。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将所要教授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有效学习,是每一个小学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的事情。
【关键词】 小学;教学课堂;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感情交流活动。老师用那充满爱意的眼神和微笑,和蔼可亲的语言,能促使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如课堂上对问题回答得十分完整的学生赞一声:“你真棒!”而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整的学生说:“没关系,再想想你一定能回答得更好。”对以往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说一句“今天你真行!”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赞扬声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二、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四、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五、激活探究意识,掌握学习主动权
在语文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究。要形成这样一种教学情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大胆发言,才敢自由争辩。如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始,我准备了许多大小不一的铁球,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结论时,学生们显得异常兴奋,纷纷举手回答。这时我问学生:“对这个结论你们有疑问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变化,我通过示范朗读,给学生补充相关学习资料。如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身份、比萨斜塔的来历,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中,围绕重点问题探究师生共同提炼共同关注的问题,对理解“伽利略是怎样利用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推出两个结论”这一教学难点,采用了板书图示法。这样,难点就迎刃而解。课尾,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来解决背诵问题。朗读课文,叫没举手的同学,请同学上讲台分析伽利略的推理。彼此之间进行有效平等的对话,当学生读完某个部分,师问:“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不满意”,“为什么”,“因为我没有读出责备的语气”。师:“那你来推荐一位同学读,行吗?”教法多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现在的教学结构力求体现“师为辅导、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总之,只要我们更新教学观念,善于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去体验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就能激活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创新思维,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六、鼓励质疑问难,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
“学贵有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向学生提问,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师问:“你对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产生怀疑吗?”生:“不会,因为我从来没怀疑名人说的话。”“那老师说的话你怀疑过吗?“”不会,我觉得老师说的话很正确。“”可是,伽利略经常提出不寻常的问题,使老师都很难解答。其实,老师也会说错话,你们要向伽利略学习,要敢于怀疑老师说的话“,简单的一问一答,引得孩子们哄然大笑,课堂气氛浓了,学生们的胆子大了,思考问题也有了深度。他们不但敢于与同学、老师争辩,而且对课文也敢提出异议。如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就提出: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一个人要善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如果都像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恐怕连一份合适的工作都找不到。从学生学习状态来看,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旺盛。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做出有创意的分析。只要教师启发得当,引导有方,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陈海琴.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2008,(9).
[2]蒋宛萍.为小学生创造自主性发展的实践[J].大众心理学,2009,(2).
[3]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 小学;教学课堂;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感情交流活动。老师用那充满爱意的眼神和微笑,和蔼可亲的语言,能促使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如课堂上对问题回答得十分完整的学生赞一声:“你真棒!”而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整的学生说:“没关系,再想想你一定能回答得更好。”对以往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说一句“今天你真行!”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赞扬声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二、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四、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五、激活探究意识,掌握学习主动权
在语文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究。要形成这样一种教学情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大胆发言,才敢自由争辩。如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始,我准备了许多大小不一的铁球,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结论时,学生们显得异常兴奋,纷纷举手回答。这时我问学生:“对这个结论你们有疑问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变化,我通过示范朗读,给学生补充相关学习资料。如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身份、比萨斜塔的来历,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中,围绕重点问题探究师生共同提炼共同关注的问题,对理解“伽利略是怎样利用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推出两个结论”这一教学难点,采用了板书图示法。这样,难点就迎刃而解。课尾,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来解决背诵问题。朗读课文,叫没举手的同学,请同学上讲台分析伽利略的推理。彼此之间进行有效平等的对话,当学生读完某个部分,师问:“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不满意”,“为什么”,“因为我没有读出责备的语气”。师:“那你来推荐一位同学读,行吗?”教法多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现在的教学结构力求体现“师为辅导、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总之,只要我们更新教学观念,善于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去体验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就能激活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创新思维,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六、鼓励质疑问难,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
“学贵有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向学生提问,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师问:“你对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产生怀疑吗?”生:“不会,因为我从来没怀疑名人说的话。”“那老师说的话你怀疑过吗?“”不会,我觉得老师说的话很正确。“”可是,伽利略经常提出不寻常的问题,使老师都很难解答。其实,老师也会说错话,你们要向伽利略学习,要敢于怀疑老师说的话“,简单的一问一答,引得孩子们哄然大笑,课堂气氛浓了,学生们的胆子大了,思考问题也有了深度。他们不但敢于与同学、老师争辩,而且对课文也敢提出异议。如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就提出: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一个人要善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如果都像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恐怕连一份合适的工作都找不到。从学生学习状态来看,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旺盛。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做出有创意的分析。只要教师启发得当,引导有方,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陈海琴.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2008,(9).
[2]蒋宛萍.为小学生创造自主性发展的实践[J].大众心理学,2009,(2).
[3]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