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施教学教育任务的主阵地。根据目前中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组织有效地课堂教法对其集中注意力、培养主动性、活跃思维、增强记忆、锻炼能力、全面提高素质起到很大影响作用,故课堂教学应讲究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地理课堂教学也同样讲究教学艺术。
关键词:地理 教学艺术 組织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施教学教育任务的主阵地。根据目前中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组织有效地课堂教法对其集中注意力、培养主动性、活跃思维、增强记忆、锻炼能力、全面提高素质起到很大影响作用,故课堂教学应讲究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地理课堂教学也同样讲究教学艺术。多年来,我在挖掘和运用中职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艺术性因素方面,从下述诸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努力。
1 课堂教学要讲究趣味性艺术
1.1 歌诀图表、易记乐学 把难忘的内容凝缩而编成琅琅上口的歌诀、顺口溜,学生当时即可印记,且经久不忘。搜集资料,编成统计图表,上课时作为挂图使用,“人口”、“城市”、“工业布局”、“农业增长”等人文地理内容的时空对比就一目了然,教师无须赘述。
1.2 撷英拾趣,引例印证 收集各种地理信息、精萃文摘、最新资料、趣事等,分门别类,归纳储备,及时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可起到“调味品”的作用。趣味性资料的运用,既避免了照本宣科,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添加准确、生动、活泼的事例来印证书本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
1.3 追踪时事热点,力求新闻效应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2009年中国云南百年未遇的干旱、西部大开发、一些国家版图变更、迁都更名……这些世人关注的地理重大时事,同样吸引着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从其他新闻宣传媒介已粗知梗概,急切地想了解各种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原因结果。围绕各章节教材内容适当添补这些最新地理资料,充实和深化了教材,满足了学生对书本强烈的求知欲。从时事热点的关注,进而带动了学生对书本原有知识内容的掌握。
2 课堂教学要讲究语言艺术
2.1 教师的语言应饱含感情 世界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绝大部分不能被直接感知,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课堂,多少能弥补一下这方面缺憾,但毕竟极其有限。更多的还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学殿堂。
2.2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幽默感 教师运用幽默性语言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是友好的、善意的表现。学生在愉悦的笑声中绽开智慧的花朵,领悟到教师的用意,即理解了知识又加深了记忆。语言具有的幽默性对教学产生的有益作用。当然地理教师教学语言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地理教学实践中通过刻苦学习和锻炼所获得的,我们只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熟知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广博知识,才能产生幽默的谈吐。
2.3 教师的语言要有节奏感 地理教师的语言应当是有节奏的,这样有助于感染学生,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最终你的思想产生共鸣。例如: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要语速稍慢,音量适度,生动形象,造成一种地理意境;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时,要严密准确,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总结规律时,要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声音要洪亮;讲述重点时,可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提醒注意;突出思想时,要富于感情,声情并茂,使学生受到感染,只有这样学生会想听、爱听,然后知道为什么去听,最后能说出自己听到了什么。
3 课堂提问要讲究“问好”与“好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设疑是教师知识和艺术的体现。地理教学中,在学生误区处设疑,在教材的“文眼”处设疑,运用课本插图巧妙设疑,在学生是懂非懂处设疑,是设问置疑的最佳时机。科学设疑置问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准确记忆地理知识,真正解决地理疑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精心设计引问
3.1.1 引问要克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教师提问的难度超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或所提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②教师提出了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使学生有劲使不上,犹如张飞刺绣;③教师的提问浅白直露,毫无思维价值;④教师设计的问题多数都是封闭式的问题,即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只有解决上述弊端,才能真正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问题的多种解决途径。
3.1.2 注意引问的艺术,形式要新颖多样 由事设疑,以景引问。教师要充公发挥地理教学直观性特点,利用图片、音像、模型、景观等教具,创造形真、情切、意远、理蕴、思趣的教学环境,并以此展开讨论,设计引问。
3.2 巧妙启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困惑感,引发学生旧知与新知矛盾冲突,启迪探究欲望。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巧妙启发。在重点处创设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关键处创设新旧知识相似点,诱导学生知识迁移;在难点处精选感性材料,指导学生探究思维;在无疑处设疑,使学生思维处于一种紧张活跃的状态。
3.3 要新颖别致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新颖别致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创设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使学生想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又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问。如讲“世界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可以先展示漫画“钓鱼者的困惑”、“就地取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通过漫画教学,可以使学生加强生态破坏的危机意识,并引起学生保护生态的责任感。
4 课堂教学要讲究教学组织艺术
教学组织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并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创造性的、充满美感的措施和手段的技能、技巧。在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且也是组织者的角色。
4.1 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 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按照主旋律,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个环节有机相联。整个课的节奏体现音乐性,就会给人以艺术享受。所谓教学艺术节奏,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规律性变化。节奏一方面涉及教学速度,另一方面涉及教学内容的难易,即适当的“紧张度”和“难度”以及它们在课堂教学中规律性的变化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节奏。教师要重视教学艺术节奏的作用
4.2 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气氛。在森严肃穆的气氛中,在教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不可能充分表现出他的个性和灵气,。反之,老师态度和蔼、亲切,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的调动他们的探讨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在学生面前,教师应采取开放、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与思考,使地理课堂充满民主的气氛,让学生觉得我与老师也可“面对面”。营造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充分展现自己。
总之,一堂生动的地理课,会看到教师情趣盎然的讲述,生动贴切的比喻,情真意切的语调,恰到好处的手势,把学生带到地理知识的殿堂,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意境,深深地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更多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张立宏.《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2期.
[2]陈祝清.《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9期.
[3]张泽起.《中学地理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关键词:地理 教学艺术 組织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施教学教育任务的主阵地。根据目前中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组织有效地课堂教法对其集中注意力、培养主动性、活跃思维、增强记忆、锻炼能力、全面提高素质起到很大影响作用,故课堂教学应讲究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地理课堂教学也同样讲究教学艺术。多年来,我在挖掘和运用中职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艺术性因素方面,从下述诸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努力。
1 课堂教学要讲究趣味性艺术
1.1 歌诀图表、易记乐学 把难忘的内容凝缩而编成琅琅上口的歌诀、顺口溜,学生当时即可印记,且经久不忘。搜集资料,编成统计图表,上课时作为挂图使用,“人口”、“城市”、“工业布局”、“农业增长”等人文地理内容的时空对比就一目了然,教师无须赘述。
1.2 撷英拾趣,引例印证 收集各种地理信息、精萃文摘、最新资料、趣事等,分门别类,归纳储备,及时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可起到“调味品”的作用。趣味性资料的运用,既避免了照本宣科,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添加准确、生动、活泼的事例来印证书本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
1.3 追踪时事热点,力求新闻效应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2009年中国云南百年未遇的干旱、西部大开发、一些国家版图变更、迁都更名……这些世人关注的地理重大时事,同样吸引着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从其他新闻宣传媒介已粗知梗概,急切地想了解各种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原因结果。围绕各章节教材内容适当添补这些最新地理资料,充实和深化了教材,满足了学生对书本强烈的求知欲。从时事热点的关注,进而带动了学生对书本原有知识内容的掌握。
2 课堂教学要讲究语言艺术
2.1 教师的语言应饱含感情 世界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绝大部分不能被直接感知,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课堂,多少能弥补一下这方面缺憾,但毕竟极其有限。更多的还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学殿堂。
2.2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幽默感 教师运用幽默性语言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是友好的、善意的表现。学生在愉悦的笑声中绽开智慧的花朵,领悟到教师的用意,即理解了知识又加深了记忆。语言具有的幽默性对教学产生的有益作用。当然地理教师教学语言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地理教学实践中通过刻苦学习和锻炼所获得的,我们只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熟知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广博知识,才能产生幽默的谈吐。
2.3 教师的语言要有节奏感 地理教师的语言应当是有节奏的,这样有助于感染学生,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最终你的思想产生共鸣。例如: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要语速稍慢,音量适度,生动形象,造成一种地理意境;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时,要严密准确,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总结规律时,要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声音要洪亮;讲述重点时,可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提醒注意;突出思想时,要富于感情,声情并茂,使学生受到感染,只有这样学生会想听、爱听,然后知道为什么去听,最后能说出自己听到了什么。
3 课堂提问要讲究“问好”与“好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设疑是教师知识和艺术的体现。地理教学中,在学生误区处设疑,在教材的“文眼”处设疑,运用课本插图巧妙设疑,在学生是懂非懂处设疑,是设问置疑的最佳时机。科学设疑置问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准确记忆地理知识,真正解决地理疑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精心设计引问
3.1.1 引问要克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教师提问的难度超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或所提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②教师提出了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使学生有劲使不上,犹如张飞刺绣;③教师的提问浅白直露,毫无思维价值;④教师设计的问题多数都是封闭式的问题,即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只有解决上述弊端,才能真正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问题的多种解决途径。
3.1.2 注意引问的艺术,形式要新颖多样 由事设疑,以景引问。教师要充公发挥地理教学直观性特点,利用图片、音像、模型、景观等教具,创造形真、情切、意远、理蕴、思趣的教学环境,并以此展开讨论,设计引问。
3.2 巧妙启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困惑感,引发学生旧知与新知矛盾冲突,启迪探究欲望。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巧妙启发。在重点处创设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关键处创设新旧知识相似点,诱导学生知识迁移;在难点处精选感性材料,指导学生探究思维;在无疑处设疑,使学生思维处于一种紧张活跃的状态。
3.3 要新颖别致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新颖别致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创设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使学生想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又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问。如讲“世界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可以先展示漫画“钓鱼者的困惑”、“就地取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通过漫画教学,可以使学生加强生态破坏的危机意识,并引起学生保护生态的责任感。
4 课堂教学要讲究教学组织艺术
教学组织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并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创造性的、充满美感的措施和手段的技能、技巧。在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且也是组织者的角色。
4.1 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 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按照主旋律,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个环节有机相联。整个课的节奏体现音乐性,就会给人以艺术享受。所谓教学艺术节奏,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规律性变化。节奏一方面涉及教学速度,另一方面涉及教学内容的难易,即适当的“紧张度”和“难度”以及它们在课堂教学中规律性的变化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节奏。教师要重视教学艺术节奏的作用
4.2 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气氛。在森严肃穆的气氛中,在教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不可能充分表现出他的个性和灵气,。反之,老师态度和蔼、亲切,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的调动他们的探讨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在学生面前,教师应采取开放、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与思考,使地理课堂充满民主的气氛,让学生觉得我与老师也可“面对面”。营造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充分展现自己。
总之,一堂生动的地理课,会看到教师情趣盎然的讲述,生动贴切的比喻,情真意切的语调,恰到好处的手势,把学生带到地理知识的殿堂,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意境,深深地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更多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张立宏.《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第2期.
[2]陈祝清.《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9期.
[3]张泽起.《中学地理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