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倩雯,音乐特级教师,从事音乐教学工作38年,现任教于北京市汇文中学。海倩雯老师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节目指导教师,受到市、区政府的奖励;其指挥辅导的合唱团连续二十多年获得崇文区一等奖,北京市一、二等奖以及市合唱指挥一等奖。1995年,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并担任北京市音协理事工作。2004年,被聘为北京市金帆合唱团专家指导委员会细长。获市骨干教师、市级优秀音乐教师、区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和奖励。2007年,受北京市政府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贡献津贴奖励。
五月的天,春光明媚,微风习习。在音乐教室里,我如同往常一样指挥着合唱团的同学们排练着新的曲目。突然,门开了,已经毕业的老队员和高三的队员手捧着个精制大蛋糕,在悠扬的《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走了进来,将我围在了中央,此时合唱团一片欢呼。已经初为人师的学长杜韧,用他那带有磁性的声音表达着老队员们的深切惦记:“海妈妈,您辛苦了,要保重身体。”“海妈妈,我们定考出优秀的成绩为合唱团增光,您就放心吧!”高三的学生知道我最惦记他们的是什么。“小字辈”们可爱稚嫩的声音尤为让人兴奋:“海妈妈,生日快乐!祝您永远年轻美丽!”。我的眼睛湿润了,声音哽咽了。作为一名在这个教室工作了38年的音乐教师来说,还有比这一切更让我感到幸福和快乐的吗?
38年的音乐教师工作历程,寒来暑往,一批批学生在mi.mi.mi.ma.ma.ma.的发声训练中由稚嫩走向成熟,春去冬来,一批批学生高唱着《青春舞曲》迈向他们理想的殿堂。在高考、应试教育、升学率的重压下,这样多的学生们仍义无反顾地追逐着音乐,在这里吸允着艺术营养,情之所至,这不能不说是音乐教育所特有的价值和魅力所产生的结果。
一、音乐教学的双重魅力
音乐教育的魅力具有双重性价值,即审美性和教育性。正如罗杰·诺斯所说:“音乐的目的在于两方面,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从中我们也可领悟出,“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贝多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获得更多的还是直接从音乐的体验中获得音乐美感,因此,任何以功利主义为出发点,只顾及快速达到最明显的成果(音乐技能),不顾及学习过程和品格培养的教学都是违背音乐教育目的的。因此,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对音乐教育的双重性价值有全面的认识。
康德曾说“以愉快的情感作为直接的意图的艺术是自由的,而以获得报酬为目的的艺术是不自由的。”柏拉图也曾这样说过:“音乐教育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二、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与情感的培养
当今时代,是经济、文化、知识、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更快更多地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审美情操的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利用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音乐教学与音乐活动,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审美能力和情感的培养,这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要花大力气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及道德情感的培养呢?我从情、勤、法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1.情则清(情——学情、情谊、情境,清——清楚明白)
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样句歇后语来形容学校社团组织工作的特点再恰当不过了。大家都知道,任何一种音乐活动形式都是需要时间磨练的。然而,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不可抗拒的原因”,致使不论是高中还是初中,真正能让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对于我们这样所重点中学中的金帆合唱团,在基本上没有特长生的情况下,队伍的生源与建设就成了重中之重的问题。
每逢新生入学的第一周,我拿出一课时时间,以学生自填表格、教师逐听记学生声音的方式,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全方位的甄别与记录。及时了解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是做好教学的前提。这样坚持下来有诸多好处:第一,教师在听声音的同时,可将学生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反应、仪表及修养、应变能力等有个初步印象和感官认识,这对教师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和管理是有必要的。第二,教师详细地记录可以对学生声音状况进行初步的声部分类,利于今后课堂合唱教学的进行。第三,声音的记录可以对音色优秀的学生,以及在声音和音准方面存在比较大问题的学生实施差别化的教学。第四,甄选新一届合唱队员。这个听音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教师表现出的反应和态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热情。
记得那是我刚开始采用对新生艺术素养摸底调查与听音记录工作的第二年。一个教师节的下午,下课铃声响过,学生们纷纷走出教室,我忙着准备下一节课的教具码放。这时从教室最后走过来一个高个子男生,他将一张贺卡放在了讲台上,然后快速离开。打开贺卡,几行漂亮潇洒的字迹跃入眼帘,那真诚而朴实的话语至今记忆犹新:“老师,从小学到中学,我都力争在各方面做到优秀,但唯有音乐课,我因为跑调而成了“编外”。您在第一节课上对我亲切而耐心地诱导,使我看到了希望,我希望得到您的指点和帮助,可以吗?祝海老师节日快乐”拿着这封信,心里沉甸甸的,作为教师,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没想到对个学生心理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后来,他加入了学校合唱队,并以个声部长的角色随同合唱团在德国世博会上进行了演出。
2.勤则明(勤——勤快、勤奋,明——明确方向、明白差距)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过:“欲明人者先自明。”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然而,要当一个好教师仅仅把它当作个职业是不够的,只有把它当成一个事业来做才可以真正做好。教师应具备四品教师的职品,即基本职责,能品,即基本能力:妙品,即特殊的能力,神品,即创新能力。多年的教书历程,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使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学习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不断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可靠保障。在这里所指的勤即手勤、脚勤、嘴勤、眼勤。
手勤:俗语说得好,好脑不如烂笔头。教师要随时将自己所看、所听、所想、所做过的大事或小事记录下来,并及时进行学习和调整,无论是对现在还是将来自己专业工作的有效提升与开展都有极大的帮助。经验是靠积累的,有些事件发生的过程当时不会领悟到它的真谛,当过了段时间,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重新审视过去的记录会产生新的认识与感悟。尤其在学校的艺术活动中,每一个活动都有着不同的时间背景和教育寓意,对于教师来说工作任务有可能大同小异,然而,对于学生个体却是记录了他在中学或高中某一个时期的成长过程。这些年,每次组织学生国外出访或艺术交流,我都要求合唱团的学生们记好日志,并且用各种形式尽力将活动中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回国后以展板、报告会、投影、播放录像等形式向全校师生或家长播放或展出。十几年下来,它不仅对每个汇文学子起到了 艺术教育的作用,也成为联系历届合唱团员与艺术教师之间的情感纽带。
十几年来,我按《名人名作》、《教学活动体验》、《教育新观念与反思》、《合唱体会与新曲目》、《乐曲相关介绍》等条目搜集整理剪贴成7大本资料集,从电视节目中录制整理了几十盘录像带。虽然这些与今天数字化的管理相比落后了许多,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这种资料的收集对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拓宽学生的视野、顺利完成各项活动,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脚勤:不怕多走路。21世纪,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从各种媒介中很容易获取丰富的信息与资料。然而,“百闻不如一见”,古人留下的训言对我们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对于不同形式的艺术活动,亲身体验过才会感受到它的真正妙趣。因此,走出去,尽可能地亲临艺术教育与教学活动的现场,亲身感受和体验它所带来的快乐,不失为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回忆我的教学成长历程,从一名只有初中学历留校任教的小老师成长为今天的一名特级音乐教师,有说不尽的艰辛与拼搏。不管工作多么劳累与辛苦,坚持走出去,真诚地拜一切有经验的人为师,及时得到他们的指点与帮助,使我在艺术教育工作中少走了许多弯路。
对于嘴勤和眼勤,我不在这里做更多的解释。总而言之,通过组织社团艺术活动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艺术教师的任务之一。为此,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因此,学无止境应是教师的生追求。
3.法为本(法——方法、教法:本——本质)
教法有多种,但必须在定的理念指导下才可更好地实施与完成。那么,作为教师在实践中究竟该如何去做呢?我认为,一名教师要学会用“心”去关注一切,“教法”才会“得法”。
(1)用“心法”关注一切。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一切都要服从、服务于学生成长的需求”,教师要用“心”去关注学生的一切。“心法”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否真正动了“心思”,是否一切从学生的心理、情感的需要出发,去设计、考虑问题,然而“心法”的度量是在“爱”的前提下,教师对学生有多少爱就会用多少的“心思”去选择、发现并能不断调整适合于自己学生的新的教法。这种精心设计产生的教法,学生才会乐意接受,教学才会有成果、才会“得法”,从而最终抓住教学的本质。
(2)在合唱中学做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由于艺术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使它需要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体验,而参与、体验都是培养学生自信的最好途径。在艺术活动中,合唱更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与个人自信心的方法。合唱教学中,强调速度的准确和力度的恰如其分,强调“分”而清楚,“合”而整齐的相互协作,强调优美和谐的声音和富有激情的演唱,这些使学生明确了在集体中谁也离不开谁的认识。这种集体化的教育,个人在集体中的“融进”,培养了人与人之间的宽容。这样的集体是团结的,合唱对于一个人的良好品格和高尚情操的形成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回想38年的教学历程,从那个特殊的时代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我从一个中学时代学校宣传队中的名普通的文艺积极分子成长为一名学生喜爱的特级音乐教师,可谓历尽坎坷。然而,欣慰的是,对艺术的挚爱以及老师和家长从小渗透给我的做人的责任意识,在我与学生们的孜孜交流之中,逐渐化成了血液,并流淌在我的生命中。正如歌德所说:“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它成为我的,一定要再三思维,直到它在我们的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
在结束稿件之际,再次以这句话与青年人共勉:教师是个职业,但要当一名好教师,只把它当作职业是不够的,只有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才可以当好一名人民教师。
与名师互动
问:教师在指导学生合唱队排练时应注意哪些关键性问题?
答:在合唱教学中,应注意:“所有的技巧都没有气息重要;所有的方法都没有感情重要;所有的发声状态都没有自然重要。应追求在理解之上的歌唱,追求句式上有韵味的处理,追求对作品所表现出的意境真实地体味与感觉。
合唱讲究音响的融合性:对声部音准、音色和声音的明亮色彩上要求的严格性,可以使学生在合唱中学到如何把握艺术的分寸,并恰如其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合唱更讲究整体的协调性:对各声部节奏、速度和力度上掌握的严格性,可以使学生在合唱中学会如何与他人配合,树立整体观念,增强集体意识。
此外,还要时刻提醒学生,“唱歌如同做人”,以此约束学生向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我们要时刻铭记,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音乐教师的首要职责。
五月的天,春光明媚,微风习习。在音乐教室里,我如同往常一样指挥着合唱团的同学们排练着新的曲目。突然,门开了,已经毕业的老队员和高三的队员手捧着个精制大蛋糕,在悠扬的《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走了进来,将我围在了中央,此时合唱团一片欢呼。已经初为人师的学长杜韧,用他那带有磁性的声音表达着老队员们的深切惦记:“海妈妈,您辛苦了,要保重身体。”“海妈妈,我们定考出优秀的成绩为合唱团增光,您就放心吧!”高三的学生知道我最惦记他们的是什么。“小字辈”们可爱稚嫩的声音尤为让人兴奋:“海妈妈,生日快乐!祝您永远年轻美丽!”。我的眼睛湿润了,声音哽咽了。作为一名在这个教室工作了38年的音乐教师来说,还有比这一切更让我感到幸福和快乐的吗?
38年的音乐教师工作历程,寒来暑往,一批批学生在mi.mi.mi.ma.ma.ma.的发声训练中由稚嫩走向成熟,春去冬来,一批批学生高唱着《青春舞曲》迈向他们理想的殿堂。在高考、应试教育、升学率的重压下,这样多的学生们仍义无反顾地追逐着音乐,在这里吸允着艺术营养,情之所至,这不能不说是音乐教育所特有的价值和魅力所产生的结果。
一、音乐教学的双重魅力
音乐教育的魅力具有双重性价值,即审美性和教育性。正如罗杰·诺斯所说:“音乐的目的在于两方面,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从中我们也可领悟出,“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贝多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获得更多的还是直接从音乐的体验中获得音乐美感,因此,任何以功利主义为出发点,只顾及快速达到最明显的成果(音乐技能),不顾及学习过程和品格培养的教学都是违背音乐教育目的的。因此,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对音乐教育的双重性价值有全面的认识。
康德曾说“以愉快的情感作为直接的意图的艺术是自由的,而以获得报酬为目的的艺术是不自由的。”柏拉图也曾这样说过:“音乐教育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二、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与情感的培养
当今时代,是经济、文化、知识、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更快更多地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审美情操的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利用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音乐教学与音乐活动,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审美能力和情感的培养,这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要花大力气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及道德情感的培养呢?我从情、勤、法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1.情则清(情——学情、情谊、情境,清——清楚明白)
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样句歇后语来形容学校社团组织工作的特点再恰当不过了。大家都知道,任何一种音乐活动形式都是需要时间磨练的。然而,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不可抗拒的原因”,致使不论是高中还是初中,真正能让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对于我们这样所重点中学中的金帆合唱团,在基本上没有特长生的情况下,队伍的生源与建设就成了重中之重的问题。
每逢新生入学的第一周,我拿出一课时时间,以学生自填表格、教师逐听记学生声音的方式,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全方位的甄别与记录。及时了解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是做好教学的前提。这样坚持下来有诸多好处:第一,教师在听声音的同时,可将学生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反应、仪表及修养、应变能力等有个初步印象和感官认识,这对教师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和管理是有必要的。第二,教师详细地记录可以对学生声音状况进行初步的声部分类,利于今后课堂合唱教学的进行。第三,声音的记录可以对音色优秀的学生,以及在声音和音准方面存在比较大问题的学生实施差别化的教学。第四,甄选新一届合唱队员。这个听音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教师表现出的反应和态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热情。
记得那是我刚开始采用对新生艺术素养摸底调查与听音记录工作的第二年。一个教师节的下午,下课铃声响过,学生们纷纷走出教室,我忙着准备下一节课的教具码放。这时从教室最后走过来一个高个子男生,他将一张贺卡放在了讲台上,然后快速离开。打开贺卡,几行漂亮潇洒的字迹跃入眼帘,那真诚而朴实的话语至今记忆犹新:“老师,从小学到中学,我都力争在各方面做到优秀,但唯有音乐课,我因为跑调而成了“编外”。您在第一节课上对我亲切而耐心地诱导,使我看到了希望,我希望得到您的指点和帮助,可以吗?祝海老师节日快乐”拿着这封信,心里沉甸甸的,作为教师,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没想到对个学生心理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后来,他加入了学校合唱队,并以个声部长的角色随同合唱团在德国世博会上进行了演出。
2.勤则明(勤——勤快、勤奋,明——明确方向、明白差距)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过:“欲明人者先自明。”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然而,要当一个好教师仅仅把它当作个职业是不够的,只有把它当成一个事业来做才可以真正做好。教师应具备四品教师的职品,即基本职责,能品,即基本能力:妙品,即特殊的能力,神品,即创新能力。多年的教书历程,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使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学习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不断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可靠保障。在这里所指的勤即手勤、脚勤、嘴勤、眼勤。
手勤:俗语说得好,好脑不如烂笔头。教师要随时将自己所看、所听、所想、所做过的大事或小事记录下来,并及时进行学习和调整,无论是对现在还是将来自己专业工作的有效提升与开展都有极大的帮助。经验是靠积累的,有些事件发生的过程当时不会领悟到它的真谛,当过了段时间,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重新审视过去的记录会产生新的认识与感悟。尤其在学校的艺术活动中,每一个活动都有着不同的时间背景和教育寓意,对于教师来说工作任务有可能大同小异,然而,对于学生个体却是记录了他在中学或高中某一个时期的成长过程。这些年,每次组织学生国外出访或艺术交流,我都要求合唱团的学生们记好日志,并且用各种形式尽力将活动中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回国后以展板、报告会、投影、播放录像等形式向全校师生或家长播放或展出。十几年下来,它不仅对每个汇文学子起到了 艺术教育的作用,也成为联系历届合唱团员与艺术教师之间的情感纽带。
十几年来,我按《名人名作》、《教学活动体验》、《教育新观念与反思》、《合唱体会与新曲目》、《乐曲相关介绍》等条目搜集整理剪贴成7大本资料集,从电视节目中录制整理了几十盘录像带。虽然这些与今天数字化的管理相比落后了许多,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这种资料的收集对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拓宽学生的视野、顺利完成各项活动,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脚勤:不怕多走路。21世纪,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从各种媒介中很容易获取丰富的信息与资料。然而,“百闻不如一见”,古人留下的训言对我们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对于不同形式的艺术活动,亲身体验过才会感受到它的真正妙趣。因此,走出去,尽可能地亲临艺术教育与教学活动的现场,亲身感受和体验它所带来的快乐,不失为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回忆我的教学成长历程,从一名只有初中学历留校任教的小老师成长为今天的一名特级音乐教师,有说不尽的艰辛与拼搏。不管工作多么劳累与辛苦,坚持走出去,真诚地拜一切有经验的人为师,及时得到他们的指点与帮助,使我在艺术教育工作中少走了许多弯路。
对于嘴勤和眼勤,我不在这里做更多的解释。总而言之,通过组织社团艺术活动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艺术教师的任务之一。为此,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因此,学无止境应是教师的生追求。
3.法为本(法——方法、教法:本——本质)
教法有多种,但必须在定的理念指导下才可更好地实施与完成。那么,作为教师在实践中究竟该如何去做呢?我认为,一名教师要学会用“心”去关注一切,“教法”才会“得法”。
(1)用“心法”关注一切。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一切都要服从、服务于学生成长的需求”,教师要用“心”去关注学生的一切。“心法”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否真正动了“心思”,是否一切从学生的心理、情感的需要出发,去设计、考虑问题,然而“心法”的度量是在“爱”的前提下,教师对学生有多少爱就会用多少的“心思”去选择、发现并能不断调整适合于自己学生的新的教法。这种精心设计产生的教法,学生才会乐意接受,教学才会有成果、才会“得法”,从而最终抓住教学的本质。
(2)在合唱中学做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由于艺术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使它需要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体验,而参与、体验都是培养学生自信的最好途径。在艺术活动中,合唱更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与个人自信心的方法。合唱教学中,强调速度的准确和力度的恰如其分,强调“分”而清楚,“合”而整齐的相互协作,强调优美和谐的声音和富有激情的演唱,这些使学生明确了在集体中谁也离不开谁的认识。这种集体化的教育,个人在集体中的“融进”,培养了人与人之间的宽容。这样的集体是团结的,合唱对于一个人的良好品格和高尚情操的形成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回想38年的教学历程,从那个特殊的时代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我从一个中学时代学校宣传队中的名普通的文艺积极分子成长为一名学生喜爱的特级音乐教师,可谓历尽坎坷。然而,欣慰的是,对艺术的挚爱以及老师和家长从小渗透给我的做人的责任意识,在我与学生们的孜孜交流之中,逐渐化成了血液,并流淌在我的生命中。正如歌德所说:“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它成为我的,一定要再三思维,直到它在我们的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
在结束稿件之际,再次以这句话与青年人共勉:教师是个职业,但要当一名好教师,只把它当作职业是不够的,只有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才可以当好一名人民教师。
与名师互动
问:教师在指导学生合唱队排练时应注意哪些关键性问题?
答:在合唱教学中,应注意:“所有的技巧都没有气息重要;所有的方法都没有感情重要;所有的发声状态都没有自然重要。应追求在理解之上的歌唱,追求句式上有韵味的处理,追求对作品所表现出的意境真实地体味与感觉。
合唱讲究音响的融合性:对声部音准、音色和声音的明亮色彩上要求的严格性,可以使学生在合唱中学到如何把握艺术的分寸,并恰如其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合唱更讲究整体的协调性:对各声部节奏、速度和力度上掌握的严格性,可以使学生在合唱中学会如何与他人配合,树立整体观念,增强集体意识。
此外,还要时刻提醒学生,“唱歌如同做人”,以此约束学生向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我们要时刻铭记,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音乐教师的首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