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摔跤是彝族的一项传统民间体育运动,是彝族人民宝贵的历史文化积淀,有力展示了彝族的神灵崇拜、民族性格与文化风俗。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实地参与观察法,探讨摔跤运动过程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发现摔跤运动对摔跤手赛前、赛中与赛后的心理应激调控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赛前的紧张情绪与自我的积极暗示;赛中的绝对专注与赛后的情绪放松与心境提升等影响并最终提升了摔跤手的心理应激与调适能力;探索发现彝族传统体育运动——摔跤,不仅有丰富的内容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价值,展现出顽强乐观,刚毅果断、谦逊有礼、集体主义等的社会文化理念;还蕴含着彝族宗教信仰、英雄崇拜与民族认同的敬畏与对民族精神传承,展示出彝族群众心胸开阔、勇敢进取、永不屈服的民族文化与心理品质,并塑造彝族群众沉稳坦然、淡泊名利的心态、追求理性平和与高尚人格的心理健康价值。
【关键词】云南彝族;摔跤运动;传统体育;心理健康
引言
彝族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历史久远,人口多分布广,在云南分布最多。云南彝族是云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仅次于汉族。悠久历史让云南彝族形成许多古朴浓郁的传统民俗文化,如骑马、摔跤、射箭、打歌等。摔跤是其中一项深受云南彝族群众喜爱的特色民俗传统体育运动,传播广泛。俗语称“彝族请客离不开酒,彝族交往离不开摔跤”。无论年头节下、还是喜庆悲伤,但凡有彝族人民聚集的地方就有摔跤运动,在火把节、彝族年、春节与二月的祭神节等节日尤为隆重。此外,在社会的发展中,彝族摔跤运动成为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纽带,促进民族间的交流融合。摔跤作为彝族民俗文化代表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期望通过研究彝族摔跤运动的起源和过程,观察其带给彝族人民的积极作用,了解摔跤蕴藏的心理健康内涵与积极价值。
1.云南彝族摔跤运动的概念与起源
1.1云南彝族摔跤运动的概念
摔跤指两人徒手较力,通过将对手摔倒获得胜利的一项对抗性运动。是早期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用以获取食物生存、防御入侵、神灵崇拜、宗教祭祀以及娱乐的技能,不同民族与地域存在不同形式与规则。
彝族摔跤也称“杏格”或“抱腰”,流传于云南、四川凉山等彝族聚居地区,号称“彝族体育之花”①。《中华文化通志》载:“摔跤是彝族在节日里不可缺少的传统体育项目。”②另有史料载,彝族摔跤源自唐朝天宝年间,传说彝族英雄支格阿龙、惹丁豪星等都是摔跤高手。彝族摔跤起源早,声名远播,吸引无数群众参与,其中有不少学者对云南摔跤进行研究。学者刘竹在《云南民族体育》中指出“摔跤在云南多个少数民族中盛行,包括彝族”,有研究指出“摔跤在云南彝族聚居的地方气氛最为浓厚,如石林、弥勒、楚雄、宜良等,其中,石林被誉为“摔跤之乡”③,涌现出龙文才、毕友恒、徐继华等多位摔跤名将。
1.2彝族摔跤的起源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笔者认为彝族摔跤来源有三种,第一,源自长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张鸿力在《彝族摔跤探源》中认为“摔跤是具有游牧特征民族的一项体育活动,如蒙古族、彝族、维吾尔族、纳西族、普米族等”④,认为彝族摔跤源自早期游牧生活方式。第二,源自神灵崇拜与宗教祭祀,学者张伟岱认为“彝族摔跤活动是祭祀神灵的一种手段”。第三,源自民族文化积淀;学者饶远认为“彝族摔跤源自早期游牧生活方式与安全防御需要,与民族心理和性格密切相关,是民族文化影响的结果”⑤。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彝族摔跤运动是彝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蕴含对先祖神灵祭祀与生产娱乐的一项饱含彝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是彝族人民宝贵文化积淀。
2.彝族摔跤与心理健康发展的初步探析
摔跤是身体对抗性很强的运动,参与者除必须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既考验参与者的体能,还考验其应变与抗压能力。彝族摔跤独特的产生背景,使其神圣且崇高,参与其中也可能收获不一样的心理体验。如彝族摔跤与宗教紧密联系,彝族认为摔跤是与神明先祖产生联结的方式,一是摔跤可以取悦“密枝神”,庇佑一年风调雨顺,牲畜兴旺;二是彝族认为通过相互间摔打,可以祛除邪灵与污秽,获得先祖神灵的认可与庇佑。
2.1摔跤的开场仪式
摔跤仪式开始前,要燃放民间土炮,由毕摩进行传统的施法做毕仪式,携裁判员与新老摔跤手用长竹竿“请”象征吉祥勇猛奖励给“摔跤王”的长“挂红”红布进场,将其“请放”摔跤场最高台,焚香祭拜并带领各参加摔跤的队员与各寨子村民祈祷为摔跤选手颂唱《祝福经》,再用另外一条红布围成圆圈规定场地,也象征着驱邪意义。礼毕,由老摔跤手、“德古”或专业裁判组成的裁判队伍宣读规则,先由老摔跤王举行一次摔跤宣告摔跤正式开始,寓意新老摔跤手的交接,通过这些仪式向祖灵祈祷,祈盼庇护美好生活,“老带新”交接仪式代表彝族人民心灵深处对自己的族群认同。
2.2摔跤运动过程
赛前进入摔跤前,双方摔跤手会主动将身上的金属铁器、佩刀、饰品等一系列可能伤己及人的物品褪去,清白上场,保证安全消除对手的顾虑确保对手全力以赴,追求公平,展现出彝族摔跤手坦荡的人格魅力。赛中,双方摔跤手礼貌问候,平举双手作揖示意向对手学习,裁判发令后双方推手较力示意开始。双方全力以赴将对手摔倒获胜,但不能使用攻击要害的动作或“阴招”“损招”,如下绊子、撬抬等卑劣动作,彝族人民认为有辱人格、损害尊严。摔跤的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意外伤害,对于非故意性动作带来的受伤,摔跤手要合理看待,不能因此发脾气,产生不良情绪,不得诋毁与侮辱对手人格,更不能发生冲突行为,摔跤手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情绪掌控能力。赛后,彝族摔跤手不论输赢都会主动与对手握手,谦虚的道谢,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尽管比赛时拼得面红耳赤,分毫不让,到了场下就好比亲兄弟一样挽手并肩的坐在一起聊天畅谈,没有关于输赢的夸耀与怨言。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尊重對手、保持礼貌。整个过程既展现彝族摔跤手顽强拼搏的精神,又体现了尊重对手、以礼相待的优良传统以及看淡输赢,淡泊名利的豪迈民族气概。 2.3摔跤运动的心理健康因素
结合笔者亲自尝试几次摔跤并采访了其他三位摔跤手(分别以A、B、C命名)发现,彝族摔跤运动中,尽管最终有输有赢,但是摔跤手们一致认为自己获得了很好的收获。其中A摔跤手认为:通过参加摔跤运动,现在的自己更加自信,没有以前那么焦虑了。不仅是面对摔跤,在平常的生活中也敢于去尝试一些平日不敢做的事情。腼腆的B摔跤手最大的收获:通过参加摔跤改变大家对他的看法。在他看来这次参赛经验让他克服了自己的自卑心理,敢于勇敢表达自己,更好适应人际交往。老摔跤手C认为摔跤有三方面的好处:第一,让自己得到锻炼强壮身体和拥有年轻的心态;第二,看到后辈年轻人摔跤摔得好,没忘记摔跤,认为这是不忘本,是对先辈祖宗的继承与尊敬,是对我们彝人文化的传承;第三,对先祖的追思、祈祷与尊崇,彝族摔跤展现出强健的体魄可以驱赶邪灵污秽,获得祖先的承认与庇佑,可以为一家人带来好福报。尤其是夺得第一名,获得带有毕摩咒语的“挂红”,那样还可以得到家族的爱护与拥戴,引领家族更加团结。
综合上述,摔跤手对摔跤的评价都是比较积极的,一致认为摔跤可以锻炼身体,促进人际交往,增加自信。由此,笔者认为在彝族的摔跤比赛中,蕴含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积极面对挫折的心理调适功能以及崇拜英雄的理想人格、祈福驱邪、族群认同、促进人际交往等心理健康内容。
3.彝族摔跤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功能
3.1身心健康发展功能
身心健康发展指人的身体与心理都处于健康发展状态。摔跤对参赛选手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心理健康。面对摔跤中的碰撞与输赢,摔跤手表现出稳定的心理素质,理性与平和的情绪情感,谦逊礼让的态度,从侧面反映了其心理健康水平,既能顽强拼搏也能够点到即止,自觉遵守比赛规则,尊重比赛与对手,展示有礼有节的民族优良传统。因此,摔跤运动对个体具有促进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3.2证明勇气、捍卫人格尊严的功能
勇气与尊严贯穿彝族生活始终。彝族“尚勇好面”,人格尊严观念浓厚,彝族人民把尊严看得比生命重要。彝谚云:彝族怕羞不怕死。摔跤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将这种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过去到现今,摔跤仍然是彝族社会里用来处理纠纷、获得尊重,捍卫尊严方式。如:彝族男女青年把摔跤是当做寻求爱情的一种方式,其一,考验男生身体健康,能否获取资源与保护家庭;其二,考验男生是否具备勇气,勇敢拼搏、捍卫尊严。
3.3增强反应与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彝族摔跤,是力量、敏捷、注意力等的集中体现。摔跤场上局势变化莫测,需要选手具备高度的反应能力与强大的心理适应能力迅速做出反。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需要有稳定的心理快速应对、调节和适应。摔跤的反复变化,刺激人的反应与心理调适能力,力量比拼与输赢的期待,需要摔跤手具有坚强忍耐的性格,理性平和的心态。摔跤,既需要选手有刚猛劲也需要有绵柔的耐力,稳中带劲,可以培养人们在面对挫折与失败时摆正正确的心态,查找原因,愈挫愈勇。
3.4培育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心理
摔跤,需要长期的刻苦练习获得进步。可以磨砺意志,消除紧张情绪增强自信。刻苦练习让人不惧苦累消除趋易避难的心理,更加专注进取。同时,摔跤的拼搏可以锻炼人敢拼敢做的行为习惯,磨砺意志与调和心态,锻炼个体行动力。
4.结语
彝族摔跤是彝族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人民历史文化的积淀,促进彝族人际交流与社会稳定和谐。不仅是彝族民俗文化的继承载体,更展现了宝贵的心理健康功能。作为一项传统体育运动健身娱乐兼而有之,蕴含深刻的哲理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励人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拼搏精神,增强应对挫折与失败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注释
①彝族摔跤词义解释https://baike.so.com/doc/9598200-9943676.html.
②李延超,饶远,李艳波.人文地理视野中的彝族体育成因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7(04):20-22+50.
③吴昭明. 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活动的形成、演进与发展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
④张鸿力.彝族摔跤探源[J].体育文史,1987, 8 (2):37-41.
⑤饶远.论彝族体育的源流及其价值[J].浙江体育科学,1992, 11 (5):48-52.
参考文献
[1]彝族摔跤词义解释https://baike.so.com/doc/9598200-9943676.html.
[2]李延超,饶远,李艳波.人文地理视野中的彝族体育成因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7(04):20-22+50.
[3]吴昭明. 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活动的形成、演进与发展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
[4]张鸿力.彝族摔跤探源[J].体育文史,1987, 8 (2):37-41.
[5]饶远.论彝族体育的源流及其价值[J].浙江体育科学,1992, 11 (5):48-52.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基地资助项目《彝族民俗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9SZJDS06。
作者简介:龙福(1996-),男,彝族,云南富源人,2018级硕士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成都 610041
【关键词】云南彝族;摔跤运动;传统体育;心理健康
引言
彝族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历史久远,人口多分布广,在云南分布最多。云南彝族是云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仅次于汉族。悠久历史让云南彝族形成许多古朴浓郁的传统民俗文化,如骑马、摔跤、射箭、打歌等。摔跤是其中一项深受云南彝族群众喜爱的特色民俗传统体育运动,传播广泛。俗语称“彝族请客离不开酒,彝族交往离不开摔跤”。无论年头节下、还是喜庆悲伤,但凡有彝族人民聚集的地方就有摔跤运动,在火把节、彝族年、春节与二月的祭神节等节日尤为隆重。此外,在社会的发展中,彝族摔跤运动成为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纽带,促进民族间的交流融合。摔跤作为彝族民俗文化代表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期望通过研究彝族摔跤运动的起源和过程,观察其带给彝族人民的积极作用,了解摔跤蕴藏的心理健康内涵与积极价值。
1.云南彝族摔跤运动的概念与起源
1.1云南彝族摔跤运动的概念
摔跤指两人徒手较力,通过将对手摔倒获得胜利的一项对抗性运动。是早期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用以获取食物生存、防御入侵、神灵崇拜、宗教祭祀以及娱乐的技能,不同民族与地域存在不同形式与规则。
彝族摔跤也称“杏格”或“抱腰”,流传于云南、四川凉山等彝族聚居地区,号称“彝族体育之花”①。《中华文化通志》载:“摔跤是彝族在节日里不可缺少的传统体育项目。”②另有史料载,彝族摔跤源自唐朝天宝年间,传说彝族英雄支格阿龙、惹丁豪星等都是摔跤高手。彝族摔跤起源早,声名远播,吸引无数群众参与,其中有不少学者对云南摔跤进行研究。学者刘竹在《云南民族体育》中指出“摔跤在云南多个少数民族中盛行,包括彝族”,有研究指出“摔跤在云南彝族聚居的地方气氛最为浓厚,如石林、弥勒、楚雄、宜良等,其中,石林被誉为“摔跤之乡”③,涌现出龙文才、毕友恒、徐继华等多位摔跤名将。
1.2彝族摔跤的起源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笔者认为彝族摔跤来源有三种,第一,源自长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张鸿力在《彝族摔跤探源》中认为“摔跤是具有游牧特征民族的一项体育活动,如蒙古族、彝族、维吾尔族、纳西族、普米族等”④,认为彝族摔跤源自早期游牧生活方式。第二,源自神灵崇拜与宗教祭祀,学者张伟岱认为“彝族摔跤活动是祭祀神灵的一种手段”。第三,源自民族文化积淀;学者饶远认为“彝族摔跤源自早期游牧生活方式与安全防御需要,与民族心理和性格密切相关,是民族文化影响的结果”⑤。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彝族摔跤运动是彝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蕴含对先祖神灵祭祀与生产娱乐的一项饱含彝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是彝族人民宝贵文化积淀。
2.彝族摔跤与心理健康发展的初步探析
摔跤是身体对抗性很强的运动,参与者除必须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既考验参与者的体能,还考验其应变与抗压能力。彝族摔跤独特的产生背景,使其神圣且崇高,参与其中也可能收获不一样的心理体验。如彝族摔跤与宗教紧密联系,彝族认为摔跤是与神明先祖产生联结的方式,一是摔跤可以取悦“密枝神”,庇佑一年风调雨顺,牲畜兴旺;二是彝族认为通过相互间摔打,可以祛除邪灵与污秽,获得先祖神灵的认可与庇佑。
2.1摔跤的开场仪式
摔跤仪式开始前,要燃放民间土炮,由毕摩进行传统的施法做毕仪式,携裁判员与新老摔跤手用长竹竿“请”象征吉祥勇猛奖励给“摔跤王”的长“挂红”红布进场,将其“请放”摔跤场最高台,焚香祭拜并带领各参加摔跤的队员与各寨子村民祈祷为摔跤选手颂唱《祝福经》,再用另外一条红布围成圆圈规定场地,也象征着驱邪意义。礼毕,由老摔跤手、“德古”或专业裁判组成的裁判队伍宣读规则,先由老摔跤王举行一次摔跤宣告摔跤正式开始,寓意新老摔跤手的交接,通过这些仪式向祖灵祈祷,祈盼庇护美好生活,“老带新”交接仪式代表彝族人民心灵深处对自己的族群认同。
2.2摔跤运动过程
赛前进入摔跤前,双方摔跤手会主动将身上的金属铁器、佩刀、饰品等一系列可能伤己及人的物品褪去,清白上场,保证安全消除对手的顾虑确保对手全力以赴,追求公平,展现出彝族摔跤手坦荡的人格魅力。赛中,双方摔跤手礼貌问候,平举双手作揖示意向对手学习,裁判发令后双方推手较力示意开始。双方全力以赴将对手摔倒获胜,但不能使用攻击要害的动作或“阴招”“损招”,如下绊子、撬抬等卑劣动作,彝族人民认为有辱人格、损害尊严。摔跤的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意外伤害,对于非故意性动作带来的受伤,摔跤手要合理看待,不能因此发脾气,产生不良情绪,不得诋毁与侮辱对手人格,更不能发生冲突行为,摔跤手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情绪掌控能力。赛后,彝族摔跤手不论输赢都会主动与对手握手,谦虚的道谢,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尽管比赛时拼得面红耳赤,分毫不让,到了场下就好比亲兄弟一样挽手并肩的坐在一起聊天畅谈,没有关于输赢的夸耀与怨言。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尊重對手、保持礼貌。整个过程既展现彝族摔跤手顽强拼搏的精神,又体现了尊重对手、以礼相待的优良传统以及看淡输赢,淡泊名利的豪迈民族气概。 2.3摔跤运动的心理健康因素
结合笔者亲自尝试几次摔跤并采访了其他三位摔跤手(分别以A、B、C命名)发现,彝族摔跤运动中,尽管最终有输有赢,但是摔跤手们一致认为自己获得了很好的收获。其中A摔跤手认为:通过参加摔跤运动,现在的自己更加自信,没有以前那么焦虑了。不仅是面对摔跤,在平常的生活中也敢于去尝试一些平日不敢做的事情。腼腆的B摔跤手最大的收获:通过参加摔跤改变大家对他的看法。在他看来这次参赛经验让他克服了自己的自卑心理,敢于勇敢表达自己,更好适应人际交往。老摔跤手C认为摔跤有三方面的好处:第一,让自己得到锻炼强壮身体和拥有年轻的心态;第二,看到后辈年轻人摔跤摔得好,没忘记摔跤,认为这是不忘本,是对先辈祖宗的继承与尊敬,是对我们彝人文化的传承;第三,对先祖的追思、祈祷与尊崇,彝族摔跤展现出强健的体魄可以驱赶邪灵污秽,获得祖先的承认与庇佑,可以为一家人带来好福报。尤其是夺得第一名,获得带有毕摩咒语的“挂红”,那样还可以得到家族的爱护与拥戴,引领家族更加团结。
综合上述,摔跤手对摔跤的评价都是比较积极的,一致认为摔跤可以锻炼身体,促进人际交往,增加自信。由此,笔者认为在彝族的摔跤比赛中,蕴含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积极面对挫折的心理调适功能以及崇拜英雄的理想人格、祈福驱邪、族群认同、促进人际交往等心理健康内容。
3.彝族摔跤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功能
3.1身心健康发展功能
身心健康发展指人的身体与心理都处于健康发展状态。摔跤对参赛选手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心理健康。面对摔跤中的碰撞与输赢,摔跤手表现出稳定的心理素质,理性与平和的情绪情感,谦逊礼让的态度,从侧面反映了其心理健康水平,既能顽强拼搏也能够点到即止,自觉遵守比赛规则,尊重比赛与对手,展示有礼有节的民族优良传统。因此,摔跤运动对个体具有促进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3.2证明勇气、捍卫人格尊严的功能
勇气与尊严贯穿彝族生活始终。彝族“尚勇好面”,人格尊严观念浓厚,彝族人民把尊严看得比生命重要。彝谚云:彝族怕羞不怕死。摔跤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将这种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过去到现今,摔跤仍然是彝族社会里用来处理纠纷、获得尊重,捍卫尊严方式。如:彝族男女青年把摔跤是当做寻求爱情的一种方式,其一,考验男生身体健康,能否获取资源与保护家庭;其二,考验男生是否具备勇气,勇敢拼搏、捍卫尊严。
3.3增强反应与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彝族摔跤,是力量、敏捷、注意力等的集中体现。摔跤场上局势变化莫测,需要选手具备高度的反应能力与强大的心理适应能力迅速做出反。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需要有稳定的心理快速应对、调节和适应。摔跤的反复变化,刺激人的反应与心理调适能力,力量比拼与输赢的期待,需要摔跤手具有坚强忍耐的性格,理性平和的心态。摔跤,既需要选手有刚猛劲也需要有绵柔的耐力,稳中带劲,可以培养人们在面对挫折与失败时摆正正确的心态,查找原因,愈挫愈勇。
3.4培育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心理
摔跤,需要长期的刻苦练习获得进步。可以磨砺意志,消除紧张情绪增强自信。刻苦练习让人不惧苦累消除趋易避难的心理,更加专注进取。同时,摔跤的拼搏可以锻炼人敢拼敢做的行为习惯,磨砺意志与调和心态,锻炼个体行动力。
4.结语
彝族摔跤是彝族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人民历史文化的积淀,促进彝族人际交流与社会稳定和谐。不仅是彝族民俗文化的继承载体,更展现了宝贵的心理健康功能。作为一项传统体育运动健身娱乐兼而有之,蕴含深刻的哲理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励人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拼搏精神,增强应对挫折与失败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注释
①彝族摔跤词义解释https://baike.so.com/doc/9598200-9943676.html.
②李延超,饶远,李艳波.人文地理视野中的彝族体育成因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7(04):20-22+50.
③吴昭明. 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活动的形成、演进与发展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
④张鸿力.彝族摔跤探源[J].体育文史,1987, 8 (2):37-41.
⑤饶远.论彝族体育的源流及其价值[J].浙江体育科学,1992, 11 (5):48-52.
参考文献
[1]彝族摔跤词义解释https://baike.so.com/doc/9598200-9943676.html.
[2]李延超,饶远,李艳波.人文地理视野中的彝族体育成因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7(04):20-22+50.
[3]吴昭明. 云南彝族传统摔跤活动的形成、演进与发展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
[4]张鸿力.彝族摔跤探源[J].体育文史,1987, 8 (2):37-41.
[5]饶远.论彝族体育的源流及其价值[J].浙江体育科学,1992, 11 (5):48-52.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基地资助项目《彝族民俗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9SZJDS06。
作者简介:龙福(1996-),男,彝族,云南富源人,2018级硕士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成都 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