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信息在国民经济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宏观经济调控和经济决策的基础,是控制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依据和手段。在微观经济管理中,它是指导和促进生产经营发展的重要工具。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属性。但是,目前在我国会计信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不仅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本文将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并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希望对改进会计业务工作开展的质量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A
一、会计信息的涵义
会计信息是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时所需要的一种工具,是会计发挥和引导各利益相关者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的媒介,是体现会计主体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和增值过程的状况及特征的会计信息,它反映了特定会计主体在一定时间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同时是一种反映企业价值运动的可计量的经济信息。总体可以概括为,会计信息是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负面影响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各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它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会计信息处理失真”,是指各单位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违反规定的会计处理,这种会计信息失真是主观的、故意的,其责任主要在于单位的领导,会计也有其责任。二是“经济业务失真”,是指领导或会计人员对各单位不合理、不合法的经济活动认识不足,却按正常活动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这种会计信息失真,是由于单位的领导和会计人员缺少应有的责任心和业务太差,致使会计不能负起会计监督的责任。我们这里指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第一种现象。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真账假算方面。主要是收入不入账,乱挤成本,不按规定摊提本期费用,不按规定结转完工工程发生费用还记入工程,虛增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及时处理坏账损失。许多单位将已可确认为坏账的应收账款长期虚挂,不予转销等。
2.假账真算方面。主要是虚开销售发票,以达到一定销售额;费用移花接木,如虚例业务招待费用、取得外部发票套取现金用于职工福利资金等。
3.内真外假方面。主要是一些企业设有两套账,一套是内部用的财务账册;一套是供外部查账用的账册。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为达到不同目的,又有区别。从外单位要发票来增加成本,养活利润,报税务部门的是微利或亏损,以达到少交税的目的;报银行部门则虚增资产和利润,为贷款创造有利条件等。
会计信息失真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都危害极大。首先,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使得有关核算资料发生扭曲,掩盖了某些矛盾,造成国民收入超量分配,消费基金过于膨胀,使国家宏观调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严重影响了经济预测和决策,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利润等统计资料误传给国家计划、统计部门,凭以制定的国家长短期发展计划和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就会起到误导作用。另外,会计信息失真在政治和社会方面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给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和不良风气提供了可乘之机。从微观上看,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正确合理决策,不利于企业单位正常生产经营和长期稳定发展,更谈不上保护企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企业收入和利润虚增,财政虚收,干部多拿,职工多分,致使企业出现大量的潜亏,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发展。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会计人员整体素养不高
我们知道,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有技术性失真和故意性失真两种类型,而无论是哪种类型都与会计人员的素质有着非常大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缺乏应有的法制观念和财务观念,以及应有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技能。
(二)企业过度追求经济利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不同的利益群体和所有制不同的企业,企业也基本都实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就使得有很多企业为了实现生存或者快速发展,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抛掷脑后。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有的企业为了达成减轻纳税负担等目的,刻意篡改会计凭证、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等,从而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从长远看,这对企业的稳定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三)缺乏健全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
目前,我国的很大一部分企业都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分离,这在客观上有时会引起双方的矛盾和冲突,如果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将会弱化企业的会计职能,无法保证企业内部信息的真实有效的传递,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出现也就很难避免。同时,在企业外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有的审计机构在执行工作过程中,缺乏独立性,使得审计工作浮于表面,没有对企业的会计报表等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使很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乃至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法律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条件。为了更好的维护我国的经济秩序,保证企业会计及其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杜绝违规腐败现象,国家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完善《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我国的会计工作能够有法可依。例如,目前的法律法规体系仍旧存在法律责任主体不明确、内容不全面等缺陷,对于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不够,使得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人员没有得到严惩,助长了提供虚假信息的会计行为。除此之外,执法不严也造成了失真的会计信息的出现,由于相比获取的经济利润,制造虚假信息所承担的违法成本很低,这在客观上纵容了制造虚假信息的会计行为出现,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与日俱增。
四、会计失真的防范对策
(一)弥补会计理论的缺陷
1、制定更具体的会计准则建立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使会计反映和监督有比较准确严格的判断标准,使会计假设影响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程度。
2、会计原则的运用都必须以客观、真实原则为首,只有把会计信息真实性放在首位,才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3、通过内部审核或一定监督机构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空子,另外,对于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其会计政策的选择性范围应有所限制,使同一行业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增强,尽量去除同一事项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偏差过大的现象。
(二)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
1、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减少本身的不确定性。制定机构的人员应具有广泛代表性,既有学术界又有企业界,既有政府部门又有民间组织,既有审计机关又有会计职业团体,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性,使会计的发展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2、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制定程序,草案颁布应经过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应扩大范围,审批条件应严格,制定出普遍认同的会计准则、制度。
3、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内容需要不断改善。对于一些重要表外信息,无形资产及一些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披露等问题,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
4、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合我国国情并借鉴西方国家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表述,注意会计法规之间的衔接一致。
(三)完善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
1、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在两权分离和政企分开中,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拥有自主权,政府部门的职能从具体直接管理转变为主要制定、执行规范、监督检查、信息服务等。
2、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在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同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监督,促使注册会计师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明确注册会计师的签证责任,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
(四)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
1、用法律手段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要维护《会计法》的权威性,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要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强对《会计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2、用行政手段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将管理工作深入到会计信息生产过程,有效地监督和领导单位的会计工作。
五、总结
通过以上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相关探讨,我们已经知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对此,企业相关会计主管部门必须对会计业务工作充分重视,在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的前提下,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对于在会计工作中出现或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为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营造良好的会计环境。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A
一、会计信息的涵义
会计信息是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时所需要的一种工具,是会计发挥和引导各利益相关者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的媒介,是体现会计主体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和增值过程的状况及特征的会计信息,它反映了特定会计主体在一定时间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同时是一种反映企业价值运动的可计量的经济信息。总体可以概括为,会计信息是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负面影响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各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它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会计信息处理失真”,是指各单位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违反规定的会计处理,这种会计信息失真是主观的、故意的,其责任主要在于单位的领导,会计也有其责任。二是“经济业务失真”,是指领导或会计人员对各单位不合理、不合法的经济活动认识不足,却按正常活动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这种会计信息失真,是由于单位的领导和会计人员缺少应有的责任心和业务太差,致使会计不能负起会计监督的责任。我们这里指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第一种现象。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真账假算方面。主要是收入不入账,乱挤成本,不按规定摊提本期费用,不按规定结转完工工程发生费用还记入工程,虛增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及时处理坏账损失。许多单位将已可确认为坏账的应收账款长期虚挂,不予转销等。
2.假账真算方面。主要是虚开销售发票,以达到一定销售额;费用移花接木,如虚例业务招待费用、取得外部发票套取现金用于职工福利资金等。
3.内真外假方面。主要是一些企业设有两套账,一套是内部用的财务账册;一套是供外部查账用的账册。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为达到不同目的,又有区别。从外单位要发票来增加成本,养活利润,报税务部门的是微利或亏损,以达到少交税的目的;报银行部门则虚增资产和利润,为贷款创造有利条件等。
会计信息失真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都危害极大。首先,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使得有关核算资料发生扭曲,掩盖了某些矛盾,造成国民收入超量分配,消费基金过于膨胀,使国家宏观调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严重影响了经济预测和决策,例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利润等统计资料误传给国家计划、统计部门,凭以制定的国家长短期发展计划和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就会起到误导作用。另外,会计信息失真在政治和社会方面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给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和不良风气提供了可乘之机。从微观上看,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正确合理决策,不利于企业单位正常生产经营和长期稳定发展,更谈不上保护企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企业收入和利润虚增,财政虚收,干部多拿,职工多分,致使企业出现大量的潜亏,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发展。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会计人员整体素养不高
我们知道,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有技术性失真和故意性失真两种类型,而无论是哪种类型都与会计人员的素质有着非常大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缺乏应有的法制观念和财务观念,以及应有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技能。
(二)企业过度追求经济利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不同的利益群体和所有制不同的企业,企业也基本都实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就使得有很多企业为了实现生存或者快速发展,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抛掷脑后。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有的企业为了达成减轻纳税负担等目的,刻意篡改会计凭证、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等,从而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从长远看,这对企业的稳定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三)缺乏健全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
目前,我国的很大一部分企业都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分离,这在客观上有时会引起双方的矛盾和冲突,如果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将会弱化企业的会计职能,无法保证企业内部信息的真实有效的传递,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出现也就很难避免。同时,在企业外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有的审计机构在执行工作过程中,缺乏独立性,使得审计工作浮于表面,没有对企业的会计报表等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使很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乃至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法律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条件。为了更好的维护我国的经济秩序,保证企业会计及其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杜绝违规腐败现象,国家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完善《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我国的会计工作能够有法可依。例如,目前的法律法规体系仍旧存在法律责任主体不明确、内容不全面等缺陷,对于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不够,使得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人员没有得到严惩,助长了提供虚假信息的会计行为。除此之外,执法不严也造成了失真的会计信息的出现,由于相比获取的经济利润,制造虚假信息所承担的违法成本很低,这在客观上纵容了制造虚假信息的会计行为出现,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与日俱增。
四、会计失真的防范对策
(一)弥补会计理论的缺陷
1、制定更具体的会计准则建立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使会计反映和监督有比较准确严格的判断标准,使会计假设影响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程度。
2、会计原则的运用都必须以客观、真实原则为首,只有把会计信息真实性放在首位,才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3、通过内部审核或一定监督机构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空子,另外,对于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其会计政策的选择性范围应有所限制,使同一行业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增强,尽量去除同一事项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偏差过大的现象。
(二)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
1、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减少本身的不确定性。制定机构的人员应具有广泛代表性,既有学术界又有企业界,既有政府部门又有民间组织,既有审计机关又有会计职业团体,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性,使会计的发展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2、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制定程序,草案颁布应经过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应扩大范围,审批条件应严格,制定出普遍认同的会计准则、制度。
3、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内容需要不断改善。对于一些重要表外信息,无形资产及一些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披露等问题,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
4、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合我国国情并借鉴西方国家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表述,注意会计法规之间的衔接一致。
(三)完善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
1、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在两权分离和政企分开中,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拥有自主权,政府部门的职能从具体直接管理转变为主要制定、执行规范、监督检查、信息服务等。
2、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在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同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监督,促使注册会计师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明确注册会计师的签证责任,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
(四)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
1、用法律手段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要维护《会计法》的权威性,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要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强对《会计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2、用行政手段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将管理工作深入到会计信息生产过程,有效地监督和领导单位的会计工作。
五、总结
通过以上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相关探讨,我们已经知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对此,企业相关会计主管部门必须对会计业务工作充分重视,在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的前提下,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对于在会计工作中出现或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为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营造良好的会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