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提出了体育教学与生活世界融通的观点。对生活世界的本真做出了阐释,并认为体育与生活相融通的现实意义要从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来体现。认为我们应当考虑将学生的整体生活纳入到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其未来的发展,注重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强化体育教学的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的实用性和体育精神下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体育教学;生活;融通;生命
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从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理论、教育方式等方面来看,缺乏生活体育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的定位则仍停留在增强体质方面,仍然没有摆脱“知识”和“技能”的框架,体育课程机械划一,缺少生气,对体育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缺乏足够的教育引导,不能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没有体现出“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而针对这种现象不少学者提出了“体育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主张。对于“回归”二字本文认为容易给人一种错误的理解——体育教学回到了生活世界。教学是有自己特殊的一面的,不能简单机械地回到生活世界中去,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舍弃了“回归”而改为“融通”,“融通”是向生活世界的开放,向生活世界的开放有助于现代体育教学在面向真实生活背景的过程中获得饱满的生命力,充分利用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出发,在丰富生活情境的刺激下,学生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地获得认知、提升能力、培养情感。
1 “生活”与“生活世界”的本真
陶行知说:“什么叫生活?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叫生活,人就是要“活”要“生活”。[1] 生活的本质就是人在活动中不断地创造,不断地实现自身价值。笔者认为,“生活世界”是人们获取生活资料、获得生活经验以及进行交往的场所,是人活在其中且对人有意义的世界,是人的生成过程。首先,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这主要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即在生活中人是主体,更是目的。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不可代替的,是深涉其中的。个人只能以自身的生活事实和历程来确证、实现其生命的存在和生活价值。对于教学来说,就是要让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和学生个体生活的部分。成为个体真正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从而使个体从中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其次,生活世界是人的生成过程。生活世界是人的自我生成之域[2]。也就是说生活世界是主体选择和构建能力得以生成的世界。
2 教学与生活世界
教学与生活世界,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教学只有与生活相融通才能体会到存在的价值,才能寻找到其生命的本源和生长点。教学与生活世界融通的本质就是要使学校教育重视学生主体性的提升,对每位个体的存在状态给予密切的关注,珍视每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这种发展是一种基于“权利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全面发展。即每位学生个体都有权利享受学校教育生活,并非“能者上, 不能者下”。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位学生都有权利,而且都能够在学校教育生活中找到自我的存在之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教学具有生活的意义。首先, 教学本身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本身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生命过程的重要环节。舍弃了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个体的人和人类的价值生命实现的进程将被延缓。其次,教学通过人类文化的传承给予人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学给予个人以生活的智慧,发展了人创造生活方式的智慧和能力,有利于学生通过教学逐步把生活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次,教学之中本来就有生活,教学通过联系生活本身就伴随着生活的体验,在教学中人是活着的、是有生命力的。
教学与生活世界相融通,出发点就是教学与生活世界相脱离,我国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学与生活世界融通的旨意在于呼唤教学对人的完整生活的关注,关注有完整的生命表现的人的存在。强调教学联系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强调学生的理解、体验、感悟、交往和实践等。
3 体育教学与生活世界
为什么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几十年来,我国的体育教学一直延续着前苏联的教学思想,即以知识技能教学为主,主张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教材、教学为中心。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简单化,不经过必要的中间环节,而告知学生直接的结果,不关心学生的价值观念、需要、意志、情绪等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体育只有经过亲身体验,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假如教师的教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教,学生的学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测试才学的话,那么这种教学活动完全变成了被动的。教师把学生当成了教学的一种机器,学生也成了只知道学习知识技能的机器,没有了生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没有了生命的体验,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的现实。
教学本应该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体育教学亦如此。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带领学生认真练习,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在其生命中去体悟其价值。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是一种生命感受。例如,学生在跨栏的时候犹豫不决,不敢去尝试,这时体育教师不能一味地只给学生讲解跨栏的技术,还应去鼓励他们,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告诉他们跨栏不仅仅是一项体育项目,而且还是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障碍,是他们犹豫不决的缺点,他们要克服这些问题,就要有足够的决心,跨栏正是能够培养他们果断、自信的性格。
4 体育教学与生活世界融通的现实意义
4.1 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融通,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做为体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意志,有情感,有想象的存在物,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整体的人,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受之影响。教师要对体育教学充分理解、接受、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运用所学技能。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技能是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已有的经验方式的信念,在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与作为认识客体的知识之间的互动中,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获得的。因此,教学只有与生活世界融通,才能实现教学的价值。
4.2 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是学校教育的行为指南,教育目标的定位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往的教学目标仍然将增强体质和传授技能作为体育的唯一目标,而忽略了体育文化生活内涵的教育和学生的主体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以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验,课堂教学缺乏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容易使课堂失去生命活力和创造特性,导致出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体育教学终究是为培养人服务的,必须把满足学生的现实生活需求,和对学生可能生活的塑造作为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根本目标。这就要求教学目标要力求与生活相融通,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需要。将学生的发展融入目标的制定中,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主要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将目标指向“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
4.3 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国的体育教学,几十年一直在内容和方法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都在不断地重返着几乎相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比如,在内容上注重学科化,只注重单项技能的教学而缺乏兴趣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则忽视了锻炼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忽视了学生情感意志的培养及个性的发展。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应适应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能满足学生现有的兴趣要求,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同时,还要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即学生在学习教材后并不知道所学的知识对生活有什么帮助,对心灵有什么启示。教学内容的设计如果只停留在知识技能的学习,那只能说是物的层面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应该在这一层面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就是基于教材而不囿于教材,让学生从多角度探索其精神意义,获得情感体验,从而上升到人的层面的教育。例如,在耐久跑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用体育明星的成功故事引导学生顽强拼搏,对青年学生来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耐久跑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体育明星成功的故事,向学生指示怎样发现问题,当“极点”来临时,用什么途径去解决,怎样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等等,极大地鼓励学生练习的热情,引导他们在耐久跑练习过程中独自承担学会忍受各种生理、心理和艰巨的外界环境考验,培育他们坚忍不拔的战斗作风和拼搏精神,培养他们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时代精神。还要吸纳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寻找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种教学资源。但是不要不加筛选地将生活中所有可以作为教材内容的资源都统统搬进课中,在选取过程中也应仔细斟酌、合理截取,使被截选部分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后更精练、更有价值、更符合教育教学目的。对教师而言,教材好比导演手中的剧本,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生活化的处理,要将知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来赋予课程内容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由于生活并不是一幅静止的画面,与生活相融通的课堂教学需要有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是对教学与生活相融通的最好体现。
5 小结
体育教学由于受到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影响而逐渐地疏远了生活,变得极具功利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只是一种教化,一种工具。为了达标,为了增强体质,人们慢慢地忘记了体育自身所拥有的文化内涵,忘记了体育与生活融通才能通过体育锻炼使人走向圣洁和崇高,才能使生命走向健康和高尚,才能使生命在人文价值的关怀中走向辉煌。因此,体育教学要不断地与生活相融通,当富有生活情趣的教育方式和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方式得以普遍化,体育教学与社会生活将是一件快乐、有趣、和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生活与教育—— 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3.
[2]李文阁.生活世界:人的自我生成之域[J].求是学刊,2000.1.28.
[3]潘明.解读体育课程的生活回归[J].体育与科学,2004(6):79-81.
[4]冯文昌.从新课标谈体育课程回归生活的理性思考[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70-73.
[5]曾永忠.学校体育生活化的内涵特征分析[J].教育科学,2008,01.
[6]王娟娟,靖国平.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误区及本真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7.
[7]金兴华,王长河.体育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J].体育师友,2008,5.
[8]徐智娟.教育回归生活的内在意蕴[J].当代教育论坛,2008,07.
[9]林存华.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从“隔离”到“融通”[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
关键词:体育教学;生活;融通;生命
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从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理论、教育方式等方面来看,缺乏生活体育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的定位则仍停留在增强体质方面,仍然没有摆脱“知识”和“技能”的框架,体育课程机械划一,缺少生气,对体育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缺乏足够的教育引导,不能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没有体现出“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而针对这种现象不少学者提出了“体育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主张。对于“回归”二字本文认为容易给人一种错误的理解——体育教学回到了生活世界。教学是有自己特殊的一面的,不能简单机械地回到生活世界中去,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舍弃了“回归”而改为“融通”,“融通”是向生活世界的开放,向生活世界的开放有助于现代体育教学在面向真实生活背景的过程中获得饱满的生命力,充分利用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出发,在丰富生活情境的刺激下,学生主体自主、合作、探究地获得认知、提升能力、培养情感。
1 “生活”与“生活世界”的本真
陶行知说:“什么叫生活?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叫生活,人就是要“活”要“生活”。[1] 生活的本质就是人在活动中不断地创造,不断地实现自身价值。笔者认为,“生活世界”是人们获取生活资料、获得生活经验以及进行交往的场所,是人活在其中且对人有意义的世界,是人的生成过程。首先,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这主要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即在生活中人是主体,更是目的。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不可代替的,是深涉其中的。个人只能以自身的生活事实和历程来确证、实现其生命的存在和生活价值。对于教学来说,就是要让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和学生个体生活的部分。成为个体真正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从而使个体从中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其次,生活世界是人的生成过程。生活世界是人的自我生成之域[2]。也就是说生活世界是主体选择和构建能力得以生成的世界。
2 教学与生活世界
教学与生活世界,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教学只有与生活相融通才能体会到存在的价值,才能寻找到其生命的本源和生长点。教学与生活世界融通的本质就是要使学校教育重视学生主体性的提升,对每位个体的存在状态给予密切的关注,珍视每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这种发展是一种基于“权利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全面发展。即每位学生个体都有权利享受学校教育生活,并非“能者上, 不能者下”。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位学生都有权利,而且都能够在学校教育生活中找到自我的存在之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教学具有生活的意义。首先, 教学本身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本身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生命过程的重要环节。舍弃了教学这一重要环节,个体的人和人类的价值生命实现的进程将被延缓。其次,教学通过人类文化的传承给予人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学给予个人以生活的智慧,发展了人创造生活方式的智慧和能力,有利于学生通过教学逐步把生活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次,教学之中本来就有生活,教学通过联系生活本身就伴随着生活的体验,在教学中人是活着的、是有生命力的。
教学与生活世界相融通,出发点就是教学与生活世界相脱离,我国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学与生活世界融通的旨意在于呼唤教学对人的完整生活的关注,关注有完整的生命表现的人的存在。强调教学联系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强调学生的理解、体验、感悟、交往和实践等。
3 体育教学与生活世界
为什么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几十年来,我国的体育教学一直延续着前苏联的教学思想,即以知识技能教学为主,主张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教材、教学为中心。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简单化,不经过必要的中间环节,而告知学生直接的结果,不关心学生的价值观念、需要、意志、情绪等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体育只有经过亲身体验,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假如教师的教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教,学生的学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测试才学的话,那么这种教学活动完全变成了被动的。教师把学生当成了教学的一种机器,学生也成了只知道学习知识技能的机器,没有了生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没有了生命的体验,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的现实。
教学本应该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体育教学亦如此。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带领学生认真练习,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在其生命中去体悟其价值。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是一种生命感受。例如,学生在跨栏的时候犹豫不决,不敢去尝试,这时体育教师不能一味地只给学生讲解跨栏的技术,还应去鼓励他们,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告诉他们跨栏不仅仅是一项体育项目,而且还是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障碍,是他们犹豫不决的缺点,他们要克服这些问题,就要有足够的决心,跨栏正是能够培养他们果断、自信的性格。
4 体育教学与生活世界融通的现实意义
4.1 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融通,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做为体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意志,有情感,有想象的存在物,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整体的人,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受之影响。教师要对体育教学充分理解、接受、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在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运用所学技能。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技能是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已有的经验方式的信念,在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与作为认识客体的知识之间的互动中,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获得的。因此,教学只有与生活世界融通,才能实现教学的价值。
4.2 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是学校教育的行为指南,教育目标的定位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往的教学目标仍然将增强体质和传授技能作为体育的唯一目标,而忽略了体育文化生活内涵的教育和学生的主体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以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验,课堂教学缺乏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容易使课堂失去生命活力和创造特性,导致出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体育教学终究是为培养人服务的,必须把满足学生的现实生活需求,和对学生可能生活的塑造作为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根本目标。这就要求教学目标要力求与生活相融通,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需要。将学生的发展融入目标的制定中,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主要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将目标指向“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
4.3 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国的体育教学,几十年一直在内容和方法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都在不断地重返着几乎相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比如,在内容上注重学科化,只注重单项技能的教学而缺乏兴趣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则忽视了锻炼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忽视了学生情感意志的培养及个性的发展。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应适应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能满足学生现有的兴趣要求,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同时,还要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即学生在学习教材后并不知道所学的知识对生活有什么帮助,对心灵有什么启示。教学内容的设计如果只停留在知识技能的学习,那只能说是物的层面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应该在这一层面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就是基于教材而不囿于教材,让学生从多角度探索其精神意义,获得情感体验,从而上升到人的层面的教育。例如,在耐久跑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用体育明星的成功故事引导学生顽强拼搏,对青年学生来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耐久跑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体育明星成功的故事,向学生指示怎样发现问题,当“极点”来临时,用什么途径去解决,怎样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等等,极大地鼓励学生练习的热情,引导他们在耐久跑练习过程中独自承担学会忍受各种生理、心理和艰巨的外界环境考验,培育他们坚忍不拔的战斗作风和拼搏精神,培养他们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时代精神。还要吸纳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寻找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种教学资源。但是不要不加筛选地将生活中所有可以作为教材内容的资源都统统搬进课中,在选取过程中也应仔细斟酌、合理截取,使被截选部分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后更精练、更有价值、更符合教育教学目的。对教师而言,教材好比导演手中的剧本,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生活化的处理,要将知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来赋予课程内容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由于生活并不是一幅静止的画面,与生活相融通的课堂教学需要有丰富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是对教学与生活相融通的最好体现。
5 小结
体育教学由于受到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影响而逐渐地疏远了生活,变得极具功利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只是一种教化,一种工具。为了达标,为了增强体质,人们慢慢地忘记了体育自身所拥有的文化内涵,忘记了体育与生活融通才能通过体育锻炼使人走向圣洁和崇高,才能使生命走向健康和高尚,才能使生命在人文价值的关怀中走向辉煌。因此,体育教学要不断地与生活相融通,当富有生活情趣的教育方式和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方式得以普遍化,体育教学与社会生活将是一件快乐、有趣、和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生活与教育—— 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3.
[2]李文阁.生活世界:人的自我生成之域[J].求是学刊,2000.1.28.
[3]潘明.解读体育课程的生活回归[J].体育与科学,2004(6):79-81.
[4]冯文昌.从新课标谈体育课程回归生活的理性思考[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70-73.
[5]曾永忠.学校体育生活化的内涵特征分析[J].教育科学,2008,01.
[6]王娟娟,靖国平.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误区及本真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7.
[7]金兴华,王长河.体育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J].体育师友,2008,5.
[8]徐智娟.教育回归生活的内在意蕴[J].当代教育论坛,2008,07.
[9]林存华.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从“隔离”到“融通”[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