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综合、实践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pi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四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而“综合与实践”又有别于其他三个内容,这部分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综合与实践”在小学课程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育人价值;教材解读
  一、教材编排体系的视角
  (一)教材选择与编排特点
  苏教版有25节综合与实践课,在编排上,它通常出现在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结束之后。选择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25个主题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呈现方式:第一学段主要是“实践操作型”,以学生独立或与同伴参与的实践操作为主要活动形式,如:“有趣的拼搭”“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测定方向”“算24点”“多彩的分数条”等。这样的实践操作符合第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
  “模拟应用型”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模拟问题情境,让学生解决其中的问题,如:“丰收的果园”“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等。
  “解决实际问题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如:“上学时间”,学生通过收集自己一段时间上学和到学校的时间数据,计算出每天上学途中要用的时间,初步体会偶然性在实践中存在的必然规律。
  第二学段主要是“问题探究型”,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学生亲身感受的时间活动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发现一些现象中的数学规律,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运动与身体变化”“怎样滚得远”“球的反弹高度”“树叶中的比”“大树有多高”等,体现了第二学段“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的要求。
  (二)年段目标的把握
  基于学生年龄特点,“综合与实践”的年段目标也不一样。第一年段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第二年段目标: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3.在给定的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4.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而到了初中则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学两个学段的具体内容体现了一定的阶段性和层次性。
  虽然年段目标不同,但都是为了加深对所学“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纵观教材里的各次综合与实践活动,其教学活动过程大致分三步进行。
  (一)提出问题,明确任务
  问题是事件的核心,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明确的任务,因此,问题的提出尤为重要。
  1.问题应具生活性
  三年级下册的“上学时间”,教材提出问题:“你每天上学途中大约用多长时间?和同学相比,你用的时间是比较长,还是比较短?”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想知道的问题,于是自觉地接受教材所安排的活动。接下来进行的综合与实践活动,都是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2.问题应具挑战性
  四年级上册在教学角的度量和求平均数之后,组织了“怎样滚得远”这一活动,提问: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得远一些呢?这样的问题既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活动设计,渗透思想方法
  《數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活动板块清晰
  “综合与实践”的栏目一般是三个或多个。这些栏目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将学生的活动分为几个板块。
  比如:二年级下册“了解你的好朋友”,教材设计了四个栏目:“了解什么”“实际调查”“分类整理”“回顾反思”“了解什么”,哪些同学是你的好朋友?“实际调查”,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有计划地统计。
  2.融合实施,体现育人价值
  上面提到“综合与实践”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但它与其他内容不是割裂而是融合的,它可以与语文、体育、音乐、品德等学科融合。
  比如: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是在学生认识“厘米和米”之后展开的活动,为了让学生在现实中进一步理解测量工具的意义,依托集体的力量,我们设计了五课时的活动:寻找身体尺——与数学、科学、社会融合;小小测量员——与科学、数学、社会融合;快乐的律动——与音乐、体育、科学融合;巧手做裁缝——与美术、语文、社会融合;我是设计师——与美术、科学、社会融合。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命的神奇。
  究其根本,教材组织学生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其目的不只是解决具体的问题,更在于锻炼和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体现在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上。经验来自实践,尤其来自对实践的反思与总结。所以,教材把“回顾与反思”作为“综合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安排,几乎在每一次综合与实践的最后都要让学生畅谈“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教材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其中一种是提出比较具体的问题,如:“你能和同学说说买商品的经过吗?”“你觉得七巧板‘巧’在哪里?”“你调查了多少人?通过调查对自己的好朋友有了哪些新的了解?”通过回顾反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
其他文献
【摘 要】核心素养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综合性品质。在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就表现在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在《文艺复兴》这一课的教授中,我对学生进行
期刊
【摘 要】学科素养是历史教学中需要培养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教师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着手,结合五大“核心素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逐步落实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落实;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相较传统的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继承与超越,并对三维目标进行了提炼、整合与升华。若要在历史教学中培
期刊
【摘 要】《历史与社会》课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文史不分家,在教学上将语文学科的相关素材融入课堂,会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从而会有效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关键词】整合;历史;文学  新课改下的《历史社会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一盘美味的杂烩。我们常说“文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政史不分家”,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不一定以学科分类,因为知识之间有隐性联系,新课改下《
期刊
【摘 要】在新一轮教改中,如何在教学中落实“人地协调观”培养已成为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新任务。本文以“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为例,以教学设计的形式探讨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关键词】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教育部2014年4月正式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新修订的地理课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讲述一个新手班主任的成长历程,以此揭示班主任的工作不仅是要管理好班级,更是一个班级的精神支柱。  【关键词】上路;围困;求救;阳光妈妈;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锻炼;打成一片;建立自信;灵魂人物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如同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找不到落脚点,也丰满不起来。一个班集体如果没有精神和信仰,就如同一盘散沙,找不到凝聚力,也就团结不起来,强大不起来。然而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怎么
期刊
【摘 要】部编《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对初中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设课程。相对于《思想品德》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理念有了较大的区别和提升。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借鉴相关理论,意图用“诚”“明”之意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理念进行一番思考。  【关键词】诚;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一、诚至金开,润物无声  所谓“诚”,意即“诚心”,也就是要做到诚心所到,感动天地,触及灵魂,涵养价值。《道德与法
期刊
【摘 要】柏拉图是西方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理想国》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内容广博丰富,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至今仍然璀璨生辉,为人所熟知。尤其是其中富含大量的教育思想,譬如:儿童教育、公民教育、终身教育等,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柏拉图的生平以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并基于对《理想国》一书文本的解读,以培养护卫者和哲学家作为阐释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切入点,探讨了柏拉图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借鉴
期刊
【摘 要】数学教育作为小学生接触高难度知识的开端,对小学生的智力发育和素质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要想在学生中得以良好开展,就要通过实践打开小学生的数学思路和数学思维。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上实施综合实践课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小学数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实施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综合实验学习的教学理念,这点随后引入到苏教
期刊
【摘 要】对话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效体现了师生平等、合作与互助的关系,同时,伴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话式教学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结合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针对对话式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并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数学思维;对话式教学;课堂教学  对话式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师生之间和谐相处,并站在平等的立场上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作了这样的阐述:“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课堂优化进行数学课程的评价,就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接下来,本文对快乐和谐数学课程的评价方式进行探究,旨在促进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