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家与社会越发重视高等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方面做了更大的投入。进入新世纪以来,根据国家的具体政策,由教育部主导,联合各个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图培养出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学术水平高,且实践经验丰富,能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的高水平职业人才。然而随着基地的相继落成与使用,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其中最为严峻的就是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因为目的、手段、氛围的差异,所产生的双主体矛盾,这不利于基地的顺利运行。本文具体讨论了高职院校职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双主体”矛盾的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让他们有更强的职场竞争力和职业优势,教育部门特地联合了相关高职院校与对口企业,合作共建了职业技术实训基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实际检验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前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在学习中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但是在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设过程中,因为理念有所不同,学校与企业间产生了一些的摩擦,即双主体矛盾,对实训基地的顺利运行起着负面的作用。如果能够将其转化成改进创新的推动力,更好地培养学生,那么笔者相信,从实训基地走出来的高职毕业生一定能够更加出色。在本文中,笔者就实训基地中的双主体矛盾,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实训基地“双主体”模式的含义
要想解决具体矛盾,首先一定要明确实训基地的双主体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双主体,顾名思义,就是在实训基地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主体共同掌控,这两个主体分别是学校和企业。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两个主体并存可以更好地展开合作教学,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在实际职业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达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的。在双主体模式中,由于两个主体具有同等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能够更好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从中获益,收获宝贵的实践与工作经验,大大缩短了学生就业后,适应企业相关岗位任务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实训基地中,不仅有学校的任课教师,还有很多来自于企业的培训精英和骨干分子,他们能够从企业的供需角度出发,更好地结合实际进行对学生的培养,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高职教师长期脱离行业的生产实践,只能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的不足,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有得必有失,双主体固然具有极强的优势,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因为双方具有平等的地位,很容易因为理念的不同,产生一定的摩擦与矛盾。这就需要针对实训基地进行研究与改进,深入研究双主体模式的矛盾特点,对症下药,尽可能减小矛盾所带来的负面
影响。
二、“双主体”模式矛盾的剖析
1.具体的矛盾
在讨论双主体所带来的矛盾前,笔者必须首先指出,要想实训基地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选择校企合作这一条道路是必然的,因此只能充分分析产生的矛盾,以求尽量避免矛盾所带来的影响。在双主体模式的具体运行过程中,理想状态是两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互相促进。学校从自己的学术优势出发,企业则充分发挥职业培训优势,共同完成实训基地的建设。然而,在很多时候,事情并不会像想象中那样顺利,校企双方不仅很难将各自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反而因为各自侧重点的不同,产生了对立,并且互不相让。从企业方面来看,企业的参与可以加强学生对自己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与实践运用的认识,并且在职业实训基地的实训中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为以后正式投入工作打下基础。但是在现实情况下,企业往往出于自己的目的,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往往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先,忽略了实训基地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目的。为了追求更大的企业效益,在实训基地的运作过程中,让学生为企业做一些缺乏技术含量的流水线工作。表面上来看,学生似乎从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然而事实上,学生只是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对自己专业知识的运用没有太大的帮助。长此以往,实训基地就偏离了其原本的目的,与其本来想要达成的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愿景背道而驰。换到学校的角度,同样会发现许多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层面上,往往会更加突出实训基地教育的特质,更多地将实训基地的精力引导向对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实践上。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点,即学校的教材不管更新的多么及时,在很大程度上都很难跟上时代的节奏,与现实最先进的技术不符合。如果学校一方过分扩大了自己的表现力,很有可能将实训基地转变成一个稍微有一定创新的课堂,学生依然无法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无法实际体验到在工厂运作的过程中,学校里讲授的这些技术是怎么具体展现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具体运行中,矛盾的根本来源就是学校与企业其中一方过于强势,使实训基地互补的优势无法体现出来。所以,相关教育工作者在改进的时候就应该从这个角度入手,寻求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2.矛盾的成因与影响因素
双主体模式的矛盾成因最关键的部分还是动机,也就是出发点不同。企业归根结底是要逐利的,所以不管在实训基地的建立过程中企业的初心如何,最终企业都要从这个项目中取得相应的效益,如若不然,企业绝对不会有那么大的动力促成这一件事。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上,企业在实训基地中会大量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企业创造利益,或从企业工作方向的角度出发,为企业自己培养预备人才,把学生培养成自己企业的潜在员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而学校方面,以达到教学目标作为首要目的,在这个项目中,希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完成学校的教学成果,至于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否在未来能够起到用处,则没有太多的关注,这就是来自出发点上的差异。别看这点差异似乎不大,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较大的问题。另外,校企双方各自特点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异也是双主体模式矛盾产生的原因。在很大的程度上,学校往往是一个封闭的小圈子,学生接受这个小圈子内部的培养,学校能够做到的是在这个圈子的内部,把学生培养到一定的高度。但是学生在走出这个小圈子后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外面更大的世界,学校在这个方面就没有太大的投入力度。而企业则恰恰相反,其作为一个行业中追求超越的逐利个体,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利益,都需要與外界环境比较。学生在这个环境下,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不能很好地达成接受进一步培养的初心。所以从宏观上来看,双主体模式的实训基地建设是有其实际原因的,两者在专业学生的培养上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如果两者能够合理地分配各自的培养方向,不起太大的冲突,那样就会对学生的职业道路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矛盾的应对与解决
虽然双主体模式所产生的矛盾的解决之道依然在探索和实践中,但是根据矛盾的成因,已经有很多细节值得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改进了。首先,不论双方的实际出发点究竟是什么,一定要先达成一个共识,即成立实训基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使之成为专业素养更高的高水平人才。在这个基础上,双方再根据各自的目的进行考量和具体的流程安排。为了实训基地能够更加顺利地运行,双方理应各退一步,企业在培训学生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追求一些企业效益,或为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储备人才。但是这都是建立在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要求的基础上,毕竟学生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专业知识和锻炼专业水平。如果一味地去重复一些基础的操作,就丧失了这个实训基地本来的目的,反而本末倒置了,学生既没能得到工作的锻炼,又减少了学习的时间。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很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企业不应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将实训基地的建设变了味。而在学校层面,则应该适当放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将更多的主动性交给企业,让企业安排相关的培养,毕竟企业永远是掌握第一手行业资源与信息的,技术的革新速度远远超过学校。如果能够充分地应用企业所掌握的职业资源,再辅以学校的专业知识讲学,两者结合之下,一定能够培养出既拥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工作经验与素养的优秀人才。只要双方能够以这样的准则开展试验基地的建设,那么笔者相信在双主体模式下的校企矛盾一定会大大减少,对学生来讲绝对是一件重大利好的事情。
四、小结
总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先满足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需求与工作实践需求,在这个前提下,再考虑双主体模式下校企双方的合作问题。双主体模式在带来优势的同时,造成一定的矛盾是必然的结果,但是这并不代表双主体模式就没有其实际应用价值。反之,双主体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对现今高职学生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只要合理地处理矛盾,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是成功的,就是有意义的。
(作者单位: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让他们有更强的职场竞争力和职业优势,教育部门特地联合了相关高职院校与对口企业,合作共建了职业技术实训基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实际检验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前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在学习中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但是在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设过程中,因为理念有所不同,学校与企业间产生了一些的摩擦,即双主体矛盾,对实训基地的顺利运行起着负面的作用。如果能够将其转化成改进创新的推动力,更好地培养学生,那么笔者相信,从实训基地走出来的高职毕业生一定能够更加出色。在本文中,笔者就实训基地中的双主体矛盾,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实训基地“双主体”模式的含义
要想解决具体矛盾,首先一定要明确实训基地的双主体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双主体,顾名思义,就是在实训基地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主体共同掌控,这两个主体分别是学校和企业。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两个主体并存可以更好地展开合作教学,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在实际职业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达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的。在双主体模式中,由于两个主体具有同等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能够更好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从中获益,收获宝贵的实践与工作经验,大大缩短了学生就业后,适应企业相关岗位任务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实训基地中,不仅有学校的任课教师,还有很多来自于企业的培训精英和骨干分子,他们能够从企业的供需角度出发,更好地结合实际进行对学生的培养,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高职教师长期脱离行业的生产实践,只能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的不足,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有得必有失,双主体固然具有极强的优势,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因为双方具有平等的地位,很容易因为理念的不同,产生一定的摩擦与矛盾。这就需要针对实训基地进行研究与改进,深入研究双主体模式的矛盾特点,对症下药,尽可能减小矛盾所带来的负面
影响。
二、“双主体”模式矛盾的剖析
1.具体的矛盾
在讨论双主体所带来的矛盾前,笔者必须首先指出,要想实训基地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选择校企合作这一条道路是必然的,因此只能充分分析产生的矛盾,以求尽量避免矛盾所带来的影响。在双主体模式的具体运行过程中,理想状态是两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互相促进。学校从自己的学术优势出发,企业则充分发挥职业培训优势,共同完成实训基地的建设。然而,在很多时候,事情并不会像想象中那样顺利,校企双方不仅很难将各自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反而因为各自侧重点的不同,产生了对立,并且互不相让。从企业方面来看,企业的参与可以加强学生对自己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与实践运用的认识,并且在职业实训基地的实训中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为以后正式投入工作打下基础。但是在现实情况下,企业往往出于自己的目的,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往往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先,忽略了实训基地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目的。为了追求更大的企业效益,在实训基地的运作过程中,让学生为企业做一些缺乏技术含量的流水线工作。表面上来看,学生似乎从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然而事实上,学生只是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对自己专业知识的运用没有太大的帮助。长此以往,实训基地就偏离了其原本的目的,与其本来想要达成的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愿景背道而驰。换到学校的角度,同样会发现许多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层面上,往往会更加突出实训基地教育的特质,更多地将实训基地的精力引导向对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实践上。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点,即学校的教材不管更新的多么及时,在很大程度上都很难跟上时代的节奏,与现实最先进的技术不符合。如果学校一方过分扩大了自己的表现力,很有可能将实训基地转变成一个稍微有一定创新的课堂,学生依然无法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无法实际体验到在工厂运作的过程中,学校里讲授的这些技术是怎么具体展现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具体运行中,矛盾的根本来源就是学校与企业其中一方过于强势,使实训基地互补的优势无法体现出来。所以,相关教育工作者在改进的时候就应该从这个角度入手,寻求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2.矛盾的成因与影响因素
双主体模式的矛盾成因最关键的部分还是动机,也就是出发点不同。企业归根结底是要逐利的,所以不管在实训基地的建立过程中企业的初心如何,最终企业都要从这个项目中取得相应的效益,如若不然,企业绝对不会有那么大的动力促成这一件事。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上,企业在实训基地中会大量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企业创造利益,或从企业工作方向的角度出发,为企业自己培养预备人才,把学生培养成自己企业的潜在员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而学校方面,以达到教学目标作为首要目的,在这个项目中,希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完成学校的教学成果,至于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否在未来能够起到用处,则没有太多的关注,这就是来自出发点上的差异。别看这点差异似乎不大,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较大的问题。另外,校企双方各自特点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异也是双主体模式矛盾产生的原因。在很大的程度上,学校往往是一个封闭的小圈子,学生接受这个小圈子内部的培养,学校能够做到的是在这个圈子的内部,把学生培养到一定的高度。但是学生在走出这个小圈子后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外面更大的世界,学校在这个方面就没有太大的投入力度。而企业则恰恰相反,其作为一个行业中追求超越的逐利个体,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利益,都需要與外界环境比较。学生在这个环境下,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不能很好地达成接受进一步培养的初心。所以从宏观上来看,双主体模式的实训基地建设是有其实际原因的,两者在专业学生的培养上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如果两者能够合理地分配各自的培养方向,不起太大的冲突,那样就会对学生的职业道路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矛盾的应对与解决
虽然双主体模式所产生的矛盾的解决之道依然在探索和实践中,但是根据矛盾的成因,已经有很多细节值得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改进了。首先,不论双方的实际出发点究竟是什么,一定要先达成一个共识,即成立实训基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使之成为专业素养更高的高水平人才。在这个基础上,双方再根据各自的目的进行考量和具体的流程安排。为了实训基地能够更加顺利地运行,双方理应各退一步,企业在培训学生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追求一些企业效益,或为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储备人才。但是这都是建立在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要求的基础上,毕竟学生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专业知识和锻炼专业水平。如果一味地去重复一些基础的操作,就丧失了这个实训基地本来的目的,反而本末倒置了,学生既没能得到工作的锻炼,又减少了学习的时间。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很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企业不应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将实训基地的建设变了味。而在学校层面,则应该适当放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将更多的主动性交给企业,让企业安排相关的培养,毕竟企业永远是掌握第一手行业资源与信息的,技术的革新速度远远超过学校。如果能够充分地应用企业所掌握的职业资源,再辅以学校的专业知识讲学,两者结合之下,一定能够培养出既拥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工作经验与素养的优秀人才。只要双方能够以这样的准则开展试验基地的建设,那么笔者相信在双主体模式下的校企矛盾一定会大大减少,对学生来讲绝对是一件重大利好的事情。
四、小结
总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先满足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需求与工作实践需求,在这个前提下,再考虑双主体模式下校企双方的合作问题。双主体模式在带来优势的同时,造成一定的矛盾是必然的结果,但是这并不代表双主体模式就没有其实际应用价值。反之,双主体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对现今高职学生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只要合理地处理矛盾,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是成功的,就是有意义的。
(作者单位: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