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体育教师正视自己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角色,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1.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引导者和交流者。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学过程应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高校体育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参与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学过程应从指令性教学向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转变,高校体育教师应成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交流者。
2.体育教学的创新者、研究者。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利于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养成的环境和条件。体育教师的创造性思想和具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在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的特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达成这一目标,体育教师本身就应该是创新者。
体育教师不只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更应该是研究者。“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体育教育科研能力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另一项素质之一。
3.课程结构设计者、组织者。
在素质背景下,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教学需要,只给出教学内容的大致范围。体育教师必须适应要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如此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新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的作用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的作用。
沟通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联系;沟通教材与学生平时活动的生活联系,使学生以“主角”的身份进入学习的“舞台”。在创设平台时,教师一定要钻研大纲和教材、掌握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大量现代的体育信息和知识,了解当代学生的爱好和心理要求,精心设计制作,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得到响应并产生共鸣,同时也起到以下几个作用:(1)鲜明舒畅的活动环境,易于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形成跃跃欲试的心态。(2)体育教师要具备精神饱满,姿态端正的外部形象和积极、自信的内在气质,加之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正面的感染。(3)活动的安排要新颖别致,趣味浓厚。(4)借外部条件(如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提出问题来打开学生的心扉,利用道具引发学生的联想,等等。
2.教学主导作用。
当体育课堂不再是教师包办代替、机械控制的时候,绝不能出现教学无序,无目标、随意、放任自流的现象,只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合理地安排,适当地调节调度,学生就能很快进入学习的角色,生疑、置疑、解疑,一种探索性、自主性的学习氛围在课堂形成,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学生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体育课堂是开放的课堂,体育教师与学生往往是打成一片,教师的行为无形中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言行。新课程的选项教学,可以使教师与学生拥有共同的体育兴趣,这样教师就更容易与学生相处与沟通。在体育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直接接触的机会最大,也最频繁,就会无形中产生矛盾。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特殊的角色身份来一一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要善于因事、因时、因势地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把握学生心理,教会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协作、相互扶持,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学会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体育人。
3.引导学生主体素养形成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能力的反映。一个文化素养低,学习习惯差,缺乏探究精神的学生,不可能真正张扬个性,焕发主体精神,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主体素养”。
三、体育老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所谓能力结构,是把各种能力的集合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虑时,所呈现出来的系统结构属性。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由以下6个方面组成:①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制定教学文件的能力,善于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力,正确示范、精练生动的语言表达,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②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促进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推动校园文化的形成,给学生营造自觉地、科学地进行锻炼的气氛,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③训练能力。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包括:科学选材能力,制订和实施训练计划的能力,管理训练和组织比赛的能力,协调运动员学习与训练关系的能力。④思想教育能力。包括组织培养健全集体的能力,对学生思想发展分析及预测的能力,对后进生疏导与转化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教育的能力,等等。⑤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包括搜集整理文献,掌握科学研究全过程的能力,掌握运用基本科研方法的能力。⑥保健能力。包括对学生体质进行全面的测量、统计与技能评价的能力,医务监督的能力,一般运动创伤和疾病的预防与处理的能力等。以上6种能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教学能力是核心,身体锻炼能力是重点,训练能力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备条件,科研能力是体育本质与规律的重要环节,思想教育能力和保健能力是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身心健康水平的保障。
教师课后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培养自己拥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只有改变观念,与时俱进,以科学的、人文的态度,求真的精神来研究课堂教学的每一个预设、每一个环节,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高度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过程,我们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其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才是我们所倡导的高效课堂的真谛。
在素质教育目标牵引下,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应由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向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应社会发展,转变自身角色,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高校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1.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引导者和交流者。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学过程应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高校体育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参与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学过程应从指令性教学向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转变,高校体育教师应成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交流者。
2.体育教学的创新者、研究者。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利于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养成的环境和条件。体育教师的创造性思想和具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在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的特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达成这一目标,体育教师本身就应该是创新者。
体育教师不只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更应该是研究者。“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体育教育科研能力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另一项素质之一。
3.课程结构设计者、组织者。
在素质背景下,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教学需要,只给出教学内容的大致范围。体育教师必须适应要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合理开发教学资源,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如此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新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的作用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的作用。
沟通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联系;沟通教材与学生平时活动的生活联系,使学生以“主角”的身份进入学习的“舞台”。在创设平台时,教师一定要钻研大纲和教材、掌握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大量现代的体育信息和知识,了解当代学生的爱好和心理要求,精心设计制作,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得到响应并产生共鸣,同时也起到以下几个作用:(1)鲜明舒畅的活动环境,易于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形成跃跃欲试的心态。(2)体育教师要具备精神饱满,姿态端正的外部形象和积极、自信的内在气质,加之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正面的感染。(3)活动的安排要新颖别致,趣味浓厚。(4)借外部条件(如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提出问题来打开学生的心扉,利用道具引发学生的联想,等等。
2.教学主导作用。
当体育课堂不再是教师包办代替、机械控制的时候,绝不能出现教学无序,无目标、随意、放任自流的现象,只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合理地安排,适当地调节调度,学生就能很快进入学习的角色,生疑、置疑、解疑,一种探索性、自主性的学习氛围在课堂形成,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学生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体育课堂是开放的课堂,体育教师与学生往往是打成一片,教师的行为无形中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言行。新课程的选项教学,可以使教师与学生拥有共同的体育兴趣,这样教师就更容易与学生相处与沟通。在体育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直接接触的机会最大,也最频繁,就会无形中产生矛盾。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特殊的角色身份来一一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要善于因事、因时、因势地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把握学生心理,教会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协作、相互扶持,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学会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体育人。
3.引导学生主体素养形成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能力的反映。一个文化素养低,学习习惯差,缺乏探究精神的学生,不可能真正张扬个性,焕发主体精神,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主体素养”。
三、体育老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所谓能力结构,是把各种能力的集合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虑时,所呈现出来的系统结构属性。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由以下6个方面组成:①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制定教学文件的能力,善于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力,正确示范、精练生动的语言表达,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②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促进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推动校园文化的形成,给学生营造自觉地、科学地进行锻炼的气氛,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③训练能力。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包括:科学选材能力,制订和实施训练计划的能力,管理训练和组织比赛的能力,协调运动员学习与训练关系的能力。④思想教育能力。包括组织培养健全集体的能力,对学生思想发展分析及预测的能力,对后进生疏导与转化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教育的能力,等等。⑤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包括搜集整理文献,掌握科学研究全过程的能力,掌握运用基本科研方法的能力。⑥保健能力。包括对学生体质进行全面的测量、统计与技能评价的能力,医务监督的能力,一般运动创伤和疾病的预防与处理的能力等。以上6种能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教学能力是核心,身体锻炼能力是重点,训练能力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备条件,科研能力是体育本质与规律的重要环节,思想教育能力和保健能力是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身心健康水平的保障。
教师课后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培养自己拥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只有改变观念,与时俱进,以科学的、人文的态度,求真的精神来研究课堂教学的每一个预设、每一个环节,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高度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过程,我们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其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才是我们所倡导的高效课堂的真谛。
在素质教育目标牵引下,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应由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向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应社会发展,转变自身角色,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