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将来的语文学习以及语文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用收引领;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57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那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并且理解文章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针对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探讨。
一、泛读文本,厘清内容基本构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加强阅读教学势在必行,完整阅读模式构建需要从不同维度展开,泛读应该是完整阅读的最初切入角度。所谓泛读,是指学生对文本进行浏览式阅读,大体掌握文本内容,了解文本基本结构形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这也是为后面的精读、研读铺垫的过程。泛读属于整体感知,其优势是阅读速度快,掠取阅读信息丰富,特别是对单元文本进行泛读,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整个单元文本基本内容梗概。泛读也有弱点,就是阅读获得的信息是肤浅的,不能深入到文本内容核心,自然难以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
泛读并非是粗略浏览,而应该是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过程,有明确的阅读目的,阅读品质自然得到提升。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教师布置一个整体感知任务: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泛读,概述文本主要内容,了解小说写作背景,总体划分文本结构。因为有时间限制,学生很快投入到泛读操作之中。成果展示时,学生大多能够完成泛读任务。有学生说:这篇小说重点写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占领以后,这些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学习德语的事件。小说主要人物是韩麦尔先生。因为这是最后一节课学习法语,所以每一个人,每一个场景、细节都显得非常庄严。从学生的总结中不难看出,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泛读要领,对文本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形成文本基本认知。教师给出时间限制,提醒学生要提升阅读速度,这也是泛读的基本要求。
二、精读文本,掌握情感核心内容
精读,顾名思义,就是对文本展开精细化的阅读,对文本内容、思想、结构、语言、背景等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感知。为提升阅读的效率,精读一般需要选择文本的部分章节进行,特别是文本的重要语段,往往需要采取精读的方式。在精读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向,设计针对性阅读思考问题,对重点语段进行范例分析,促使学生思维进入阅读情境之中,与作者思想形成共鸣。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对文本进行阅读,最终目的都是要形成感悟和启迪,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并能够从文本阅读中有所得。这样的阅读设计才是成功的。
文本精要语段是精读的最佳选择突破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时,需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实际。在学习《背影》时,教师让学生找精彩片段进行精读,学生大多找到作者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教师给出提示并提出阅读思考问题:注意描写的角度、动词的准确应用、文字的朴实性、作者情感赋予等,这些都需要重点关注。阅读问题:作者如何描写父亲爬月台的?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突出特点?作者为什么从背后写父亲肖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开始精读赏析,教师跟进指导。成果展示时,学生大多能够圆满完成阅读任务。从教师的设计情况来看,对重点语段进行精读,教师给出了明确的引导方向,学生自然走进文本,对作者情感表达形成重要感悟。
三、研读文本,拓展实践运用空间
所谓研读,应该是对文本进行的拓展式阅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文本进行泛读,建立了阅读初步认知,进而是精读,对文本内容情感进行深度挖掘,最后是研读,拓展文本域度,促使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并在阅读实践中进行检验,完成整个阅读任务,体现阅读的完整性。研读是研究性阅读,要对文本展开多元性开发,从文本主旨、作者情感、语言表达等不同维度出发,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中考语文阅读文本都来自课外,其目的就是要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实际验证。因此,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研读训练,这应该是阅读教学重中之重的任务。
在学习《甜甜的泥土》时,教师根据学生阅读情况设计了一组训练内容:“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文中为什么写“好像又看到”的情景?“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中的“还”能否去掉,为什么?文中杨老师说“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的”,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师对文本阅读设计从文中走向文外,学生思维也从理解、解读到感悟、启迪,这就是阅读的延伸和拓展。研读,将文本作为阅读载体,成功实现能力转移,这才是研读的本质要义体现。教师引导时,需要根据学生对文本阅读维度展开针对性设计,这样才能提升阅读品质。
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阅读教学操作模式势在必行,为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适时进行“完整阅读”模式构建,已经成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选择。泛读、精读、研读是根据阅读需要设计的阅读方式,没有优劣之分,教师让学生灵活掌握这些阅读方式,能够获得丰硕的阅读成果,为提升语文素质助力。
参考文献:
[1] 李平云.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10).
[2] 何曹刚.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课堂[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6).
[3] 黄雅芳.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J].福建教育,2015(3).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江口中学 341100)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用收引领;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57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那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并且理解文章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针对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探讨。
一、泛读文本,厘清内容基本构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加强阅读教学势在必行,完整阅读模式构建需要从不同维度展开,泛读应该是完整阅读的最初切入角度。所谓泛读,是指学生对文本进行浏览式阅读,大体掌握文本内容,了解文本基本结构形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这也是为后面的精读、研读铺垫的过程。泛读属于整体感知,其优势是阅读速度快,掠取阅读信息丰富,特别是对单元文本进行泛读,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整个单元文本基本内容梗概。泛读也有弱点,就是阅读获得的信息是肤浅的,不能深入到文本内容核心,自然难以建立深刻的阅读认知。
泛读并非是粗略浏览,而应该是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过程,有明确的阅读目的,阅读品质自然得到提升。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教师布置一个整体感知任务: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泛读,概述文本主要内容,了解小说写作背景,总体划分文本结构。因为有时间限制,学生很快投入到泛读操作之中。成果展示时,学生大多能够完成泛读任务。有学生说:这篇小说重点写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占领以后,这些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学习德语的事件。小说主要人物是韩麦尔先生。因为这是最后一节课学习法语,所以每一个人,每一个场景、细节都显得非常庄严。从学生的总结中不难看出,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泛读要领,对文本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形成文本基本认知。教师给出时间限制,提醒学生要提升阅读速度,这也是泛读的基本要求。
二、精读文本,掌握情感核心内容
精读,顾名思义,就是对文本展开精细化的阅读,对文本内容、思想、结构、语言、背景等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感知。为提升阅读的效率,精读一般需要选择文本的部分章节进行,特别是文本的重要语段,往往需要采取精读的方式。在精读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向,设计针对性阅读思考问题,对重点语段进行范例分析,促使学生思维进入阅读情境之中,与作者思想形成共鸣。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对文本进行阅读,最终目的都是要形成感悟和启迪,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并能够从文本阅读中有所得。这样的阅读设计才是成功的。
文本精要语段是精读的最佳选择突破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时,需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实际。在学习《背影》时,教师让学生找精彩片段进行精读,学生大多找到作者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教师给出提示并提出阅读思考问题:注意描写的角度、动词的准确应用、文字的朴实性、作者情感赋予等,这些都需要重点关注。阅读问题:作者如何描写父亲爬月台的?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突出特点?作者为什么从背后写父亲肖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开始精读赏析,教师跟进指导。成果展示时,学生大多能够圆满完成阅读任务。从教师的设计情况来看,对重点语段进行精读,教师给出了明确的引导方向,学生自然走进文本,对作者情感表达形成重要感悟。
三、研读文本,拓展实践运用空间
所谓研读,应该是对文本进行的拓展式阅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文本进行泛读,建立了阅读初步认知,进而是精读,对文本内容情感进行深度挖掘,最后是研读,拓展文本域度,促使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并在阅读实践中进行检验,完成整个阅读任务,体现阅读的完整性。研读是研究性阅读,要对文本展开多元性开发,从文本主旨、作者情感、语言表达等不同维度出发,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中考语文阅读文本都来自课外,其目的就是要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实际验证。因此,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研读训练,这应该是阅读教学重中之重的任务。
在学习《甜甜的泥土》时,教师根据学生阅读情况设计了一组训练内容:“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文中为什么写“好像又看到”的情景?“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中的“还”能否去掉,为什么?文中杨老师说“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的”,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师对文本阅读设计从文中走向文外,学生思维也从理解、解读到感悟、启迪,这就是阅读的延伸和拓展。研读,将文本作为阅读载体,成功实现能力转移,这才是研读的本质要义体现。教师引导时,需要根据学生对文本阅读维度展开针对性设计,这样才能提升阅读品质。
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阅读教学操作模式势在必行,为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适时进行“完整阅读”模式构建,已经成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选择。泛读、精读、研读是根据阅读需要设计的阅读方式,没有优劣之分,教师让学生灵活掌握这些阅读方式,能够获得丰硕的阅读成果,为提升语文素质助力。
参考文献:
[1] 李平云.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10).
[2] 何曹刚.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课堂[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6).
[3] 黄雅芳.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J].福建教育,2015(3).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江口中学 3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