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会创设生活情境或仿真实情境来帮助学生输入和输出语言。但是有些情境创设却因为没有关注学生思维切入点,思维的层次和思维的深度、广度,反而阻碍了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吸收和运用。笔者尝试从课堂实例出发,分析情境创设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有效情境创设中,形成灵动思维方式,为持续性的、终身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一、读懂教材情境,找准思维切入点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意味着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认知和探究,又意味着能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输出。目前,大部分教师都会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仿真实、生活化的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化、运用语言。
以PEP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为例。有一位教师的新授情境设计得真实、自然,效果好。在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就“What can you do?”进行师生问答和做小鸡操,以复习已经学过的动词和动词词组:smile, laugh, cry,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window, open the door, wave your arms, clap your hands, shake your body... (教师合理的提问和小鸡操,引发学生思考并展现自己的能力,思维启动成功)
在新授环节,教师出示一张小鸡的图片,提问:What can the chick do ? (It can walk. It can jump. ) (学生已做过小鸡操,对于出现小鸡的图片不觉突兀,在学习目标词汇walk 和jump时,思维继续进行)
随后教师就核心词汇walk 和jump 进行拓展:Can you say “Walk like a _________ .Jump like a _________.”?(进行发散性思维)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其他核心词汇:fly/swim/run。最后,教师才在森林图片中依次出示小鸟、小兔、小鱼、小狗、小猪,并逐渐从示范到放手让学生自己用核心语句描述动物们的状态:Look at the bird,it’s flying.(Look at the rabbit,it’s jumping...)(从“小动物能做什么”到 “小动物正在做什么”,从面到点,思维过渡自然、有力,目标句型学习效果好)
教师将动词从现在进行时态的结构中剥离出来,与“What can the animal do?”这个话题相结合,打造出自然真实的语言沟通情境:关注动物的本领,了解动物的特点,并为本课目标语法所需的动词进行有意义的铺垫。然后,教师出示森林图片,让可爱的小动物依次出现,教学目标单词和句式——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小动物的动作。此时学生已经沉浸在热爱动物、喜爱动物的状态中,迫切需要用新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因此学习目标单词和句式非常自然、顺畅、高效。凌应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之一”。学生的思维在情境创设中得到自然启动、发散和深入,整个新授环节思维处于积极运转状态,语言处于“愤悱”状态,一触即发。教师认真分析了生活中使用核心句式的情境:说话双方都对目标物体有共同的喜爱、关注、跟进时,核心句式——现在进行时的问答才有可能发生。否则,无视这个背景和需求,“直截了当”地进行现在进行时的问答,就会如同有的教师那样,创设“假情境 ”,让学生不知所云,不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积极构建。相反,教师稍微变通了一下,将“What can the animal do ?”的话题放在 “What is the animal doing?”的话题之前,这一设计由面到点,由普遍现象到具体现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由演绎到归纳。(学生的思维启动因为生活的体验而更加顺畅,没有障碍)
二、理清情境脉络,清晰思维层次
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为了让学生能够把课堂知识内化为语言运用,教师通常在课堂中将各种活动与真实生活情境或仿真实情境相结合。
2011年春浙派名师课堂展示中,来自广东珠海的鲍当洪老师的《Four seasons》一课中的情境创设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本节课上的是一节复习课,教学目标是学生能灵活运用表示四季的单词和目标句式: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I like...;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It’s...; What do you do in...?I fly kites...;What do you eat in...? I eat hamburgers /noodles/in ...。整节课,鲍老师创设了“无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沿着“教师向学生了解杭州的四季→向教师了解珠海的春天→学生口头描绘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了目标单词和句式表达出真实的所思所想,有效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此外,教师在启动环节运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其互动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同学们的基本情况,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渗透主要目标句式:What do you do with him?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Do you like spring?教师借助上课班级学生与教师互不了解的信息沟,巧妙地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第一个问题串不是单单针对被提问的男生的,而是关于他和同桌的情况,被提问的学生真实而自信地回答出来;第二个问题串与第一个问题串相关联,回答者是个女生,“Do you play basketball with him(第一个回答问题的男生)? What do you do with him?”。当听到第二个问题串时,学生都会心地笑了。五年级的男女同学平时很少在一起玩耍了,更不用说在一起打篮球了,教师很快意识到了笑的含义,及时引导学生说出:I study with him.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其他目标句式的渗透。(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环环相扣的提问、幽默的话语和机智的启发中顺利地得到启动) 在向学生了解杭州四季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另外虚拟一个形象(小猫、小狗或小树之类的)来创设情境,而是继续借助借班上课师生不熟这一事实所产生的信息差,构建“教师向学生了解杭州的四季”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在这一平实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和教师就四个核心问题热烈地交流着,这四个核心问题是:1)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Why?2)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3)What do you do in...?4)What do you eat in ...?学生在教师层层递进的问题中,在教师丰富的体态语和幽默可爱的话语中,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没有丝毫的冷场和胆怯。为什么会这样呢?没有看似可爱的卡通人物,也没有热闹的游戏,学生为什么会如此踊跃呢?笔者注意到,鲍老师很注意引导学生用“心”说话,说真话,不说套话,不说假话。例如,当教师问学生们What do you do in summer?学生们回答:I go swimming in summer. I eat ice cream in summer. 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反问道: Do you do your homework in summer? Do you eat noodles in summer? Do you do your homework in spring? Do you eat noodles in spring? 学生在教师的反问后,注意到了老师的用意:说自己真实的活动最有价值。(批判性思维是跳出作者的思维框,在时空纬度、事件发生的设定环境下,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作者观点的合理因素和非合理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他们知道“真假”,他们渴望“解决”问题,在这节课中,教师在简单有效的生活情境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这种独立判断的思维——批判性思维。当学生意识到回答教师的提问,或和同学交流,是善于动脑筋、善于思考的表现,是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发现的体现时,争先恐后发言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课堂产出和生成环节,学生的表现可以说是精彩纷呈。以最喜爱的季节为题,教师打破常规,没有语篇支架和范本,大胆让学生“八人个体接力说”到“六人小组表演说”。在让学生个体接力说后,教师将这8个学生所说的(每人一句)写在纸上,用投影放出,然后别出心裁地让学生排序,引导学生观察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和先后顺序,并渗透谋篇布局的策略和方法。学生在此后的六人小组表演说中充分运用了教师所渗透的策略,每人一句的表达,并非各自为阵,而是有联系、有层次、有主题的小文章。(在说中渗透写的策略,方法简单、给力、有新意,学生的思维在前后呼应的真实生活情境中始终不愿游离,学生很好地提升了观察、分析、总结、运用英语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三、依据情境主题,开展思维拓展性活动
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这样有利于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也有利于打破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启迪创新(汪凤炎、燕良轼,2006)。那么拓展性活动何时开展比较好呢?怎么开展呢?
前述的教师在新授环节、巩固操练环节就依据情境主题进行拓展活动。新授单词时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新授句子时让学生进行观察、判断、分析、表达,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活跃的状态。学生的思维有了深度、广度,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枯燥、乏味,而是兴趣盎然,喜欢探究。而前述的鲍老师在启动环节、复习环节、复习巩固环节,在顺情境之势启动学生发散性思维之外,还关注学生的幽默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教师看似平常的提问中涵盖了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信息回忆和提取(启动:What do you do with him?)、理解(复习:Which season do you like?)、应用(What do you do in summer?)、推断(给句子排序)、分析(给句子排序)、综合(小组合作命题说话)等。
教师在进行各种精彩的课堂情境设计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更多探索性的、思维性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动思考和主动思考。当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思考的快乐和甜蜜时,语言之花必将在课堂上精彩绽放。
(浙江省余姚实验学校小学部 315400)
一、读懂教材情境,找准思维切入点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意味着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认知和探究,又意味着能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输出。目前,大部分教师都会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仿真实、生活化的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化、运用语言。
以PEP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为例。有一位教师的新授情境设计得真实、自然,效果好。在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就“What can you do?”进行师生问答和做小鸡操,以复习已经学过的动词和动词词组:smile, laugh, cry,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window, open the door, wave your arms, clap your hands, shake your body... (教师合理的提问和小鸡操,引发学生思考并展现自己的能力,思维启动成功)
在新授环节,教师出示一张小鸡的图片,提问:What can the chick do ? (It can walk. It can jump. ) (学生已做过小鸡操,对于出现小鸡的图片不觉突兀,在学习目标词汇walk 和jump时,思维继续进行)
随后教师就核心词汇walk 和jump 进行拓展:Can you say “Walk like a _________ .Jump like a _________.”?(进行发散性思维)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其他核心词汇:fly/swim/run。最后,教师才在森林图片中依次出示小鸟、小兔、小鱼、小狗、小猪,并逐渐从示范到放手让学生自己用核心语句描述动物们的状态:Look at the bird,it’s flying.(Look at the rabbit,it’s jumping...)(从“小动物能做什么”到 “小动物正在做什么”,从面到点,思维过渡自然、有力,目标句型学习效果好)
教师将动词从现在进行时态的结构中剥离出来,与“What can the animal do?”这个话题相结合,打造出自然真实的语言沟通情境:关注动物的本领,了解动物的特点,并为本课目标语法所需的动词进行有意义的铺垫。然后,教师出示森林图片,让可爱的小动物依次出现,教学目标单词和句式——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小动物的动作。此时学生已经沉浸在热爱动物、喜爱动物的状态中,迫切需要用新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因此学习目标单词和句式非常自然、顺畅、高效。凌应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之一”。学生的思维在情境创设中得到自然启动、发散和深入,整个新授环节思维处于积极运转状态,语言处于“愤悱”状态,一触即发。教师认真分析了生活中使用核心句式的情境:说话双方都对目标物体有共同的喜爱、关注、跟进时,核心句式——现在进行时的问答才有可能发生。否则,无视这个背景和需求,“直截了当”地进行现在进行时的问答,就会如同有的教师那样,创设“假情境 ”,让学生不知所云,不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积极构建。相反,教师稍微变通了一下,将“What can the animal do ?”的话题放在 “What is the animal doing?”的话题之前,这一设计由面到点,由普遍现象到具体现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由演绎到归纳。(学生的思维启动因为生活的体验而更加顺畅,没有障碍)
二、理清情境脉络,清晰思维层次
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为了让学生能够把课堂知识内化为语言运用,教师通常在课堂中将各种活动与真实生活情境或仿真实情境相结合。
2011年春浙派名师课堂展示中,来自广东珠海的鲍当洪老师的《Four seasons》一课中的情境创设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本节课上的是一节复习课,教学目标是学生能灵活运用表示四季的单词和目标句式: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I like...;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It’s...; What do you do in...?I fly kites...;What do you eat in...? I eat hamburgers /noodles/in ...。整节课,鲍老师创设了“无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沿着“教师向学生了解杭州的四季→向教师了解珠海的春天→学生口头描绘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了目标单词和句式表达出真实的所思所想,有效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此外,教师在启动环节运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其互动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同学们的基本情况,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渗透主要目标句式:What do you do with him?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Do you like spring?教师借助上课班级学生与教师互不了解的信息沟,巧妙地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第一个问题串不是单单针对被提问的男生的,而是关于他和同桌的情况,被提问的学生真实而自信地回答出来;第二个问题串与第一个问题串相关联,回答者是个女生,“Do you play basketball with him(第一个回答问题的男生)? What do you do with him?”。当听到第二个问题串时,学生都会心地笑了。五年级的男女同学平时很少在一起玩耍了,更不用说在一起打篮球了,教师很快意识到了笑的含义,及时引导学生说出:I study with him.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其他目标句式的渗透。(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环环相扣的提问、幽默的话语和机智的启发中顺利地得到启动) 在向学生了解杭州四季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另外虚拟一个形象(小猫、小狗或小树之类的)来创设情境,而是继续借助借班上课师生不熟这一事实所产生的信息差,构建“教师向学生了解杭州的四季”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在这一平实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和教师就四个核心问题热烈地交流着,这四个核心问题是:1)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Why?2)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3)What do you do in...?4)What do you eat in ...?学生在教师层层递进的问题中,在教师丰富的体态语和幽默可爱的话语中,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没有丝毫的冷场和胆怯。为什么会这样呢?没有看似可爱的卡通人物,也没有热闹的游戏,学生为什么会如此踊跃呢?笔者注意到,鲍老师很注意引导学生用“心”说话,说真话,不说套话,不说假话。例如,当教师问学生们What do you do in summer?学生们回答:I go swimming in summer. I eat ice cream in summer. 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反问道: Do you do your homework in summer? Do you eat noodles in summer? Do you do your homework in spring? Do you eat noodles in spring? 学生在教师的反问后,注意到了老师的用意:说自己真实的活动最有价值。(批判性思维是跳出作者的思维框,在时空纬度、事件发生的设定环境下,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作者观点的合理因素和非合理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他们知道“真假”,他们渴望“解决”问题,在这节课中,教师在简单有效的生活情境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这种独立判断的思维——批判性思维。当学生意识到回答教师的提问,或和同学交流,是善于动脑筋、善于思考的表现,是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发现的体现时,争先恐后发言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课堂产出和生成环节,学生的表现可以说是精彩纷呈。以最喜爱的季节为题,教师打破常规,没有语篇支架和范本,大胆让学生“八人个体接力说”到“六人小组表演说”。在让学生个体接力说后,教师将这8个学生所说的(每人一句)写在纸上,用投影放出,然后别出心裁地让学生排序,引导学生观察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和先后顺序,并渗透谋篇布局的策略和方法。学生在此后的六人小组表演说中充分运用了教师所渗透的策略,每人一句的表达,并非各自为阵,而是有联系、有层次、有主题的小文章。(在说中渗透写的策略,方法简单、给力、有新意,学生的思维在前后呼应的真实生活情境中始终不愿游离,学生很好地提升了观察、分析、总结、运用英语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三、依据情境主题,开展思维拓展性活动
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这样有利于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也有利于打破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启迪创新(汪凤炎、燕良轼,2006)。那么拓展性活动何时开展比较好呢?怎么开展呢?
前述的教师在新授环节、巩固操练环节就依据情境主题进行拓展活动。新授单词时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新授句子时让学生进行观察、判断、分析、表达,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活跃的状态。学生的思维有了深度、广度,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枯燥、乏味,而是兴趣盎然,喜欢探究。而前述的鲍老师在启动环节、复习环节、复习巩固环节,在顺情境之势启动学生发散性思维之外,还关注学生的幽默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教师看似平常的提问中涵盖了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信息回忆和提取(启动:What do you do with him?)、理解(复习:Which season do you like?)、应用(What do you do in summer?)、推断(给句子排序)、分析(给句子排序)、综合(小组合作命题说话)等。
教师在进行各种精彩的课堂情境设计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更多探索性的、思维性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动思考和主动思考。当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思考的快乐和甜蜜时,语言之花必将在课堂上精彩绽放。
(浙江省余姚实验学校小学部 3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