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赞美是照亮人生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成长;
批评也是人生中的亮光,没有这道亮光,我们或许就会迷失方向。
指导教师:陈瑾
赞美与批评,一株双生花
江苏梅村高级中学梅花文学社 胡婷
我很欣赏此届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后,英国小说家拉什迪对此结果真诚的赞美:“这很棒,诗歌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方式。”
我也很欣赏法国小说家阿索利纳对诺奖评委大胆的质疑与批评:“这是对其他作家的一种侮辱。”
我想,无论这个结果本身公正与否,都需要一定的赞美与批评去拓展它背后内涵的深刻性,并且为其将来的发展作出长远探讨。诺奖评委亦需要赞美与批评,来保证诺奖的创新性与纯洁性。
是的,赞美与批评,一株双生花。赞美者坦然承认事物的优秀与美好,尽显真诚大度之气概,亦为事物增添美好的沃壤,使之自信发展;批评者则深析事物之不足,尽显思想之深刻与理解之透彻,如一把戒尺控制事物的自信心,使之不至于恶化为虚妄的自我膨胀之泡沫。
不禁忆起任素汐,那个因《驴得水》而走红的女孩儿,被众多赞美围绕着,加以“女神”的桂冠。她笑得既自信又谦虚:“再多的人赞美我,我也知道我哪儿不好。”
原来,赞美不仅培养人的自信,还是一面清晰的放大鏡,教你识别真伪,看看这个人自知之明有几分,教养底蕴有多深。
不过一味地赞美亦不可取,为了不把泡泡吹破,必得有一定的批评来限制它的膨胀。
我曾一度震撼于大江健三郎在作品《冲绳札记》中对日本这个民族深刻的分析与批评,探讨着“能不能成为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這部批判日本的著作被右翼分子视为“自虐史观”,将其告上法庭,却无法动摇大江健三郎良心的坚持。
我恍然醒悟:原来不仅个人需要批评来促其成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需要批评来正视其不足,校正其发展的路线。而最可贵的批评不是对别人,正是对自己。唯有敢于正视内心灵魂深处的民族,才敢于批评自我,才能在不断反省中促进民族的矫正与发展。
不禁回视当下社会,我不由默然一叹,我始终不愿相信,不愿相信人们习以为常的赞美都是出于功利目的的刻意讨好,不愿相信那么多锦上添花的赞美之语都是随波逐流、缺乏思考的客套的泡沫。这个社会缺了一点犀利的批评和剖析,那些如刘瑜所言“看到大海深处阳光照不到的社会”并勇敢批评的人,总是少数。
赞美与批评,贵精不贵多,锦上添花固然容易,真正为建设添砖加瓦却很难。而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批评,更是为这个消费主义至上又奉行娱乐至死的时代所缺。
我依然怀揣希望,希望人们把对问题的思考挖深一点,剔除浮华泡沫。当赞美时毫不吝惜,当批评时一针见血。
我希望,赞美与批评,这株双生花,孕育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使朝霞满天,紫气东来。
阳光与灯塔
江苏梅村高级中学梅花文学社 李佳音
年少的莫扎特生活在众人的赞美声中,“天才”“神童”,各种美丽的词赋予他最幸福的童年,因此他的乐章悠扬宛转,富有生机,成为永恒的经典。
赞美犹如一缕阳光,照亮人心,给人爱的温度。她把自卑的灵魂从深渊中拉出,赠以明亮的翅膀,任其翱翔。人皆生而需要赞美。
然而,赞美的温度有时可能会灼伤羽翼,正如同为一时之天才的方仲永,他得到的赞美并未让其和莫扎特一样驰骋未来,而是将其溺于糖水之中,最终难逃泯然众人之命运。
故夫圣人孔子执教,虽提倡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之理,却也有“无乃尔是过与”之责备。人无完人,在成长的道路上,任何人都需要批评。批评,或许会是刺耳的,令人难以接受的,但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正是批评的苦涩,给人心敲响警钟,让错误不再上演。
昔者,唐太宗已属贤君,犹且从诤臣魏征之言,谨言慎行,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今有钢琴家郎朗,在成名路上吃尽苦难,受尽父亲的责备,却依旧虚心地接受,毫无怨言。当他们被问及过往,最信任的臣子,竟然是对自己百般挑剔的魏征,最感激的老师,竟是用尺子鞭策敲打自己的父亲。因为他们知道批评也是一种爱。
鲁迅出于对国人麻木之心的沉痛,弃医从文,以笔为剑,用严厉的语言,痛斥人心,批评时政之腐败、世道之不正;巴金老人晚年之时,以深邃的思想、锋利的言辞编织《随想录》,回忆往昔,反思批评中国发展途中的错误,给后人以明鉴。
他们的批评,或对个人,或于国家和民族,或婉转或嘹亮,但都掷地有声,发自内心,是出于爱,出于对美好前程的希冀。他们的批评犹如《麦克白》中经典的敲门声,是来自正途和光明的呼唤。如若缺之,后果又何其可怕。
因此,无论是个人、集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向前行走的路上都应接受批评,以明朗之心态来接受,唯有批评能将人引向更光明的坦途。
如果说赞美是晴日阳光,那么批评必是黑夜之中一盏明灯,同样出自于爱,同样指向光明。当你我在风雨交加的深夜里航行,请勿拒绝来自灯塔的指示。顺着灯光前行吧,越过风浪,就是万里晴空,然后阳光匝地,风烟俱净。
(编辑:李跃)
赞美是照亮人生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成长;
批评也是人生中的亮光,没有这道亮光,我们或许就会迷失方向。
指导教师:陈瑾
赞美与批评,一株双生花
江苏梅村高级中学梅花文学社 胡婷
我很欣赏此届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后,英国小说家拉什迪对此结果真诚的赞美:“这很棒,诗歌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方式。”
我也很欣赏法国小说家阿索利纳对诺奖评委大胆的质疑与批评:“这是对其他作家的一种侮辱。”
我想,无论这个结果本身公正与否,都需要一定的赞美与批评去拓展它背后内涵的深刻性,并且为其将来的发展作出长远探讨。诺奖评委亦需要赞美与批评,来保证诺奖的创新性与纯洁性。
是的,赞美与批评,一株双生花。赞美者坦然承认事物的优秀与美好,尽显真诚大度之气概,亦为事物增添美好的沃壤,使之自信发展;批评者则深析事物之不足,尽显思想之深刻与理解之透彻,如一把戒尺控制事物的自信心,使之不至于恶化为虚妄的自我膨胀之泡沫。
不禁忆起任素汐,那个因《驴得水》而走红的女孩儿,被众多赞美围绕着,加以“女神”的桂冠。她笑得既自信又谦虚:“再多的人赞美我,我也知道我哪儿不好。”
原来,赞美不仅培养人的自信,还是一面清晰的放大鏡,教你识别真伪,看看这个人自知之明有几分,教养底蕴有多深。
不过一味地赞美亦不可取,为了不把泡泡吹破,必得有一定的批评来限制它的膨胀。
我曾一度震撼于大江健三郎在作品《冲绳札记》中对日本这个民族深刻的分析与批评,探讨着“能不能成为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這部批判日本的著作被右翼分子视为“自虐史观”,将其告上法庭,却无法动摇大江健三郎良心的坚持。
我恍然醒悟:原来不仅个人需要批评来促其成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需要批评来正视其不足,校正其发展的路线。而最可贵的批评不是对别人,正是对自己。唯有敢于正视内心灵魂深处的民族,才敢于批评自我,才能在不断反省中促进民族的矫正与发展。
不禁回视当下社会,我不由默然一叹,我始终不愿相信,不愿相信人们习以为常的赞美都是出于功利目的的刻意讨好,不愿相信那么多锦上添花的赞美之语都是随波逐流、缺乏思考的客套的泡沫。这个社会缺了一点犀利的批评和剖析,那些如刘瑜所言“看到大海深处阳光照不到的社会”并勇敢批评的人,总是少数。
赞美与批评,贵精不贵多,锦上添花固然容易,真正为建设添砖加瓦却很难。而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批评,更是为这个消费主义至上又奉行娱乐至死的时代所缺。
我依然怀揣希望,希望人们把对问题的思考挖深一点,剔除浮华泡沫。当赞美时毫不吝惜,当批评时一针见血。
我希望,赞美与批评,这株双生花,孕育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使朝霞满天,紫气东来。
阳光与灯塔
江苏梅村高级中学梅花文学社 李佳音
年少的莫扎特生活在众人的赞美声中,“天才”“神童”,各种美丽的词赋予他最幸福的童年,因此他的乐章悠扬宛转,富有生机,成为永恒的经典。
赞美犹如一缕阳光,照亮人心,给人爱的温度。她把自卑的灵魂从深渊中拉出,赠以明亮的翅膀,任其翱翔。人皆生而需要赞美。
然而,赞美的温度有时可能会灼伤羽翼,正如同为一时之天才的方仲永,他得到的赞美并未让其和莫扎特一样驰骋未来,而是将其溺于糖水之中,最终难逃泯然众人之命运。
故夫圣人孔子执教,虽提倡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之理,却也有“无乃尔是过与”之责备。人无完人,在成长的道路上,任何人都需要批评。批评,或许会是刺耳的,令人难以接受的,但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正是批评的苦涩,给人心敲响警钟,让错误不再上演。
昔者,唐太宗已属贤君,犹且从诤臣魏征之言,谨言慎行,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今有钢琴家郎朗,在成名路上吃尽苦难,受尽父亲的责备,却依旧虚心地接受,毫无怨言。当他们被问及过往,最信任的臣子,竟然是对自己百般挑剔的魏征,最感激的老师,竟是用尺子鞭策敲打自己的父亲。因为他们知道批评也是一种爱。
鲁迅出于对国人麻木之心的沉痛,弃医从文,以笔为剑,用严厉的语言,痛斥人心,批评时政之腐败、世道之不正;巴金老人晚年之时,以深邃的思想、锋利的言辞编织《随想录》,回忆往昔,反思批评中国发展途中的错误,给后人以明鉴。
他们的批评,或对个人,或于国家和民族,或婉转或嘹亮,但都掷地有声,发自内心,是出于爱,出于对美好前程的希冀。他们的批评犹如《麦克白》中经典的敲门声,是来自正途和光明的呼唤。如若缺之,后果又何其可怕。
因此,无论是个人、集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向前行走的路上都应接受批评,以明朗之心态来接受,唯有批评能将人引向更光明的坦途。
如果说赞美是晴日阳光,那么批评必是黑夜之中一盏明灯,同样出自于爱,同样指向光明。当你我在风雨交加的深夜里航行,请勿拒绝来自灯塔的指示。顺着灯光前行吧,越过风浪,就是万里晴空,然后阳光匝地,风烟俱净。
(编辑:李跃)